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农业》2005,(10):16
7月22日,总投资近400万元的河南省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建设是继1982年在卢氏县设立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以来,河南省在有效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领域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该项目将建成集大鲵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大鲵资源种群观测、救助、科研开发、人工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保护区。项目建成后,将为下一步申报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隆回县高坪镇及周边地区一直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大鲵资源,曾经申请建立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但未果。为壮大该地区大鲵群落、建立隆回县大鲵自然保护区,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了隆回县境内野生大鲵群落的生存环境、现存数量、驯养繁殖等现状,分析了大鲵群落在有关部门重视和投入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未能壮大、反而萎缩的可能原因,建议依托高坪镇训养基地加强保护遗传学研究,全方位掌握本地大鲵资源的遗传背景,防止近亲繁殖,合理人工放流,实现野生大鲵资源的增养殖,从根本上解决其濒危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进行调查,分析了该区域1995年功能分区及存在的问题,以及2015年功能分区调整的意义与不足。提出了对该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的思路,建议将有野生大鲵栖息区域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调整到核心区外围,将可以通过生态恢复进行大鲵种群恢复的区域划分为实验区,将主城区、集镇等人口密集区域或农田毗邻河段划出保护区,为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氏卢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月22日,总投资近400万元的河南省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建设是继1982年在卢氏县设立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以来,河南省在有效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领域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该项目将建成集大鲵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大鲵资源种群观测、救助、科研开发、人工繁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保护区。项目建成后,将为下一步申报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打下良好的基础。氏卢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正式启动$三门峡市农业局渔政站  相似文献   

5.
大鲵对生境变化十分敏感,同时对繁殖条件也具有特殊的要求。作者通过对秦州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大鲵进行项目调查研究,讨论其适宜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大鲵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介绍其自然地理、生物资源、大鲵保护的背景,分析大鲵驯养与保护的基本情况,并提出大鲵驯养与经营利用的建议,以为大鲵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家界大鲵     
正张家界大鲵,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家界市被评为"中国大鲵之乡",全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大鲵脂肪含量较低,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无油腻感。目前张家界市养殖大鲵160万尾,养殖总量分别占全省、全国的95%、12%,已基本实现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养殖规模超万尾的企业有28家,年繁殖大鲵幼苗量60万尾,大鲵特色餐饮经营企业160家,加工企业10家,开发出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大鲵产业是张家界重要的特色产业.该研究运用ArcGIS分析工具和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张家界市内大鲵养殖基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呈聚集分布状态,各地区之间大鲵养殖基地分布差异性明显;(2)自然环境影响因素方面,高程和水系是影响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分布的主要因素,80.8%的大鲵养殖基地分布于低海拔地区,且具有明显的趋河流分布特征,坡度和坡向因素对大鲵养殖基地的分布影响较小;(3)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市(区、县)政府位置对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分布的影响较大,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正>张家界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动物——大鲵的主要原产地,也是我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几年,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接二连三制定了保护与发展大鲵产业的规范性文件,保护野生娃娃鱼也成为了张家界市、县、乡、村各级干部的重要职责。2015年7月19日凌晨1时,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和乡杨家坪村村支书向国润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村里非法捕捞大鲵,像往常一样,向国润一接到电话就起身出门。然而,在劝阻非法捕捞的过程中,向国润等3名村干部遭到歹徒  相似文献   

10.
都庞岭两栖动物生态学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7年7月-8月,对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物资源综合考察。结果表明:该区有两栖动物2目8科12属31种,除3种古北界种类外,其余28种均为东洋种,占总种类的90.32%;东洋种中有13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区,有11种为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和虎纹蛙2种;尾斑瘰螈和中国瘰螈在湖南省主要分布于都庞岭山系;数量优势种有棘侧蛙、华南湍蛙、崇安湍蛙、花臭蛙、泽陆蛙、黑斑侧褶蛙、饰纹姬蛙等;香农-维纳多样性系数为1.3122,均匀度系数为0.9608。最后,对区系特征、资源状况和生态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环境下大鲵的形态特点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可行性,找出不同大鲵种群间的主要形态差异,为大鲵群体形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野生大鲵、汉中大鲵、恩施大鲵及张家界大鲵各30尾,分别测量12个形态学特征参数,经校正后得到11个形态比例性状,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法对不同大鲵群体进行形态差异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PC1、PC2和PC3)的特征值较大,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1.13%.其中,第一主成分(PC1)主要受X1(头长/全长)、X5(头宽/全长)和X7(体高/全长)的影响,第二主成分(PC2)主要受X1(前肢长/全长)的影响,第三主成分(PC3)主要受X3(尾长/全长)的影响.4个大鲵群体被分为两大类,其中,汉中大鲵先与恩施大鲵聚为一类,再与张家界大鲵聚为一大类;野生大鲵则单独聚为一类.采用建立的判别方程式对所有大鲵样本进行判别,结果发现4个大鲵群体的总判别准确率均为77.5%,其中,张家界大鲵的准确率最高,达83.3%,其次是野生大鲵(准确率为80.0%),汉中大鲵和恩施大鲵的准确率为73.3%.[结论]不同地域的大鲵种群在形态上具有一定差异,其中野生大鲵与养殖大鲵在头长/全长、头体长/全长、头高/全长和体高/全长4个形态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判别分析可进行初步区分.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大鲵仿生态繁育是现行大鲵繁育较理想的一种繁殖模式,是人工规模化繁育大鲵苗种的成功模式,为大鲵规模化养殖提供了苗种保证,推动了大鲵产业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和试验,对传统的大鲵仿生态繁殖池建造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出更适合大鲵繁殖的新型仿生态繁殖池,可提高大鲵繁殖率20%~30%,并进一步介绍科学的使用方法,以期为工厂化人工养殖大鲵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快速与健康发展,分析了大鲵的价值、市场前景与张家界市大鲵产业的意义,并探讨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认为大鲵产业前景好,但大鲵产业发展中存在法律政策的制约、疾病防治与苗种繁殖技术的不成熟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蒋文华  郑邦友 《特产研究》2003,25(1):52-53,61
大鲵转入地下防空洞进行人工饲养,其能较快地适应防空洞内恒温无光的环境,生长情况良好。注重疾病防治工作,加强观察和换水;投放大鲵前应进行消毒;发现病鲵应及时隔离治疗。  相似文献   

15.
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自然保护区气候生态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自然保护区气候生态资源进行了科学考察,发现该区年日照数为1027.5~1158.6 h,年日照百分率为23%~26%,年大阳总辐射为3435.0~3667.8MJ/m2;年均温为14.5℃左右,日均温≥10℃持续日数约为229.0 d,≥10℃积温约为4433.3℃.d;年降雨量为1142.9~1474.3 mm。该区属北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石山林立,溶洞遍布,洞内水质清澈,是野生大鲵的天然小生境,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价值、大鲵自然保护价值和自然景观游览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甘肃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大鲵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属于CITES附录Ⅰ,中国Ⅱ级保护动物,受胁等级为极危(CR)的濒危野生动物.了解和掌握甘肃康县大鲵资源及生境状况.【方法】2016年6-8月,对甘肃康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大鲵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该保护区野生大鲵主要分布于燕子河、清河、太平河、铜钱河、秧田河、梅园河、柯家河和素河8条河流.较上世纪末,野生资源量有较大增加,目前约4 620尾;人工养殖大鲵主要分布于阳坝乡、铜钱乡、白杨乡、三河坝乡和两河乡,人工养殖大鲵规模较大,约23 300尾.【结论】康县野生大鲵主要栖息于石沙混合、河底不规则、人为干扰较轻的深水潭中,较20世纪未野生资源量有较大增加,人工养殖规模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保护区旅游地的开发条件、感知度、竞争力、形象与品牌、开发效益等5项评价指标22项评价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并根据各项因子(指标)的重要性计算其权重,得出保护区生态旅游地的评价结果.通过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旅游地以上指标的评价,其综合指数为77.05分,所处等级为优良级,印保护区在资源品位、区位条件、可进入性等有较强吸引力,投资条件较好;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及诸多美誉,从而提升了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竞争力等.同时,强调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应科学客观地看待生态旅游活动,认真研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保护管理,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大鲵养殖技术,具体包括养殖环境与池塘建设、苗种选择、放养密度、消毒管理、饵料投喂、水质管理、生长情况监测、病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大鲵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藻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并比较枯水季节、丰水季节藻类的种类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岩下大鲵自然保护区内有6个藻类门的33科、154种淡水藻类,在种类组成上以绿藻和硅藻为主,为保护区内的优势种群。绿藻门藻类共计60种,所占比例最大为38.96%,其次为硅藻58种,所占比例为37.66%。在物种多样性方面,硅藻、绿藻和蓝藻在物种组成上较为丰富,其中硅藻门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绿藻门。从枯水季节、丰水季节藻类数量来看,绿藻和蓝藻的种类数量变化较大,硅藻种类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甘肃省渔业工作,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渔业资源调查,科学编制现代渔业发展规划,争取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全面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现代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养殖设施化和生态化为目标,加强水产原良种场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支撑能力。加快特色渔业发展做大做强鲟鱼、鲑鳟鱼、大鲵等特色产品,提升休闲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