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些年,我国的造林绿化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一些较易造林地区已基本上完成了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此,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的植被恢复问胚就成了今后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石质山地由于生境恶劣及各种原因的破坏,历来造林困难很大,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不高。一些林分生长缓慢,稳定性差,林分质量低,不能发挥出较高的效益。通过应用和推广多年在石质山地植被恢复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现有技术的优化整合和组装配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林分和群落质量、加速植被恢复建设,是改善我国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3.
4.
5.
南涧干热河谷退化山地植被恢复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试验筛选出20余种适应干热生境和退化山地植被恢复的乔、灌、草植物,其中属澳大利亚区系类型的桉树类和相思类生长最好.在造林技术上采用内倾式水平带状整地与调控水系统建设相结合的方法,并在育苗、造林时间、造林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使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90%,营建了多种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群落,治理区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5%增加到现在的65%,项目投产比达1∶2以上,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7.
植被是一个地区生态的保障,对于何恢复被破坏的天然植被,使人工植被与现有的生态和谐共存,并保障可以有天然植被相当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这是一个地区特别是像壶关县这要环境结构区域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作为干旱少雨的地区,壶关县的地理气候环境恶劣。在这样的背景下,壶关县的生态环境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以及政府科学、系统的规划。本文在介绍植被恢复的科学方案的同时,力图切合本县实际经济状况、生态现状,对植被恢复的发展前景做一些研究和计划。 相似文献
8.
以贵阳市环城高速南环线经人工植被恢复的3个石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群落调查法,对其进行3 a的定期定位观测。结果表明:调查中共记录51种植物,分属13科43属,其中主要为禾本科、豆科、菊科3大科植物;群落物种数量组成具明显季节性,最大值出现在每年8月或9月,最小值出现在每年2月;群落物种组成有所改变,禾本科植物比例逐年下降,豆科植物在干旱低温胁迫期所占比例最高,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群落优势种发生改变,由初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地位,逐步向乔灌草共存的方向演替;植被群落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直线上升趋势。同时,试提出一种植物配置模式,为今后黔中喀斯特地区公路边坡恢复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易门县属于滇中高原亚热带半湿润森林气候条件,山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97%,森林复盖率19.7%。由于历史上不合理开发利用,地带性植被已破坏殆尽,现存植被多为次生性、低价值的植被。本文根据植被的破坏程度、经济价值和立地条件,从合理开发利用植被资源出发,将易门县山地主要植被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植被破坏较轻,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森林,如云南松林、华山松林;第二类植被破坏中等,仍具有一定森林环境,木材可利用,但价值较低,如栎类荫生灌丛,云南松疏林;第三类植被破坏严重,生物量低,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如各类灌草丛植被,地盘松云南松灌丛。根据各类植被特点,植被与环境的整体性,多效益性,提出易门县山地植被开发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0.
11.
12.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
设的难点,且一直是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植被恢复研
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黄土高原生态植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应遵循自然规律,发掘生态功能强的植物种类,创建良好的混交植被结构,强化投入、管理和生态教育等相应对策.提出应变"以经济效益为主"为"突出生态效益,进行经济效益时空补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临沂市仍有近60万亩荒山仍未完全绿化或绿化标准不高,多处干旱瘠薄山地,立地条件极差,植被恢复难度极大,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植被恢复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植被特征与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的土地现状和植被特征进行了分析,概括总结了以土壤改良为重点的上农下渔、条台田整地改良、深松土壤、化学改良与种植耐盐牧草相结合的植被恢复技术的要点与使用范围,提出了在重盐碱荒地、光板地上通过白刺、柽柳造林进行植被恢复的技术,以及在稀疏柽柳地上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岩溶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和年限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2005年、2009年、2016年8月,分别对西畴县法斗乡岩溶山地11块植被恢复模式固定样地的上、中、下部位的土样进行4次调查测定,分析不同树(草)种11种植被恢复模式和恢复年限下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及其恢复状况。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恢复14 a后,恢复年限及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N含量、速效P含量、速效K含量、土壤pH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植被恢复后增幅及恢复效果明显;土壤速效N含量也可得到明显的恢复;土壤速效P含量呈“缓增-急增-缓降”的变化规律,土壤速效P含量未能得到明显恢复和改善;土壤速效K含量呈现出“缓降-急降-缓增”的变化规律,其恢复效果并不明显;土壤pH值在7 a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4 a后林地土壤pH值得到有效降低并趋于稳定。限制性养分速效P及速效K含量的恢复明显滞后于有机质及速效N的恢复,说明限制性养分要得到明显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基于植被恢复进程中土壤养分变化及恢复状况,建议选择模式7 (香木莲+墨西哥柏木+清香木)等6种模式为云南岩溶山地人工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南山区山地植被和主要植物群落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聚类和排序等方法,分析了南山区山地植被的特点,划分出了群落类型。南山区山地植被可划分为1个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6个群系组,18个群系,29个群丛。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植被承载力与植被生态恢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植被承载力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关系调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生态植被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分析了土地植被承载力对植被结构的影响,认为在大气降雨量为唯一土壤水分输入量的黄土高原,土地植被承载力决定了植物群落密度,直接影响植被结构.从植被地带和群落适应性原理、缓解土壤干旱、控制植被生产力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恢复与土地植被承载力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建设必须优先考虑土地植被承载力,根据土地植被承载力进行植被生态恢复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严重滞后于高速公路建设,极大地制约了高速公路生态型绿色通道的建设。通过回顾国内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我国植被恢复研究落后的现状和不足之处,为未来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南涧干热退化山地不同恢复群落土壤种子库储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调查了南涧干热退化山地5种人工恢复群落恢复过程中及当地次生植被的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分布格局、组成及其优势成分. 研究表明:各样地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变化在2 060~21 300粒/m2之间,物种数为22~32种,各恢复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和物种数均比当地次生的坡柳、黄茅草灌草坡有增加. 在0~10 cm土层内,种子库密度垂直分布呈上层(0~2 cm)中层(2~5 cm)下层(5~10 cm),层间储量差异明显. 从物种和生活型组成来看,各群落草本都占优势,少数植物如菊科的紫茎泽兰、胜红蓟、烟管头草、戟叶火绒草等在土壤种子库中储量丰富,但作为地上草本层的优势物种之一的黄茅草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储量却很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