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晰宣威高端卷烟原料产区土壤特征及其与烟叶品质间的相关性,为提高烟叶产质、改良烟区土壤及制订烟区规划提供指导。【方法】从宣威10个乡镇的25个烟叶收购点各采集2份土样及烟样进行检测,分析土壤特征指标(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并进行聚类,同时对各指标与烤烟品质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宣威高端烟叶原料区土壤被分为3类:Ⅰ类土壤为土质微酸,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相较其余2类表现中等;Ⅱ类土壤为高速效钾、高pH、低氮、低有机质土壤;Ⅲ类土壤为高氮、高有机质土壤、低pH、低速效钾土壤;不同土壤条件下烟叶物理特性稳定,无显著差异;Ⅱ类土壤生产的烟叶油分显著高于Ⅰ类和Ⅲ类,Ⅲ类土壤生产的烟叶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Ⅰ类和Ⅱ类;土壤养分特征指标与烤烟油分及还原糖含量呈中度至高度相关,其中,有机质含量与烤烟油分存在显著负相关,pH与油分呈中度正相关,碱解氮含量与油分呈高度负相关,速效钾含量与油分呈高度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烤烟还原糖含量呈中度负相关,碱解氮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呈高度负相关,pH和速效钾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结论】宣威高端卷烟原料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高,碱解氮含量偏低,对烟叶品质产生了负面影响,应适当控制当地烟区有机物料的投入,通过优化灌溉措施、施肥模式及栽培技术等对土壤养分欠协调烟区进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2.
利用源于4个烤烟主栽区的烟梗、末棒及烟叶碎片等3类再造烟叶原料,通过生产实验,探讨了3类再造原料化学成分的均匀性和预混处理对原料均匀化、产品批次间化学成分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烤烟生物学特性和气候环境条件决定了烟梗、末棒及烟叶碎片3类原料的钾、总氮、烟碱等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性,其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5),并且空间变异度较大(12.70%66.02%)。预混处理能显著提高烟梗、末棒及烟叶碎片等3种原料的均匀性,各类原料的各项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异系数都能稳定在5%内。预混处理对产品批次间的质量稳定具有较好作用,尤其是总氮、烟碱、钾和氯的含量,在批次间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
利用源于4个烤烟主栽区的烟梗、末棒及烟叶碎片等3类再造烟叶原料,通过生产实验,探讨了3类再造原料化学成分的均匀性和预混处理对原料均匀化、产品批次间化学成分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烤烟生物学特性和气候环境条件决定了烟梗、末棒及烟叶碎片3类原料的钾、总氮、烟碱等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性,其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5),并且空间变异度较大(12.70%~66.02%)。预混处理能显著提高烟梗、末棒及烟叶碎片等3种原料的均匀性,各类原料的各项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异系数都能稳定在5%内。预混处理对产品批次间的质量稳定具有较好作用,尤其是总氮、烟碱、钾和氯的含量,在批次间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主产烟区和津巴布韦共107份烤烟样本为材料,研究了烤烟叶片中磷含量的分布特点,并重点分析了烤烟磷含量与常规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主产烟区烤烟磷含量平均值为(0.43±0.08)%,变幅为0.25%~0.66%;津巴布韦烤烟磷含量为(0.53±0.05)%,变幅为0.45%~0.67%;②不同地区烤烟磷含量的变化为:津巴布韦(0.53%)>东南烟区(0.49%)>长江中上游烟区(0.45%)>西南烟区(0.42%)>黄淮烟区(0.41%)>北方烟区(0.39%),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③随着烤烟着生部位的升高,烟叶磷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④烤烟磷含量与烟碱、钾和氯含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氮碱比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和钾氯比的相关关系不显著;⑤基于烤烟磷含量的聚类结果和不同磷含量水平下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结果可知,中、高磷含量类群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较为适宜,指标间协调性较好,烟叶可利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烤烟含钾量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深入了解中国烤烟钾含量的区域特征和分布情况,2003~2006年连续4年在全国主要烟区进行调查取样,利用调查获取的2 712份烤烟样品数据,对中国烤烟钾含量的基本统计特征、地区差异、品种差异和部位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烤烟钾含量普遍偏低,钾含量1.0%的烤烟样品占2.36%,钾含量在1.0%~2.0%的烤烟样品占57.08%;我国烤烟钾含量在烟区、品种、部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现为南方烟区烤烟钾含量高于北方烟区,不同品种在不同烟区的钾含量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部位烤烟钾含量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钾含量偏低的烤烟和钾含量极低的烤烟主要分布在北方烟区和南方烟区中的云贵烟区,分别达77.52%和96.88%。  相似文献   

6.
杨国先  寸松梅  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71-19573
[目的]探讨保山市烤烟烟碱含量近年来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03~2009年保山市烤烟化学成分跟踪分析数据库的数据,对烤烟各部位烟碱含量年度变化、质量档次及桔色、柠色烤烟烟碱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保山市烤烟烟碱的平均含量高达3.4%,2004~2006年烟碱含量明显下降至2.7%~2.8%,2007~2009年烟碱平均含量保持在2.5%左右;烤烟质量档次在2003~2007年呈逐年提高趋势,但2008~2009年烤烟质量档次较2005~2007年略有下降;柠色烟烟碱含量的适宜程度高于桔色烟。[结论]研究结果为提高保山市烟叶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7,(6):24-26
为提高烤烟原料安全性,试验研究了硅基复合肥对烤烟各部位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基复合肥能显著降低烤烟各部位的镉含量,且以1.33 mg·kg~(-1)用量效果最好,烟根、烟茎和烟叶镉含量最高分别降低27.66%,31.75%,55.58%。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曲靖烟区烤烟中多酚与挥发碱含量的变化规律,采集了142个烤烟样品并利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部叶(C3F)多酚和挥发碱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曲靖烟区烤烟多酚含量最大值为6.40%,最小值为3.34%,平均值为4.49%,富源最高,陆良最低;挥发碱含量最大值为0.34%,最小值为0.13%,平均值为0.22%,富源最低,陆良最高。曲靖烟区烤烟多酚含量表现出从东往西逐渐降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挥发碱含量则从东往西升高,与烤烟种植的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大理州土地流转区域内,结合气候和土壤特点以烟草为中心作物,研究轮作周期内作物养分供应技术对植烟土壤及烤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洱海流域烤烟—豌豆(莴笋)—水稻—豌豆(莴笋)—烤烟的轮作模式下,前作为豌豆时,2年4茬作物采收后的土壤pH值下降了0.11个单位,有机质含量增加0.14%,碱解性氮含量下降了14.17%,有效磷含量下降了49.96%,速效钾含量下降了63.79%;前作为莴笋时,土壤pH值下降了0.05单位,有机质含量增加0.11%,碱解性氮含量下降了40.79%、有效磷含量下降了21.82%、速效钾含量下降了52.81%;前作为豌豆,后作烤烟(红花大金元)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分别为228.5 kg/667 m2、6900.70元/667 m2、64.6%、91.5%,较前作为莴笋分别增加4.05%、3.36%、3.3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且中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良好;(2)非洱海流域烤烟—豌豆(大蒜)—水稻—豌豆(大蒜)—烤烟轮作模式下,前作为豌豆的2年4茬作物采收后的土壤pH值下降了0.07个单...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分析与评价玉溪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特征。以2019—2021年玉溪烟区9个主产区县202个行政村的C3F烟叶为材料,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分析了玉溪烟区烤烟中部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玉溪烤烟中部叶总糖(33.9%),还原糖(27.07%),糖碱比(13.22)相对较高,钾含量(1.75%),两糖比(0.8)相对较低;各县区之间氯和钾氯比变异较大,稳定性差;总糖、还原糖含量变异较小,稳定性强;主成分分析得分表现为元江县最高,华宁县最低;聚类分析可将玉溪划分为三类烟区,第一类为澄江、通海、江川,需重点关注的指标为糖含量高,钾含量、钾氯比低;第二类为华宁、红塔、易门、峨山、新平,重点关注糖含量高,钾氯比低;第三类为元江,重点关注糖含量高。三类烟区分别地处玉溪东北部、中部、西南部。综上所述,玉溪烤烟表现出糖含量高、钾含量低的特点,根据各县区化学成分可将玉溪划分为三类烟区,不同类别烟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南雄烟区主栽烤烟品种碳氮代谢规律,以烤烟品种粤烟97、粤烟98和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烟叶的成熟,各烤烟品种烟叶总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淀粉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成熟前期粤烟98总叶绿素含量较高,粤烟97总叶绿素含量较低,但粤烟98叶绿素降解速率较快,粤烟97叶绿素降解速率较慢;成熟前期K326和粤烟98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极显著高于粤烟97,整个成熟期各烤烟品种间转化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总的来看,粤烟98碳氮代谢协调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南雄烟区主栽烤烟品种碳氮代谢规律,以烤烟品种粤烟97、粤烟98和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烟叶的成熟,各烤烟品种烟叶总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淀粉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成熟前期粤烟98总叶绿素含量较高,粤烟97总叶绿素含量较低,但粤烟98叶绿素降解速率较快,粤烟97叶绿素降解速率较慢;成熟前期K326和粤烟98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极显著高于粤烟97,整个成熟期各烤烟品种间转化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总的来看,粤烟98碳氮代谢协调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烟叶质量普查数据,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曲靖烟区烤烟钾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方差分析和哑变量回归分析等方法从19个自然因子中辨析影响烤烟钾含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曲靖烟区烤烟钾含量平均为1.65%,有94.60%的区域烟叶钾含量2.0%,为偏低水平;烤烟钾含量的最佳半方差函数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效应为72.68%,空间变异由随机因子和结构性因子共同决定。海拔、地形、质地、土类、p 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镁、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均烤烟钾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类型独立解释能力最大,可以解释8.4%的烤烟钾含量变异,有效硼独立解释能力最小,仅解释0.1%的的烤烟钾含量变异,12项指标累计可解释23.2%的烤烟钾含量变异。  相似文献   

14.
淹水对烟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索淹水条件下烟草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生理机制,以烤烟品种G80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复裂式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淹水处理对烟株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以及烟叶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烟株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以伸根期受影响最大,分别比对照下降了76.77%和66.67%。淹水对根系活力和烟叶钾含量的影响则在烟株生长中后期降低更为严重,烟株在各生育期淹水,其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根系活力和烟叶钾含量都随淹水时间的延长和淹水深度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烤烟连作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烤烟连作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为构建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在重庆市彭水县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轮作(CK)、连作5年(T1)、连作10年(T2)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植烟土壤碳库指标及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连作降低了植烟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连作5年、连作10年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比轮作降低8.80%和28.17%;连作使土壤易氧化活性有机碳含量、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机碳矿化速率、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碳库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降低,且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连作降低了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烤烟中下部烟叶钾含量和钾氯比,增加了烤烟中下部烟叶的烟碱和氯含量。轮作处理烤烟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优于连作;连作降低了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苯丙氨酸类、棕色化反应产物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的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中性致香成分总量表现为轮作连作10年连作5年。【结论】短期连作(连作5年)对土壤碳库影响不大,长期连作(连作10年)降低了土壤碳库,使土壤性质趋劣;轮作处理烤烟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优于连作,轮作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大多数高于连作烟叶,轮作处理烤烟经济性状优于连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原味型斗烟原料烤烟、白肋烟、百里科、东方烟草、拉塔基亚、黑板烟的特性及其在配方中的作用,为原味型斗烟的配方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对6种斗烟原料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6种斗烟原料及其按1∶1组成的7种配方斗烟(烤烟(对照)、烤烟/白肋烟、烤烟/东方烟草、烤烟/拉塔基亚、烤烟/百里科、烤烟/黑板烟、烤烟/东方烟草/拉塔基亚)进行感官特性分析,研究原料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评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种斗烟原料中烤烟的叶绿素降解产物含量高、氮碱比低;白肋烟总糖、还原糖含量低,烟碱含量高;拉塔基亚总氮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高;东方烟草(土耳其AG级)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高;黑板烟烟碱含量低、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低。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白肋烟具有坚果香味,可使配方劲道力量、层次变化和室韵嗅香得分升高;东方烟草香气芳香,可使配方层次变化得分升高;百里科刺激性稍大,可使配方劲道力量、层次变化和室韵嗅香得分升高;黑板烟具有焦糖风味,可使配方层次变化得分升高;拉塔基亚具有焚香风味,可使配方室韵嗅香得分升高,但会降低层次变化得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碱含量与劲道力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碱比与劲道力量呈显著负相关;钾含量与层次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与层次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与室韵嗅香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白肋烟、百里科的烟碱含量高、氮碱比低,可使配方劲道力量变强;黑板烟、白肋烟的加入可丰富配方的层次变化;烤烟、东方烟草的总糖、还原糖、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相对较高,要设计室韵嗅香较浓的配方应减少这2种原料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废弃烟秆栽培平菇、猴头菇等食用菌的可行性和食品安全性,该文通过对废弃烟秆进行营养成分和重金属检测分析,选用平菇和猴头菇为参试对象,进行了利用废弃烟秆栽培食用菌技术研究。结果显示:烟秆样品中蛋白质含量为5.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为18.2%;以烟秆为原料栽培的平菇、猴头菇产品中砷、铅、铬、镉、汞等重金属含量均低于GB7096—2014和GB2762-2012标准;通过栽培试验,以40%烟秆为主要原料栽培猴头菇生物转化率最高,为92%,65%烟秆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05%。研究结果表明:废弃烤烟秆栽培平菇、猴头菇可行,其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可作为一种食用菌新型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18.
毕节地区不同海拔烤烟有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毕节地区烤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含量状况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毕节地区不同海拔烟区C3F烤烟叶为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地区烤烟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总量平均为60.73μg/g,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平均含量为43.32μg/g,高级脂肪酸平均含量为18.31μg/g;聚类分析将各种有机酸及总量共18项指标分为3类,第Ⅰ类平均海拔为1358.91 m,第Ⅱ类平均海拔为1502.57 m,其有机酸总量最高,第Ⅲ类平均海拔为1838.50 m,其高级脂肪酸含量较高。第Ⅰ类烟叶有机酸含量适中,具有优质原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1999至2000年间,在湖南省烤烟主要种植区进行了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的肥效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示范。结果表明,施用烟草活性有机无机专用肥,能够促进烤烟烟株根系的生长发育,旺长期烟株的根系活力比施用普通烟草复混肥的处理提高8.1%-20.7%,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13.3%-14.8%,烟株的出叶速率加快,早生快发好,单株的有效叶片数增多,烟叶产量提高2.7%-10.8%,原烟的上等烟比例提高33.3%-102.3%,产值增加14.3%-26.9%;同时,烟叶的内在质量也得到了改善,表现为烟碱含量下降4.5%-18.2%,还原糖含量提高12.6%-16.5%,淀粉含量下降4.4%-10.5%;烟叶的香气质好,香气量较足,香气味较浓,且余味舒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烤烟不同生育期钾、氯离子吸收规律的影响,为烤烟质量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99为研究对象,设置灌水与施肥方式2个因素,以当地常规施肥灌水方式(漫灌)为对照(CK),设计滴灌处理(T1)、水肥一体化处理(T2)、减肥10%的水肥一体化处理(T3)3个滴水灌肥处理,分别研究不同处理烤烟移栽40~90 d内叶片、茎部和根部钾、氯含量的变化,并与同时期相对应的土壤钾、氯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与移栽后40 d相比,移栽后90 d CK、T1、T2和T3处理烤烟叶片钾含量分别降低了57.26%,54.38%,49.38%和55.77%,降低幅度表现为CK>T3>T1>T2;各处理叶片钾含量占烟株钾离子总量的比例分别降低了24.23%,26.28%,16.13%和22.30%,下降幅度表现为T1>CK>T3>T2。CK、T1、T2和T3处理烤烟叶片氯含量分别降低了1.08%,1.70%,29.69%和48.44%,降低幅度表现为T3>T2>T1>CK;T1、T3处理叶片氯含量占烟株氯离子总量的比例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1.31%和13.07%,下降幅度表现为T3>T1。②与移栽后40 d相比,移栽后90 d各处理烤烟茎部钾、氯含量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均表现为T3>T2>CK>T1。除CK处理外,其余处理茎部钾含量占烟株钾离子总量的比例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表现为T3>T2>T1;除T3处理外,CK、T1、T2处理烤烟茎部氯含量占烟株氯离子总量的比例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表现为T2>CK>T1。③在烤烟移栽后的40~90 d,除CK处理外,其余处理烤烟根部钾含量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表现为T3>T1>T2;各处理根部钾含量占烟株钾离子总量的比例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表现为T3>T1>T2>CK。除T1处理外,其余处理根部氯含量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表现为CK>T2>T3;氯含量占烟株氯离子总量的比例除CK处理下降外,T1、T2、T3处理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表现为T3>T1>T2。④在移栽后90 d,CK、T1、T2处理0~40 cm土层土壤钾含量均较移栽后40 d有所下降。各处理在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氯含量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与烤烟移栽后40 d相比,移栽后90 d仅T2处理在各土层土壤氯含量均有增加,其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氯含量分别增加了45.52%和8.59%。⑤在烤烟成熟期,T2处理土壤钾含量减少,叶片、茎部钾含量占烟株钾离子总量的比例减少,而根部增加,表明钾离子可能从烤烟叶片、茎部及土壤迁移到了根部。烤烟叶片和根部氯含量占烟株氯离子总量的比例上升,茎部减少,土壤氯含量增加,表明氯离子可能从烤烟的茎部迁移到了叶片、根部和土壤。⑥土壤钾、氯含量与生育期内烟株钾、氯离子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烟株钾、氯离子总量又与其根部、茎部及叶片的钾、氯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烟叶钾含量,控制氯含量,其中提钾效果以T2处理最优,降氯效果以T3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