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连作对花生生育以及不同农艺措施对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1)连作对花生生育的影响贯穿了整个生育期,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加重,因此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措施的使用宜早不宜迟。(2)连作明显加重叶部病害的发病率,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加重。(3)不同品种对连作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普通型大花生适应性较好,珍珠豆型小花生适应性较差,中间性品种居中。(4)连作条件下在供试的4个单项强化农艺措施中,有机肥效果最好,较常规技术增产13.3%,随后依次为:加强叶部病害防治、使用生物菌剂和深耕,分别比常规技术增产7.8%、6.7%和4.8%。由上述4种单项措施组成的综合技术较常规技术增产24.3%,产量超过了轮作条件下使用常规技术的产量水平,证明综合技术对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效果显著。但该产量低于轮作条件下使用该技术的产量,说明综合技术仍有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连作年限对辽宁西北部风沙土区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及主要叶部病害发生规律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了正茬、连作2,3,4,5,10年对花生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年限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影响较大,连作10年后,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和单株分枝数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为25.4%,26.3%和30.8%。连作对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显,单株荚果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正茬相比,连作10年后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为42.3%,43.4%,8.9%,17.3%和36.1%。连作后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病情指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连作10年后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60和39.87。其中,连作3年和连作4年,花生褐斑病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连作5年和连作10年,花生网斑病的病情指数也无显著性差异。花生连作对植株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叶部病害病情指数的影响较大,连作对花生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连作年限越长抑制作用越大。实践中,为提高辽宁风沙土区花生产量应适当实行轮作倒茬。  相似文献   

3.
高建强  曲杰  程亮 《河北农业科学》2020,24(3):34-37,42
为探讨种植形式对不同类型花生品种的影响,以6个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为试材,采用裂区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连作和轮作对花生开花规律、植株性状、荚果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花生的开花数量少于轮作,除荷花15号和荷花18号外,其他品种的总开花数均显著减少;连作对花生植株农艺性状有一定的影响,连作花生的绿叶数、主茎高度、侧枝长度、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均略低于轮作,大部分品种的指标值与轮作差异不大;所有品种的单株果数均表现为连作显著低于轮作;除荷花15号的饱果数和单株果重以及荷花18号的饱果数与轮作差异不大,其他品种的饱果数和单株果重均显著低于轮作。连作对花生荚果性状影响显著,所有品种的百仁重和出米率均显著降低,连作对荷花16号的百果重、荷花18号的百果重和产量影响不明显,其他品种的百果重和产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半夏连作的障碍效应及其缓解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重茬地、2a和4a前种植过半夏的土壤进行再植,测试半夏的连作障碍效应,以土壤、种茎消毒及撒施重茬肥等措施组成不同组合(A1、A2、A3、A4、A5)处理2a轮作地土壤进行半夏连作障碍效应的缓解效果测试。统计调查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不同处理下半夏叶片中的叶绿素和块茎中琥珀酸、还原糖、生物碱、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与4a轮作半夏相比,连作半夏幼苗长势较弱,叶绿素质量分数和产量均显著低于4a轮作,其块茎中浸出物和琥珀酸质量分数均未达到药典标准,块茎中还原糖、蛋白质和生物碱质量分数最低;2a轮作处理半夏叶片偏黄,长势依然较差,琥珀酸、还原糖、生物碱、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高于连作,且低于4a轮作;半夏连作障碍效应的缓解试验结果表明,A4和A5处理下半夏生长状况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组处理,其中A5处理半夏块茎琥珀酸、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等有效成分质量分数最高,对半夏的障碍效应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连作障碍是花生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建立更合理的花生轮作制度,对4个不同花生品种在水稻—花生轮作模式下的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和田间病虫草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水稻—花生轮作模式下出苗率不受影响,生育期延长,营养生长更旺盛;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出仁率均有所提高,产量分别提高20. 7%、23. 6%、22. 8%和18. 5%,生育期短的小果型品种增产幅度更大。另外,水稻—花生轮作可以显著降低花生叶斑病病级和地下害虫的数量。水稻—花生轮作是一种合理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氮肥施用方式对花生连作障碍的减缓效果,设置不同比例的底肥和追肥比例,研究氮肥施用方式对连作花生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质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条件下,大量氮肥肥效后移有利于增加连作花生荚果成熟过程中的有效光合面积,有利于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增加连作花生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质量,提高产量;氮素底肥和追肥合理搭配较单一施用底肥更能满足连作花生生长发育对氮素的大量需求,保证了花生生长前期不缺肥、后期不脱肥,进而提高花生产量,其中,氮肥施用以底肥25%+花针期追肥75%处理产量最高(3 906.7kg/hm2),较全部底肥处理增产21.3%。  相似文献   

7.
不同轮作模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烤烟种植过程中的连作障碍,提高烤烟的产量和品质,研究了烤烟连作、烤烟—玉米—烤烟、烤烟—大豆—四季豆—烤烟、烤烟—甘薯—烤烟和烤烟—马铃薯—萝卜—烤烟等5种轮作模式对于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轮作可以有效改善烤烟农艺性状,提高植株根系活力,提升经济指标和改善感官质量,其中,烤烟—玉米—烤烟轮作模式是有效克服烤烟连作障碍和提升烤烟产质量的最佳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完善玉米轮作体系,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开展定点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轮作模式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连作及玉米与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作物轮作后,各处理间除植株叶面积系数外,其他项目如玉米株高、茎粗、穗粒数、百粒重等均没有明显差异。从产量结果看,玉米与其他作物轮作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其中以T2(豆—玉—薯)轮作模式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分别为775.4 kg/亩和2 245.6 kg/亩,各轮作模式与对照玉米连作相比,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提高幅度分别为4.72%~15.16%、5.59%~8.15%,但产量差异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肥料投入量对鲜食玉米农艺性状、穗相关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以甜糯玉米鲜糯366为材料,采用盆栽种植精准施肥,轮作(T)和连作(K)下设置不施肥对照(T0和K0)、施肥处理600 kg·hm-2(T1和K1)、施肥处理1 200 kg·hm-2(T2和K2)和施肥处理1 800 kg·hm-2(T3和K3)4个水平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复合肥施入量的增加,轮作和连作下的玉米株高、茎粗、地面茎节数和穗位高等农艺性状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果重等6个穗相关指标同样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轮作施肥量最大处理T3除穗粗外均为最大值;轮作T3处理为产量最高值11 918.40 kg·hm-2,其次为连作K3处理11 793.41 kg·hm-2,两者无显著差异;玉米4个农艺性状和7个穗相关性状及产值大部分存在相关性。从产值考虑复合肥1 800 kg·hm-2投入量配合轮作栽培模式为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0.
花生多年连作地块存在严重连作障碍问题,对花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明确花生甘薯轮作对解决花生连作障碍问题的作用,选用多年连作地块,进行了花生连作(HHLZ)与甘薯花生轮作(GHLZ)2种种植模式对其产量、品质及生理影响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HLZ比HHLZ荚果产量显著提高了15.22%,出米率显著提高了7.98%,GHLZ较HHLZ花生籽粒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O/L值均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花生籽粒品质明显改善;GHLZ比HHLZ显著提高了不同时期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提高了花生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连作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筛选最佳连作施肥方式,为新疆干旱区连作甜高粱的合理施肥及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长期定位测定2年连作甜高粱,分析甜高粱品种新高粱3号生育期、株高、茎粗、节数、单株重、单秆重等农艺性状,以及含糖锤度、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千粒重、生物产量等的影响。【结果】 连作抑制了新高粱3号地上部的生长、降低了产量并推迟了生育周期。连作第2年所有施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单株重、单秆重均比第1年极显著降低。连作第2年所有施肥处理均比第1年晚熟15 d。连作第2年的平均秸秆产量、籽粒产量及生物产量均比第1年分别降低了1.51%、17.81%和2.31% 。不同施肥处理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含糖锤度及产量也有影响,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均可以明显增加甜高粱茎秆的含糖锤度。不施任何肥料(CK)明显抑制了新高粱3号的生长并降低品质。连作期间在各施肥处理中NPK处理的株高、节数、茎粗均高于其他处理,增幅度1.80%~8.90%。NPK处理籽粒产量、千粒重高达4.46 t/hm2、21.54 g,而PK处理含糖锤度及生物产量高达20.60%、89.73 t/hm2【结论】 虽然连作抑制了甜高梁的生长、降低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连作对甜高粱的生长障碍,主要生长参数均是 NPK 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花连作现象普遍,连作障碍严重,通过轮作调节农田生态环境、缓解棉花连作障碍对实现新疆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棉花长期连作30年棉田土壤,设置连作棉花(CK)、轮作苜蓿2年后种植棉花(AC)及轮作小麦2年后种植棉花(WC)3个处理的根箱试验,研究这2种轮作模式对连作棉花地下部根系发育与地上部植株生长及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揭示轮作对连作棉花障碍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轮作小麦、苜蓿处理的棉花根长、根干质量和比表面积增加(增幅为6.90%~43.30%),且WC处理的增幅大于AC处理。根系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地上部植株的生长与叶片光合能力。与对照相比,轮作小麦、苜蓿后棉花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单株质量增加(增幅为4.83%~40.49%),且WC处理的增幅大于AC处理。在新疆长期连作棉田轮作小麦和苜蓿,可发挥轮作增加植物多样性、改良土壤生态环境的效果,促进棉花根系发育,提高棉花叶片光合生产能力和生物量。轮作小麦对棉花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轮作苜蓿,可作为当地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较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不同耕作模式下花生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具体表现,从而促进花生有效生长,提升花生产量。以豫花9326花生品种为试验对象,试验组为玉米花生间作、玉米花生轮作,对照组为花生多年连作,分析不同耕作模式对花生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结荚期、饱果期、收获期,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花生轮作模式的花生植株主茎高和侧枝长、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玉米花生间作模式最高;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花生轮作模式的花生叶面积指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玉米花生间作模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花生轮作模式的花生单株结果数、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千克果数、千克仁数、出仁率较高,其中以玉米花生间作最高。综合来看,玉米花生间作模式表现最佳,其次是玉米花生轮作模式,均可以促进花生的生长,增加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旱地谷子生产中连作障碍现象严重,本研究设置长期定位试验田(2006年至今),测定长期定点连作及单序轮作种植制度中谷子的光合特性、根系构型和产量效应,以期为旱地谷子连作障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轮作种植模式中谷子产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较长期定点连作分别增加了22.02%、20.58%、15.34%,均显著高于长期定点连作种植模式。相比于连作处理,轮作种植使谷子根系在不同直径范围内生长发育状况更好,根系的比根长、比表面积、根体积与根尖密度均较长期定点连作处理显著升高(0.5 mm≤直径≤1.0 mm:各指标分别增加了92.17%、62.94%、72.73%、75.08%,直径≥1.0mm:各指标分别增加了 44.09%、86.32%、86.37%、181.71%)。综上,本研究发现,轮作会改善谷子叶片的光合指标参数及根系发育指标参数,减轻连作障碍,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草莓温室大棚中与草莓轮作高产优质的菜用大豆品种,缓解草莓连作障碍问题。引进早福娃、三青玉豆、开科源5号和绿将军4个鲜食菜用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其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差异等。结果表明,早福娃、三青玉豆、开科源5号3个菜用大豆品种在济南的生育期小于80 d,产量在9 533.70~10 279.20 kg/hm2,表现为早熟,能正常采摘,适宜与草莓轮作。绿将军生育期较长,为96 d,存在徒长情况,不适宜与草莓轮作。综合其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早福娃、三青玉豆、开科源5号适宜在草莓温室大棚草莓收获后轮作种植,尤其是三青玉豆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6.
粮棉轮作与土壤深翻对棉花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6,(8):113-116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粮棉轮作种植模式与土壤深翻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促进了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无论是在旋耕条件下还是在深翻条件下,棉花株高、真叶数、果枝数、蕾铃数、单铃质量均较连作有不同程度提高,籽棉产量在旋耕与深翻条件下分别较连作提高4.5%与2.6%。土壤深翻前期抑制棉花生长,棉花株高、真叶数均低于旋耕处理,但棉花中后期优势明显,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单铃质量均高于旋耕处理,籽棉产量在连作与轮作条件下分别较旋耕处理提高4.0%与2.1%。粮棉轮作与土壤深翻相结合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8252花生为试验材料,采用含60%沙土的蚯蚓粪为种植花生土壤的基肥,研究不同体积浓度(3%、6%、9%)蚯蚓粪作为轮作土和连作土的基肥对花生出苗率、植株鲜质量、除果实外其余部分鲜质量、地上部分枝数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施蚯蚓粪时,连作土种植花生的出苗率、单株花生鲜质量、除果实外其余部分鲜质量、地上部分枝数、果实鲜质量与干质量、果实数量及果实含水量均低于轮作土种植的花生植株;无论是轮作土还是连作土,在播种前施加一定量蚯蚓粪均可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增加花生的出苗率、单株花生的鲜质量、除果实外其余部分的鲜质量、地上部分枝数、果实鲜质量与干质量、果实数量,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适当浓度的蚯蚓粪还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连作对花生植株生长及产量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单株果实干质量方面的缓解效果更为明显。虽然高浓度(9%)蚯蚓粪处理花生单株果实鲜质量与数量最高,但在干质量方面的优势并不大,还会造成花生晚熟的不利影响,因此在花生生产中用蚯蚓粪作基肥的最适浓度为6%。  相似文献   

18.
1合理轮作 花生是连作障碍非常严重的作物,其轮作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在一定的年限范围内,花生轮作的年限愈长,增产幅度愈大。花生通过轮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病虫和杂草危害。花生轮作的前茬应选择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选择、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实行轮作、大蒜套种花生、大蒜直播花生、春花生栽培、麦茬花生栽培等方面总结了兰陵县各类模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当地常用玉米品种玉美头105和花生品种桂花26号为材料,设置8种不同的间作模式,探讨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花生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不同模式的综合产值。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均有一定的影响,对花生的农艺性状影响较大。不同间作模式间玉米产量除了2∶6模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外,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花生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随之所占面积的增大而增大。综合产值分析,各种间作模式的总产值均低于花生纯种,但均高于玉米纯种,除了纯种花生外,总产值最高的是1∶4模式,达31 657.8元/hm2,其次是2∶6模式(31 266.0元/hm2)。为了保证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增加玉米地的产值,最佳的间作模式为1∶4,即1行玉米+4行花生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