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三叶木通的生物学特性、野生资源分布与生境,并对其驯化与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今后开发利用三叶木通野生资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三叶木通开发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叶木通为本通科木通属攀援式滕本野生植物。其果实凤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具医疗保健作用。分布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甘肃、陕西等10多个省。对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要求不很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野生三叶木通大多皮厚、籽多。针对这个特点,自1990年起,对其进行倍性育种、实生苗育种、驯化栽培等方面进行试验,为栽培出皮薄籽少的三叶木通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三叶木通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叶木通种子育苗试验结果,冬季湿沙贮藏的种子比自然风干的种子成苗率高;冬采种条沙藏翌春扦插比春季随采随插成活率高;春季扦插和秋季10 月初扦插成活率高,夏、初秋、冬扦插不易成活;用100 ×10 - 6 浓度ABT 生根粉1 号浸24h 后扦插能促进生根,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三叶木通落花落果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木通落花落果规律研究熊大胜,雷红梅,朱金桃,牟子平(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张家界,416600)屈福胜(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谢家垭乡)1材料与方法1991年9月-1994年9月,我们在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内以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a)人工...  相似文献   

5.
三叶木通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近10a三叶木通试验研究的50多篇有关文献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木通原产中国和日本,中国分布在山东、河北、山西以南地区,河南分布在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和桐柏山;野生条件下,三叶木通座果率很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三叶木通根、茎、叶、花、果全身是宝,可食用、药用、加工、观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三叶木通育苗技术简单,种子繁殖、埋条繁殖、分根繁殖、扦插繁殖均可,用浓度为100mg/kg的ABT2号生根粉浸泡2h扦插育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造林时要适地适树,适时造林,合理配置授粉树种,树形以疏散分层或自然开心形,同时作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贮藏保鲜方面,应注意在果实八成熟时采收,采用低温贮藏(7℃左右),贮藏环境中氧浓度控制到3%,建议对三叶木通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和保存,并对其良种选育和加工利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设计,对三叶木通根尖秋水仙素诱变,芽期根类性状和抗旱性变异进行了研究,400-800ppm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0.5-1.5cm的三叶木通根尖3-4天,根尖膨木株率高达36%-51.3%。影响三叶木通根尖膨大株率的因素主要有3个,秋水仙素浓度>根尖长度>处理时间。经过秋水仙素诱变产生根类膨大突起的单株,芽期抗旱性极显著提高。3天抗旱性锻练后,有,无根类突起的2个处理复活率分别为97%,24.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州三叶木通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介绍了黔东南州三叶木通资源。通过对其食用、保健及药用价值、开发利用和市场前景分析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三叶木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设计,对三叶木通体细胞秋水仙素诱变,子叶平展期和苗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两种表型变异,且成苗率低。影响三叶木通大子叶表型变异出现频率的因素主要有3个:秋水仙素浓度(A)、处理时间(B)和诱变材料(c),且A>B>C。影响矮缩茎表型变异出现频率的主要因素是诱变材料(C)。成苗率主要受诱变材料和诱变时间的影响。以400~800ppm浓度秋水仙素诱变根尖,成活率和大子叶、矮缩茎表型变异出现频牵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中条山区野生花卉资源分布与种类、中条山区野生花卉资源概况、中条山区野生花卉开发利用价值以及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对开发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三叶木通早实丰产,针对其生产经营中在整形修剪方面存在管理粗放的问题,从果架设立、枝蔓培养、整形修剪等方面总结了三叶木通的整形修剪技术。  相似文献   

11.
了解沙棘种质资源特性是其种质创新和良种选育的基础。为给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从山西省沙棘野生资源重要分布区的右玉、交城、古交和沁源共采集了45个沙棘单株的果实样品进行观测与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单株、不同采样地区、不同颜色果实的结实性状(结实密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柄长度和百果质量)和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和黄酮含量)及其差别,并对其性状特性与营养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观测结果表明:采集于交城的27号单株在结实特状和果实外观品质上的表现均最优,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黄酮含量均最高的单株编号分别为10、7、32和27号;不同地区沙棘的结实密度、果柄长度和果实中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结实密度最大,采集于沁源的沙棘果实其VC含量最高,采集于古交的沙棘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不同颜色沙棘果实间其百果质量、结实密度、果实横径和纵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色果的百果质量最大但结实密度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的黄酮含量与VC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恩施天池山野生三叶木通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季节、不同基质、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三叶木通嫩枝、硬枝扦插生根的情况。结果如下三叶木通在3月下旬、6月中旬、10月中旬均能扦插生根,其中以3月下旬扦插生根效果最好。半木质化穗条优于完全木质化穗条。插条选用1a生,粗度>0.5cm,长度7.0~10.0cm半木质化的插穗枝条为宜;扦插基质以河沙为最好;采用浸泡法时,用浓度为50mg/L的NAA浸泡2h生根效果最好;三叶木通枝条扦插属于综合型生根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三叶木通藤茎药用成分地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三叶木通藤茎中药用成分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10个种源地的三叶木通藤茎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对其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及总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就其含量与其种源地各个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还根据其药用成分含量对供试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0个种源中,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及总皂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44%、0.027%和0.59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苯乙醇苷B、齐墩果酸及总皂苷的含量在各供试的种源中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苯乙醇苷B含量与年日照时数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齐墩果酸含量与无霜期天数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总皂苷含量与年降水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5处可将供试种源划分为3组:第1组包括江西瑞昌、江西武功山、湖南古丈;第2组包括安徽金寨、湖北鹤峰、江西峡江、江西广昌、江西浮梁、湖南怀化;第3组为江西婺源。  相似文献   

14.
三叶木通籽亚麻酸的提取分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提取与纯化三叶木通亚麻酸为目的,采用不同溶剂提取脂肪酸,探讨脱蛋白的乙醇浓度以及脱色时使用活性炭的比例,筛选脂肪酸脱蛋白和脱色的最佳条件,达到初步除杂的目的。同时进行了冷冻结晶的正交实验,进一步纯化亚麻酸,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石油醚是三叶木通籽提取亚麻酸的最好溶剂,粗脂肪的得率为31.8%,γ—亚麻酸的含量为35.42%,粗脂肪酸经过脱色、脱蛋白初步除杂后,γ—亚麻酸含量有所提高,经过冷冻结晶纯化后,γ—亚麻酸含量可达42.40%。  相似文献   

15.
三叶木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药用植物生态、扦插栽培、植物化学、微量元素和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等方面对三叶木通国内研究进展做出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野生油茶存在极大的潜在变异价值.以贵州铜仁地区野生油茶果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8个果实性状.结果表明:1)各果实性状分布范围为鲜果重23.7~171.6 g,鲜籽重8.8~73.1 g,籽数8~52粒,干籽重5.1~36.4 g,皮厚1.5~5.98 mm,果形指数0.77~1.58,干仁出油率9.29%~58.63%,鲜果含油率0.46%~15%;变异系数最大为鲜果含油率,最小为果形指数.2)各果实性状在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合朋溪镇的鲜果重、鲜籽重和干籽重均显著大于其余地区,籽数、皮厚、籽数、干仁出油率和鲜果出油率显著大于部分地区.3)大多数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鲜果含油率与干籽重和干仁出油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果形指数与鲜果重、鲜籽重、籽数、干籽重存在负相关关系.4)主成分分析结果有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9%.本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地区野生油茶果实性状存在很大变异,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和丰富的遗传力,可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7.
旨在揭示黑龙江野生毛榛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为野生毛榛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种质挖掘提供依据,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9个地理种源的58份毛榛种质资源的7个质量性状、17个数量性状,共计24个果实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毛榛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7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86~1.087,坚果颜色和果基形状的H′值均高于0.8;有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10%,果仁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9.98%。(2)17个数量性状之间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果仁质量与坚果三径等11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通过果仁性状来筛选毛榛优良单株。(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高为48.301%,主要反映坚果质量和果仁大小指标;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8.394%,主要反映果仁饱满度指标;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045%。(4)聚类分析将58份毛榛资源分为3类,第1类坚果和果仁质量大,出仁率高、果壳薄,果仁饱满,适合选育大果品种;第2、3类坚果和果仁质量居中,出仁率较高,壳仁间隙较小,果仁饱满,可作为遗传改良的优良资...  相似文献   

18.
山核桃不同无性系果实性状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明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形态结构特征、内含物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及其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山核桃无性系测定试验林11个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除青果果长和坚果果长无性系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仁富含脂肪(52.64%58.51%)、蛋白质(55.07 65.50 mg·g-1)、可溶性糖(0.26%0.68%)和K、Ca、Na、Mg、Ze、Mn、Fe等矿质元素,种仁蛋白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各氨基酸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结论]基于山核桃营养成分特点,探讨了山核桃无性系选育利用方向,并综合筛选出大源4号、高岭8号和高岭4号3个优质果用无性系,徐坑89号高档食用油无性系及大源2号、大源4号2个高氨基酸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康乐 《华东森林经理》2020,34(2):5-10,34
以中条山林区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系统调查,分析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地理成分。据统计,中条山地区共有木本植物78科172属490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属19种,被子植物73科162属471种。分析结果表明,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占优势,其次是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种的分布区类型中国特有分布的种数最多,其次是东亚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该地区木本植物丰富,起源古老,具有暖温带与亚热带双重性质,过渡性特征比较明显,而且与其他地区的植物区系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以单瓣榆叶梅果实与种子为材料,观测种实有关性状,结果表明:果实形成初始阶段发育较快,花后第3 d幼果为绿豆粒大小,第7 d如黄豆粒大小。果实成熟时有3种果形,即近圆形果实、扁圆形果实和阔纺锤形果实,3种果实平均纵向径、横向经大小分别为1.7 cm与1.6 cm、1.7 cm与1.8 cm、2.1 cm与1.8 cm,阔纺锤形果实最大,3种果形脱出的种子纵向径、宽横向径、窄横向径分别为1.3 cm、1.0 cm、0.9 cm,1.3 cm、1.1 cm、1.0 cm,1.6 cm、1.2 cm、1.1 cm。外种皮均为黄褐色,形状均为阔扁纺锤形。3种果形种子千粒重均值变化范围在46~61 g,阔纺锤形果实种子千粒重为其他两种果实的1.30倍和0.32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