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卞伟 《内陆水产》2002,27(1):19-20
随着养蚌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伴之而来的蚌病日益严重,危害极大。尤其是蚌瘟病,发病传播迅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三角帆蚌死亡率高达65%~90%,甚至全部死亡,无一幸存。它能给养蚌育珠造成毁灭性打击,使珠农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蚌的病害防治,不可麻痹大意。1蚌病的预防蚌病的预防应贯彻“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患于未然的积极方法。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1改善生态环境所有蚌病都与生态环境有关,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育珠蚌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  相似文献   

2.
余干县水科所,利用三角帆蚌养殖珍珠,已有十多年历史。1983年因感染疾病使蚌成批死亡,二个月内死亡达60%以上,经济上受到巨大损失,严重影响育珠生产的发展。在水科所的要求下,余干县防疫站检验科与水科所共同配合,对病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群众性养蚌育珠生产的日益普及,蚌病的流行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2001年春季以来,江、浙一带的养蚌区,蚌病呈泛滥之势。其中诸暨养蚌户更是深受其害。2002年湘、鄂等省的蚌病亦十分严重,控制蚌病成了育珠生产成败的关键。但由于大规模人工育珠生产的历史较短,研究蚌病的历史更为短暂,蚌病防治的理论和技术并未被广大水产科技人员所普遍掌握,养蚌户对蚌病的科学防治更是知之甚少。正因为如此,在养蚌育珠管理上产生了许多误区。本文结合多年来的蚌病防治工作经验,试图剖析实际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旨在唤起珍珠蚌养殖户科学…  相似文献   

4.
1979年以来,我县三角帆蚌蚌病蔓延严重,育珠蚌的成活率甚低,严重的地方甚至全部死亡。据统计,1979年以前,全县养殖的三角帆蚌要占总数的80%左右,三级以上的优质珠占21.6%。尔后,随着蚌病的蔓延,三角帆蚌的比例下降到10~20%(1981),三级以上的优质珠下降到3.2%;当年繁殖的三角帆蚌幼蚌也只长到3~4厘米,到第三年后才能达到10厘米左右,方能作育珠蚌用,接种后三年才能收珠,整个周期共需六年时间。  相似文献   

5.
我所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珍珠,已有十多年的历史。1983年因蚌感染疾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死亡率达65%以上,严重地影响育珠生产的进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组织了科技工作者进行攻关。我们在大面积养珠区域的蚌病防治和流行病调查的同时,7月份与县防疫站合作,进行了三角帆蚌致病细菌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引起插核育珠严重死亡的病害主要有:病毒性蚌瘟病、水体污染、水体理化性状恶化和中毒性蚌病。1 细菌性蚌病 在育珠过程中,育珠蚌发生细菌性病害引起严重  相似文献   

7.
老塘用三角帆蚌育珠,蚌病猖獗,病死蚌有的高达90%左右,且优质珠极少。这成了多年来严重困扰育珠户的老大难问题。然而,武进县洛阳镇的“培育珍珠状元”费国平,经过26年艰苦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法。 1990年,费国平见本镇陆家头鱼池用三角蚌育珠屡接屡死,便与该池原承包人联合承包,采用他的全新工艺,老塘育珠出现奇  相似文献   

8.
荣家平 《内陆水产》2002,27(8):17-18
河蚌育珠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在不断摸索育珠新技术,努力提高育珠水平,以培育质优价廉的珍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安徽贵池市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沿江重点水产经济带,有养鱼水面1.186万公顷,水质优良,养殖条件得天独厚,素有“珍珠之乡”美誉。早在20世纪70年代贵池率先在全省取得人工育珠和河蚌繁殖的突破,到2001年,贵池地区三角帆蚌繁育能力达3亿只,育珠水面2000多公顷,吊养手术蚌1200万只,已成功地探索了一条三角帆蚌当年繁殖当年插珠新路子。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人工繁…  相似文献   

9.
河蚌育珠工艺的几项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金湖县近年来大力发展育珠生产,推广鱼蚌混养,改革育珠工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1990年全县鱼蚌混养面积达2000亩,吊养育珠蚌近100万只,生产珍珠近5000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50多万元。该县在育珠工艺上  相似文献   

10.
蚌病群体控制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系统生态学角度,探讨了三角帆蚌养殖群体和养殖系统的特征,以及系统控制、育珠生产模式与蚌病群体控制的关系。完全突破了现有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以个体为着眼点的基本理论和模式。围绕蚌病群体控制技术的核心问题——蚌病群体诊断技术,建立了育珠蚌群体的健康评价指数(H)和育珠蚌日死亡率(Yi)的计算公式,并把0.01%的日死亡率作为养殖系统的预警值。阐述了蚌病群体控制技术的具体措施及其应用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淡水珍珠养殖是一种投资多、效益高、时间长、风险大的特种水产养殖业。所谓风险,它包括多个因素,而最主要是蚌病,由于某个技术环节失误引起蚌病,导致大面积河蚌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养蚌育珠过程中,掌握河蚌各个时期的生活生长规律,适时运用多种技术措施,采用生态防病技术可以普遍提高育珠蚌的成活率。笔者通过多年的养殖实践认为珍珠养殖要健康持续发展,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一、水域选择是前提育珠蚌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品种,自然界的河蚌其对水质要求不高,抗病能力较强。人工育珠以后,采用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改…  相似文献   

12.
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珠蚌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如蚌种近亲繁殖,养殖性能下降;水面重复养殖多年,育珠所需微量元素减少,抗病育珠能力减弱;水环境恶化,水源污染,各种病原体的侵袭;手术操作中消毒不严重、蚌体瘦弱、抗病力差等,这些都是导致蚌病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珠蚌吊养在水中,肌体包被在双壳中,因而蚌病不易发现,一旦患病,很难控制和治疗。因此,蚌病应该以防为主,治疗为辅,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有如下体会。1、自繁自育,严禁外购小蚌。手术蚌,可以自己繁育培养,尽可能不购或少购外地幼蚌,切断病源菌的传播途径。目繁自育可有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生态防蚌病的新措施近年来蚌病猖獗,死亡率极高。加之珠价一跌再跌,使珠农亏本停养。造成原因主要是:一、水面重复养殖多年,育珠所需微量元素减少,抗病成珠能力减弱。二、育珠多年,水质瘦化,致病菌蔓延。三、珠蚌接种时消毒不彻底,病毒感染。四、水源感染、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三角帆蚌是我国淡水人工育珠中的优良品种,所产珍珠具有光泽好、珠粒圆的特点,但作为育珠用的三角帆蚌,在生产过程中因病害而大批死亡,给育珠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三角帆蚌的蚌瘟病,仅今年江浙沪一带都时有发生,尤其是浙江金华,仅在5~6两个月,一场罕见的蚌瘟袭击了该市,估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已达3亿元之巨。群众称之谓三角帆蚌瘟病,其实是  相似文献   

15.
吴德喜  余乃凤 《内陆水产》1998,23(10):22-22
南平水口、沙溪口电站的相继建成,使南平库区水面扩大到8000hm~2,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水库。1993年底开始发展库清河蚌育珠,并逐步形成规模。1997年河蚌育珠面积达80hm~2。但由于一些库湾生态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等因素,致使育珠蚌的死亡率高达50%,并且成珠慢、产量低、质量差,极大地影响了珍珠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加大库区渔业开发力度,提高水域立体利用水平和整体效益,笔者详细调查了养殖珍珠库湾水域生态和管理现状,现将库漳河蚌育珠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小结如下。1河蚌的选购与暂养1.1育珠蚌的选择库区…  相似文献   

16.
三角帆蚌疾病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所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珍珠,已有十多年的历史。1983年因蚌感染疾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死亡率达65%以上,严重地影响育珠生产的进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组织了科技工  相似文献   

17.
<正>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当前淡水蚌珠生产中最佳的蚌种,一直为育珠者广泛采用。但是,自1975年以来,多数育珠地区,经插珠和未插珠的三角帆蚌均常因发病而导致大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生产单位被迫改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育珠,但珍珠质量不如三角帆蚌的好。因此,防治流行广,危害大的三角帆蚌病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育珠蚌和寄养蚌最容易得病的季节在4—9月分,一旦发生蚌病很快蔓延,给育珠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蚌病了一般在外表上有症状表现出来,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对症施治。平时也应注意水质,采取预防措施,警惕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三角帆蚌蚌瘟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帆蚌蚌瘟病的防治技术潘炳炎,文仲芬(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三角帆蚌是我国淡水人工育珠中的优良品种,所产珍珠具有光泽好、珠粒圆的特点,但作为育珠用的三角帆蚌,在生产过程中因病害而大批死亡,给育珠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三角帆蚌的蚌瘟病,...  相似文献   

20.
张元培 《内陆水产》2004,29(6):22-23
引起插核育珠严重死亡的病害主要有:病毒性蚌瘟病、水体污染、水体理化性状恶化和中毒性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