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河段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最大能力的重要指标.应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黄河宁夏段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标准计,黄河宁夏段化学需氧量(CODCr)的容量为562.0~716.0 t/d,氨氮(NH3-N)的容量为28.2~32.0 t/d.该计算结果为控制黄河宁夏段污染物排放总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太湖水环境治理研究与实践成果,对太湖水环境现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从政策管理措施和治理技术方法 2个维度提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为提高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及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以白洋淀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以白洋淀流域为例,建立包括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要素、共16个指标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以及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评价方法,对近20年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1998—2017年白洋淀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综合特征值由1.84增加到3.16,水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1998—2012年属较低承载区间,2013—2017年属中等承载区间;从各要素看,水资源和水环境要素的特征值由1.18、1.92分别增加为2.72、3.36,均呈增加趋势,水生态要素的特征值由3.44下降为2.31,呈下降趋势。未来应在推进水污染控制、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水生态的保护、修复。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主要污染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水污染主导因子及其主要来源,为科学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鄱阳湖水资源承载力0.5216,表明鄱阳湖水资源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承载空间;水质承载指数6.179,说明流域范围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鄱阳湖的水质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4.295,反映出鄱阳湖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环境较差的水质性缺水的生态问题仍然存在,防治流域水污染刻不容缓。鄱阳湖水体中BOD、COD的年纳污量虽小于Ⅲ类水质控制纳污量,但TN的年纳污总量介于Ⅲ类水和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之间,TP年纳污量大于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TN和TP成为湖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鄱阳湖水体中的COD、TN、TP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水和非点源污染,其中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最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应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5.
惠州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鸿加  曾东  彭晓春  胡习邦  白中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04-1705,1807
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结合水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对惠州市不同水源地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分析惠州市饮用水源地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与风险水平。计算结果表明,个人化学致癌物总年风险远大于非致癌物总年风险,对人体有健康风险的污染物主要是化学致癌物;2008~2010年惠州市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个人总年风险均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主要原因是化学致癌物Cr6+的质量浓度相对较高,加强治理和控制化学致癌物特别是Cr6+是降低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小河流水环境容量测算与容量总量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国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先后经历了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阶段,现已逐渐进入容量总量控制阶段。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环境管理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原有的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制度已不能适应。为此,探索、建立容量总量控制机制是当前环保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针对蚂蚁河流域水质现状进行了水质达标分析,对辖区内的点源、面源和生活源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选择适宜的容量测算模型,并科学地确定了COD、氨氮等水主要污染物的降解系数等计算参数,对该河水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与核定,指出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研究是进行流域排污总量控制的基础,并对环境容量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江苏段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晓莉  高良敏  刘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32-6433,6436
选取2007~2009年长江流域江苏段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利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长江流域江苏段由饮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7~2009年长江流域江苏段10个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化学致癌物Cr(VI),但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由致癌物质所致健康风险数量级为10-5a-1,而由非致癌物所致健康风险数量级为10-9a-1,致癌物质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应作为风险决策管理的重点对象,加大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8.
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境承载力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在介绍大气环境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土壤环境容量与土壤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指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背景值、临界值、污染物迁移系数和数学模型等方面.土壤环境承载力指在维持土壤环境系统功能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其所能承受的人类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它包括对污染的容纳能力(即土壤环境容量)以及对社会和经济的承载能力,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开展土壤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承载力等方面研究.土壤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深入;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今后需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BP神经网络模型在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近年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状况,根据2010—2013年象山港水质指标DO、COD、DIN和DIP的统计数据获取指标阈值,应用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模型。模型输入指标为DO、COD、DIN和DIP的监测值,输出为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应用构建的模型对2014年春、夏、秋、冬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季节平均值都小于0. 4,水环境承载力总体不理想。象山港湾内的水环境承载力整体高于外海。湾口受外海影响,水环境承载力常年偏低;内湾水环境承载力季节变化复杂,主要为局部影响;湾中部水环境承载力春季偏高,夏季偏低,这与生物活动有关。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简单、数据结果直观可靠,可应用于象山港水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从承载力的概念出发,在总结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特点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程度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水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和评价方法后,指出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今后水环境承载力需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基础,也是进行水环境规划的工作基础。阐述了水环境容量的概念以及规划环评中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并以普洱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为例,采用控制断面法进行了应用分析,并提出总量控制建议。结果表明,控制断面法对提高该园区水环境质量有指导作用,并能达到保护区域环境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黄志  吴蕾  海子彬  王翔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135-137,168
以淠河六安市城区段为例,以2019年为基准年,研究了干旱年份淠河污染物入河结构,分析了水质空间分布特征,诊断和识别了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策略,以期为干旱年份淠河城区段水环境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彦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847-9850
[目的]对辽河干流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和隶属度加权平均处理方法,对2004~2010年辽河干流2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辽河干流水污染治理的建议。[结果]2004~2010年,辽河干流朱尔山断面的水质为国家Ⅱ~Ⅲ类,兴安断面的水质为国家Ⅱ~Ⅳ类,总体水质明显好转。影响辽河水质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含量过低。同时,耗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辽河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氨氮的排放。[结论]该研究为辽河干流水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典型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引起的水质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了全面了解太湖流域湖泊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在太湖流域选择典型湖泊天口湖和太湖梅梁湾分别采集7个表层沉积物(0~2 cm)样品,利用GC/MS分析了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总量介于287.50~713.93 ng·g-1(干质量),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量介于1 690.72~5 033.70 ng·g-1(干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受周边区域内点源污染和河流输入污染物影响.天目湖表层沉积物TOC浓度与PAHs总量相关性比太湖梅梁湾显著.利用特征化合物指数对PAHs的来源进行判别,天目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是木材、煤燃烧,而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自石油、木材和煤燃烧混合来源.基于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质量标准,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生态风险远高于天目湖,但总体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5.
1998~2006年太湖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水环境质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2006年已下降为以V类为主;富营养化情况已由10年前的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升至中度富营养化水平;从近年环太湖地区河流水质变化趋势来看,常州地区河流各项水质指标均呈恶化趋势.太湖流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使水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环保意识落后、治理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合理是太湖目前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太湖数字流域系统建立了阳澄湖地区一维河网模型,选取研究范围内38个监测断面的水位水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得到河道参数范围:糙率0.020 ~ 0.025,CODCr降解系数0.1 ~0.3 d-1,NH3-N降解系数0.07~0.29 d-1,TP综合沉降系数0.05~0.10d-1,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应用建立的一维河网模型计算阳澄湖地区污染物削减前后的断面水质浓度,结果显示,太湖数字流域系统可定量地进行阳澄湖地区水环境质量的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揭示多年来中国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演变的内在发生规律,以197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水环境承载力"的382篇中文核心期刊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 V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进行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来,中国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概念存在分歧;(2)研究方法以基于综合评价方法和基于系统动力学或优化模型方法为主;(3)研究尺度与分析角度以宏观视角及宏观定量、定性研究为特征;(4)应用领域为城市或区域规划、城市地下水安全评估、流域综合治理与预警、国家或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等。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内涵与重心从单一聚焦水环境承载力的资源与环境属性逐渐过渡到水环境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动态协调程度,以及围绕研究重心演变下研究方法与应用领域也随之演变等。  相似文献   

18.
为系统揭示多年来中国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演变的内在发生规律,以197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水环境承载力"的382篇中文核心期刊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 V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进行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来,中国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概念存在分歧;(2)研究方法以基于综合评价方法和基于系统动力学或优化模型方法为主;(3)研究尺度与分析角度以宏观视角及宏观定量、定性研究为特征;(4)应用领域为城市或区域规划、城市地下水安全评估、流域综合治理与预警、国家或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等。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内涵与重心从单一聚焦水环境承载力的资源与环境属性逐渐过渡到水环境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动态协调程度,以及围绕研究重心演变下研究方法与应用领域也随之演变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宝应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了宝应湖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研究区污染源的调查,计算了区域污染物入河、入湖量及构成,并预测了2020年污染物入河量。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规划范围内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主要源于生活污染源;随着国家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和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将有所下降。最后提出了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强化管理能力建设等治理目标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对环境的严重威胁正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十分普遍,国内外已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主要包括水质直接评价和沉积物评价.根据开远市2012 ~ 2014年连续3年的监测资料,采用直接评价法,对开远市地表水中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了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及产生污染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