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硫氟磺酰胺毒饵防治红火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硫氟磺酰胺毒饵在广西陆川防治25hm^2红火蚁的结果表明,施药后3d蚁巢内即有红火蚁个体死亡。施药后7、14、21d的防治效果分别可达81.5%,93.9%和100%;施药后余下的顽固蚁巢和7d后出现的新蚁巢经再度施药后14d全部死亡;从5月23日到11月25日蚁群全部死亡的5欢监测、调查,既诱捕不到工蚁,也没有发现新蚁巢。因此,硫氟磺酰胺毒饵不仅具有高效、快速、安全、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硫氟磺酰胺的应用完全可以取代目前国外普遍使用的二步施药法中的灌巢法。  相似文献   

2.
硫氟磺酰胺毒饵防治红火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0.5%硫氟磺酰胺颗粒毒饵(一扫清)对红火蚁进行毒饵防治,分别用陷阱法、碟诱法和目测法调查防治前、后蚁群的密度、活动数量及空巢率,并评估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陷阱法和目测法调查,投饵后20~30d防效可达100%,而碟诱法调查,防效达100%的时间是60d左右。试验还显示,一次饱和性投饵的防效更可靠,可避免中毒后复活的蚁群在再次投饵时拒食。  相似文献   

3.
在确定了氟磺酰胺毒饵对红火蚁控制效果的基础上,就氟磺酰胺毒饵的使用量对红火蚁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25 g/巢的范围内,氟磺酰胺毒饵都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效果及蚁巢的死亡程度会因施药量的不同而异。5 g/巢的剂量可在40 d内获得平均为96.7%的防效,但不能将所有的蚁巢杀死。10-25 g/巢的剂量可以在30-40 d内使蚁巢死亡,但蚁巢100%死亡所需的时间会因剂量的减少而延长。工蚁数量下降的程度不会因氟磺酰胺毒饵的使用量而产生差异。为此,建议在使用氟磺酰胺毒饵防治红火蚁时,可在10-25 g/巢的范围内根据蚁巢大小调整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在红火蚁严重发生地区进行的药效试验表明,0.5%硫氟磺酰胺饵剂投放后15d药效开始发挥,25d后处理蚁巢全部死亡,药后70d调查结果显示,其对红火蚁的校正防治效果高达94.1%;0.001%氟虫腈饵剂撒施后15d开始发挥药效,30d后蚁巢中无工蚁活动,药后70d调查显示其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为90.9%;0.5%苯氧威饵剂撒施后40d,在蚁巢中仍能监测到工蚁的活动,70d后调查结果表明其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为84.9%。统计分析结果说明,0.5%硫氟磺酰胺饵剂和0.001%氟虫腈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好于0.5%苯氧威饵剂。由于0.001%氟虫腈饵剂和0.5%苯氧威饵剂是实验室临时配制,虽然其对红火蚁的诱食性较差,但仍能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0.5%硫氟磺酰胺饵剂和0.001%氟虫腈饵剂可以用于红火蚁的防治,0.5%苯氧威饵剂配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应用0.3%氟虫腈毒饵作为防治药剂,通过在室外与胺菊酯.氯氰菊酯、吡丙醚对红火蚁进行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3%氟虫腈毒饵防治效果最好,药后5d起效,20d后防效在90%以上,且对红火蚁引诱性强,使用方便、安全,是一种较理想的红火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工蚁诱测法和挖巢观察法评价了4种国产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虫胺、胺菊酯、苯氧威、多杀霉素4种毒饵处理后,红火蚁工蚁诱集百分率均明显降低,处理5d后氟虫胺、胺菊酯的工蚁诱集率为0,而多杀霉素处理10d后诱集率为0。施药后25d4种毒饵处理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100%、100%、50%和71.4%,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92.7%和100%。处理6周后蚁群级别分别降低了100%、100%、83.3%、73.0%。  相似文献   

7.
选用阿维菌素、吡丙醚、氟虫睛、吡虫啉、毒死蜱和硫氟磺酰胺等6种毒饵在室外对红火蚁进行诱杀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5%硫氟磺酰胺饵剂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d起效,21d后防效达42.7%,35d后达100%。  相似文献   

8.
几种毒饵对红火蚁的室内诱杀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维菌素、吡丙醚、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和氟磺酰胺等6种毒饵在室内对红火蚁进行诱杀实验结果表明:氟磺酰胺和吡丙醚的药效均属于慢性,较适于作为红火蚁防控根除的诱杀毒饵药剂;阿维菌素和吡虫啉的药效介于急、慢性之间;而氟虫腈、毒死蜱属于急性毒杀药剂,不适于作为红火蚁诱杀毒饵.其中0.5%氟磺酰胺饵剂作为广西红火蚁发生区的面上防治药剂已取得显著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红火蚁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发现红火蚁已有4年,但防治技术、产品依然匮乏。为了改善、提高我国红火蚁的防治技术水平,本文就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对红火蚁的作用表现和防治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JHA可以造成蚁后卵巢萎缩、产卵量减少,导致发育畸形和蚁群等级比例失调,如工蚁数量减少、生殖型幼虫比例以及处女蚁后数量增加等,并最终导致整个蚁群死亡。JHA杀虫剂活性高、低残毒、对环境污染小,在田间防治红火蚁效果彻底,并可有效地防止防治区红火蚁种群的再入侵(re invasion),但JHA毒饵也存在着防治效果缓慢等问题。本文就克服此类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和2012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探索了氟虫双酰胺种子包衣处理、喷雾处理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实际防治效果.2010年试验结果表明,24%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种子包衣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较好,且持效期长.2012年试验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不同剂型(20%悬浮剂、20%水分散粒剂)喷雾处理能有效防控该害虫危害,且持效性长达28 d,药后7~28 d卷叶防治效果分别为75.72%~97.21%、79.71%~97.43%;同时,该药剂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及高龄幼虫的杀灭效果高,药后7~21 d防治效果大于92%.  相似文献   

11.
基于控制我国红火蚁危害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危害现状以及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本人对红火蚁研究的一些体会以及对美国红火蚁防治水平的总结分析,就如何控制和减轻我国红火蚁的发生危害提出4点意见:立即对我国的红火蚁发生危害区域进行普查,为制定科学的检疫、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严格和具操作性的检疫措施,防止红火蚁的人为扩散;普及红火蚁的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研究红火蚁的发生危害规律,监测措施和防治技术,改善、提高国内现有的监测、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石膏和沙子为主要材料,建立了红火蚁人工蚁巢。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的人工饲养,红火蚁能够在这两种人工蚁巢中存活、发育,以及产生有翅性蚁,其死亡率为17%~19%,与自然蚁巢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时人工饲养蚁对毒死蜱的敏感性与自然蚁也无显著差异。种群数量随饲养周期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可以为红火蚁研究提供大量均一的试虫。  相似文献   

13.
The cover image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rticle Surveillance and invasive risk of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in China by Xiaoliang Wang et al., https://doi.org/10.1002/ps.7297 .

  相似文献   


14.
红火蚁疫情灭除技术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红火蚁检疫、监测、防治技术及疫区管理等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在深圳大工业区开展红火蚁疫情防除技术示范。1年中经2次全面防治、重点补治,示范区有效蚁巢减退94%以上,工蚁数量减少97%以上,为红火蚁疫情灭除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The insect growth regulator, methoprene, is active against the imported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This report presents data on the degradation of [14C]methoprene in the imported fire ant. The relative rates of absorp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methoprene in imported fire ant stages were foun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adults>larvae>pupae>pharate pupae. Metabolism of methoprene by adults and pupae was primarily by O-demethylation to yield the alcohol-ester. Larvae and pharate pupae metabolized methoprene principally by esterase cleavage of the isopropyl ester which yielded the ether-acid. In larvae and pharate pupae there was a rapid increase in methoprene metabolism prior to the pharate pupal transformation and pupal molt. During the molt from pharate pupae to pupae, metabolism of methoprene appeared to occur in the cuticle, resulting in the accumulation of metabolites within and on the cuticle. The retention of these more polar compounds in the cuticle may contribut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sect growth regulator. The adults have a direct role in distributing the insect growth regulator and its metabolites, whereas the immatures may serve as a reservoir for maintenance of effective levels of insect growth regulator and active metabolites in the colony.  相似文献   

16.
红火蚁入侵的种群生物学与行为遗传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慧  杨定 《植物保护》2005,31(4):18-23
红火蚁是广布性以及入侵危害性最强的昆虫类群之一。它有很多的生物学特性适合其入侵、定殖以及扩散。该类害虫在入侵时以及入侵后在种群生物学和行为遗传学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异,使其成为一种入侵成功的外来生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解剖多后型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雌蛹、有翅雌蚁和脱翅雌蚁,观察了雌蚁内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发育进度。结果表明,多后型雌蚁内生殖系统形成于蛹期,其结构与单后型雌蚁存在一定差异。从发育进度来看,虽然雌蚁羽化后其卵巢大小和卵巢管数量仍有一定增长,但蛹期是卵巢大小、卵巢管数量快速增长的阶段;卵子发生始见于羽化后第4d,且卵量随个体发育而快速增加,直至脱翅后第10d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生殖系统的其它结构的变化较小。雌蛹、有翅雌蚁和脱翅雌蚁发育后期的卵巢平均大小分别为1149.23×712.42、1594.88×834.26和1975.60×1303.57μm;而卵巢管数量则分别为62.67、81.33和86.33条。至雌蚁脱翅后10d,卵巢中成熟卵和总卵量分别为20.00±4.62粒和34.00±2.31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