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区域,因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常导致在该区域内的大鲵繁殖期滞后、产卵率低、幼鲵成活率不高,因此如何提前大鲵繁殖期就成为高海拔区域大鲵亲体培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通过两个大鲵养殖场2012年的繁殖情况,对投喂丁对大鲵繁殖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对比,以探讨使用含有性激素食物促进大鲵提早繁殖的可行性。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择在位于甘肃秦州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实验区周边的天水振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秦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商品大鲵工厂化流水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活化石”的美称。作为一种新开发的特种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殖,正朝产业化开发迈进。从2003年开始,湘西武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基本掌握大鲵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当地丰富的无污染的大鲵原生态区水体,建造大鲵工厂化养殖基地,利用天然水体进行流水式养殖,通过3年的养殖试验,证明工厂化流水养殖大鲵比常规养殖方式(静水养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曾是大鲵的广泛分布地,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栖息地的生态遭到破坏,野生大鲵资源量锐减。进行产业化的养殖,扩大大鲵种群数量,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开发这一资源。陕西省是目前国内大鲵增殖保护走在前列的省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通过对贵州与陕西两省大鲵主要分布区的地理地貌、温度、降水量及无霜期等条件的对比,比较大鲵生长的生态条件,探讨贵州省大鲵养殖产业化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具有极高的产业开发价值,但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大鲵人工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大鲵虹彩病毒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大鲵虹彩病毒病的病理症状及诊断防治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大鲵病毒性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大鲵的人工养殖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为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来造福人类,必须大力开展人工繁殖与养殖。我国大鲵的人工繁殖,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78—1980年已获得成功,这为大鲵的人工养殖苗种提供很好的基础。这几年来,湖南、湖北、江酉、四川、贵州、河南及陕西等地的大鲵产区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另外,可喜的是大鲵非产区对大鲵的养殖与研究要比产区好。他们打破了大鲵只适应在溪流、清泉和石灰岩地质养殖的认识,如经济特区的珠海、厦门等地,为进一步开发、推广和利用这一珍稀动物资源拓宽…  相似文献   

6.
大鲵引进与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1月山东省成功引进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开晨了大鲵地下室人工养殖试验.其结果表明:放养1 100尾,平均体重5.43 g、体长8.5 cm,经过2年饲养,平均体重1.146 kg、平均体长50.12 cm,成活率98.7%,总重1 244.6 kg,最大个体为2.3 kg.大鲵在海拔108m地区人工养殖的成功,对野生种群修复、保护及开发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大鲵苗种价格较高,从事大鲵繁殖的利润空间较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大鲵养殖场尝试进行大鲵的人工繁殖.要做好大鲵人工繁殖工作,亲本培育是所有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区分大鲵亲本的性别并进行针对性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另外,对于参繁大鲵需要有合理的性比搭配,并且在注射催产剂时雌雄亲本的注射剂量和次数也各不相同.因此如果不能准确地判断大鲵亲本的性别将会严重影响繁殖工作的进展,进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仅从目前关于大鲵研究报道的情况看,对幼鲵阶段和成鲵的非繁殖期进行大鲵的雌雄性别鉴别是一个公认的难题,而对于接近繁殖期的亲鲵,目前,多从以下七个方面区分大鲵性别:  相似文献   

8.
大鲵驯养繁殖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大鲵驯养繁殖生产,促进陕西省大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大鲵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大鲵生产社会化和管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渔业增效、渔农增收.笔者在经过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我省目前大鲵养殖生产实践,就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的环境条件、仿生态及工厂化养殖设施、亲鲵培育、繁殖、后备亲鲵的选择、亲鲵的驯化和幼鲵的驯食、大鲵养殖技术、疫病防治与管理、引种与运输等技术进行了总结,起草了大鲵驯养繁殖生产技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推进大鲵驯养繁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促进大鲵驯养繁殖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大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标准中关键性生产技术归纳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晓华  郝向举 《中国水产》2012,440(7):14-16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珍稀的两栖动物.1988年我国将大鲵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经营利用实行特许管制.随着大鲵驯养繁殖工作的发展,大鲵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的成熟,在陕西、贵州、湖北等大鲵产地出现了千家万户发展大鲵养殖的现象.对此,我们赴湖北恩施,对大鲵养殖主产区宣恩县、咸丰县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0.
陈云祥 《河北渔业》2006,(11):23-24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大鲵人工繁殖早在70年代取得成功,在人工养殖上存在养殖周期长的特点,要想提高其养殖速度,则要按照其特定的生物学特性来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近年来,湖南湘西州利用大鲵原生态区自流水体,进行雌性和雄性大鲵分池分级饲养.中国大鲵雌雄分类分级养殖模式的优点:大鲵群养有相互撕咬的现象,常常造成大鲵受伤,影响其摄食和生长,严重时造成大鲵死亡,影响成活率.分养则可以解决相互撕咬的问题,摄食均匀,促进大鲵生长,同时管理方便,能够大大降低大鲵养殖的成本,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其快速生长,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大鲵水霉、肠炎、烂尾『三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Andrias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科研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大鲵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名贵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但人工养殖的大鲵由于技术不到位常患各种疾病,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15,(1):48
<正>最近,从张家界市大鲵保护与发展科了解到,201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大鲵养殖规模将首次突破100万尾大关,全市大鲵养殖量到达103.4万尾。据统计,2014年张家界市完成商品鲵加工销售9.86万尾,人工繁殖大鲵幼苗30.7万尾,培育能繁亲本1.73万尾,全市开发大鲵深加工产品95个。配套饵料鱼养殖基地3241.5亩山塘水库和79口网箱,已经提供饵料鱼600吨。大鲵养殖重点乡镇53个,千尾以  相似文献   

13.
许峻旗  谢建平  王志坚 《水产学报》2022,46(11):2186-2195
为了分析自然环境中病死大鲵和健康大鲵皮肤及水样的微生物区系差异,实验通过高通量16S r DNA的V4~V5区测序,对皮肤微生物区系进行差异分析,探讨大鲵在患病前后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健康大鲵和病死大鲵生活水样以及皮肤菌群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各样品序列标签(Tag)数量平均为97 150条,测序平均长度为400 bp,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据显示,健康大鲵生活水样和皮肤的微生物丰度远远高于病死大鲵。在健康大鲵生活水样中的优势菌群为砷氧化菌属,而当大鲵病死后,其生活水样的优势菌群变为金黄杆菌属。同样,在病死大鲵皮肤样本中金黄杆菌属、丛毛单胞菌属、伯克氏菌目的微生物菌群丰度显著升高,而砷氧化菌属、微小杆菌属、莱比托泉动性球菌等微生物菌群丰度显著下降。同时,病死大鲵皮肤表面有大量溃疡并伴有菌毛,具有典型的伯克氏菌属感染症状。研究表明,大鲵患病死亡前后皮肤微生物区系差异明显,人兽共患病菌伯克氏菌属可能是通过水媒传播感染自然环境下的大鲵并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为科学养殖大鲵、保护野生大鲵以及开发益生菌改善大鲵养殖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鲵野外生态环境条件,通过模拟建造人工溪流和洞穴、采取调控水质、提供活性生物饵料等措施,强化亲鲵培育并促进性腺发育成熟,为大鲵保护开发提供优质种苗。  相似文献   

15.
大鲵,又称娃娃鱼,作为特种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其养殖,并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大鲵作为一种古老的物种,漫长的生活习性使其对人工养殖条件产生应激反应.由于养殖者对大鲵养殖缺乏驯养条件和技术,常出现引种进来的大鲵有几个月不摄食、不适应养殖环境、感染疾病造成死亡、成活率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大鲵养殖业主的经济效益和养殖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雷越 《内陆水产》2014,(11):84-85
上世纪70年代前,大鲵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水产品,因外贸大量收购造成过度捕捉而使资源枯竭,近于濒危,国家将其列入二级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为此,全国较多的水产和生物学家等科研人员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大鲵的人工驯养与繁殖研究.90年代进入室内规模化驯养,人工繁殖技术不断成熟与提高.进入本世纪后,经我省主管部门批准的大鲵驯养企业(或个人)已达400余家,其中80%左右为家庭规模驯养户,驯养量已达到60万尾左右,已从大鲵产地家庭驯养发展到非产地驯养,仅望城区的家庭规模驯养户已达100余家,驯养大鲵子代已超过5万尾.笔者从2005年以来一直从事大鲵子代的室内驯养研究,通过几年的探索,积累整理了适合于室内驯养大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7.
大鲵,即人们常说的娃娃鱼。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殖,并正朝产业化开发迈进。大鲵白苗种开食时就以肉食性饵料为食物,而且不同生长阶段对饵料的种类与大小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供食不及时、数量不能满足或不适口,大鲵就会自相残食而被咬死、卡死,或凶饥饿而死亡。因此,必须根据大鲵对饵料的需求,有计划地供给饵料,及时驯化摄食,做到时间配合、数量满足、规格配套、品种适宜,才能保证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大鲵是我国珍稀名贵野生动物,它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食用、药用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大鲵营养丰富,在港台及东南亚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本文简要介绍大鲵饲养技术。 一、大鲵的生物学习性 1、.大鲵的生活习性:大鲵俗称娃娃鱼、生活在森林植被好的水层岩(石灰岩)的深山峡谷的溪河之中,其栖息环境以阴河有回流水及暗泉水的地方为主。大鲵性情孤独,在水中洞穴将头朝外、尾向内,其目的是为了呼吸和摄食。大鲵喜清静、怕声。畏光。白天栖息于洞穴。夜间出来觅食,有逆水而上的习性。人工养殖的大鲵多群居在人工穴洞中,在静水中生活的大鲵也未见影响其生长发育。大鲵幼体与成体栖息场所略有不同,幼体较为集中群居,成体一般独居。  相似文献   

19.
李华 《淡水渔业》2013,(2):71-74
为了开发和利用大鲵皮胶原蛋白,在低温4℃条件下使用酶解工艺提取养殖大鲵皮中的胶原蛋白,并研究了其组成和部分生化性质。结果表明:大鲵皮羟脯氨酸含量为22.3 mg/g,胶原蛋白提取率为26.7%(湿重),其中水分、粗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75%、0.62%、0.38%和92.10%,含有成人六种必需氨基酸和儿童必需氨基酸两种,亚氨基酸含量为171残基/1 000残基数,脯氨酸羟基化比例为51.5%。紫外吸收显示大鲵皮胶原蛋白的强吸收峰在230 nm附近,根据SDS-PAGE分析,含有两种不同的α链(α1和α2),初步确认提取得到的大鲵皮胶原蛋白是Ⅰ型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20.
大鲵,又称娃娃鱼,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野生两栖动物。大鲵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贵佳肴;并具有滋阴补肾、强壮、补血、益气等功效,其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可提炼为人体最佳的美容品;而且还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因此,大鲵将成为我国今后重点开发的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