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豆虫清由高效杀虫剂、病毒防治剂、高渗剂、植物营养剂科学配方而成,具有杀虫、促长、防病三种功效。据我们五年试验,豆虫清有与其他杀虫剂不同的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大豆、绿豆、芝麻、花生、瓜菜等作物的虫害(特别是蚜虫、红蜘蛛)大面积发生,由于防治不及时,加之没有特效药,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豆虫清由高效杀虫剂、杀菌剂、高渗剂和植物营养剂科学配制而成,具有杀虫、防病、促长三种功效。据我们两年试验证明,豆虫清有与众不同的六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荆防治早稻害虫试验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复配剂对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具有速效性慢、持效期长、用药量少、防治效果好的特点。施药后10d,对稻纵卷叶螟杀虫效果达99.3%-100%、稻飞虱杀虫效果70.3%-76.7%;施药后16d,控制稻纵卷叶螟卷苞效果达99.2%-99.5%,对稻飞虱杀虫效果70.9%-80.5%,特别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控害效果明显优于当地常用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4.
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早稻害虫试验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复配剂对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具有速效性慢、持效期长、用药量少、防治效果好的特点。施药后10d,对稻纵卷叶螟杀虫效果达99.3%~100%、稻飞虱杀虫效果70.3%~76.7%;施药后16d,控制稻纵卷叶螟卷苞效果达99.2%~99.5%,对稻飞虱杀虫效果70.9%~80.5%,特别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控害效果明显优于当地常用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04,(6):58-59
苗宝 本品既能杀菌又能杀虫,可有效杀灭去除柱状屈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聚缩虫、钟虫、真菌、丝状细菌等致病因子;对大眼幼体、豆蟹、扣蟹、仔虾、鱼苗刺激性特别低。在大眼幼体、豆蟹、扣蟹、仔虾、鱼苗下塘前使用本品浸泡,  相似文献   

6.
豆谷类及其制品辐照杀虫防霉剂量要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宁  冯敏  李澧  杨萍  顾贵强  朱佳廷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38-11139,11144
[目的]研究豆谷类及其制品辐照杀虫防霉工艺,阐述吸收剂量确定的依据。[方法]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和国际上有关辐照豆谷类及其制品杀虫防霉工艺规范中的规定,采用60Co-γ射线对豆谷类及其制品进行辐照杀虫防霉处理。[结果]试验得出,确定豆类、谷类辐照杀虫最低有效剂量为0.3kGy,豆类、谷类及其制品类辐照防霉最低有效剂量为3.0kGy,最高耐受剂量为7.0kGy。确定豆谷类及其制品辐照杀菌的适宜剂量范围为3.0~5.0kGy。[结论]研究可为提高优质谷类及其制品卫生质量品质、规范辐照加工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 :5 0 %稻螟清EC、5 0 %虫杀手WP、18%杀虫安AS防治 2代三化螟有良好的效果 ,其保苗效果与杀虫效果均明显优于 18%杀虫双AS。在 2代三化螟卵孵高峰期 ,用稻螟清 15 0 0~ 180 0ml/hm2 、虫杀手 75 0~ 112 5g/hm2 、杀虫安 3 75 0ml/hm2防治 ,可有效地控制其发生与为害。  相似文献   

8.
1.防治药剂: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时,于卵孵盛期用药,单剂使用时,667平方米(1亩)用氟虫腈2~2.5克(有效刘量,下同)、毒死蜱50克的杀虫和保叶效果均相对较高。复配使用时,667平方米用氟虫腈1.5克与毒死蜱30克或丙溴磷25克.氟磷脲1.5克与阿维菌素0.3克或丙溴磷25克,辛硫磷30克与丙溴磷10克,三唑磷15克与辛硫磷20克等配方的杀虫与保叶效果也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烟碱类、有机磷类、双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10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药后7 d,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的保叶效果最好,分别为92.81%、90.36%;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2%氰氟虫腙悬浮剂、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油悬浮剂的保叶效果在74.50%~87.13%之间,药剂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4 d,保叶效果多数比药后7 d的高,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2%氰氟虫腙悬浮剂、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保叶效果在79.14%~92.48%之间,药剂间差异不显著。从杀虫效果来看,药后7 d,150 g/L茚虫威悬浮剂、22%氰氟虫腙悬浮剂、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杀虫效果均达到了100%;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油悬浮剂、45%稻散·毒死蜱乳油、720 g/L丙溴磷乳油6种药剂的杀虫效果均在80%以上;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的杀虫效果最差,为64.71%。药后14 d,10%溴氰虫酰胺油悬浮剂的杀虫效果显著低于其他9种药剂,仅为61.90%;其他9种药剂的防虫效果均在90%以上,药剂间差异不显著。生产实践中应轮换使用双酰胺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氰氟虫腙、有机磷类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澳宝丽食诱剂防治大豆田粘虫等鳞翅目害虫为重点的防治新技术。[方法]研究澳宝丽食诱剂对大豆田虫粘、豆蚀叶野螟、棉铃虫等的防治效果。[结果]每喷洒过食诱剂的条带(长约15 m)每天诱杀到的虫量分别为粘虫21头、豆蚀叶野螟23头、棉铃虫5头;澳宝丽食诱剂能显著降低植株被害率。[结论]澳宝丽食诱剂对大豆田粘虫、豆蚀叶野螟、棉铃虫等害虫具有较好的诱集效果,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生物源类杀虫剂阿维.苏云菌WP杀虫效果达90%左右,保叶效果达85%;1%甲氨基.阿维菌素EC药后16d杀虫效果稳定在83%以上;复配剂30.2%甲维.毒死蜱EC和30%毒.甲维EW最终杀虫效果也能达到82%以上;常规药剂20%丙.杀单微乳剂最终杀虫效果为76%;新药剂200g/L氯虫苯甲胺(康宽)悬浮剂和150g/L茚虫威(安打)乳油最终杀虫效果都达到90%。  相似文献   

12.
蓟马防治药剂及混配组合的筛选和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茄子蓟马的新型防治药剂,田间试验评估了杀虫环、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不同浓度处理及杀虫环与3种常规药剂不同混配组合对茄子蓟马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在药前虫口基数高的情况下,各药剂处理对茄子蓟马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杀虫环+烯啶·吡蚜酮在各处理中防效最优,药后24 h ~ 8 d防效均在99%以上,优于单剂处理,具有效作用;杀虫环、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单剂以高浓度处理防效更优,但与低浓度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试验期间各处理对作物株高、叶色等均无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可在实际生产中轮换用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康宽和凯恩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应生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56-156,159
研究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15%茚虫威乳油(凯思)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施药后7d,保苗效果与杀虫效果分别为79.33%和85.71%,药后14d,保苗效果与杀虫效果分别为79.66%和98.21%,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大、迁入峰多的情况下首选该种药;15%茚虫威与5%氟虫腈的保苗效果与杀虫效果也较理想。可与其他有效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07,(2):28-29
恶线清和菌虫清是由高效、杀虫和杀菌剂复配成的新型稻种消毒剂,用于防治水稻种传性病害,尤其对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种子发芽、出苗安全.生产应用证明,能十分有效地防止由干尖线虫病引发的“小穗头”,增产作用极为显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6种药剂防治2009年水稻五(3)代纵卷叶螟均有显著效果,其中20%氯虫苯甲酰胺和24%氰氟虫腙杀虫、保叶效果和持效性更好,能替代锐劲特及其复配剂应用于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杀菌、杀虫种衣剂对水稻发芽的影响和对病虫防控效果。开展了11%精甲?咯?嘧菌种子处理悬浮剂、350克/升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脂悬浮种衣剂这4种杀菌种衣剂,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5%丁硫克百威悬浮种衣剂4种杀虫种衣剂分别对水稻发芽和根的生长影响以及防控恶苗病、稻蓟马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除了35%丁硫克百威悬浮种衣剂外, 4个杀菌拌种剂和3个杀虫拌种剂对水稻发芽率、苗高、根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于烟剂使用的原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研制了新棉宝杀虫烟剂、新敌杀虫烟剂、神霸杀虫烟剂、林丹敌敌畏杀虫烟剂和敌敌畏杀虫烟剂等,并进行了防治害虫试验。共设置了6个试验小区,每一小区施放一种烟剂,检查放烟后72h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杀虫烟剂、2%林丹敌敌畏杀虫烟剂和新敌杀虫烟剂是比较理想的杀虫烟剂;新棉宝杀虫烟剂的击倒率比较强,但触杀效果比较差,且只对幼龄幼虫防治效果好,不是理想的杀虫烟剂;神霸杀虫烟剂的防治效果极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运用低毒无公害药剂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的有效性,进行了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油烟剂和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对防治落叶松红腹叶峰均有效,施药后杀虫率达到80%以上,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将物理治虫与化学治虫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指出了物理治虫所具有的优势,介绍了电子杀虫、黄板诱虫、防虫网防虫、辐射致使昆虫不育和利用声波杀虫5种应用于田园的物理防治虫害技术及高温杀虫、低温冷冻杀虫与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害虫3种应用于仓储中的物理治虫技术,并对物理治虫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4种杀虫剂对梭毒隐翅虫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4种杀虫剂的田间常用最低浓度对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成虫死亡率和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梭毒隐翅虫对W=10%高效杀虫死水剂最敏感,对W=22%蚜虱灵可湿性粉剂、W=40%氧乐果乳油水剂次之,3种药剂处理24h后,天敌种群的功能减退率依次为93.293%、84.288%和75,848%.而W=18%杀虫双水剂对它的致死率及捕食功能减退率影响分别为(3.334-3.33)%和19.108%,相对其他3种药剂都较小.4种杀虫剂对残存个体捕食功能的影响均超过其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