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冬虫夏草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观察小鼠日常状态、体质量、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变化,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液免疫细胞改变,ELISA法检测脾脏中IL-2、IL-6、TNF-α及INF-γ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结果 冬虫夏草可改善免疫抑制小鼠日常状态,提升体质量、饮食饮水量、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增多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提高IL-2、IL-6、TNF-α及IFN-γ含量,以上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冬虫夏草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病理形态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新西兰纯种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即正常组、模型组、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和冰片组。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隔药饼灸干预,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含量;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结果 与正常组比,模型组IL-6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及冰片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水平升高(P<0.05);与无促透剂比,氮酮组和冰片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氮酮组比,冰片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组织镜检结果示:正常组无异常;模型组可见组织整体凌乱,管腔壁可见明显增厚,内皮坏死,有明显的脂质斑块及泡沫细胞;无促透剂组有内膜增厚,可见少量泡沫细胞,细胞排列较模型组稍好,脂质沉积明显较模型组减少,斑块不明显;氮酮组和冰片组无显著异常。结论 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兔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药饼中加入促透剂后施灸疗效更优,可能与药饼中药物透皮吸收增强有关,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咳喘宁对RSV诱发哮喘大鼠血清IL-4、IFN-γ的调节作用及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增殖水平(OD值)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通过致敏、诱喘、病毒激发哮喘进行造模。造模完成当天分组干预,并用ELISA进行IL-4、IFN-γ水平的测定。造模成功后取支气管平滑肌进行细胞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化学荧光法鉴定为平滑肌细胞。制备大鼠不同组含药血清并加入第3-7代ASMCs中干预。运用MTT法检测各组ASMCs增殖水平(OD值)。结果 ELISA法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西药治疗组、咳喘宁各剂量组血清IL-4、IFN-γ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咳喘宁大、小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血清IL-4、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咳喘宁大、小剂量血清中比较,中剂量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咳喘宁对治疗RSV诱发的哮喘大鼠疗效较为显著,通过上调IFN-r水平、降低IL-4水平表达从而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维持Th1/Th2平衡来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咳喘宁治疗支气管哮喘可能与其能够抑制气道平滑肌增殖、影响哮喘气道重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加味参附姜苓汤对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4、IFN-γ和IL-8表达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方法 将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参附姜苓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氨茶碱缓释片联合酮替芬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采集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静脉血,经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4、IFN-γ和IL-8表达水平。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血清IL-4和IL-8表达显著降低(P<0.01),IFN-γ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4、IL-8和IFN-γ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结论 加味参附姜苓汤对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围月经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IFN-γ的表达和抑制IL-4和IL-8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崔力  王伟明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2):1404-1407
目的 观察清热消痤颗粒治疗炎症性痤疮对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于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青春期炎症性痤疮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应用清热消痤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丹参酮颗粒。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IL-4、IFN-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高于对照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细胞因子IL-4水平均降低、IFN-γ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消痤颗粒治疗炎症性痤疮可疏风清热、化瘀解毒,切中病机,并降低IL-4、升高IFN-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隔姜隔盐艾炷灸及隔姜隔盐艾盒灸治疗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艾盒灸组(每组40例)、艾炷灸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艾炷灸组与艾盒灸组分别予隔姜隔盐艾炷灸及隔姜隔盐艾盒灸,每日1次,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的尿量改善情况、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护理员被叫醒次数、Barthel指数评分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艾炷灸组及艾盒灸组患者平均每次尿量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艾炷灸组及艾盒灸组患者白天排尿次数及夜间护理员被叫醒次数明显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三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但两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姜隔盐艾盒灸及艾柱灸对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艾盒灸较艾炷灸更容易操作、更安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咳喘穴位敷贴对哮喘大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生芥子组、生炒各半组、炒芥子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哮喘模型,白芥子不同配比咳喘穴位敷贴散贴敷穴位干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白介素(IL)-13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明显降低,而IL-4、IL-13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生芥子组、生炒各半组、炒芥子组和地塞米松组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明显升高,而IL-4、IL-13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咳喘穴位敷贴能够调节哮喘大鼠Th1/Th2免疫平衡,改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哮喘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艾灸预处理和电针预处理两种不同方法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差异。方法 将40只SPF级的SD大鼠随机的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艾灸预处理组和电针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选取“足三里穴”、“中脘穴”分别行艾灸和电针预处理8 d后,除空白组外造模,选用无水乙醇灌胃的方法(0.5 mL/100 g)制成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造模1 h后,用20%乌拉坦(0.6 mL/100 g)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再取材。在光镜下观察大鼠的胃黏膜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TGF-α、PC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胃黏膜中TGF-α、PCNA的表达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艾灸预处理组和电针预处理组胃黏膜中TGF-α、PC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 < 0.05或P < 0.01);与艾灸预处理组相比较,电针预处理组胃黏膜中TGF-α的表达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而胃黏膜中PCNA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艾灸预处理与电针预处理均可以减轻无水乙醇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促进胃黏膜保护因子(TGF-α、PCNA)的表达,但艾灸预处理稍优于电针预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艾灸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的影响,探讨不同时辰艾灸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修复是否存在差异,期以阐述施灸时机对艾灸疗效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辰时艾灸组(C)、未时艾灸组(D)、戌时艾灸组(E),每组8只,除A组以外,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将其余大鼠制备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其中A组、B组不予施灸;余三组选用两组穴位:(1)“足三里”(双)“中脘”;(2)“脾俞”(双)“胃俞”(双)施温和灸20 min。各组予以相应处理7 d后,取胃组织肉眼下观察胃黏膜损伤指数(UI),Elisa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EGF、TGF-α的含量。结果 (1)相比于A组,其余各组UI值明显提高(P<0.01);相比于B组,各艾灸组UI值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艾灸组之间比较,C组、E组UI值低于D组(P<0.05)。(2)与B组相比,各艾灸组胃黏膜EGF、TGF-α含量显著增加(P < 0.05或P < 0.01);艾灸组之间比较,C组胃黏膜EGF、TGF-α的含量高于D组、E组(P<0.05)。结论 (1)不同时辰艾灸“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胃黏膜中EGF、TGF-α的表达发挥修复作用的;(2)以辰时艾灸组疗效最优,提示辰时艾灸存在相对特异性,部分证实施灸时机对艾灸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造BALB/c小鼠背部银屑病样模型,探讨中成药银屑平丸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8只/组。给予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背部皮肤外涂咪喹莫特软膏连续8 d,1次/d,建立模型小鼠。末次给药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进行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renty index,PASI)评分;检测血清中IL-17、IL-23水平;取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比较。结果(1)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PASI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2)各组银屑病样小鼠外周血IL-17和IL-23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均与模型对照组外周血中含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3)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银屑平丸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17、IL-23,起到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针灸历史悠久。从公元482年至507年间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1582年起传入欧洲。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兽医工作者对针灸术越来越感兴趣,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研究报告自1973年起逐年增多。美国1974年成立国际兽医针灸学会,以鼓励和促进兽医针灸理论、技术与应用的科研活动。有些国家也成立了本国的兽医针灸学会。还出版了兽医针灸书刊。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兽医针灸穴位命名国际标准化,而这一任务的实现,无疑是需要中国兽医针灸学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协同教学法在针灸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级中医专业6个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个班级/组),一个学期后比较两组的课程总成绩与兴趣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采用协同教学法的观察组能明显改善学生的课程成绩以及提高学生的课程兴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协同教学法可为针灸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针灸-免疫学研究是采用针灸学同现代免疫学理论、多学科方法和技术,研究针灸于腧穴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针灸学同现代医学交叉的新兴领域。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包括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的免疫功能,这种调节作用与针灸治疗时间的长短,针刺的次数,疗程的长短,艾灸的壮数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这种时效-量效关系存在于多种疾病中。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效应与时效、量效的关系及针灸量效与时效在调节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使得针灸对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研究更加规范化,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热敏灸治疗结合心理干预;对照组:}}服复方月一参滴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 950Ic,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均能明显减少SMI发 作次数与缩短SMI持续时间,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热敏灸结合心理干预治疗SMI有很好的临床 疗效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艾灸盒温灸疗法对阳虚体质者症状及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比值的影响,探究阳虚体质与cAMP/cGMP比值的相关性。方法 将90例阳虚体质受试者随机分为灸盒组、参附液组、肾气丸组,每组30例,3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根据治疗后受试者阳虚质判定评分量表的得分情况评价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AMP/cGMP比值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受试者阳虚体质转化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0.01),灸盒组下降程度高于参附液组和肾气丸组(P<0.05);3组受试者血清cAMP/cGMP比值均较前下降(P<0.05),其中灸盒组下降幅度最高(P<0.05);灸盒组总有效率为53.3%,参附液组总有效率为43.3%;,肾气丸组总有效率40.0%,3组整体疗效相当(P>0.05)。结论 艾灸盒温灸能显著改善阳虚体质,cAMP/cGMP与阳虚体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刺血结合药线点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尿液代谢组学影响,初步探讨刺血结合药线点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 将39只SD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3只。模型组仅造模,治疗组造模后给予刺血结合药线点灸治疗。记录各组大鼠的步态、关节肿胀度变化;并运用气相色谱仪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尿液代谢产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后3组大鼠的步态评价和造模后各时间段的关节肿胀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VIP>1为标准寻找治疗组与模型组中的标志性差异性代谢物16个,以P<0.05及质谱信息再鉴别出标志性差异代谢物α-酮戊二酸、γ-氨基丁酸1、肌醇、半乳糖苷、柠檬酸5个;经MetPA数据库进行二次分析,发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治疗前后其尿液代谢组学变化涉及代谢通路13条,其中丁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半乳糖代谢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这4条代谢途径影响值的临界点>0.10。结论 刺血结合药线点灸可以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步态及关节肿胀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体内丁酸代谢、三羧酸循环、半乳糖代谢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因子转录生成,加速局部代谢循环,起到消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药灸联合组,各40例,西药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药灸联合组在口服西药基础上联合温针灸,10d 1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在治疗前、完成治疗时、完成治疗后3月、6月、1年共5个时间点分别测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药灸组治疗后WOMAC量表各项评分均较西药组显著降低(P<0.05),直至治疗后12月WOMAC总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随访3月、随访6月时药灸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 (P<0.05)。进一步年龄分层研究发现,60岁人群中药灸组与西药组的差距逐渐缩小,而<60岁人群中直至治疗后12月WOMAC总评分仍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联合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尤其在60岁以下人群中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及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CSA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体征和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猝倒、颈部压痛和旋颈试验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A、RVA和BA的VP、VE和VM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推拿联合针灸对CSA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意义第一"的专业课,英汉双语的运用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文化语境,使英语学习具有关联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中兽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动物针灸学》的教学为例,论述了"双语互依"的涵义,分析了该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开展"双语互依"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课程设计原则、教学中中英两种语言的比例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