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学 《湖南饲料》2010,(5):30-31
微量元素是动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之一,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生化过程,满足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在动物营养研究中,微量元素依次经历了无机盐、简单有机物和氨基酸螯合盐等三个阶段。无机盐因为易与饲料中植酸、纤维素等成分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导致在动物中生物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2.
日粮营养调控技术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技术进步 ,我国养猪产业发展迅猛。为保障猪体健康及其生长潜力的发挥 ,学术界为此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 ,开发出了系列具有不同作用效果的营养调控物质 (也称营养代谢调节剂 ) ,并进行了大量的应用试验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1 仔猪胃肠道消化环境及特点仔猪胃肠道消化环境是指胃肠道消化饲料的内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包括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寄生虫等生物环境因子和温度、pH值、酶活性等非生物环境等。1.1 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程度较低 ,容积有限 ,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快。食物进入胃内后 ,完全排空的时…  相似文献   

3.
洪学 《江西饲料》2010,(6):15-16
微量元素是动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之一,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生化过程,满足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在动物营养研究中,微量元素依次经历了无机盐、简单有机物和氨基酸螯合盐等三个阶  相似文献   

4.
《四川草原》2006,(2):33-33
<正>我国草地面积辽阔,类型复杂,物种丰富。据调查,我国草地7000多种植物中可被家畜采食的牧草达4296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极其重要, 研究内容极其丰富,如:放牧、割草等人类活动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草地,特别是高寒草甸、荒漠草原、沙地等具有恶劣环境下的草地生  相似文献   

5.
松嫩草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松嫩草地多年来利用不合理,草地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大为降低的问题,从松嫩草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物种多样性及人类活动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等几方面阐述了松嫩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规律,旨在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小钢 《野生动物》2005,26(2):30-32
生境(habitat),又称栖息地(动物学)或生长地(植物学),是指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包括某个体或群体生物生存所需的物理的和生物的环境。一个特定濒危物种的生境,是指该物种所占有的资源(如食物、隐蔽物、水土资源和空间资源等),物理化学因子(温度、适度、盐度、雨量等),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濒危物种和其他物种间的捕食和竞  相似文献   

7.
猪只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所谓开放系统是指系统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维持系统的稳态并得以进化.一切有生命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猪只离开了外界环境就不复生存,可见猪只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之密切.在猪只机体的许多系统中又以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最密切,因为它们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最直接,也最频繁,所以环境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很显著.符合猪只生物学特性的良好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减少疾病乃至免受疾病:反之,有悖猪只生物学特性的恶劣环境会阻碍其生产性能发挥,甚至直接致病或诱发疾病.环境分为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包括一切与猪只有关的有生命的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其中以病原微生物对猪只消化道影响最大.非生物环境是指与猪只有关的所有的物理的、化学的因子(温度、湿度、营养、空气质量等),其中以温度、营养对猪只消化道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兽医对患犬确诊的病因,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病因,如本地方已流行的某种犬病,应将病犬隔离,拴养、控制外出,进行治疗;如病犬为饲料营养失衡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应立即调整犬的日粮合理搭配,尽量使饲料营养接近全价化:如病犬患病是某种食物霉变引起的,应立即更换饲料:如病犬是恶劣环境或粗野管理造成的,应根据犬的正常生物习性优化生活环境,采用科学手段进行饲养。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尽管生物体对这类物质的需要量很少,但由于这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故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机体的主要结构材料,也不是体内能源物质,但它们在物质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体缺少某种维生素时,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因而使生物不能正常生长,以至发生维生素缺乏症.  相似文献   

10.
导读: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的斗争关系,如寄生关系、植食关系、捕食关系、种内竞争关系以及抗生关系等。通过上述关系,使不同生物的生存能力持续提高。另外不同生物以及同种生物间还有各式各样的信息传递,通过声音、激素、动作等表达和传递信息,共同克服外界压力、保持种属繁衍和物种间的协调发展。如果人为的过分强调某种生物,有可能破坏这种平衡,造成某种生物的灾难。如,当前某些地区,推广所谓的立体化养殖,即鸡粪便喂猪,猪粪便喂鱼,死的鱼虾再喂鸡的循环,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合理。短期内,可以节约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但是长期的结果是会由于饲养种类的增多,破坏了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循环上游的粪便不能全部被下游的动物应用。更严重的是这种所谓的立体化养殖,使一些生物共患的疾病,得以延续和发展,而且人为给病原跨物种传.播创造了条件(如:某些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的疾病)。总之,和谐养殖的前提,首先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健康养殖。[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