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鱼种消毒是预防鱼病,提高鱼种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放养鱼种时进行鱼体消毒主要采用药物浸洗法(药浴法)。  相似文献   

2.
于滨 《内陆水产》2001,26(6):37-38
目前正是放养鱼种的季节,对鱼病应该有“防重于治”的意识,除了挑选体质健壮的鱼种外,还应该在放养时用药物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附在鱼体皮肤及鳃部的病原体。最好是在消毒前认真做好病原体检查工作,针对病原体的不同种类,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保证鱼种有较高的成活率。1 常用消毒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1.1 漂白粉溶液制成有效氯含量为10克/米3的溶液,在水温10~15℃时,浸洗鱼体25分钟左右,在水温15~20℃时,浸洗鱼15~20分钟;夏花鱼种消毒应采用5克/米3的浓度消毒15~20分钟。此法对细菌、病…  相似文献   

3.
大水面养鱼由于水体较大,鱼类发病防治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大水面普遍施药,既不经济、又造成污染,为了控制大水面鱼病发生,现特介绍几种有效防治鱼病方法,供参考。   一、防治鱼病方法   1.鱼种消毒 大水面养鱼必须在投放鱼种季节选择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经过人工药物消毒后,方可投放,常用的有漂白粉、硫酸铜、食盐、高锰酸钾等,其用药量可在 1000公斤水中放漂白粉 10克,或硫酸铜 8克,或食盐 10~ 20公斤,或高锰酸钾 20克,这些药物对鱼体皮肤和鳃上的细菌、寄生虫都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2.饵料消毒 病原体往往随饵料带…  相似文献   

4.
鱼种消毒就是在鱼种放养前根据鱼的体质瘦弱、水温等情况,用各种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液,通过采取浸洗鱼体、全池泼洒等措施,杀灭鱼体上附着的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达到预防鱼病发生提高鱼种成活率的目的。鱼种消毒不但能提高放养鱼种的成活率而且是成鱼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否则,将会把病原体带入鱼池引起鱼病,严重时可导致鱼种大批死亡,乃至全池覆灭,所以鱼种放养的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一、鱼种消毒大致可分为两种方法:浸洗法和泼洒法。 1.浸洗法,即放养前将鱼种浸在一定浓度的药液中,通过适当时间的药液浸洗,鱼体上的病原体被杀死,达到消毒目的。浸洗时间的长短,根据鱼的大  相似文献   

5.
正养殖过程中,无论苗种的消毒还是成鱼的病害都要用药。病害防治中常常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现将主要的几种用药方法介绍如下:一、药浴法一般用于转池及运输前后消毒鱼体,在网箱养鱼时也常采用此法。若在鱼种放养前对鱼体进行药浴,就可有效预防疾病。1.常用消毒药物  相似文献   

6.
放养鱼种,一般要进行鱼体消毒,而鱼体消毒一般用漂白粉、硫酸铜、高锰酸钾、食盐、敌百虫、孔雀石绿等药物。用高锰酸钾进行鱼体消毒可防治锚头鳋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等许多鱼类疾病,但在用井水养鱼的地方使用高锰酸钾消毒应十分  相似文献   

7.
鱼种下塘前,一般都要经鱼体药物消毒。传统的做法是把运到塘、库边的鱼种,捞到一个预放药液的大容器内消毒后,再放入塘、库;或把鱼种捞入竹筐,在消毒液内浸到规定时间后,再抬到塘库放鱼.这种消毒方法,鱼种易受机械损伤和增加体力消耗,而且鱼种消毒批数过多,还会影响药液浓  相似文献   

8.
鱼种消毒是水产养殖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杀灭鱼体上附着的寄生虫、细菌和病原体,从而达到预防鱼病发生及提高鱼种成活率的目的,因此,在鱼种下塘时必须做好消毒工作。一、鱼种消毒方法通常地,在鱼种消毒方法上分为浸洗法和泼洒法两种。1.浸洗法即将鱼种放养在  相似文献   

9.
大水面防治鱼病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水面养鱼由于水体较大,鱼类发病防治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大水面普遍施药,既不经济,又造成污染,为了控制大水面鱼病的发生,现特介绍6种有效防治鱼病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鱼种消毒法大水面养鱼必须在投放鱼种时选择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经过人工药物消毒后,方可投放。常用的消毒药剂有漂白粉、硫酸铜、食盐、高锰酸钾等,其用药量可在1m3水体中放漂白粉10g,或硫酸铜8g,或食盐10~20kg,或高锰酸钾20g,这些药物对鱼体皮肤上鳃上的细菌、寄生虫等有一定的杀灭作用。2饵料消毒法病原体往往随饵料带入,所以投喂的饵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经过消…  相似文献   

10.
鱼生活在水中,一旦生了病是很难治疗的,要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目前,正是养鱼承包户冬放鱼种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候,请切莫忘了鱼种的消毒。实行鱼种消毒,可以杀灭鱼体上的病原体,是预防鱼病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正是春放鱼种的良好季节,在投放鱼种时,应利用药物进行浸洗鱼体,杀死寄生在鱼鳃和体表上的寄生虫和病菌。这是积极预防鱼病,提高鱼种成活率,夺取高产高效塘的有效措施。现将鱼种消毒技术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漂白溶液:每50公斤水加入漂白粉0.5克,水温10—15℃时,每次给5—7.5公斤鱼种浸浴20-25分钟,可防治细菌性皮肤  相似文献   

12.
在养鱼实践中,鱼病难以治疗是制约大水面养鱼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药物免疫注射防治鱼病药物免疫注射主要是用来防治草鱼出血、肠炎、赤皮等病,有效期为14个月。一龄或二龄鱼体均可注射,经过注射的鱼种,摄食旺盛,抗病力明显增强,生长迅速。注射前鱼种最好先用食盐或硫酸铜等药物浸洗  相似文献   

13.
《水利渔业》2008,28(1):8-8
1.鱼体消毒放养前将鱼体进行浸洗消毒。鱼体消毒是切断传染病源的重要途径,是控制和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在水温10~15℃时,用漂白粉15g/m^3或硫酸铜8g/m^3或高锰酸钾20g/m^3浸洗鱼种20—30min,或食盐10~20g/m^3浸洗3—5min,用以杀死鱼体皮肤和腮上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相似文献   

14.
李继光 《齐鲁渔业》2002,19(3):35-35
消毒可以有效灭杀鱼体及水体中滞留的多种病原,是增强鱼种免疫机能和体质,确保全苗、壮苗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l 鱼种浸洗消霉1.1 硫酸铜、漂白粉混配消毒 消毒时,按每立方米水体投入硫酸铜 8g、漂白粉 10g的比例将药料投入水中,充分搅拌,待溶化分解后将鱼种  相似文献   

15.
鱼种消毒是水产养殖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杀灭鱼体上附着的寄生虫、细菌和病原体,从而达到预防鱼病发生及提高鱼种成活率的目的,因此,在鱼种下塘时必须做好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6.
工程鲤、工程鲫虽然抗病力强,但在高密度网箱养殖时,由于密度大等原因,也经常发病,引起死亡。如果在养殖过程中,采取“预防为主、内服外消”防病治病措施,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主要措施如下:1以防为主1·l网箱的浸泡。鱼种人箱前半月将网箱浸入水中,使网衣上附有浮游生物,避免网箱粗糙,擦伤鱼体、撕裂绍条而引起鱼病。1·2鱼种入箱消毒。鱼种入箱时要小心操作,尽量减少人为的损伤、消毒的药物有孔雀石绿10g/m‘药浴10一户分钟或用10g/m‘的高锰酸钾洗浴10-20分钟。具体根据天气、鱼种的反应决定消毒时间。1·3投喂药饵。鱼种…  相似文献   

17.
大水面养鱼由于水体较大,鱼类发病防治有一定的难度,再说大水面普遍施药,既不经济,又造成污染,为了控制大水面鱼病发生,现特介绍几种有效防治鱼病方法,仅供在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同行参考。 一、防治鱼病方法 1、鱼种消毒 大水面养鱼必须在投放鱼种季节选择体强健壮的大规格鱼种,经过人工药物消毒后,方可投放,常用的有漂白粉、  相似文献   

18.
1.鱼体消毒:这是鱼种转塘或放养大水面前常用的方法。常用药物有种苗净和食盐等。2食场和工具消毒:每月用富氯消毒食场1-2次,方法是用富氯溶化在水中,泼洒在食场周围。在已发病鱼塘用过的网具、鱼桶等工具,在使用前必须消毒,最简单的办法是在阳光下曝晒,也可用富氯(10mg/L)、福尔马林(10%)等溶液浸泡1-2小时,进行消毒。3.全池泼洒药物: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防病方法,在鱼苗下塘前按每立万米水体用鱼虫清2号、鱼虫清2号一9808、鱼虫情2号(水剂)全池均匀泼洒一次,用以杀灭有害水生昆虫。鱼种长到1.5-2.4厘米时,再按…  相似文献   

19.
投放的鱼种,由于运输途中过度颠簸,体力消耗过大而产生昏迷翻白现象,若不及时抢救,极易死亡。现介绍一种效果好并且简单的徒手急救法。   具体方法是:当发现鱼种昏迷翻白,立即把鱼种放在水温为 5~ 10℃的避风向阳的清水中,用手在水中浇水,使水花均匀地撒在鱼肚面上,浇水频率接近鱼的呼吸频率,直至鱼能游动。这样,鱼种由于受水波的振动,迫使鱼体运动,从而增强鱼种血液循环,并且还能补充氧气,又能洗去鱼体上和鳃内的泥水等污物。   笔者认为,在雨天,由于鱼体受气压的影响,易昏迷翻白,并且鱼体受伤后极易使伤口感染疾…  相似文献   

20.
一、坚持彻底清塘和夏花鱼种的消毒鱼种塘在冬季必须加以修整,并严格进行药物清塘消毒,常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或用漂白粉带水清塘,每亩用漂白粉10~12.5公斤。夏花鱼种下塘前,必须经过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可采用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