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采用前期地膜覆盖,中期施用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后期喷施叶面肥处理,探讨提高大豆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采用大豆播前地膜覆盖,大豆生长中期(花前)采用多效唑处理同时摘去顶芽,后期喷施高效微肥的综合栽培措施,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豆种植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传统的种植方式一直是制约大豆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种豆意识,提高大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现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整地、施肥1.1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  相似文献   

3.
李文福 《农业与技术》2006,26(2):109-112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我区大豆增产的先进栽培技术。大豆行间覆膜技术是在“垄三”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在大豆两行之间进行覆膜,目的是调节水、肥、气、热,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区处于高纬寒地,“十年九春旱”,春旱对大豆出苗和幼苗发育影响极大,例如2003年春旱严重,爱辉、四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我区主要油料作物,它的产量高低和国计民生关系很大。当前大豆产量一直不高,全区平均单产一百多斤,为促进大豆高产,我们和天德公社农科站,三槐大队农科队结合进行了大豆栽培试验,在五亩地上获得大豆亩产四百五十二斤结果。为了总结这一经验,我们对夺得这一产量的技术指标、栽培措  相似文献   

5.
应勇 《北京农业》2013,(15):26-27
论文以大豆的栽培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提高四川省威远县大豆产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对威远县大豆生产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梳理;然后,分别从稳定大豆种植面积、选用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适时播种、适当提高冬豆的种植密度和搞好田间管理五个方面对提高威远县大豆产量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综合上述两方面信息给出提高威远县大豆产量的主要途径,为提高威远县大豆产量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Paclobutrazol)是英国ICI有限公司70年代末推出的一个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性的杀菌剂。我们1985~1987年试验表明,多效唑对大豆有矮化抗倒、延长叶片功能期和增加产量的效果。1988年在国营农场示范推广证实,大豆施用多效唑,不仅解决了大豆倒伏问题,满足了机械化收割作业的要求,而且产量显著提高。 材料与方法 供试大豆品种为N-75-1、N-33(中早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大豆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经济的发展。因此,现将大豆需肥特点和施肥方法介绍如下。1.需肥特点1.1巧施氮肥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是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共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对满足大豆旺盛生长中期的氮素营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大豆苗期合理施用氮肥对于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促进大豆旺盛生长和夺取高产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大豆生产中存在偏施和多施尿素的问题,而大豆对于氮、  相似文献   

8.
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大豆生长的不同时期 ,采用不同栽培措施 ,最大限度地提高大豆产量。结果表明 ,前期采用地膜覆盖 ,提早播种 ,加快前期生长 ;中期采用多效唑和摘心处理 ,抑制营养生长 ;后期喷施叶面肥 ,延长叶片功能期 ,都可以起到增产效果。 3种栽培措施综合在一起 ,将是一条大豆高产高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氯化钙对大豆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的促进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年的小区试验研究了氯化钙拌种和喷施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对生长发育及抗逆性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水平的氯化钙对大豆出苗的影响与对照一致,即氯化钙拌种后大豆可以正常出苗;氯化钙3~6g/kg种子拌种或氯化钙360~540g/hm2喷施大豆,能明显提高大豆产量;此外,施用氯化钙可以改善大豆的水分状况、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大豆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降低株高、增加膜的稳定性,因此氯化钙可以提高大豆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施用钼酸铵对大豆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在微酸性沙壤质冲积土上 ,钼酸铵不同处理对大豆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钼酸铵促进大豆根瘤提早形成 ,并且数量提高 1倍多 ;大豆结荚初期叶面指数为 5 14~ 5 77,稳定时间 33~ 4 0d ,大豆的瘪荚率降低 2 7 7% ,单株粒数、荚数分别提高 37 7%和 15 5 % ,产量提高15 5 %。  相似文献   

11.
减氮施肥对间作玉米-大豆生长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109-113
以玉米(120 kg/hm~2)、大豆(65 kg/hm~2)单作施氮量为基准,对间作玉米-大豆模式设置5个施氮水平(玉米、大豆单作施氮量;玉米减氮50%,大豆不减氮;大豆减氮50%,玉米不减氮;玉米大豆均减氮50%;不施肥处理),通过对间作玉米和大豆生长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以期获得间作玉米-大豆适宜的氮肥用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在均减氮50%处理下,玉米秃顶长显著增加,穗长和单穗重显著降低,玉米产量降低5.72%~6.81%,大豆产量降低8.94%~11.74%,玉米经济效益降低4.35%~6.14%,大豆经济效益降低11.10%~12.15%。单一玉米或大豆氮肥减量50%对两作物主要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均无显著影响,可实现氮肥减量增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迅速改变我区大豆产量低而不稳的局面,从1978年开始,研究了我区当前大面积种植的夏大豆58—161的生长发育规律.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产量结构我区自1978~1980年开展夏大豆创高产活动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有关单位亩产350斤以上的面积为4505.7亩,单产变幅为356.2~477斤,平均单产372.95斤.从亩产350斤以上的典型田块综合资料来看:每亩实收密度在1.4~1.9万株,单株实粒数45.2~  相似文献   

13.
我省是大豆的生产区,大豆面积占全国大豆的30%~35%,为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适时施肥是一个重要措施。大豆一生分为3个时期,种子萌发到始花之前为前期,始花至终花为中期,终花至成熟为后期。大豆吸氮高峰在开花盛期,吸磷高峰在开花到结荚期,但幼苗期对磷十分敏感,吸收钾的高峰在结荚期。大豆整个生育期对氮肥的吸收是“少、多、少”,而对磷的吸收是“多、少、多”。因此,必须重视花期供氮,而磷肥以作基肥和种肥为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一、合理轮作大豆种植应长期坚持科学合理的轮作,在我区一般采取用麦—豆—杂三区轮作制度,这样能有效减少大豆的重迎茬面积,大豆是最忌重茬连作作物,主要原应是同一种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后,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生理状况变差的现象,即病虫害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酸化、植物自毒物质的积累,导致病虫害加重。所以采取科学合理的轮作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虫草害的的发生,是制约大豆生长的  相似文献   

15.
旱地套作大豆是在过去麦—玉—苕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对旱地种植模式的改进。自贡市沿滩区是在川南几个地市中推广旱地套作较早的区县之一,随着贡选一号等冬大豆的推广使用,旱地套作大豆已被农户普遍接受。但是,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对生物危害的有效防控是确保大豆产量稳定的重要措施。现就近3年我区在大豆生物危害防控方面的主要措施做一简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洪伟  张明秀 《现代农业科技》2007,(23):133-133,140
通过在富锦市进行的大豆行间覆膜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覆膜后,促进根茎叶生长的同时促进生殖生长;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具有保水作用;还可以改善土壤微循环,进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7.
茶树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结论】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大豆在种植中,根据生长特性,为了提升产量和品质,在除了选种、整地、灌溉和施肥,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防治为主,尽可能降低病虫害对大豆生长带来的影响,提升大豆品质和产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大豆三种主要害虫发生进行分析,综合大豆生长特性选择合理的防治措施,提升大豆产量。大豆在生长中,由于生长特性,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诱发病虫害,影响正常生长。除了东北地区,在山东济宁地区同样有大豆种植,不仅需要关注大豆产量,还承担着大豆在全  相似文献   

19.
1950-2006年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未来大豆高产育种的目标性状,对黑龙江省1950--2006年问推广的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推广年代与产量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提高1.27%;单株英数、粒数也均显著增加,平均每年提高0.54%和0.98%,但百粒重未表现显著变化;经过50多年的品种改良,大豆株高下降14.0%,干物重和收获指数分别提高25.8%和35.1%,抗倒伏性状及子粒病虫害也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这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性状呈显著相关关系.然而,V3(第3个三出复叶期)~R2期(盛花期)生长速率和LAI(叶面积指数)与品种推广年代间并未表现出线性变化趋势,而且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大.在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改良过程中,干物质重、收获指数的提高以及抗倒伏性的改善对产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春大豆翻秋的行、株距为20cm×6.7cm,秋大豆20cm×7.4cm)可以极显著地提高春大豆的产量,较常规种植(CK)增产22.2%~80.26%;也可以显著地提高秋大豆的产量,较CK增产9.20%~20.57%。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和行距的缩小,大豆株高增加,结荚部位提高,分枝数减少,单株荚数、粒数及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荚、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