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9年早籼稻生产获得丰收,产量预计达到8年来最高水平。同时,继2005和2006年后,国家第三次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对2009年早稻生产、收购情况以及后期影响早稻走势的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指出,短期内国内旱籼稻价格上涨乏力,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家政策依然向好,早稻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相似文献   

2.
董彦彬 《农业展望》2010,6(1):13-17
2009年国内大宗油料作物中,除油菜籽产量增加7.4%外.大豆、花生和棉籽等其他油料作物均减产。国家继续实施鼓励油料生产和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市场供给和价格以及保障农民收益起到了一定作用。2009年油料和食用油进口创历史最高纪录,在大量进口背景下,国内食用油供给充裕。年初开始国内食用油价格振荡运行.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好转,四季度开始价格平稳走高,并最终在12月份走出年内最高水平。全年来看,食用油价格总体水平仍低于2008年30%左右。由于国内市场的高度对外依赖,国内食用油价格走势与节奏无不与国际市场紧密相关.全球经济回暖,原油价格涨跌以及美元指数升降,都在影响国际市场油料和食用油市场的运行。  相似文献   

3.
张浩然 《农业展望》2006,2(6):16-19
对近期小麦市场的价格走势及各市场主体的心理、行为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在新麦上市前已经出现,并且将在新麦上市后主导小麦市场。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期结束之后与春节后此次收购的小麦进行拍卖这两个阶段是2006/07年度小麦市场的关键时期。同时指出,优质小麦价格的走势仍将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其价格走势将与普通小麦有所不同。近期小麦市场关注的焦点是收割期间的天气。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北方和南方粳稻价格总体呈现波动攀升走势。目前,国内市场新产粳稻渐近上市,南北粳稻收购价格较2007年有明显提高.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随着10月份新粳米陆续大批量上市,粳稻市场面临大量上市的压力。预计行情将有所回落并趋于合理价位,但是由于国家最低收购价筑底和2008年种植成本增加,年内明显下滑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09,5(11):5-10
2009年中国夏粮连续第六年丰收,国内小麦供应充足。受年初冬麦区严重干旱以及国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等因素影响,小麦价格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涨。2009/10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创历史次高水平,库存连续两年增加,但受金融危机影响,需求低迷,国际小麦价格较上年大幅下跌。国内秋冬种小麦面积基本稳定.但干旱等不利因素值得关注全球小麦面积将有所减少,同时,全球经济形势逐步回暖,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一定程度上提振小麦市场。  相似文献   

6.
对2009年一季度中国小麦市场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对二、三季度中国小麦市场进行了初步展望。认为2009年新麦上市后仍将启动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预案,但收购进度可能放缓。同时预计新麦上市前小麦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大中型面粉厂销售疲软的状况难有明显起色,宏观经济形势对小麦市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雯丽 《农业展望》2013,9(9):15-18
受国内经济增速趋稳和市场调控政策影响,2012/13年度中国棉花市场整体较为平稳。全球经济形势略有好转,需求呈弱回暖趋势,国际棉花价格在持续下跌后呈恢复性上涨。国内外棉花价差总体缩小,中国棉花进口量同比减少。受比较效益低下影响,预计2012/13年度全球棉花面积、产量双下降,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下降7.84%。  相似文献   

8.
9.
受灾害性天气影响,2013年蔬菜产量比2012年有所减少,价格总体上高于2012年。但是,不同类型的蔬菜价格波动差异明显。其中,果类菜价格在上半年下跌,下半年上涨;叶类菜和花类菜波动较大,涨跌互现;茎类菜、根类菜和茵类菜波动幅度较小。1—10月,中国蔬菜出口形势总体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蔬菜出口比重有所增加,蔬菜贸易顺差不断扩大。预计后期蔬菜市场供需偏紧,价格仍将继续走高,蔬菜出口也将稳中略增。  相似文献   

10.
习银生 《农业展望》2011,7(3):14-18
新玉米上市以来,在需求拉动、通胀预期推动以及国际价格持续攀升等因素的带动下,国内玉米收购价格高开高走,批发价格稳步上升,多元化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农户惜售心理较重。2011年国家为充实玉米库存,抑制通胀,启动了国储玉米轮换收购计划,短期内将国内玉米价格将面,临回落的压力,但在成本增加等因素的作用下,中长期价格仍可能继续上升。玉米进口也由于国外玉米不具备竞争优势等因素,将难以继续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在各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下,全球经济从金融危机中逐渐复苏,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扬,但国际市场粮价却走出与其他商品完全不同的走势,分析个中原因,并对后危机时代粮价走势作出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未来一段时问,国际粮食市场供需关系将有所改善,国际粮价底部运行期即将完成,但高库存、低贸易将抑制涨幅,预计国际粮价将呈先稳后升走势。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我国粮食价格分析及2009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我国粮食需求稳步增长,粮食供给增加,粮食价格先扬后抑,总体高于2007年水平。文章通过对主要粮食品种2008年价格走势分析。对2009年粮食价格走势做出判断。预计粮食价格受国家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以及能源价格走低以至种粮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2009年国内粮价将以平稳运行为主调。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粳稻市场展望与长期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稻谷产量实现连续6年增长,受供求形势差异影响,“粳强籼弱”特征显著。粳稻价格不断走高,远高于最低收购价,市场出现“民进国退”现象。政策性粳稻成交火爆,目前已基本销售完毕。中晚籼稻市场需求疲软,销售缓慢。2010年春节以后,粳稻市场利空因素逐渐增多,短期回落风险增大,但由于产量增长潜力有限,粳稻价格有望长期保持坚挺。最低收购价上调后,稻谷品种价差进一步拉大,将加快各品种稻谷市场价格阶梯状分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沈阳市晚粳稻谷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2009年沈阳地区20个晚粳稻谷品种的的品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符合各级储备粮质量要求,适宜作各级储备粮;综合评定一见钟情、吉粳88、辽星1号、辽星4号、富康9号质量品质优良,建议试种。  相似文献   

15.
张浩然 《农业展望》2010,6(2):10-13
对2009年国内小麦价格走势做了简要回顾。重点分析了影响2009年国内小麦市场的两大关键因素——最低收购价小麦购销和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竞价交易。对中国小麦进出口贸易和世界小麦市场基本状况进行了综合描述。最后,对2010年中国小麦市场分三个阶段做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市场粳米食味品质、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试验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正常粒率与粉状粒率、茶系粒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胴割粒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千粒重、粒体积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优良食味粳稻育种中应该注重选育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品种,并且不过分追求大粒。在优质栽培中应采取措施促进子粒正常成熟,降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以来,国内稻米市场行情整体呈上涨走势。随着供需条件的不断改善,稻谷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国家政策取向。国家2009年粮食市场调控的基调是在既不打压粮价,又可以保证市场供应,为了确保农民增收,在粮食市场波动可控的范围内,推动粮价“温和上涨”。粮价下跌时有最低收购价作支撑,而从2009年的情况看,稻谷底价已被高位锁定;粮价上涨时,国家有充足的政策性粮食可随时抛售平抑市场。因此,预计2009年中国稻米市场价格总体将保持稳中略升走势,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整体价格水平将会高于2008年。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玉米市场受需求不振、供求阶段性失衡的压力,2009年伊始延续了2008年下半年的走跌趋势.之后在国家临时收储玉米力度不断加大的支撑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止跌回稳,并在市场可自由流通粮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由于国家控制了相当数量玉米粮源,后期国家临储玉米拍卖价格及拍卖节奏将成为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主导因素,预计在国家临储玉米拍卖的主导下,2009年后市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涨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玉米消费增长缓慢,玉米价格面临较大压力。在国家进行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和顺价销售的主导下,国内玉米价格得以保持高位运行,玉米市场呈现明显的政策市特征。2009/10年度国内玉米产量有可能突破新高,玉米需求仍在复苏,国际玉米价格低位震荡,玉米出口依然受阻,玉米价格走势压力有增无减。为把国内玉米价格托升到高位,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政策保持持续性和稳定性,也需要国家针对新的情况出台更加有力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杜珉 《农业展望》2010,6(2):14-16
2009/10年度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单产持平略增,产量下降,全球经济危机逐步消退,纺织工业开始恢复,国内棉花供求出现偏紧。新棉上市后,收购和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上升。预计未来一个时期,受国内外棉花市场种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中国棉花市场的风险性依然较大,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发展国内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