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气候温暖多雨,甘薯病虫害种类繁多,对生产威胁较大的主要病害有薯瘟病、甘薯疮痂病、甘薯软腐病和黑斑病等,主要虫害有甘薯小象鼻病、甘薯茎螟、甘薯卷叶虫等。  相似文献   

2.
甘薯在不同的地区,又有红薯、红苕、白薯、地瓜、番薯等名称。甘薯综合利用已成为一个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能源业等行业的大产业,对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特别是作为保健食品的各类甘薯产品,对甘薯的品质要求日益提高,为保证甘薯产品的品质安全和发挥甘薯的高产潜力,特对甘薯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研究与规范。  相似文献   

3.
甘薯是蔓生性一年生草本作物,旋花科甘薯属。甘薯具有栽培成活率高、适应性广、生长旺盛、繁殖力强、高产稳产、营养丰富等特点。甘薯全身都是宝,不仅可食用,亦可饲用、轻工业等原料。甘薯还有“土人参”之称,具有健身和防病之功效。甘薯茎叶是公认的绿色无污染蔬菜,在国外被誉为“太空保健食品”。因此充分挖掘甘薯生产潜力,特别在半干旱和土壤贫瘠地区栽培甘薯,对振兴农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甘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薯地膜覆盖栽培能改善整个田间土壤小气候和甘薯生长发育的环境,加快甘薯的生长发育进程,有利于甘薯的早上市,并能大幅度提高甘薯产量和效益。特以烘烤型甘薯—北京553为对象,从整地施肥、合理密度、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覆膜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甘薯表层,常寄生甘薯黑斑病真菌,使病薯局部干硬,上有黄褐色或黑色斑块,味苦。黑斑病甘薯已发现有甘薯酮、甘薯醇、甘薯宁、4-薯醇等多种毒素,这些毒素耐高温.甘薯经煮蒸烤和制酒发酵等处理,都不易破坏毒素。牛吃了这种甘薯后,常发生中毒。该病多发生在10月至次年5月。尤以2—3月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咸宁市区甘薯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种植概况、甘薯加工和经济效益等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认为鄂南山区甘薯产业发展存在思想认识不够、种植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机械化程度低和组织化程度低等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转变观念,重视和支持甘薯产业发展、建设团队深入开展甘薯研发、抓好基地提升甘薯产业科技含量和效益、优化模式引导甘薯产业化发展、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甘薯病害发生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北京市主要甘薯种植区(大兴、密云区)病虫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的病害种类有甘薯茎线虫病、甘薯黑斑病、甘薯病毒病和甘薯根腐病等,根腐病在甘薯定植后60~70d、病毒病在甘薯定植后75~80d,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兴甘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北京市大兴区甘薯生产状况,种植效益和加工企业等生产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当前大兴区甘薯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了甘薯产业链较短、病虫害较多、销售网络不健全等限制甘薯产业发展因素;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甘薯加工企业,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启动脱毒甘薯育苗生产,加强技术服务,拓宽销售渠道等促进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牛喘气病,也称牛霉烂甘薯中毒、甘薯黑斑病中毒,是由于牛吃进了一定量的霉烂甘薯而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和间质性肺泡气肿、气喘和皮下气肿。1病因甘薯黑斑病是由爪哇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感染所致。而霉烂的甘薯能产生甘薯毒素,其毒素包括甘薯酮、甘薯醇、甘薯宁、1-薯醇和4-薯醇等。这些毒素具有耐高温性,即通过蒸煮、火烤等处理,其毒素不易被破坏。因此,不论是喂生的或熟的霉烂甘薯,还是有霉烂甘薯加工的副产品如粉渣、酒糟等喂牛,都  相似文献   

10.
甘薯具有鲜食、菜用、观赏等多种类型,其块根与茎叶味道鲜美、营养全面,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薯属于呼吸跃变型,甘薯块根呼吸旺盛、组织柔嫩含水量高,在采收和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机械损伤,增加病菌侵染的机会。同时,甘薯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极易腐烂、缩水、霉变和发芽,造成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甘薯经济价值。本文简述了甘薯采后生理病害、微生物病害以及块根萌芽等对甘薯块根耐贮性的影响,总结了甘薯块根贮藏保鲜、抑芽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贮藏与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以期为甘薯贮藏保鲜及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甘薯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甘薯茎叶常被视为甘薯的附加产品用作动物饲料或直接丢弃。近年来,研究发现甘薯茎叶富含多糖、类胡萝卜素、绿原酸、黄酮和花青素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和抑菌抗炎等作用。本文综述了甘薯茎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保健功效及其体内外活性之间的联系,旨在为深入研究甘薯茎叶生物活性成分、提高甘薯茎叶资源的市场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甘薯种植产量高,效益好,农户种植积极性高,目前正是四川省甘薯生产的关键时期。新冠疫情对全省甘薯育苗、苗床管理、甘薯贮藏、鲜食甘薯销售等造成了较大影响,薯类创新团队根据多年对我省甘薯研发和生产实践经验,通过调研,提出了甘薯春耕应急生产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甘薯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的产后加工直接关系到其生产效益与综合利用价值的实现。中国甘薯加工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阶段。全面分析了中国甘薯加工的市场需求、甘薯加工企业、甘薯产区与加工产业区域分布、产业结构等,阐述了甘薯淀粉加工产业、甘薯休闲食品加工产业和甘薯乙醇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甘薯主要病害甘薯茎线虫病、甘薯根腐病、甘薯黑斑病、甘薯黑痣病的发生概况及流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以期为上述病害的有效防治和甘薯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薯的产后加工直接关系到甘薯的生产效益与综合利用价值的实现。我国甘薯加工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阶段。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甘薯产后加工的市场需求、甘薯加工企业、甘薯产区与加工产业区域分布、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等,对甘薯淀粉加工、甘薯休闲食品加工和甘薯乙醇加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科学引导今后甘薯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光光度法、化学分析法和重量法等对3种菜用型甘薯茎尖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甘薯块茎和常见蔬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中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和Mg、Fe、Mn、Zn、Cu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绝大多数比甘薯块茎或常见蔬菜高,3种菜用型甘薯茎尖均是价廉物美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18.
甘薯加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陈冰  何青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63-5665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甘薯在食品工业中最新的研究动态。分析了甘薯品种基因培育,甘薯的营养、物性及风味等特性,甘薯食品加工方法及甘薯食品的贮藏保鲜等。根据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甘薯加工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期间,甘薯单位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但面积和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同期我国整体甘薯产业变化情况。本研究认为该区域的甘薯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提高、消费习惯和传统甘薯文化的综合作用等是产生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为也提出了建立优质种苗基地、推广优质新品种等促进甘薯区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薯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近30a来国内外关于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甘薯脉花叶病毒、甘薯轻斑驳病毒、甘薯黄矮病毒、甘薯凹脉病毒,甘薯裉绿缩病毒、甘薯叶斑病毒、甘薯裉绿斑病毒、甘薯类花椰菜叶病毒等13种甘薯病毒病原在侵染症状、粒体形态、传播、理化性状等方面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