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我所大豆品种资源系统分类目录中的10份九农号大豆品种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性状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对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开花至成熟日数,其次是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和荚高;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性状依次是株高、出苗至开花日数、荚高和单株粒数.根据上述结果对大豆品质育种提出间接选择的参考依据,将简化选择方法,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豆蛋白质的积累动态及其与产质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试验以 3个大豆品种 (东农 4 2、合丰 35、绥农 14 )为材料 ,通过 3种施肥水平处理 (零肥、中肥、高肥 ) ,探讨不同营养水平下不同大豆品种中各器官中蛋白质的积累规律及其与产质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叶中蛋白质含量以苗期和始花期为高峰 ,始花斯以后平稳下降 ;茎中蛋白质含量随生育期而下降 ,但降幅不同 ;荚皮蛋白质含量随生育进程迅速下降 ;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变幅不大 ,呈在籽粒充实期至黄熟期降低 ,而后又回升的趋势或随生育期微增的趋势。同化运输氮素能力强的品种 ,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也高。蛋白质积累以籽粒充实后期为主 ,持续至收获 ,所以黄熟期以后的作物生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大豆品种品质性状的动态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大豆的品质性状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对大豆品质性状的研究对其育种和生产均有重要意义。实验利用高油品种东农47、高产品种黑农37、高蛋白品种东农42,通过生殖生长期的动态取样研究品质性状积累规律。研究表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在积累过程中高蛋白品种始终最高,高油品种基本处于最低水平,高产品种介于其间;大豆油分含量在积累过程中高油品种始终最高,高蛋白品种最低,高产品种仍介于其间。蛋白质含量占籽粒干物质的比重在籽粒形成初期就已确定,到籽粒成熟期比重变化很小。油分含量也具有同样特性。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大豆品种山宁16号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宁16号为试材,研究播期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延迟其出苗至初花日数(生育前期日数)缩短,开花至生理成熟日数(生育后期日数)差异不大,生育期结构增大;晚播缩短大豆营养生长期,株高、底荚高和主茎节数均降低;随播期推迟该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虽有增加,但单株粒重、百粒重降低较多,其影响大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加的影响;晚播不利于大豆的鼓粒及产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大豆地方品种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相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南方和黄淮地区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研究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相互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干豆腐产量与蛋白利用率、蛋白凝固率呈显著正相关;干、湿豆腐产量与脂肪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残渣率、渣蛋白含量和渣脂肪含量都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脂肪利用率、籽粒脂肪含量、全蛋白含量和蛋白利用率高的品种干豆腐产量高;而蛋白利用率高、残渣率低、百粒重大和豆浆蛋白量高的品种可能产生较高的湿豆腐产量。6个豆腐品质成分性状间多呈显著正相关,它们与脂肪利用率、蛋白利用率和蛋白凝固率都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生殖生育期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大豆品质育种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大豆品种金元1号、集体5号(老品种)和吉林38、吉农19(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开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及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结果】新老大豆品种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下层上层中层,新品种低于老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R4期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新品种高于老品种。新品种叶面积在生殖生长初期增长明显快于老品种,且R4到R6期叶面积维持相对稳定。棕榈酸和亚麻酸含量从下层到上层表现为下降趋势;油酸含量从下层到上层表现为上升趋势,新老品种变化趋势相同,其含量为老品种高于新品种;硬脂酸含量老品种呈现为中上层高、下层低,新品种为上层高、下层低。在整个生殖生育期,大豆籽粒中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叶面积与籽粒脂肪、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生育后期,通过增加大豆植株叶面积来改善光合能力,能够降低籽粒中亚麻酸含量,提高油酸含量,有利于大豆籽粒油脂品质改良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省547份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籽粒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4.36%,脂肪平均含量为17.41%,高蛋白种质资源非常丰富,高脂肪含量种质资源相对缺乏.蛋白种含量高的种质主要分布在滇东南的文山和滇西南的临沧地区,脂肪含量高的种质主要分布在滇东北的曲靖、昭通和滇中的昆明地区.籽粒以黄色种皮,褐色脐,扁椭圆,中粒的为主.从籽粒外观性状与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关系分析可知,绿种皮、深褐脐、扁圆粒、小粒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黄种皮、褐色脐、圆粒、极大粒品种脂肪含量较高.并从中筛选出一批优异的大豆地方种质资源供云南省大豆育种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抗灰斑病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了近年黑龙江省审定的17个抗灰斑病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各性状及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并建立了以产量性状为目标的各性状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性状组的单株粒数、3粒荚数、单株荚数;农艺性状组的生育期、单株节数及株高,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组间以正相关为主;生育日数与百粒重呈正相关、底荚高与4粒荚数呈负相关;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组间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且生育日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产量性状的选择应以株高中等、生育期适中、单株多有效节数、较低的结荚部位、粒中等大、单株粒数多为选育目标,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可通过生育日数及百粒重等性状间接达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在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的9个大豆抗线品种(系)主要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列,研究了在此种土壤上影响大豆抗线品种(系)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在大豆抗线品种(系)中对产量的作用居所有性状之首,其次是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株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生育日数>主茎节数>百粒重>脂肪含量>蛋白含量;因此在碳酸盐草甸土上进行大豆抗线品种种植时可以选用多荚型(或多粒型)品种,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0.
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北京地区20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结荚高度、株高、百粒重、生育期。2)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和结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4)经新复极差分析分别选出高蛋白、高脂肪的大豆专用品种(系)。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油大豆脂肪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齐齐哈尔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8个高油大豆品种脂肪含量积累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籽粒脂肪积累也逐渐增加。嫩丰17、嫩丰18、嫩丰119生育期较短,籽粒脂肪积累的最高时期在79~85 d;合丰50、合丰47、黑农46、黑农44、黑农41生育期较长,籽粒脂肪积累的最高时期在85~88 d。确定大豆成熟后期脂肪积累的最高时期—最佳收获时期,大豆收获期较成熟期拖后10 d,脂肪含量通常可降低0.5~1.0个百分点,由此得出适期收获在不改变原有品质的基础上,可提高大豆含油量0.5~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并引进适应山西大同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以3份鲜食大豆、4份普通大豆共7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出苗期、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共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3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综合得分评价分析,确定不同品种在山西大同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大豆品种在山西大同地区均可正常成熟,各个性状在当地的适应性较好。每荚粒数和主茎节数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173和062;绿75出苗早,生育期短,口感好,可作为鲜食豆在当地引种;翠扇大豆及中黄35农艺及品质性状表现均优良,可作为当地普通大豆的主推品种。不同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出苗期、株高与主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和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可知,翠扇大豆、绿75、中黄35在大同地区的适应性最好。上述结果可为山西大同地区育种及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量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大豆合交98-1667进行叶片氮素、籽粒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2(90 kg.hm-2,纯氮)处理中大豆叶片氮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是N1(45 kg.hm-2,纯氮)处理,N0和N3处理在叶片氮素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中的差异不显著,说明不施氮或高施氮对大豆生长均不利,尤其对大豆氮素和蛋白质含量的抑制影响较大。但对大豆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南方大豆皱叶发生时叶片形态特征变化及皱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明确皱叶对大豆叶片形态、农艺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程度及揭示大豆皱叶发生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皱叶症近杂合异质系材料GY_C (皱叶)和GY_N (正常),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大豆皱叶症级为4时,叶片形态、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农艺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结果】皱叶发生后叶片主脉薄壁细胞、皱缩处叶片增厚,叶缘处叶片变薄。叶片皱缩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排列不规则,叶缘处出现多层薄壁细胞。皱叶发生时,大豆叶片鲜重和干重、叶柄鲜重和干重、叶柄长和粗、叶片长和宽、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均显著减少(P<0.05,下同)。皱叶的叶绿素含量分布不均,但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无显著影响(P>0.05)。大豆发生皱叶后成熟期平均提前3.33 d,茎秆变细,抗倒伏性变差,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等农艺性状也有减少趋势,但不同年份有所不同。皱叶导致大豆单株干物质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显著减少,GY_C较GY_N两年平均减产43.11%。皱叶发生时大豆籽粒蛋白含量有降低趋势、油分含量有增高趋势,但不同年份存在差异。【结论】南方大豆皱叶发生时形态上主要因叶缘不能正常伸展所致,皱叶(症级为4)发生后大豆叶面积减少,植株干物质积累变少,生育期缩短、抗倒伏性变差,严重影响单株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  相似文献   

15.
研究施锰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蛋白质质含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垦农18高油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有上升趋势;东农42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著;垦农4双高大豆无论拌种还是叶面喷施,随着锰使用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而蛋白质含量各拌种处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叶面喷施各处理间达到5%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豆不同垄向栽培增产效果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垄向方位对大豆产量的影响,通过对东-西垄向、南-北垄向、西南-东北垄向、东南-西北垄向耕作条件下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不同垄向栽培叶面积指数花期各处理均在7.0以上,结荚期西南—东北垄向的叶面积指数最高为6.52,干物质积累花期时西南—东北垄向最高为18.38g,结荚期西南—东北垄向最高为30.98g,叶绿素含量变化差异不明显,西南—东北垄向的产量最高为2746.0kg/hm2,较其他垄向平均增产22.51kg/hm2。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西南—东北垄向栽培方式对大豆高产的获得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春花生9 t/hm2产量水平下植株的生育动态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植株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生育前期,植株的叶龄、分枝数、主茎高、侧枝长的净增长速率均在出苗后50~60天达到高峰,出苗后90~100天基本停止增长.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90天达到高峰,峰值在5.8左右,≥3的叶面积指数维持65天左右.叶绿素含...  相似文献   

18.
钼酸铵喷施时期和浓度对大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素梅  黄义德  杨安中  朱小茜  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83-2284,230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钼肥喷施时期和浓度对大豆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根瘤数、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系数较对照均有增加;施肥浓度处理以A2(0.1%浓度喷施)水平产量最高;施肥时期处理以B(2盛花期)水平产量最高。A2B2为最佳的处理组合,较A1B1增产583.625 kg/hm2,增幅为24.36%,各处理间蛋白质含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A3B3蛋白质含量最高,较A1B1蛋白质含量提高9.7%。脂肪含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河北省夏大豆育成品种的农艺与品质性状。[方法]对河北省自1975年以来审定的40个夏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河北省夏大豆产量从1975年的2250 kg/hm2上升至2007年的2940 kg/hm2,增产幅度为30.7%。品种的农艺性状为:株高70~100 cm,生育期90~105 d,分枝数1个以上,紫花、圆叶,亚有限或有限型结荚习性;圆粒、黄或褐脐、百粒重高于18 g的品种占总数的72.5%。蛋白质含量≥44%的品种有4个,占总数的10.0%;蛋白质含量在41%~44%的品种有22个,占总数的55.0%。脂肪含量≥21%的品种为9个,占总数的22.5%;脂肪含量在18%~20%的品种为25个,占总数的62.5%。蛋白质+脂肪含量≥63%及脂肪含量≥20%的品种有6个,占总数的15.0%。[结论]该研究为夏大豆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