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是世界主要果树之一,其果实既可鲜食,又可加工、酿酒。但由于在生产上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尤其在我国主要以扦插繁殖为主以及地区间的盲目引种,致使葡萄病毒随之蔓延,日趋严重,已成为葡萄退化的一种主要病害。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葡萄病毒病已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发现能侵染葡萄的病毒有20多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它对于葡萄的危害仅次于真菌病害。病毒病害侵染葡萄造成的症状各异,可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皱缩,黄化及果实粒小、挂果少、不着色及含糖量降低等症状。因此在国外培育葡萄无病毒植株已引起足够重视。我国在葡萄脱病毒研究方面虽作了一些工作,但尚不完善,未形成生产和严格的管理体系。本文结合我们对葡萄病毒病的调查及无毒苗的培育作一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肃敦煌地区葡萄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敦煌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种类的调查与研究,查清了为害葡萄的主要病害有2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1种,细菌性病害2种,病毒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9种。同时,摸清了葡萄主要病害的危害程度及优势种类,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葡萄主要病虫害可分为三大类:真菌病害、病毒病害、虫害.一、真菌病害意大利葡萄主要是真菌病害有10种(表1). (一)箱霉病是意大利目前主要病害,据意大利国家葡萄研究所调查,该病在意  相似文献   

4.
我国年轻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病毒,在获得国际科学界确认后,最近被定名为“中国小麦花叶病毒”。在全世界已发现的370多种植物病毒家族中,增添了新的一员。这一病毒,是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陈剑平1996年在全国麦区调查病害时发现的。这一病毒与其它病毒复合...  相似文献   

5.
敦煌葡萄病害种类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蔺创业 《落叶果树》2011,43(2):32-34
近年来葡萄病害已成为制约敦煌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于2006~2010年对敦煌市葡萄病害种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危害敦煌葡萄的病害有2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1种,细菌性病害2种,病毒性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9种。摸清了葡萄病害的危害程度及优势种类,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省是我国宽皮桔集中栽培区。柑桔病害以真菌性病害占多数,细菌性病害只有一种,而病毒类病害,包括病毒、类病毒、类菌原体、类细菌等病原在内的病害,尚无进一步系统调查和研究。但根据田间症状观察,国内外有关报导和实验鉴定,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果树病毒病与无毒化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毒类病害概述病毒类病害 ,对我国果树生产的危害 ,日益引人注目。病毒类病害与真菌或细菌病害相比 ,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潜隐性。一些果树病毒侵染果树后 ,在一般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症状 ,呈潜伏侵染状态 ,如苹果褪绿叶斑病毒。二是复合侵染率高。对果树病毒病的调查表明 ,一株果树往往被一种以上的病毒同时感染 ,这主要是因为果树是多年生植物 ,以无性繁殖为主 ,无论是砧木和接穗的那一方带有病毒 ,生产出来的苗木就都是带毒的。因此 ,经过长期的无性繁殖过程 ,多种病毒在砧木与接穗之间不断的传播、扩散 ,必然造成同一株果树上病毒种…  相似文献   

8.
<正> 葡萄病毒病是葡萄上的重要病害,其发生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凡有葡萄栽培的地区,都有病毒病发生。这类病害可造成树体衰弱甚至死亡,果实产量与品质明显下降,经济损失严重。早在50年以前,国外已经致力于葡萄病毒病的研究,并已取得很大成效。葡萄病毒病及类似病害种类很多,仅据已有资料统计可达40余种,其中有的病害已分离提纯了病原,有的至今尚未搞清。就发生范围与为害程度而言,主要有四种,即扇叶退化症、卷叶病、栓皮病和茎痘病,其他的病害则较为次要或仅在局部地区发生。  相似文献   

9.
葡萄斑点病(Grapevine fleck virus disease GFkV)是世界各主要葡萄栽培区一种普遍而又严重的病毒病。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斑点病是葡萄扇叶病的一种,Vuittenez等(1966)首先发现了该病的病原,就该病毒的为害状、寄主范围、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命名Grnpevine marbrure virus。  相似文献   

10.
1果树病毒病的危害及无病毒栽培的意义 病毒病害是果树生产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病害,其严重危害性已广为人知。概括而言,病毒病会造成生长势衰弱,产量降低,果实品质下降,严重时生长衰退、枯死。苹果、葡萄、草莓等果树在生产栽培中易感染病毒病。其中,苹果病毒(类  相似文献   

11.
葡萄扇叶病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葡萄病毒病害,最早在法国、意大利、西德、澳大利亚等国发生,现在几乎全世界均有发生。罹病植株产量逐渐降低,感病重的品种减产50%以上,严重的绝产失去经济价值,甚至导致植株死亡。罹病果穗外观不良,食用价值降低。过去我省未见有扇叶病的报道,而最近几年我们在我省南部葡萄栽培地区调查时,发现在龙眼品种上有扇状叶病变发生,从症状看,与国外报道的扇叶病极其相似,此病在有的地区已比较严重。为引起各地对此病的重视,特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逐步扩大,葡萄病害日益增多,尤其是根部病害,一旦出现,则发生死树,甚至毁园的危险。经在陕西礼泉、乾县等地调查红地球园,有的葡萄园每年根腐病发病率高达5%~7%,严重地影响了葡萄的正常生产,挫伤了农民发展红地球葡萄的积极性。为了达到预防的目的,将调查发现的葡萄根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引起注意:一、根腐病的类型引起并导致葡萄的根部病害有:白纹羽病、根朽病、紫纹羽病、白绢病及圆斑根腐病。最常见的是圆斑根腐病,有时几种病害同时发生。本文指上述病害的总称。二、症状1) 根部。先在须根上发病,形成红…  相似文献   

13.
<正> 迄今为止,已见报道的葡萄病毒(病害)达40余种,有些已明确病原,有些则尚未搞清,有些病害公布广,经济为害严重,有些则地区性严重发生或为害较小。下面从病原学、传染方式及分布等方面对这类病害做一简述。一、病原已知的病毒病1.葡萄扇叶病(Grapevine fanleaf disease):是最严重的葡萄病毒病之一,世界分布。Rozier(1800)首次报道,Hewitt(1950)确认它为病毒病,1956年分离成功,病原为葡萄扇叶病毒(GFLV)。属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Nepoviruses)。摩擦接种传染多种草本植物。Xiphinema index为主要传毒线虫,有人报道X.vuittenezi,X.italiae也可传毒;花粉传毒。侵染所有欧亚品种,引入欧洲的北美种群许多品种及其杂交种和亚洲的观赏葡萄。  相似文献   

14.
南方绝大多数地区在葡萄生长季节往往是高温多雨天气,其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葡萄病害的滋生蔓延,常常引发葡萄病害大流行,造成大面积减产,影响葡萄的品质,制约葡萄的发展,成为葡萄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为解决南方鲜食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这一难题,我们从2000年开始对湘潭市三益种养研究所3个种植园(15hm^2)中14个鲜食葡萄品种的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认为该地区的葡萄病害发生有一定规律,而且又与栽培管理条件有关。只有栽培管理措施与化学防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对葡萄病害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葡萄中已经发现了65种病毒,多种病毒常常复合侵染,严重地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该文综述了葡萄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主要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病毒种群结构与遗传变异分析、病毒重要功能基因研究、病毒检测方法和脱毒技术进展,以便更好地促进葡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果树在长期无性繁殖过程中,往往感染一种或多种病毒类病害,柑桔也是这样。这类病害给柑桔裁培业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巴西柑桔受衰退病侵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南方柑桔产区遭受黄龙病危害造成的损失同样是难以估量的。当前,防除病毒类病害对柑桔的危害,采用无病苗木是一项基础性措施。国内外为谋求获得无病的优良柑桔母树,采用了珠心苗、珠心组织培养、热处理、无性系选择鉴定,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茎尖嫁接脱毒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续)2.后期(1973─1982)1967年,日本科学家土居发现几种黄化型、丛技型病毒病的病原不是病毒而是类菌原体。之后,各国科学家对这类病害的病原纷纷进行再研究,到70年代初,有近百种病毒病被重新认定是类苗原体引起的。由叶蝉传播的柑桔顽固病和由木虱传播的青果病均在其中。1973年重新组织的广西柑桔黄龙病防治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l)实验证明黄龙病对四环素族抗生素敏感,初步证明黄龙病病原不是病毒而是类苗原体,并用四环素防治病害。[l‘·l。j对四环素敏感是类菌原体病害的一个重要特征。1973—1977年来用四环…  相似文献   

18.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病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查,宁夏贺兰山东麓沙荒地带以积温高、降水少、病虫害轻等特点而宜于葡萄的种植,基于此该地区葡萄种植面积近年在逐渐扩大,但就葡萄病虫害问题尚未进行过系统研究.1999~2001年作者对该地区葡萄栽培品种上所发生的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已存在着对葡萄质量、产量构成威胁的病害,并因气候条件随时影响着该地区葡萄的生产.现就所调查的病害整理如下,供广大种植户在病虫防治中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 实验证明,茎尖切块培养可获得脱掉卷叶(GLR)、黄斑(GYS)、斑点(GF)和夏季斑驳(G SM)等嫁接传染性病毒的葡萄再生株。该技术结合热处理,还能脱除扇叶病毒(GFLV)。茎尖培养在27/20℃变温条件下进行处理,总能获得脱掉GYS的再生株,但35℃处理却不能。文中对已获成功的体外脱毒的可能途径也做了讨论。引言检测结果表明:几种病毒类病害在澳大利亚当地葡萄(Woodham,Taylor&Krake,1973;Krake&Woodham1978)、及从其他国家引入的葡萄上都有发生。在澳大利亚,GLR与GYS是分布最广的两种,其他病害如GFLD,则在欧洲与美国比较严重。多数植株感染一种以上的病毒病,GLR与GYS的复合发生最为常见(Woodham et al.1973)。  相似文献   

20.
2020年9月,在黑龙江和吉林省共8个市调查了葡萄果实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发现黑龙江、吉林省8个市葡萄果实病害有酸腐病、白腐病、灰霉病和白粉病。葡萄酸腐病在黑龙江和吉林省危害最为严重,平均发病率分别为33.2%和22.2%;葡萄白腐病在吉林省危害较重,黑龙江省只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有发生,且发病率较低;葡萄灰霉病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和吉林省集安市危害相对较重;葡萄白粉病只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无核白鸡心葡萄上有发生。通过调查了解了黑龙江和吉林省葡萄果实病害的发生情况,可为葡萄果实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