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引进紫色糯稻新品种“紫糯优161”与红米代表品种“金农3优3号”、黑糯代表品种“本地黑糯”进行简单对比试验,观察其在福鼎市的适应性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该品种矮秆耐肥抗倒、生育期适当、产量较高,可进一步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2.
“安顺黑糯567(乌金糯)”,系安顺地区农科所于1985年用贵州高秆地方黑糯品种“紫云乌幡”为母本.“惠水黑糯”为父本杂交,经4年7代(安顺、海南)于1990年选择而成。品种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优良且一致.于1992年12月,农业部委托上海农学院、  相似文献   

3.
采用系统选育方法从矮秆黑香粳糯天然变异株中培育出优良黑米新品种“秦稻2号”,与对照品种“黑香粳糯”和“黑优粘”相比,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等特点。稻米品质分析表明:该稻米黑色率高,糯性强,是食用,酿酒加工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4.
“珍珠糯8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皖糯自HNA800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皖糯自HNB3058”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鲜食黑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7~2018年参加国家南方(东南)鲜食糯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0525。“珍珠糯8号”综合抗性好,口感软糯香甜,富含花青素,适宜在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种植。阐述“珍珠糯8号”的选育过程,并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推广“珍珠糯8号”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扬粳糯l号”(原名“香粳糯041”)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泰州市种子公司联合以“香粳糯91-21”/“广陵香糯”杂交,于2000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列为江苏省新品种展示品种.适宜在江苏、安徽、河南和上海等省市迟熟中粳稻区推广种植。经近两年试验、示范和推广,该品种表现出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稻米品质好、综合抗性强等特点,是一个市场前景较好的糯稻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豫南稻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特种稻品种,选用包含有色种皮、糯性和香味等特殊性状的12个特种稻资源,测定其株高、分蘖数、穗长、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钾、钙、镁、铜、锌、铁和硒等矿质元素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豫南特种稻的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得分较高的品种(系)为黑糯2、河南黑粳、黑宝糯、鱼绿1号、黑香糯193和黑香糯193-2。利用测序技术对香味基因Badh2的第2和第7外显子进行测序,发现黑香糯193、黑糯2、鱼绿1号、河南黑粳和黑香糯193-2在第7外显子上有8 bp碱基缺失和3个单碱基突变,使其表现出香味。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禾稻类型分类及叶龄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黎平和凯里两地种植试验,对95个禾品种特征特性的调查结果表明,禾稻有籼、粳,粘、糯,水、陆,早、中、晚等各种类型,是以中晚熟粳糯类型为主的具有地方特殊性的栽培稻。对列助、红禾、地坪红籼糯、六月谷、白芥草、大红谷、九月谷等14个代表品种进行生育动态和叶龄进程进行调查分析,建立了禾早、中和晚熟品种的叶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1990年晚稻,在当地晚粳糯品种——“高粱糯”生产大田中发现一株籼粳亚种间自然杂交后代单株,该单株植株增高、分蘖力强、穗大颖花多,但结实率极低,表现为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后代。1991年晚稻,单本种植该单株后代150株,后代表现出籼、粳及中间类型等多方面的显著分离。根据高产优质的育种总目标,在其后代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黑香糯×无色香粳)F2或(黑香粳×无色香糯)F2均呈现粳与糯、黑色与无色两对性状,按独立分配规律分离的现象.表现型为黑香粳、黑香糯、无色香粳和无色香糯等四个类型,然后再按粳与糯、黑色与无色各一对性状的分离规律,通过精确的鉴别,即可获得黑粳、黑糯、白粳、白糯等四个香稻的基因纯合类型.达到了显著缩短育种年限的目的,加速育种的进程,一般经5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育成优质、高产的系列特种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优质鲜食黑糯玉米品种“津黑糯1号”的亲本自交系选育过程及其特点、杂交种的组配与筛选,“津黑糯1号”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鲜果穗产量及表现、种子生产及大田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枞阳县一季粳糯稻主要种植在大面积圩畈田,40%左右为一稻一麦,长期种植的太湖糯等品种,不但茬口安排受影响,且品种老化单一,对提升粮食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尽快遴选适应枞阳地区种植特点的粳糯稻品种已势在必行。2015年通过开展新引进的镇糯19、光明糯1号、绍糯215、皖垦糯2号等4个晚粳糯新品种同近几年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晚粳糯品种:太糊糯、嘉糯65、普糯3号、澄糯218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镇糯19、澄糯218、皖垦糯2号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建议生产上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秋风糯”是我站育成的一个穗重型新品种,组合来源“泗87—2566”/“02428”//“武育粳7号”///“秋香糯”(“苏御糯”辐射),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遗传背景较为复杂,选育期间分别有粳稻、籼稻、糯稻品种参与,实为一个籼粳杂交的亚种间后代,期间还有广亲和材料的参与,具有较强的优势,结实率高。该品种在参加江苏省品比试验的同时,分别对其进行了不同密度、肥料水平的研究,基本了解了其主要特性及产量构成。笔者结合其特点,因地制宜地就三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浙江省糯稻品种的演变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1)50、60年代,代表品种为农家品种红壳糯;(2)70年代,代表品种为引入品种京引15;(3)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代表品种为杂交选育的双糯4号;(4)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代表品种为祥湖系列;(5)90年代末,代表品种为绍糯119等。近20年来浙江省育成的晚粳糯品种,其主要亲本来源为农虎6号、矮粳23、测21等3大晚粳品种,且全部是以农垦59为基础进行品种间杂交的衍生品种。超高产、多样化品质选育和早籼糯、早粳糯的开发研究是糯稻品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紫香糯和黑糯07光温反应型为强-中-长;黑优占,晚香10号,黑珍米光温反应型为弱-中-长;黑优占选,鸭血糯,苏农香糯、江西红米,乌贡1号,乌金1号,陕西黑米,香血糯,惠水黑糯。  相似文献   

15.
秦稻2号(原名黑珍珠)是我所从矮秆黑香粳糯大田天然变异株中新选育的珍稀黑粳糯稻新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2000年2月已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七粳条下载有“粳谷奴”一药,时珍自注:“谷穗煤黑者。”此药主治“走马喉痹,烧研,酒服方寸匕,立效。”“粳谷奴”一名,不见于古代其它本草或植物学著作,此为何物,未详。赵腾芳同志《黑糯稻的考察和研究》一文(载《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认为指“黑糯。”董国堃同志撰《对“粳谷奴就是黑糯稻”的质疑》一文(载《农业考古》1985年第2期)提出异议,认为此物“一是指谷穗煤黑者,为粳谷奴也;二是指此煤黑者可入药,能治走马喉痹(即白喉)”。(按:着重点原文所加)上述二说,笔者均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7.
泉糯669是2019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粳糯水稻新品种,适宜在安徽省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等特点。该品种全生育期较皖稻68早熟8-10天,解决了沿淮地区稻麦茬口紧张问题,为稻麦周年丰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重点阐述该品种选育、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赵腾芳同志在《黑糯稻的考察和研究》一文(见《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中说:“李时珍(1518—1593)著《本草纲目》记载,黑糯(古称[粳谷奴]),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和明目活血作用。”据赵的考证,他认为《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粳谷奴就是黑糯稻,并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和明目活血作用。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粳谷奴”其实并非指黑糯稻。查阅《本草纲目》可知,李时珍对粳谷奴作了如下注释:“粳谷奴,谷穗煤黑者”又说“主治走马喉痹,烧研,酒服方寸  相似文献   

19.
优质早熟晚粳糯--余粳晚糯是我所通过多年选育而成的晚稻早熟类型的粳糯新品种,经过2年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为生育期短、米质好、糯性强、易脱粒等多种优良特性,并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20.
“浙糯5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用“R9682”/“丙9302”杂交当代F1种子经辐射诱变处理、稻瘟病人工接种和病区诱发接种筛选鉴定选育而成的晚粳糯品种,2004年通过浙江省品审委审定。我市2005年引进试种,表现抗病、高产、优质,适宜多种茬口多种栽培方式种植,深受稻农欢迎。2006年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将成为我市糯稻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