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室外阳畦栽培平菇发展迅速,但阳畦春播菇往往因气温突然升高及于热风的影响,收二潮菇后即停止长菇,越夏后秋菇产量很低。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1083年起进行了阳畦平菇越夏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取得了秋菇每米~2产量达24.3公斤,接近于重新播种的菇畦水平.现将方法简介如下:(一)停水干燥进行越夏我地春菇一般于3月15~30日播种,在5月10日左右收二潮菇后往往会遇到30℃以上、持续7~8天的高温,已形成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菌丝不再扭结分化,此时应立即停水,使畦面干燥甚至出现龟裂,以后每隔15天喷一次轻水。  相似文献   

2.
1 亚光一号:源于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菌种保藏中心。其菌丝生长适温15~30℃,最适温度30℃,子实体形成温度6~31℃,适温10~25℃,为广温型菌侏。子实体大型,柄中等,菌盖幼时灰色,渐变白为浅灰或灰白色,子实生产过程中产孢子量很少,能有效地避免孢子过敏反应。在14~20℃下,棉籽壳栽培15天左右发好菌。20天左右出平菇,播种1个月内采收第一潮菇,菇潮间隔4~5天,采收4~5潮,生长周期110天左右,生物转化率180%~200%。该  相似文献   

3.
草菇是一种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富有营养的食用菌。人工栽培方法简单,许多地方都有栽培。但我省草菇产量不稳,发展速度不快。为了探索草菇栽培途径,我们于1980年夏采用种过蘑菇的废料作辅料栽培草菇,试验结果比单用稻草的可多采1~2潮菇,每潮菇采3~5天,整个采菇期为22~25天。特别是后期,产菇量较稳,仍保持旺潮产量的50%左右,且朵型较大,一般每朵重40~60克,单生的大朵菇重达110多克(见图)。首批试种草料250斤,收干菇3.4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84年2月引进了平菇“侧五”菌株,经栽培试验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迅速,抗逆性强,播种后(料温25℃左右)6天即能布满料面,早的10天现蕾,再经过3~4天便可采收。头批菇后2~3天就转潮,一般可采7~8潮菇,多则10余潮。这个菌株不仅产量高(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217%),  相似文献   

5.
春季大面积生产的平菇菌砖,收了两茬菇后,由于进入夏季高温期而不利于继续栽培出菇。我们试用这种栽过平菇的废料栽培草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废料处理:将废菌砖打碎,曝晒两天,于播种前五小时加入5%的生石灰粉,充分拌匀后再加自来水,含水量掌握在70%左右。 (二)培养料配方:①新棉籽壳7.5斤,平菇废料7.5斤;②纯平菇废料15斤;③纯新棉籽壳15斤。 (三)栽培方法:室内培养,温度25~30  相似文献   

6.
平菇袋栽是我区生产上主要的栽培方式之一,为探讨袋栽平菇的适宜播期,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供试品种为云乎,引自河南省科学院生物所,编号pL21。于1985年9月10日~86年1月17日,分批播种,共15批合计67袋。采用双开口塑料袋栽培(长58cm,袋口周长56cm),每袋装棉籽壳(折干料)1公斤,另加1%石灰粉,料水比1:1.3,分三层播种,接种量占干料的20%。试验在自然室温下进行,至1986年5月15日结束。试验结果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凤尾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栽培容易,生长快,产量高。利用纯稻草进行栽培,每百斤稻草经50天的生长周期,可产鲜菇30斤以上,是一项很有推广价值的副业。稻草栽培凤尾菇的工艺简单。取干稻草,以1.5斤为一把,放在0.5%的石灰水浸泡一夜,捞起后用清水漂洗,沥干不滴水(含水量约70%)即可接上麦粒平菇菌种,每瓶麦粒菌种可播4~6把稻草。播种后用塑料薄膜包好,保湿、保温(15℃),经10~15天菌丝扭结时,打开薄膜移进菇房内培养(保持温度15~20℃,湿度80~90%),7~10天可收第一潮菇。共可收四潮菇,每潮菇收获期间隔5~7天。收获量一  相似文献   

8.
我地出产红苕(甘薯),加工淀粉后的苕渣很多,为此,我们进行了苕渣袋栽平菇试验,每袋平均产菇1.48公斤,且栽菇后的废料仍是喂猪、养鱼的好饲料。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1997,(2)
(一)平菇高邮126 是从100个菌株中筛选育成,出菇温度2~35℃,严冬季节缓慢现蕾生长,高温季节正常出菇,菇体灰白色丛生,柄长2~3cm,盖径20cm左右,肉厚平展,韧性好不易碎,一般丛重4~5kg,菌丝满袋即可大量现蕾,转潮5~7天,无畸形菇,抗性特强,适于春、秋、冬季多种原料,多种形式栽培,各地布点中试表明,产量、菇质均为同品种之首,棉壳袋栽覆土总转化率350%~450%。 (二)平菇高邮201 我所新育成的菌株,出菇温度3~30℃,菇体白色不受气候影响,柄长2~3cm,盖径20cm左右,不易破碎,菌丝抗性特强,适应各种原料栽培,发菌15~18天现蕾,转潮7天左右,一般丛重4kg左右,后劲足,尾潮菇依然肥壮,棉壳袋栽覆土转化率350%~420%。菇体色质美观、市场销售极好。 (三)平菇广温7号 95年全国推广以来信誉最高,为客户认定的当家品种,特抗杂,高产稳产,出菇2~28℃,菇体白至灰白色,丛重4.5kg以上,耐运不碎,无畸形菇,头潮转化率120%左右,总转化率300%~400%。 (四)平菇P86 高温型,该菌株具有以下10大优点:①全国23个高温品种评比产量最高。②抗杂力特强。③发菌速度快,夏季10天左右菌丝即可满袋。④耐高温,15~36℃菇体正常现蕾生长。⑤菇体灰白丛生,柄短或无,盖大而肥厚,韧性好,弥补了一般高温品种菇盖薄而脆的缺点猛  相似文献   

10.
用袋料栽培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在产出2~3潮菇后,由于培养料干涸,产菇量明显大减或不产菇。这时切莫将废料丢弃,可将其加工后再栽鸡腿磨,因鸡腿蘑属粪生菌、土生菌,草腐性,所以各种食用菌出菇后的废料均适宜鸡腿蘑生长。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11.
我区在自然条件下,用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普遍存在发菌阶段感染杂菌,烂料失收。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1~1982年就平菇播期问题进行了试验,初步结果如下。平菇属低温型菌类,菌丝活动温度为6~37℃,而杂菌生长繁殖的温度多在20℃以上。实践证明,在信阳地区夏季因气温高(如7、8月平均气温达27.8和26.9℃),故不宜播种。春播虽然成功,但往往由于出菇时温度偏高,虫害严重,出菇潮数少,甚至当季不能出菇。如果遇上春季气温升高过早的  相似文献   

12.
朱宏发 《食用菌》1998,20(1):22-22
平菇P40是笔者近年从多个由高温型品种中选育出来的耐高温菌株,已于1996年在全国试推广,均表现出高产性能。该菌株在夏季36℃能正常出菇,且菇形好;抗杂性极强,6~8月用生料袋栽发菌成功率均达100%;出菇早,播种至出菇只需15天;菇体白至乳白色.菇盖直径10~180m,柄长3cm左右,丛生,转潮快,产量高,足高温季节栽培的理想优良菌株。 1 生活特性 1.1 培养基质 可用棉子壳、玉米芯、木屑、稻草等主栽原料。棉子壳、玉米芯可采用生料袋栽,稻草需发酵后进行袋栽或畦栽。采用熟料栽培添加10%~20%的麸皮或玉米等,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1.2 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3~37℃,最适20~30℃。出菇温度10~36℃,最适18~28℃。适宜播种期3~9月底,出菇期4~11月底。 1.3 光线 菌丝生长对光线无明显要求,黑暗、明亮条件下菌丝正常生长。子实体形成时需有散射光促进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发育有无光线均可。  相似文献   

13.
平菇P86菌株属中高温型品种,是本所近两年来从全国23个中高温品种中经多次试验和系统化栽培评比获得,具有性状稳定,抗杂力特强,发菌速度快,耐高温,抗干旱,出菇早,栽培周期短,菇盖大、厚等特点,菇体韧性极好,弥补了常规品种夏季菇盖薄而脆的缺点,是春夏和早秋栽培的一个优良菌株。 1 菇体形态特征 P86菌株菌丝生长粗壮浓白,爬壁力强,生长速度快,母种接种5~6天菌丝即满管,夏季生料袋栽播种至出菇只需15天,转潮3~5天,栽培周期170天左右结束。菇体灰白色,阳畦栽培菇盖圆形,袋栽丛生侧向覆瓦状层迭式密集生长,菇盖直径8~20cm,菇盖边缘光滑,柄长1~2cm,丛重4kg左右,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孢子印白色。 2 生物特性 2.1 营养:菌丝体分解吸收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可分解利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作物秸杆等培养料的有效成份,氮源可适当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农付产品。  相似文献   

14.
平菇高邮206菌株,于1997年2月6日采自高邮果园一棵枯死梨树根部的野生大平菇,丛重18kg,直径78cm,高46cm,整株共39片菇盖,盖厚4.5cm,平均片重461g,菇体浅灰白色,经组织分离获得纯菌种.同年秋初试和中试栽培,1998年秋在本地区投料800000kg推广栽培,菌株栽培性状优良,产量居历史最高水平.1 基本特征 该菌株抗杂力较强,发菌速度快,15~18天满袋,20天左右现蕾.1~2潮菇以丛生为主,3潮起菇体以单生为多,一般袋头6~7片,菇片较大,直至第6潮菇片与1、2潮菇体相等,菇体整齐,菇肉肥厚,一般盖厚1.5~3cm,菇柄长1~2cm.菇体生长期耐重水,喜恒湿,菇体不黄、不死,菇盖边缘肥厚光滑,韧性较好,运输不碎.成熟时不开裂卷边,孢子释放量少,孢子印白色.  相似文献   

15.
照传统方法,用稻草料堆栽草菇,每百公斤料产菇10~15公斤,产量较低。如果用种过平菇、金针菇等的下脚料覆盖在稻草料上,栽培草菇,则每百公斤稻草料可收鲜菇25公斤左右。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1.原材料处理。选无霉变的稻草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时后捞起,用清水淘洗至无黄水流出,稍滤干待用。将栽培过平菇、金针菇等棉籽壳废料晒至  相似文献   

16.
袋栽平菇的优点很多,一般不用床架,设备少,可减少污染,便于管理。本文重点介绍几点袋栽平菇的转潮管理技术。 菌丝长满袋后,及时将温度降到4~10℃,低温培养4~5天,再进行温差管理,拉大温差10℃左右,刺激菌丝扭结。当子实体原基分化后,要减少温差,室温控制在15~17℃,空气湿度保持85%~95%,促子实体生长,出菇整齐、均匀,便于转潮管理。 头潮菇采收后让菌丝恢复生长2~3天,再进行补水。清除残余菇柄,投入盛有1%石灰水的容器内浸泡一昼夜,捞出控去余水,起堆后便可按前法进行温差管理。 两潮菇出完后结合补水要补充营养,即置营养液中浸泡,如煮胡萝卜水、淘米水、1%白糖溶液等,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塑料袋栽培猴头其产量不低于瓶栽,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效率高的特点。据我们试验头茬菇,每袋产量在0.225公斤左右,还能出第四潮菇。只要把好关键技术,就能获高产。现将袋栽猴头的栽培要点简述如下。 (一)菇房要求:袋栽猴头一般要求普通瓦房达到保温保湿又有通气窗即可。生产规模大小根据菇  相似文献   

18.
“昆平841”是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选育出的一株极少孢子平菇良种。一九八五年引进我所,进行了形态、性状、适应性等试验观察。采用袋栽和菌砖法种植,袋长50×28cm,每袋装干料1.5公斤,播菌种量0.15公斤,分层撤播;菌砖采用木制模子压块,菌块为82×66×10cm,用干料10公斤,每块播菌种1公斤,分层撒播。采用室外小工棚和地下道种植,分春,秋两季,分别于3月1号和9月5号播种。发菌期的管理主要控制温度,料内温度控制在20——26℃之间。出菇期的管理主要以降温、通风、保湿、光照为主。  相似文献   

19.
1986年第1期《食用菌》上刊登了“塑料袋立体栽培平菇”一文,阅后感受较深,但其栽培方法与我地的有别。现将我地的袋栽平菇技术介绍如下。(一)备料配方:选无霉变的棉籽壳,曝晒2~3天。按百公斤棉籽壳加2~3公斤石灰粉、140~150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1997,(5)
(一)平菇高邮126 是从100个菌株中筛选育成,出菇温度2~35℃,严冬季节缓慢现蕾生长,高温季节正常出菇,菇体灰白色丛生,柄长2~3cm,盖径20cm左右,肉厚平展,韧性好不易碎,一般丛重4~5kg,菌丝满袋即可大量现蕾,转潮5~7天,无畸形菇,抗性特强,适于春、秋、冬季多种原料,多种形式栽培,各地布点中试表明,产量、菇质均为同品种之首,棉壳袋栽覆土总转化率350%~4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