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杭椒是浙江地区的特色辣椒品种,皮薄质优,口感脆嫩微辣,市场价格和种植效益相对稳定,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提高杭椒的产量,指导椒农科学种植,作者以盛利杭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每667 m2种植2 400株、2 200株、2 000株、1 800株、1 600株)对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的株高、株幅、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始花节位、主茎高度、节间距、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等农艺性状影响不大,而种植密度增大可提高辣椒产量,因此每667 m2种植2 400株(小椒每667 m2产量1 392.00 kg,中椒每667 m2产量1 464.80 kg),即定植行距50 cm、株距35 cm为盛利杭椒的最佳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2.
杭椒12号是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杂交一代杭椒品种,具有果形顺直、皮薄肉嫩、丰产性和商品性好等特点。连续3年的示范推广种植表明,杭椒12号的平均产量达2 150 kg/667 m~2、产值达1.4万元/667 m~2,目前已成为浙江建德地区辣椒的主推品种。针对大棚早春嫁接苦瓜-杭椒轮作模式,作者从闷棚整地、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杭椒12号秋季大棚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杭椒越冬长季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淮  孙玉东  徐冉 《蔬菜》2010,(12):14-15
<正>近几年,杭椒栽培方兴未艾,大多在塑料大棚中生产,以春季供应为主。而冬季和春节前后杭椒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且价格较高。笔者经过3年的栽培试验和市场摸索,发现日光温室越冬栽培杭椒的优势比较大,667m2产量可达6000kg以上,效益超过3万元,同时由于栽培季节比较长,比栽培  相似文献   

4.
柴江权 《长江蔬菜》2013,(20):25-27
杭椒一号是一个市场认可度最高的杭椒品种,目前种植面积最广,但此品种的优势日渐衰退。为了选育推广一个与杭椒一号综合性状相当或较好,尤其是商品性好、抗病能力强的杭椒新品种,特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澜园丰恺与杭椒一号在抗病性、耐高温能力、产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澜园丰恺杭椒新品种在抗病性、产量、耐高温等方面表现均较好,商品性与杭椒一号相当,可以作为一个优秀的杭椒新品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杭椒12’是早熟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果实长椒类型,嫩果淡绿色,最大果纵径20 cm,横径2.0 cm,果肉厚度0.2 cm,单果质量26 g,果实微辣,维生素C含量975 mg·kg-1,高抗CMV,中抗疫病,抗炭疽病。平均产量小椒15 000~18 000 kg·hm-2,中椒42 000~48 000 kg·hm-2。适合长江中下游区域春秋季保护地栽培,也适合浙江省高山越夏栽培。  相似文献   

6.
灵川县大圩镇是桂林市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蔬菜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远销广东、湖南等地.近年来,该镇农民推广应用的四季豆-叶芥菜-叶芥菜-叶芥菜高效栽培模式每年栽培面积都在1 000 hm2以上.采用这一栽培模式,每667 m2产值达1.2万元,其中春四季豆产量1 500~2 000 kg,收购价1.20元/kg,产值约2 000元;第1,2批叶芥菜主要以鲜菜供应市场,收购价2.60~6.00元/kg,第3批叶芥菜主要以加工酸芥菜供应市场,收购价1.00元/kg,每批产量1 200~1 500 kg,3批产值约10 000元.现将其主要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杭椒果实生长快、商品性好,每667m2产量 3000kg,产值6000元以上。我市自2002年引进该品种,至目前已推广533hm2。常规栽培一般10月中旬播种,翌年5月采收,7月上中旬枝条衰老,采收期不到2个月。近两年我们研究了杭椒再生栽培技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武汉地区保护地栽培的品种,以10个杭椒品种为试材,以杭椒7号为对照,对生育期、果实性状及产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澜园丰恺667 m~2商品产量1453.71 kg,比对照增产15.70%,综合抗病性较强,果实长指形,中辣,较符合武汉地区消费习惯,可在当地及周边保护地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有机蔬菜市场的需求,发展高效栽培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适合市场定位在国内、小规模农场式有机蔬菜生产模式,即小南瓜-香菜-青花菜-春萝卜栽培模式,利用设施栽培,一年收获四茬,效益明显.每667 m2可收获小南瓜1 500 kg,产值3 000元以上;香菜400kg,产值近2 500元;青花菜1 000kg,产值4 000元左右;萝卜2 500kg,产值2 500元以上;总产值超过1万元.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永州市冷水滩区位于湘西南部,属于南亚热带,其气候、土壤、环境等资源有利于黑美人西瓜种植.1999年,我区引进黑美人西瓜试种,试验推广以来,由于其外形美观、个小、肉质细腻、风味清甜、皮薄而坚韧,极耐贮运,适合现代家庭消费,市场空间大,种植效益高,故发展迅速,2007年达到4 000 hm2,667 m2产量2 000 kg,高产田达4 000 kg.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招远市蚕庄镇囫囵河村果农王宝山,经营12年生红富士苹果园1 667 m2,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实现标准化管理,高投入、高质量、高产出,2007年生产苹果15 000 kg(红富士13 500 kg,早熟果1 500 kg),其中出口果3 500 kg,4.2-4.4元/kg,收入1.5万元;市场果7 500 kg,80 mm以上6.4元/kg,75 mm5.2元/kg,收入2.1万-2.2万元;次果近1 500 kg,1.4-1.6元/kg,收入0.2万元左右;因气候原因产生榨汁果1 000 kg,0.9元/kg,收入900元;珊夏等早熟果1 500kg,收入2 500元,总计毛收入4.2万元.扣除生产成本1万元(有机肥4 000元、农药800元、果袋2 000元、浇水300元、人工及其他2 900元),纯收入3.2万元,平均667 m2收入达到1.28万元.现将其作务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建民 《北方园艺》2010,(12):60-61
试验地在临沂市河东区太平镇郭家太平村,冬暖棚番茄四季于棚内栽培,单杆整枝,3次摘心换蔓,每次留3~5 穗坐果,获得三茬收获经验.一茬收获于1~3月份,二茬收获于4~5月份,三茬收获于7月份,8月份为休棚期.一、二茬每667 m2各收获5 000 kg,按市场收购价2~2.4元/kg计,产值各获万元以上,三茬每667 m2 可收3 000 kg,按市场收购价1~1.5元/kg计,产值可获3 000元上.由于冬暖棚番茄秋夏季四季三收栽培,解决了淡季问题,经济效益好,郭家太平村栽培面积现达67 hm2,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金清镇是浙江省唯一的笋菜专业生产区,笋菜种植面积333 hm2以上,总产值3 000万元.笋菜成为我镇农业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主要销往温州、宁波、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冬春季笋菜667 m2产4 000~5 000 kg,价格0.6~0.7元/kg,夏秋季667 m2产2 000~2 500 kg,价格1.5~1.8元/kg.每年可收获4茬,除去每667 m2物化成本1 600元,667 m2经济效益达1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栖霞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植苹果3.6万hm2,栽植密度多为2 m×3 m.在整形修剪上,推广了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等树形.自1986年以来,试验推广了小冠疏层形周年整形修剪技术.该技术具有整形容易、树体成形早、扩冠快、早果丰产、通风透光好、树体矮小、管理操作容易等优点.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可达到2年成形,3年结果,666.7 m2产量500kg,4年生666.7m2产量1 000kg,5年生产量2000~3 000kg. 目前,小冠疏层形周年整形修剪技术在我市的应用面积达1万hm2,树龄多在15年生左右,树势健壮、稳定,666.7m2产量3 000kg,高产园达4000~5 000kg,稳产年限预计在3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5.
栖霞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植苹果3.6万hm2,栽植密度多为2 m×3 m.在整形修剪上,推广了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细长纺锤形等树形.自1986年以来,试验推广了小冠疏层形周年整形修剪技术.该技术具有整形容易、树体成形早、扩冠快、早果丰产、通风透光好、树体矮小、管理操作容易等优点.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可达到2年成形,3年结果,666.7 m2产量500kg,4年生666.7m2产量1 000kg,5年生产量2000~3 000kg. 目前,小冠疏层形周年整形修剪技术在我市的应用面积达1万hm2,树龄多在15年生左右,树势健壮、稳定,666.7m2产量3 000kg,高产园达4000~5 000kg,稳产年限预计在3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杭椒盛产于南方,因其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培管方便的优点,近几年我县的杭椒种植规模明显扩大,已逐步形成杭椒产品的产销一体化体系。冬季进行杭椒育苗和保护地栽培,5月上旬即可开始采收上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鉴于我县部分菜农在冬季杭椒移苗这一环节上,存在缺棵过多、缓苗期过长等问题,我们总结出冬季抗椒移苗关键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克清 《蔬菜》2011,(4):6-7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满足市场淡季需要,天津市武清区大良镇田水铺村及周边村探索出春萝卜—夏糯玉米—秋萝卜种植模式,每667 m2产春萝卜4 000 kg,产值4 000元,产糯玉米500 kg,产值2 000元,产秋萝卜6 000 kg,产值9 000元,每667 m2收入14 000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伏青蒜一般在大暑播种,9月下旬前后可陆续上市,由于此期市场上大蒜少、价格高,因而种植效益较高,一般667 m2产大蒜2 000 kg,收入3000~4 000元.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要实现伏青蒜高效栽培目标,在技术措施上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塑料大棚栽培早熟南瓜始收较露地提早50天左右,4月中旬可采第一个瓜,市场售价5.00元/kg左右.用"降蔓式"栽培每667 m2可栽2 000株左右(一般爬地栽培700株左右),充分利用大棚空间,前期产量集中,而且产量高,667 m2大棚可收嫩瓜6 000 kg左右,高产可达7 500 kg,667 m2产值万元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全国莲藕供应期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为补充5月上旬至6月下旬市场上鲜藕供应"空缺",实现莲藕周年供应,提高种植效益,仙桃地区开展了早熟莲藕—小龙虾、泥鳅种养模式推广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据调查,早熟莲藕平均667 m2产量950 kg,小龙虾、泥鳅平均667 m2产量60 kg,平均667 m2总产值12 000元,净利润约7 000元,应用前景广阔.现将有关技术及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