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扦插繁殖是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 Carr.)快速育苗的主要方法之一。毛白杨属扦插难生根的树种,多年来,其扦插育苗技术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至今北方地区仍在研究解决如何提高毛白杨扦插育苗成活率的问题。以往毛白杨扦插育苗多采用硬枝扦插,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插穗进行处理,能促进插穗生根和提高扦插成活率,但硬枝扦插每年只进行一次,其繁殖系数尚不高。本试验采用组培1 年生毛白杨萌发出的大量侧枝作插穗,在全光自动喷雾条件下进行带叶嫩枝扦插,收到良好的效果。插穗来源丰富,生根快,育苗周期短,生根成苗率高,一年能进行多次扦插,繁殖系数高。所以我们认为,嫩枝全光雾插是毛白杨扦插快速育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毛白杨的扦插成活率,1991年我们在杨陵区黄家堡村,结合群众大面积育苗,开展了用毛白杨种条梢部作插穗,浸水和生根粉处理等项小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要介绍如下。试验材料采用当地1年生扦插苗苗干。春季掘苗,将种条按梢部、上部和中下部分三段剪截成插穗。长15cm 左右。然后将同一部位的插穗捆成小捆,分别设在清水中浸泡3天和6天两种处理。3月下旬扦插,管理与大田育苗相同。结果看出,浸水6天的插穗成活率均高于浸水3天的。其中梢部插穗的扦插成活率提高效果显著,为29.9%,上部和中下部的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1.6%和7.7%。  相似文献   

3.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为我国特产树种,生长快、材质好,很受群众欢迎,是陕西关中地区“四旁”绿化的一个重要树种。由于毛白杨雌株少,很难得到大量种子,长期以来,多采用扦插法进行育苗。但因插穗生根较困难,成活率低,单位面积产苗量不高。因此,提高毛白杨扦插育苗成活率是当前生产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4.
毛白杨是我国特有树种之一,适应性较强,分布广泛,树形高大优美,是用材和绿化的优良树种。但毛白杨的无性繁殖较难,扦插育苗成活率不高,影响其迅速发展。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所科技人员深入生产实践,同工人同志一起总结经验,摸索出用根蘖苗条作插穗育苗,显著地提高了毛白杨扦插育苗的成活率。这一繁殖方法已在我省关中地区大面积推广,成活率可稳定在80%以上。我们在1972、1973和1975年用不同种条作试  相似文献   

5.
<正> 我所从1972-1975年用毛白杨根蘖苗条作插穗进行了育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毛白杨用根蘖苗条作插穗显著地提高了扦插成活率。目前,这一繁殖方法已在我省关中地区大面积推广。现将历年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毛白杨育苗在插穗扦插后,加强苗木的抚育管理,是保证苗木优质丰产的关键。只有加强扦插苗木不同发育阶段的抚育管理,才能培育出1年生毛白杨的优质壮苗。毛白杨插穗从扦插后到成为1年生苗木,这期间的抚育管理大致可分为苗木自养期、苗木分化期、生长缓慢期(根系生长期)、苗木速生期、苗木发育充实期、苗木休眠期6个时期,不同的生长发育期有不同的抚育措施。1.苗木自养期。毛白杨插穗从扦插到新梢开始出现封顶为止的一段时期为苗木自养期。此期插穗新根的形成和生长,主要依靠插穗本身内部的营养物质的储藏和水分的供应。春季扦插的基部插穗发芽较晚、生根较早、自养时间较长、成活率较  相似文献   

7.
毛白杨硬枝插条育苗插穗不容易生根,扦插成活率低。采用保护地育苗技术,即浸药、沾药、套袋综合技术措施,毛白杨硬枝插条成活率可达84.25%,最高达到95.75%。该措施改善了插穗生根的环境条件,空气相对湿度提高2~8.5%,温度提高1.5~2℃。苗木水分代谢平衡,生理机能旺盛,促进营养物质合成和积累,有利插穗愈合和生根,苗生木长健壮。  相似文献   

8.
毛白杨育苗的方法很多,但都有其不足之处,播种育苗分化较大,加之采种母树分布不均,结实率低,不易采到种子;扦插育苗难生根,成活率也不稳定,当前我县主要采用嫁接法繁殖毛白杨。为了加快培育毛白杨苗木的速度,我们在过去的嫁接法的基础上,从1981年开始,试验了一种新的快速繁殖法——毛白杨春季插穗嫁接法。1983年用此法嫁接,成活率达92.3%,当年苗高平均2.53米,最高株达3.79米(见照片一、二)。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毛白杨是我国的速生丰产树种之一。因其种子不易得到以及为保持其优良性状等原因,人们普遍采用无性繁殖育苗技术。但其插穗也难生根。在扦插前用NAA处理毛白杨插穗则显著地促进根的产生,明显地提高了其成活率。NAA在插穗生根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很少报道,本文用~(14)C-α-NAA示踪技术对此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Carr.)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树种,也是我省优良的乡土树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烟、防污能力,是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和城乡绿化的主要树种,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长期以来由于毛白杨雌株较少,实生繁殖受到限制,扦插育苗又多采用冬插封垄方法,成活率低。为解决毛白杨扦插繁殖成活难的问题,1985年11月至1986年6月我在山西农大苗圃进行了插穗蘸泥浆倒置催根处理试验。具体方法如下:一、种条的冬藏及插穗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毛白杨生长快 ,材质好 ,经济价值高。但是在育苗时 ,扦插成活率低 ,影响了毛白杨的繁殖速度。因此 ,从 1997年开始 ,我们在武城县代家村用腐植酸钠处理毛白杨插穗的方法 ,进行了毛白杨 (易县毛白杨 )硬枝扦插育苗试验。通过 2年多的观察 ,取得明显效果 ,育苗成活率达 74% ,解决了以往毛白杨扦插成活困难的问题。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面积 1hm2 ,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土壤剖面层次分明。土壤为潮土类 ,表层土质为轻壤质土 ,前为农耕地 ,土壤肥沃 ,通气性好 ,排灌方便。土壤pH值为 7.5左右 ,当地平均气温 12 .6℃ ,年降水量 6 13 .8mm ,…  相似文献   

12.
84K毛白杨是较难生根的树种,为了满足当前造林绿化的需要,为林业生产探索出一种简便易行的硬枝插条技术,加快84K毛白杨的繁育速度,进行了硬枝插条育苗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硬枝插穗采用水浸加ABT生根粉处理的扦插成活率达96%。该育苗技术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引进的中林美荷杨、欧美杨107号及毛白杨三倍体进行的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中林美荷杨的插穗以取枝条的中部最好;充足的水分供给及腐殖土改良圃地土壤可以明显提高中林美荷杨扦插生根率和苗高生长量;在欧美杨的扦插育苗中,有机肥作底肥比腐殖土改良圃地土壤的效果更好;施有机肥对毛白杨三倍体扦插育苗效果明显;3种杨树与在原产地相比均表现为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4.
今春,我们用清水对毛白杨插穗进行不同天数的浸泡。实践证明,不管是经过冬藏处理和不经冬藏的插穗,经过水浸后,都起到了增强抗旱性,促进愈合生根,提高成活率的作用。但以浸泡15天的效果最好。三月下旬,我们将随采随剪截的毛白杨插穗浸泡15天后,四月九日直接扦插在大田里,成活率达到82.5%,比在同样管理条件下经过冬藏催根后扦插的毛白杨成活率高23.9%,比不经过水浸或浸水三天的成活率分别提高52.5%和32.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胶东卫矛全光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结果表明: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顶端部位插穗,在6月中下旬进行扦插,成活率最高;根据扦插育苗进程分时段控制好插床湿度条件,可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在青海的河北杨扦插育苗试验表明,不同插穗长度对扦插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无明显差异;覆膜扦插和不覆膜扦插,在苗高、地径和成活率方面差异显著;不同浓度GGR6生根粉药液处理的插穗扦插成活率及苗木生长存在差异。结果表明:河北杨扦插育苗时,采用覆膜技术和GGR6生根粉药液处理对苗木生长和成活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生长快,材质好,是我省营造用材林和四旁绿化主要树种之一,深受群众欢迎。但由于种条不易生根,扦插繁殖较为困难,插条育苗成活率很低。在我省全种条利用的(梢部除外)插条成活率仅在20%左右。近两年来,我们采用了插穗阳畦催根的方法,效果较好。插条育苗成活率达到50%以上,繁殖率超过埋条育苗1~1.5倍。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毛白杨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是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扦插育苗不易生根,成活率低,直接影响着毛白杨大力发展。为了提高毛白杨育苗成活率,我们进行了 ABT  相似文献   

19.
<正>毛白杨在我省扦插育苗比较困难,成活率低,尤其是各年份的成活率很不稳定。几年来我们在易县西陵苗圃进行了多种试验,根据生物与环境统一的原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摸到一点经验。从1976—1979年连续4年插条育苗获得较好的效果,6节插穗平均成活率67.1—82%,生长良好,平均高2.2—2.66米,平均基径1.64—1.92厘米。见下表:  相似文献   

20.
毛白杨速生、优质、长寿,是我国特有的杨树优良树种。但由于该树种的插穗生根较难,使其发展受到影响。对此问题多年来有关方面进行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有人主张低温越冬窖藏,使毛白杨插穗,在扦插前形成愈伤组织,但不使其发根,此法虽然有助于插穗成活,但因插穗的生根过程要在扦插后大田里进行,受土壤、气候因子的制约,扦插成活率不稳定;近来来各地又采取毛白杨“春季覆盖育秧”的方法,使毛白杨插穗充分生根抽梢后移植,成活率较稳定,但又因在当年苗木生长期较短,难以育成大苗。笔者于1983—1985年针对现存问题,试验了阳畦催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