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该菌血清型较多,最常发生的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本文所报道的是某猪场的后备种猪群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猝死症.从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看,本病与国内近年报道的A型魏氏梭菌相似,现将发病情况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该菌血清型较多,最常发生的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本所报道的是某猪场的后备种猪群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猝死症。从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看,本病与国内近年报道的A型魏氏梭菌相似,现将发病情况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2005年5月平度市某猪场保育仔猪发病,经初步诊断为魏氏梭菌感染。笔者从小肠病料的内容物中分离出魏氏梭菌,并进行了提纯和生化试验鉴定。  相似文献   

4.
1996年9月份至1997年元月份以来,我省某地猪场在仔猪中突然发生死亡,剖检可见小肠紫红及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经过对送检死猪的细菌鉴定、血清分型、动物接种、免疫试验及毒物检查,最后确诊为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梭菌性肠炎。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病死猪脏器(肝、脾)及肠内容物,均由某地猪场提供。2.培养基(1)厌氧肉肝汤(2)鲜血球脂平板(3)卵黄琼脂平板(4)含铁牛乳(5)糖发酵管3.试剂(1)焦性没石子酸(2)0.IN盐酸(3)0.1N氧化钠(4)吲哚试剂(5)V-P试剂均由河南农业大学微生…  相似文献   

5.
仔猪红痢病又称仔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由 C 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急性肠毒血症。该病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仔猪,一般染病后2~3日死亡,最长病程不超过7天,发病率达90%以上,死亡率达70%,是发病率、死亡  相似文献   

6.
仔猪红痢是已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所引起的初生仔猪急性传染病。但猪场发生此病并不多见。而我市某猪场由于管理差.于去年春季一批3日龄仔猪突然拉血痢,并迅速死亡。经现场调查.解剖病死仔猪细菌学检查.确诊为仔猪红痢病。后经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仔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肠毒血症.其特征是腹泻(出血性下痢)、肠坏死、病程短、病死率高.1998年4月,某猪场突然发生一种初生仔猪以排红色稀便、很快死亡、解剖可见肠粘膜及肠粘膜下层广泛性出血、肠内容物呈暗红色液状、肠系膜淋巴结呈深红色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为猪梭菌性肠炎.  相似文献   

8.
仔猪红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北京地区发生仔猪红色稀便为主的腹泻,造成大量死亡。据调查,黑龙江、湖北等省也有类似疫病存在。经实验室诊断确认为魏氏梭菌C型引起的肠毒血症。根据临床特点和养猪人的习称命名为“仔猪红痢”,并研制成功仔猪红痢菌苗。匈牙利、丹麦、美、英等国早已有此病报告。近年,尼日利亚人报告魏氏梭菌A型在幼龄仔猪和断奶猪引起严重腹泻性疾病。日本人报告魏氏梭菌C型与鞭虫混合感染,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养猪界对此应有足够认识。  相似文献   

9.
仔猪红痢又叫血痢、仔猪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生荚膜梭菌(又名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笔者对仔猪红痢发生的原因、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等作出了总结,并介绍了此病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仔猪红痢又称为魏氏梭菌病、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以仔猪排出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造成仔猪出现严重的死亡,给猪养殖产生造成严重的危害。最近几年,随着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猪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仔猪红痢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常常因为防治不及时给饲养者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做好该种疫病的防控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1例仔猪红痢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国一些种猪场,仔猪红痢危害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所于1962年由唐世大、柏宜生、周秀菊等。成立仔猪红痢病病原研究。在32头患红痢死亡的仔猪病例中,分离出魏氏梭菌23株,回归健康仔猪可呈现典型仔猪红痢。凡患红痢死亡  相似文献   

12.
1970年在北京市郊区发生的新生仔猪拉红稀的急性传染病,在观察了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的基础上,经过细菌学检查,53个病例中,有43个分离出C型魏氏梭菌,这些病例的肠内容物中也存在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结合临床症状和特异的病理解剖变化,确诊为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群众根据仔猪拉红稀的特征称之为“红痢”,我们沿用了这一为群众惯用的病名,定命为“仔猪红痢”,这是在我国第一次确诊有本病存在。确诊了病原给本病的预防打下了可靠的基础。本病不仅在北京市地区,在其他地方亦有发生。我国发生的仔猪红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H(?)gh,P.报道一的致;其发病的时间和Field,H.I.和Gison,E.A.叙述的相同,我们观察到的仔猪红痢的病理解剖变化,与Hutyra,Marek和Manninger,M(?)esy和Howard,W.Dunne和Alien D.Leman 描绘的一样。据Brooks,M.E.Sterne,M.Warrack,G、H、和Warrack,G.H.以及Sterne,M.Warrack,G.H、等人报道,仔猪红痢病原菌,按Wilsdon分类,属于C型魏氏梭菌,但在次要毒素δ和μ,尤其是δ毒素上与典型的C型魏氏梭菌,即羊猝狙菌不同,后者产生δ毒素,不产生μ毒素,而前者不产生δ毒素,但少数菌株产生μ毒素,因而将仔猪红痢病原菌列为C型魏氏梭菌的一个亚型。我们也在对这两种病原菌进行产生的各种毒素的测定试验,结果另行报告。  相似文献   

13.
仔猪红痢是魏氏梭菌的外毒素所引起的初生仔猪急性传染病。但猪场发生此病并不多见。而我市某猪场由于管理差,于去年春季1批初生3天仔猪突然拉血痢,并迅速死亡。经现场调查,解剖病死仔猪、细菌学检查,确诊为仔猪红痢病,后经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1~3日龄 我发生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病的经过急骤,有时不表现临床症状即死亡,主要症状是排红褐色血性粪便,有腥臭味,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15.
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 ,又称仔猪红痢 ,一般侵害 3日龄内的哺乳仔猪。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 ,排血便 ,肠坏死等症状 ,病程短 ,死亡率高。 2 0世纪 70年代我国已研制出仔猪红痢氢氧化铝灭活苗 ,广泛用于养猪生产 ,有效的控制了仔猪红痢的发生。 2 0 0 0年 1月牡丹江某猪厂饲养的断奶仔猪 6d内死亡 4 7头 ,最多 1d死亡 17头 ,给猪厂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畜主来农大就诊 ,经诊断为寒冷应激激发仔猪红痢 ,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该猪厂采用热风炉供暖 ,母猪分娩前 1个月、15d分别注射仔猪红痢疫苗。 2 0 0 0年 1月 ,…  相似文献   

16.
1仔猪红痢仔猪红痢又称仔猪坏死性肠炎,魏氏梭菌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在1周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品种和季节对本病无明显影响。病原菌存在于一部分母猪的消化道中,随粪排出体外,污染母猪体表、周围环境。当仔猪接触母猪乳头、体表、垫草、地面泥土时,将芽孢食入消化道而感染发病,再排出病原、污染环境,如此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17.
<正>仔猪腹泻是生猪疫病中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多因素性引起的一种急慢性经过疾病。该病是目前最常见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仔猪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全面做好防控工作,笔者对仔猪腹泻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结合实际制定综合防治措施。1仔猪腹泻病的发病机理1.1细菌性因素1.1.1仔猪红痢仔猪红痢又称仔猪梭菌性肠炎、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常发生于7日  相似文献   

18.
猪梭菌性肠炎也称仔猪红痢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曾称魏氏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19.
正一提起猪的魏氏梭菌病,人们往往想到是仔猪的梭菌性肠炎,即俗称的仔猪红痢,但实际上其病原只是魏氏梭菌的一种—C型魏氏梭菌,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特别是1~3日龄的新生仔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而近年来,中大猪及母猪发生一种以腹部鼓胀、猝死为特征的疾病,虽然发病率较其它疾病相对较低但却呈日趋上升趋势,而且只要发病,基本上100%死亡。2017年冬季,庆云县及周边县市的几个规模猪场就相继发生多起妊娠母猪的猝  相似文献   

20.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 ,该菌血清型较多 ,最常发生的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某猪场的后备种猪群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猝死症。从病的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看 ,本病与国内近年报道的A型魏氏梭菌相似 ,现将发病情况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场现有后备种猪 15 0 0头 ,体重约 80kg,先后 10d内共死亡 7头。据饲养人员讲 ,这些死亡的猪并不在同一栋舍或同一圈栏内 ,死前没有任何异常症状。采食、饮水、运动均正常 ,第二天早晨突然死于圈中 ,或在采食过程中突然倒地、呼吸困难、四肢强烈抽搐 ,从鼻、口流出少量泡沫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