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林市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腹地,这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每平方米地块平均蕴藏6 t煤,100m3天然气,140 t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但是它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资源的非可再生性,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度脆弱性,加之多年来粗放型的资源开发使得榆林市生态、经济、社会价值损失巨大。因此,以榆林市为典型区,选取了榆林市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方面的相关指标29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了近年大型能源开发下生态脆弱区榆林市资源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是影响榆林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社会进步因子和经济发展因子次之。近年来,研究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低下,表明榆林市大规模能源开发利用在创造巨量财富的同时,当地资源环境子系统也因此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榆林市作为我国能源战略重点西移的接续地,着力开发各类组合优势明显的能源矿产资源本是大势所趋,但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又是约束能源开发的一道"紧箍咒",如何在区域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一并实现大规模资源开发与地区县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证意义。通过分析该市1974~2006年气候变化,评价2006年度榆林市各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通过切实考虑当前榆林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气候变化下能源开发与地方产业的互动发展措施。以期对统筹榆林市城乡发展,变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破解"三农"问题,促进能源重化工基地县域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生态脆弱区多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以陕西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1974~2004年榆林市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对近30年来区域气候的年际、季节及各年代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在20世纪70年代属偏冷湿时期,80年代为逐渐转暖的偏暖干时期,90年代为异常暖干时期,21世纪前四年气候较为暖湿。揭示区域气候变化,可以为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产业发展的优化与调控、榆林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定西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西地区具有不同类型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环境。研究定西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对于实现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定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 ,研究认为产业结构低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市化进程缓慢、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脆弱是导致生态经济系统效益低下 ,制约本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现实条件下 ,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与生态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生态经济系统 ;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强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的建设 ;建立适宜于本地环境的生态型能源结构 ;开展小康示范村和生态示范村的建设 ;加强生态型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定西地区生态经济库发展的有效途径。并根据定西地区不同类型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 ,提出了不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和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环境污染压力和保护等方面建立生态脆弱区榆林市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榆林市10年来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及地域差别。结果表明:近年来,榆林市生态安全状况一直处于预警状态但有一定的波动性,个别区域甚至恶化;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情况仍然严重。文章最后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5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煤矿开采对矿业城镇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煤矿开采前各类生态足迹和区域的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2007年研究区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76359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供给面积为1.5563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20728 hm2,表明研究区人类对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然后根据矿区开发强度及类比同类矿区,在矿区开发对土地利用及人口变化的影响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时期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煤炭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随着生态修复措施的采取这种负面影响会逐渐降低。如果合理利用煤炭开采所建立的生态补偿机制,在煤炭开采后期,区域的生态承载力会显著提高,甚至高于煤炭开采前的区域承载力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判断区域生态对矿区开发的承载与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榆林市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又是能源富集区。建国以来一直是国家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地区。本文利用多年统计资料分析了土地整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结果表明榆林市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农业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但是仍然属于落后地区,"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土地整理中新出现的突出问题包括人口的迁移、环境污染、利益矛盾等。  相似文献   

8.
以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和榆阳区为调研区域,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榆林煤炭矿区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进行了研究,发现:榆林煤炭矿区居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每户每年平均的支付意愿(WTP)介于229.56~347.92元之间,影响当地居民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是家庭人均年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职业状况;榆林煤炭矿区每年因煤炭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大约在10059.98万~15246.85万元之间;生态恢复期内,榆林煤炭矿区因煤炭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的价值损失大约在208231.56万~315594.60万元之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的开发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在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油田开发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结合新疆吐鲁番地区油田开发的实际,从石油开发的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方面出发,初步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即:吐鲁番地区油田开发工程对研究区的土壤、大气环境、水环境影响较明显,石油开发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明显,石油开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时段上主要体现在建设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煤-水协调共采对维持生态脆弱区生态平衡、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旨在辨识毛乌素沙地井工开采煤矿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为破解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提供参考.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按照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扰动程度及由此引发的生态互馈效应,结合矿区生态环境特性,建立了...  相似文献   

11.
在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优势能矿资源进行科学再认识的基础上,按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基本思路,以及主导产业的主要判定标准,研究认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应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及盐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进而围绕主导产业构建相配套的区域产业结构体系,并运用产业集群这一企业空间集聚发展的现代化地域组织形式和新型发展模式,建设七大产业集群,加快区域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到陕北地区产业结构的适时转型升级和优化调整,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土地与能源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开发区土地质量受开发活动影响较大,构建全面系统的土地质量监测体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文中以鄂尔多斯为研究区,从野外监测网络布设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经济可行性要求出发,参考农用地质量等别变化监测、水土保持监测、生态监测等相关研究,结合区域能源开发现状,构建干旱半干旱能源开发区土地质量野外监测网络。根据研究区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等方面特征划定了7个监测控制区;在监测控制区下,依据能源开发矿区分布以及矿区规模选择出7个监测样区;在监测样区内,依据土地利用类型选择114个监测样点。文中在鄂尔多斯所构建的监测控制区-监测样区-监测样点多尺度结合的土地质量野外监测网络,为获取土地质量监测数据,促进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区域脆弱生态环境现状及特征 ,建立省区一级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以陕西省 1 0个地区 (地级市 )为评价单元 ,建立了陕西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值 ,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脆弱度 ,进行分级。这对陕西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荒漠区戈壁沙漠面积广阔,是丝绸之路带的主要地域。由于未能处理协调好生态保育、资源开发、社会发展与民生间的关系,戈壁沙漠区呈现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未全面改善,社会经济仍然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仍然贫困的状态。本项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创新生态-资源耦合经营思路,在奇台县开展生态-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基地建设实验,在当前国家生产力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基地的奇台模式也将会对新疆、内蒙、甘肃、青海干旱区域产生巨大影响,带动一带一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将自然保护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边缘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农牧民,移往自然环境条件较好、公路交通及通讯发达、接近城镇的地区,不但可以改善和提高这些居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对迁出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自然繁殖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生态脆弱的新疆地区,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无疑是解决生态退化和农牧民生活困难的最佳选择。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脆弱区的移民政策对缓解塔里木河中游生态质量恶化,维持下游绿色走廊生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发展当地经济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作者于2004年5月,2006年5月和2006年10月三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结合前人研究的资料,阐述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现状,揭示了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移民对维持下游绿色走廊生机,改善生态环境现状,发展当地经济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北榆林榆溪河流域属于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活动严重影响了其地下水资源及地表生态环境,导致该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质变差,但很难分析评价其影响程度。以杭来湾煤矿为例,在分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冒裂带高度、地下水静储量、地下水动储量、采空区积水的计算和实地采集水样的检测,定量识别和定性分析了煤矿开采对榆溪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影响。结果表明杭来湾首采区煤炭开采造成的地下水静储量破坏值为29.76万m3,动储量破坏值为1.35万m3/h,采空区积水为5991.52万m3;开采后地下水水质基本达标,影响较小。为了补偿地下水资源的破坏,须加强矿坑水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的平原湖泊,不仅是该区域重要的水资源,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环境资源,它的"冷岛效应"比绿洲更强,这对于西北干旱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干旱区平原湖泊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为扰动对其影响较大.随着近年来干旱区平原湖泊旅游资源开发的增多,如何保证这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尽可能保护这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可...  相似文献   

18.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其目的是明确区域或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地区,分析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区,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占较大比重,生态环境问题较其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且集中发生在生态环境脆弱区,仅浑善达克沙地每年就有21万hm2的草地沦为沙漠化土地,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对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均造成巨大影响。本文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水量平衡法及主要植被的生理指标研究植被生态系统现状用水量,以及达到某一目标要求的用水量的确定,这将为流域规划、生态建设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景观格局的新疆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分维倒数、破碎度两个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沙漠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和土壤侵蚀敏感性3个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构建景观类型脆弱度和区域生态脆弱度模型,利用连续覆盖全区的格网进行空间系统采样,生成生态脆弱度空间分布图,从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敏感性相结合并利用GIS技术对新疆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 未利用地和农用地的景观脆弱度指数较高,草地、林地其次,建设用地和水域最小;(2) 相关分析显示,破碎度、盐渍化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和土壤侵蚀敏感性与景观类型脆弱性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较好反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3) 区域生态脆弱度的空间格局与研究区实际吻合良好,表现为水平方向上环两大盆地分布,离沙漠腹地距离越近脆弱度越高;垂直方向上生态脆弱度具有随海拔增高坡度变大而增大的趋势; (4) 结合研究区实际可知,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结构、水资源等自然因素为新疆的生态环境提供背景基础,而人类活动则是重要的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