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养塘水质调节与鱼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产量效益成为养殖户的追求目标。在一定池塘条件下,养殖户为寻求效益最佳点的稳定产量在不懈地努力,目前困扰养殖户的难题是水质调节及相应鱼病的防治。一、无奈的水变一些养殖户,对养殖过程池塘水的变化只是单一采取施肥、泼洒硫酸  相似文献   

2.
赵立明 《齐鲁渔业》2002,19(5):33-34
中后期水质问题在近年来精养高产型池塘生产中越来越突出,加强精养池塘中后期水质的科学管理是加快鱼体生长,减少病害,提高饵料利用率,获  相似文献   

3.
每年高温季节水产养殖对象病害增多,死鱼死蟹时有发生,因水质恶化造成的大批死亡对渔业生产影响颇大。去年,我站进行鱼病防治的重点放在防止养殖水体水质恶化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乌鳢精养塘日常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立新 《水利渔业》2003,23(3):22-23
从水质管理、科学投饲、疾病防治3个方面阐述了乌鳢池塘精养中应注意的问题,“六定两勤”是科学投喂的关键,水质调控与疾病防治是养殖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精养高产型池塘的中后期水质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精养池塘中后期水质的科学管理是加快鱼体生长,减少病害,提高饵料利用率,获得稳产、高产的关键环节。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水质管理的探讨:一、适时加注新水注入新水不仅能给鱼池带来较多的溶解氧,还会带入池中已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冲淡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有毒代谢物的浓度。一般掌握在每15~2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15~30厘米,加注新水必须是经检验合格的养殖用水。对于没有清新水源而依靠城市生活污水的池塘,要根据水源总铵等指标酌情加注,池塘水深应保持在1.…  相似文献   

6.
精养池塘水质调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国军  齐子鑫 《河南水产》2009,(3):25-26,30
本文分析精养池塘水质的现状,阐述了影响精养池塘水质的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及硫化氢等非生物因子,总结了非生物因子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关系、水体中的变动规律及具体的调控技术;同时分析了精养池塘中浮游生物对水色变化的关系,并提出具体的调节措施,旨在为精养池塘的水体调控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师栋 《科学养鱼》2007,(10):68-68
随着颗粒饲料的应用及其配套技术的实施,水产养殖产量出现了迅速的增长。饲料在养殖总成本中占50%~65%的比例,所以饲料质量在养殖生产中尤为重要,也是改善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而现在饲料市场饲料品种繁多,同系列同价值的产品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竞争异常激烈,厂家频出绝招以吸引养鱼户,面对复杂的饲料市场,养殖户到底如何选择饲料呢?  相似文献   

8.
精养池塘水质调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生产无公害水产品是水产养殖的必然选择,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实施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以确保水产品从源头生产的安全。水产品健康养殖,不仅要求水质清新,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健康程度和安全性。因此,在水产健康养殖过程中,掌握水质调  相似文献   

9.
黄鳝高产精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淡水渔业》2000,30(1):16-17
近年来 ,黄鳝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 ,但目前大多处于粗养状态 ,产量不高 ,效益较差 ,笔者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黄鳝高产精养技术 ,具体操作如下 :1 基础设施1 1 鳝池 :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场所建造鳝池。鳝池用砖砌成 ,水泥抹面 ,池形以圆角长方形为宜 ,单池面积 10平方米左右 ,池深 5 0cm ,池埂砌成“T”形防逃檐 ,池底向排水口方向要有坡降。由于采用的是无土微流水养鳝 ,池壁下部 2 0cm以内贴瓷砖 ,如条件许可 ,池底也应贴上瓷砖 ,防止擦伤鳝鱼腹部 ,引起感染 ,在具体生产时 ,可将多池排成一列或采用梯形立体池。1 2…  相似文献   

10.
伦峰  李峥 《河南水产》2009,(3):27-28
精养池塘中水质因素直接影响到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关系到养殖的产量、质量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理化因子主要有溶氧、酸碱度、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这些因子随着水温、饵料投饲以及水生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调控好这些理化因子成为池塘养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施用禁用药物、可用药物用量过多、成虾体内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等问题,上海水产大学于2002-2005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优质南美白对虾苗种,养殖过程中不投放抗生素等禁用渔药.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与优化水质,再结合温性中草药的合理利用来防治虾病。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3大虾种之一,也有望成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但在养殖过程中一些业户特别是内地的半咸水养殖业户,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了产量和效益低下,影响了生产的发展。本文重点介绍南美白对虾高产精养技术。1 虾池及设施配套 虾池以面积5-10亩、水深2m以上的方形或长方形池为好。同时配备1/3养成面积的水处理池。对小型蟹类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就高温季节河蟹精养塘管理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我是虎林县太和乡太山渔场的承包户,全家8口人,三个半劳动力。1984年9月承包了渔场的70亩水面。1985年投产后,当年生产商品鱼2.2万斤,纯收入1.3万元,使我尝到了养鱼的甜头,增强了靠养鱼致富的信心。1986年在市、县水产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鱼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比1985年有了明显的提高。秋后共生产商品鱼3.01万斤,平均亩产430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1982~1985年的成鱼高产试验总结,提出了亩净产1,000公斤的主要饲养技术措施,包括五种类型的放养模式、饲料配方、投饵和水质管理等,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放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主体鱼,合理搭配混养及套养,因此能较充分地发挥水体生产力,显示出商品率高,并为下一年的成鱼饲养提供数量充足的老口鱼种;饲料配方是基于鱼类的营养研究和多年的实践加以总结而提出的,其营养成份较全面,可以满足鱼类快速生长的需求;投饵量的控制是根据鱼类季节生长的规律,既保证充分满足,又考虑投饲的效率,务使合理;在水质管理方面,采取施放基肥、追补化肥、适时注水,并用低剂量漂白粉、生石灰或碳酸钙等调节水质;水质指标建议值可供水质管理参考,目的是为养殖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张卫东 《河南水产》2007,71(2):41-42
现代水产养殖以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为主,采用优良品种,全价配合饲料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可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在精养池塘的管理中,池塘水质调控  相似文献   

17.
三明市大田甲武平有一山谷型山塘,可养鱼水面25亩,以集雨为主,山涧水为辅,最高水深9米,平均水深4~5米,通过近年来精养管理,平均年产商品鱼超过2万千克,平均亩产超过800千克,年创利润4万多元。一、鱼种放养山塘养鱼鱼种的选择要求体质健壮、背部肌肉肥厚、尾柄肉质丰满;无病无伤,鳞片、鳍条完整;体色一致有光泽;游泳活泼、溯水性强;符合规格要求。鱼种放养前均采用药物浸洗法消毒后放养。一般选用食盐3%~5%浸浴5~10分钟,或硫酸铜8毫克/升与漂白粉10毫克/升分别溶解后合用浸洗鱼种15~30分钟,操作时注意鱼种活动情况和当日水温高低作适当调…  相似文献   

18.
汪海卫 《内陆水产》2000,25(7):26-27
近年来 ,黄鳝的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黄鳝的鲜产品或干制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目前 ,人工养殖黄鳝发展较快 ,但大多数处于传统的粗养型 ,导致产量不高 ,商品率低 ,经济效益不显著。为使黄鳝养殖获得高产高效 ,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 ,总结了黄鳝的精养育肥技术。1鳝池建造应选择水源充足 ,排注水方便 ,无污染的地方修建鳝池 ,鳝池壁用红砖或石块砌成 ,水泥浆抹面 ,并力求保持光滑 ,鳝池以圆形为佳 ,每口鳝池面积以10~15 为宜 ,便于实行精养 ,池深60~80cm ,池壁上方砌成向内突的防逃檐 ,池底为黄粘壤土 ,并夯锤…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群众渔业生产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0年到1986年的短短几年间,群众成鱼养殖面积由31.8万亩扩大到111.8万亩,增长2.5倍;养殖产量由4374吨增加到36003吨。增长7.2倍;单产水平由13.7公斤/亩增加到32.2公斤/亩,增长1.3倍。目前,群众养鱼精养水面以每年5万亩以上的速度递增,养鱼生产正朝着高产、稳产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所谓水色是指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组成水色的物质主要是水中的浮游生物,它们悬浮生活于水层之中,肉眼难于看到,许多种类虽略能自由浮动,但游泳能力不强,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池水中的波浪作被动运动。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个类群。浮游植物主要包括绿藻、金藻、甲藻、隐藻、硅藻、裸藻和蓝藻等几个门的种类以及各种浮游细菌。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