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特征是乳腺叶间结缔组织或乳腺发炎,或者两者同时发炎。乳房炎可引起泌乳量下降、乳汁变质,严重者乳腺发生硬块、萎缩,甚至化脓坏死,完全丧失泌乳机能。有资料表明,乳房炎占整个生产奶牛中的78%以上,其中隐性占33%。在治疗上往往是时间长、耗资大,而效果又不太理想。笔者在多年研究探索中发现,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比较理想。1病因引发奶牛乳房炎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饲养管理不良、牛舍潮湿、粪尿不能及时清除、洗乳房时用水不洁、挤奶方法不当等因素,使乳头、乳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三大疾病"之一,因该病而淘汰的奶牛占淘汰奶牛相当大的比例。依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二者在治疗上没有区别。通常情况下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由于乳房炎病原总类繁多,病因复杂,治疗最好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单一的抗菌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3大疾病”之一,因该病而淘汰的奶牛占淘汰奶牛相当大的比例。依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2者在治疗上没有区别。通常情况下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由于乳房炎病原总类繁多,病因复杂,治疗最好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单一的抗菌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多年来笔者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病,多年来笔者采用蒲公英散和青霉素普鲁卡因对46例乳房炎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治愈39例占84.8%,有效5例占10.9%,总有效率95.7%;无效2例,占4.3%.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病,几年来笔者采用蒲公英散和青霉素普鲁卡因对46例乳房炎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中治愈39例,占84.8%,有效5例,占10.9%,总有效率95.7%;无效2例,占4.3%。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望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我地区奶牛乳房炎近百例的治疗效果观察,三联疗法对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理想,可作为今后奶牛乳房炎治疗最常用的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奶牛疾病,严重影响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养殖积极性,奶牛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亚于某些慢性传染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乳头内陷,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会有更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上的一大危害。关于该病的治疗目前有很多方法,但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且治疗费用高,根据调查,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在30%~40%。农村散养户的奶牛乳房炎发病  相似文献   

8.
对徐州地区6个奶牛饲养场,分别筛选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病例各80例,用4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分别进行治疗,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中西结合的混悬制剂复方阿莫西林乳房灌注剂乳管注入效果最佳,其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达到45%和60%。同时,对部分奶牛场奶牛进行综合性预防试验,减少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王义桂 《中国奶牛》2013,(16):30-32
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及中西药结合进行奶牛乳房炎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具有较好的作用,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治愈率高达100%,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乳炎消是由杨树花、连翘、败酱草等中药制成的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纯中药制剂,该药的抑菌试验显示其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有较强的抑杀效果,临床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94.9%和84.7%,治疗奶牛亚急性乳房炎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95.6%和85.3%。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又称为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病。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分析,但治疗方法却不理想,给饲养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阐述了奶牛乳房炎的危害、诊断以及防治方面的内容,重点说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只有以预防为主、防治同步、整体治疗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乳房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的方法不当,常常导致奶牛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难以治愈。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对84例奶牛乳房炎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效果满意,其中治愈72例,占86%;有效9例,占11%;总有效率97%;无效3例,占3%。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奶牛疾病,严重影响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亚于某些慢性传染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瞎奶头,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关于该病的治疗目前有很多方法,但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且治疗费用高。根据调查牧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在2﹪-4﹪,农村散养户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稍高一些。大约10%-20%。为了探寻一种治愈率高疗效可靠而又简便易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资料报道,奶牛乳房炎在生产奶牛中发病率占78%以上,其中阳性乳房炎占45%左右,隐性乳房炎占20%以上,严重制约了奶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奶牛乳房炎采用瓜蒌散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例乳房炎奶牛视为调查对象,为其应用瓜蒌散治疗,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3例奶牛乳房炎症状均得到改善,10例基本痊愈,整体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奶牛乳房炎采用瓜蒌散的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病牛的临床症状,且整体治疗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临床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一般认为临床性乳房炎占30%,隐性占70%左右。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对牛奶的产量(下降10%~15%)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能延长产后发情时间,甚至使病牛丧失生产能力;治疗时要应用很多的药物,不仅花掉不少药费,还易造成抗生素污染、弃奶或奶牛淘汰,给我国的奶牛业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2种,一般认为临床性占30%,隐性占70%。高产、稳产是奶牛养殖的根本目标,奶牛乳房炎严重影响着乳汁的产量和质量。发生乳房炎的奶牛其乳产量下降10%~15%,乳汁稀薄,产后发情,妊娠时间延长,严重者病牛失去生产性能,给我国奶牛业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奶牛乳房炎重点在预防,因此要极力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国大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特征,本试验归纳统计了我国13个省47个大型奶牛场90 053条临床型乳房炎发病数据,分析临床型乳房炎在泌乳天数、乳区、严重程度、同胎次发病次数、治疗天数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奶牛分娩后10天内的临床型乳房炎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11.5%;单乳区发生乳房炎的比例为98.8%,前两乳区占比为54.7%,后两乳区占比为45.3%;轻度、中度、重度乳房炎占比分别为45.6%、45.2%、9.2%;同一奶牛发生1~3次乳房炎的头数占总奶牛数的92.1%,发生病例数占总病例的74.5%;发生3次以上乳房炎的头数占比为7.9%,发生病例数占比为25.5%;乳房炎发病后治疗天数平均为7.3SymbolqB@5.5天,治疗天数在6天及以内的占57.9%,超过6天的占42.1%。以上结果表明,我国大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在分娩后短期内发病率较高,症状以局部为主,前乳区发病占比高于后乳区,同一奶牛多次发生临床型乳房炎较普遍,平均治疗天数较长且发病牛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试验结果为大型奶牛场制定乳房炎防控、治疗策略提供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奶牛自身及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1起的奶牛乳腺的一种炎症,作为奶牛生产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美国,被淘汰的奶牛中26.5%是因为患有乳房炎,而在芬兰、挪威和瑞典,因为乳房健康问题而被淘汰的奶牛分别占35%、19%和22%。预防乳房炎的关键是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和搞好环境卫生,特别是日常挤奶卫生。疫苗免疫对预防乳房炎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现阶段研发的疫苗多为单苗,对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乳房炎的免疫效果不理想,应加强高效、多价乳房炎疫苗的研究。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奶牛乳房炎,应用的添加剂不同,其预防效果也不一样,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添加剂。抗生素仍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但随着对抗生素使用的种种限制,中草药治疗乳房炎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疗法和生物制剂防治奶牛乳房炎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生产上危害极大。据统计,临床型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的21%~23%,其淘汰率占奶牛总淘汰率的10%左右。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加强饲养管理,积极采取综合措施防制乳房炎,对奶牛养殖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