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碱化土施用磷石膏增产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碱化土植棉施用磷石膏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表明,碱化土施用磷石膏作基肥种植棉花,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棉花出苗率和产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天津滨海盐土已出现脱盐碱化趋势,其碱化程度从轻度碱化到重度碱化。研究表明,采用以轻化工业排放的废弃物磷石膏为主要原料的有机无机改良剂,对碱化土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壤pH、总碱度(C032-+HCO-3)和钠碱化度(ESP)明显降低;碱化土壤中的苏打盐(Na2CO3+NaHCO3)消失;利于土壤结构和水分物理性状改良的石膏(CaSO4)出现;作物的生长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石膏不同施用方法改良碱化土壤效果浅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石膏方法对改良碱化土壤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把定量石膏与60cm土层的土壤全部混均改良效果最好,但受现实条件的制约,成本高,不可取;把石膏与20cm土层混均的改良效果远大于把石膏施与土壤表层的改良效果,且个别碱化指标优于其它两种处理,生产上也易实现。  相似文献   

5.
6.
碱化土壤代换性钠允许值与磷石膏用量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应用磷石膏改良碱土或碱化土壤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在改土实践中对磷石膏改碱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磷石膏改良碱土、碱化土化学性质的角度确定磷石膏用量,一般是以钙离子完全代换耕层土壤的代换性钠离子来确定.事实上,在盐碱区能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好土中,也含有一定代换性钠.用磷石膏改良碱土、碱化土无需将代换性钠完全代换掉,当使碱化土壤中的代换性钠降低到对作物无毒害时的磷石膏用量,即为适宜用量,此时土壤中的代换性钠值即允许存在值.确定了土壤代换性钠允许值,便可确定改良某一碱化土壤的磷石膏适宜用量.为此,我们对典型碱斑土壤不同区位进行了多点取样测试和室内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7.
将定量石膏施在碱化土壤的表面.因其不与土壤混合,仅靠上部灌溉水分的溶解,石膏的溶解量很少,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改良效果较为理想。因其渗漏量、交换性镁消耗石膏的数量都很小,导致它的转化量大,脱碱率高,利于改良;而且60cm处理柱表施的石膏发生改良反应后,降低了pH,使得固相CaCOs发生溶解,CaCO3、Ca(HCO3)2与交换性钠发生化学反应,也利于碱化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8.
磷石膏在碱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磷石膏为化学改良剂,在河套灌区杭锦后旗沙壕渠试验站进行小面积改良试验。种植作物是美国油葵G101。试验定期测定土壤的水分、盐分、代换性钠及代换总量,观测植物生理指标(株高,叶片数,杆径等)。分析磷石膏改良盐碱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葵花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得出结论:用磷石膏作为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地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将定量石膏施在碱化土壤的表面,因其不与土壤混合,仅靠上部灌溉水分的溶解,石膏的溶解量很少,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改良效果较为理想。因其渗漏量、交换性镁消耗石膏的数量都很小,导致它的转化量大,脱碱率高,利于改良;而且60cm处理柱表施的石膏发生改良反应后,降低了pH,使得固相CaCO3发生溶解,CaCO、Ca(HCO)与交换性钠发生化学反应,也利于碱化土壤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11.
有机无机配施对土壤养分环境及小麦增产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生态类型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氮储量偏低,增产潜力下降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进行小麦培肥定位试验,研究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和NPK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养分环境的培肥作用,优于化肥配合等养分含量的秸秆直接还田。相对不施肥的对照,不同肥力地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14.59%~19.2%、5.7%~14.81%、10.38%~24.30%、8.63%~10.89%、93.19%~107.24%、17.69%~55.18%,小麦产量增加75.64%~79.7%,增稳系数增加3.03~3.19。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一般施用量在化肥N 210 kg.hm-2,P2O590 kg.hm-2,K2O 90 kg.hm-2,有机肥折合养分含量在N 65 kg.hm-2,P2O518 kg.hm-2,K2O 56 kg.hm-2,有机C量1 500~3 000 kg.hm-2,可达到稳定增进土壤氮磷钾养分环境,改善土壤有机质状况,稳定增加小麦产量的积极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碱化土壤物理性质及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不同碱化土壤部分物理性质及时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碱化度越高,土壤裂度越大,土壤毛管水上升速率及高度都逐渐降低,土壤束缚水舍量增大:碱化度为35%是土壤部分物建性质和严重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棉花田间覆盖小麦秸秆增产保墒效果研究表明,棉花田间覆盖小麦秸秆,能增加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较不施肥、不覆盖增产60.5%,达极显著水平;能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和储水量;对棉花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棉株叶色变深,茎杆粗壮,减轻草害。  相似文献   

14.
“美洲星”叶面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档  赵小庆  张德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43-10445
[目的]验证“美洲星”叶面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法]通过不同小麦品种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美洲星对小麦产量3要素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美洲星对小麦产量3要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小麦品种喷施“美洲星”叶面肥后的穗粒数、千粒重有所增加,穗数变化不大,小麦生育后期喷施“美洲星”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8个品种平均增产2.4%;不同喷施时期都使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有所增加,有效穗数变化不大;产量以喷施3次处理最高。[结论]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喷施美洲星复合液肥,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6%左右,在小麦拔节、孕穗、灌浆期各喷一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覆膜栽培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文章对内蒙古西部灌区春小麦覆膜穴播栽培的环境效应、生物学效应及产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穴播栽培可明显提高地温和土壤含水量,其影响程度因不同土层深度而异;春小麦覆膜栽培出苗早,幼穗分化早,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均高于露地栽培,且整个生育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免耕补充灌溉和传统保墒耕作 3种方法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留茬少耕秸秆覆盖增加了夏闲期农田的蓄水量 ,为旱地小麦播种出苗提供了水分保证。小麦收获时的土壤水分含量 ,0~ 60 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 6.4mm,免耕补充灌水的为 6.7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 1 5 .3 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 ;60~ 1 0 0 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 3 0 .9mm,免耕补充灌水为 2 0 .3 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 3 3 .5 mm,也是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比传统耕作保墒技术增产 6.7%~ 5 4.8%。留茬少耕秸秆覆盖技术 ,提高了小麦播种时的底墒、灌浆时的土壤水含量 ,是一种有效的蓄水保墒、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保墒耕作方法在旱地上的保墒效果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免耕补充灌溉和传统保墒耕作3种方法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少耕秸秆覆盖增加了夏闲期农田的蓄水量,为旱地小麦播种出苗提供了水分保证。小麦收获时的土壤水分含量,0~60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6.4mm,免耕补充灌水的为6.7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15.3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60~100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30.9mm,免耕补充灌水为20.3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33.5mm,也是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比传统耕作保墒技术增产6.7%~54.8%。留茬少耕秸秆覆盖技术,提高了小麦播种时的底墒、灌浆时的土壤水含量,是一种有效的蓄水保墒、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麦种子包衣技术增产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种子包衣能有效提高种子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防治病虫害,包衣与未包衣孤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两种种衣剂包衣分别比对照增产11.40%和8.82%,是值得推广的上麦种衣剂。  相似文献   

19.
不同肥料对盐碱地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复合肥(CK)、有机肥(T1)、过磷酸钙(T2)、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混施(T3)4种施肥处理,进行盐碱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进而确定盐碱地小麦的合理施肥配方。结果表明,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各处理旗叶中的丙二醛(MDA)及游离脯氨酸(FP)含量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相较于其他3种处理,T3的MDA含量增长速度较慢且积累量较少,游离脯氨酸含量增长迅速且积累量较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其他处理相比,T3有较高的SOD、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T3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衰老特性及产量来看,过磷酸钙与有机肥混施(T3)是盐碱地较为合理的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20.
酸性红黄壤施用白云石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皖南酸性红黄壤的酸和瘠特点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白云石对皖南酸性红黄壤的改土效果。结果表明 :皖南酸性红黄壤上施用白云石能改善小麦生长发育状况 ,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白云石施用量以 110 0~ 16 0 0kg/hm2 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