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珍珠湾海域水环境状况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珍金  覃盈盈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45-14847
根据2008年6~10月3个航次的监测,阐述了广西防城港市珍珠湾海域营养盐的变化特征,对其PO4-P、SiO3-Si、DIN、pH值、盐度、DO、COD和叶绿素a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及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营养盐随月份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从营养结构看,与Redfield值比较,符合P限制条件。根据富营养化评价,珍珠湾海域属贫营养水平。有机污染评价的结果显示,珍珠湾海域属于水质开始受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2.
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由网箱养殖区、贝类底播区、海藻养殖区和人工鱼礁区等4个不同的功能区构成.为了了解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海水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根据海洋牧场2011-2012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的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功能区海水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N/P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不同功能区的海水营养状况及其营养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海洋牧场海域的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全年呈现自西北部柘林湾向东南海域递减、近岸向离岸递减的变化趋势.(2)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NO3-N/DIN的最大值出现在柘林湾内的网箱养殖区,且网箱养殖区DIN和PO4-p的年均值均远高于其他功能区,分别为0.726 mg/L和0.036 mg/L.(3)根据营养等级评价的结果,网箱养殖区和贝类底底播区全年平均处于磷中等限制的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海藻养殖区全年平均处于磷限制的中度营养状态,人工鱼礁区全年平均处于良好的中度营养状态.因此,可以推断海洋牧场的建设对海洋环境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
防城港市红沙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珍金  覃盈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05-3108,3139
根据2007年6~9月和2008年6~10月6个航次的监测资料,分析了红沙养殖区海域水质变化特征,并对PO4-P、SiO3-Si、DIN、pH值、盐度、DO、COD和叶绿素a等进行了分析,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及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营养盐随月份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从营养结构看,与Redfield值比较,符合P限制条件;根据富营养化评价,红沙养殖区海域营养指数秋季较低,而夏季较高,属富营养化状态;有机污染评价的结果显示,红沙养殖区海域属于水质开始受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4.
昌黎生态监控区无机N、P 变化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10年每年8月河北昌黎生态监控区测定的无机N(NO2-N、NO3-N、NH4-N)和无机P(PO4-P)含量,进行多年站位及总量分析,揭示其年际变化趋势,并结合海水质量标准进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无机N总量(DIN)于前4年持续下降,而2010年急剧上升至历年最高水平,其中NO3-N含量总体水平远高于NO2-N和NH4-N,成为DIN主要组成部分;无机P含量则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19个站位均为P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ⅥP),其他年份仅个别站位呈N或P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ⅤN或ⅥP)及中度营养(Ⅱ),其余均为贫营养(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蓠生长海域水质营养盐特征和富营养化变化规律,为海洋牧场建设及富营养化海域人工修复的藻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基江蓠和真江蓠常年生长的广西北海大冠沙乌黎村和下村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周年监测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评价法,并结合氮磷比(N/P)状况研究细基江蓠和真江蓠野生种群生长海域水质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水平.[结果]细基江蓠生长海域溶解无机氮(DIN)和DIP含量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月份比例为67%和83%,COD符合三类和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比例为75%;N/P周年波动范围为3.46~18.14,平均值9.05,低于Redfield系数的月份比例为92%,氮限制为营养盐结构的主要特征;富营养化指数(Ei)周年波动范围为5.62~123.25,平均值35.04,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不同季节的Ei平均值排序为:秋季(54.42)>夏季(41.95)>冬季(32.75)>春季(11.06).真江蓠生长海域DIN和DIP符合一类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COD符合三类和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月份比例为100%,N/P周年波动范围为1.22~85.45,平均值26.24,高于Redfield系数的月份比例为58%,磷限制为营养盐结构的主要特征;Ei周年波动范围为1.82~12.75,呈多种富营养化状态(贫、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富营养化),不同季节的Ei平均值排序为:夏季(12.75)>秋季(4.91)>春季(2.13)>冬季(1.82).[结论]广西北海细基江蓠和真江蓠野生种群主要以DIN和DIP为生长所需的营养盐,可生活在多种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中,二者均适宜作为海洋牧场建设及富营养化海域人工修复的藻种,但细基江蓠对富营养化水体的耐受性优于真江蓠.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8—2009年温瑞塘河监测资料,研究典型平原河网温瑞塘河流域的氮磷营养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温瑞塘河水质污染十分严重,表现为溶解氧含量低,氮磷营养盐含量高的富营养化水体特点。河网区水体氨氮(NH+4N),硝酸氮(NO-3N),亚硝酸氮(NO-2N), 溶解性无机氮(DIN),正磷酸盐(PO43-P)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0.75, 0.68, 0.05, 11.48, 0.79 mg·L-1。 河网区水体氮磷营养盐含量时空分布特征明显。空间上呈现出三级河道>二级河道>主河道>湿地的分布特征;各水质指标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DIN和NH+4-N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趋于一致,表现为冬春季节大于夏秋季节,PO43- P浓度整体上呈现出春夏季节大于秋冬季节的趋势。水体中DIN/P为15=.93,接近Redfield比值,表明温瑞塘河具有发生水华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6年东海区断面调查资料,采用流动分析法对海水中磷酸盐(PO_4-P)、亚硝酸盐(NO_2-N)、硝酸盐(NO_3-N)、氨盐(NH_4-N)、硅酸盐(SiO_3-Si)5项营养盐进行了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磷酸盐含量高值主要出现在东海北部及长江口和舟山群岛外侧海域,而黑潮区和台湾暖流海域则存在大片低值区;除黑潮区和台湾暖流海域表层无机氮(DIN)含量较低外,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和江浙沿岸海域表层DIN含量均较高;硅酸盐含量分布除东海北部和江浙近海海域硅酸盐含量低于0.32 mg/L外,其余海区表层硅酸盐含量均低于该值。  相似文献   

8.
于2016年4月和7月在乐清湾北部海域进行海洋环境调查,依据富营养化状态评价原则和营养状态指数(E)对乐清湾北部海域的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O3--N和NH4+-N是乐清湾海域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乐清湾北部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整体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至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究其原因是海湾位置结构、沿岸城镇带来的生产生活污水及水产养殖的规模及密度大。  相似文献   

9.
在2007年1月-2007年11月分4个航次对宁波南沙港养殖水域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3-4-P)浓度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应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养殖水域沉积物-水界面DIN和PO3-4-P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南沙港养殖水域上覆水中NH+4-N、NO-3-N、NO-2-N和PO3-4-P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07~11.73、0.01~121.43、0.06~3.79 μmol·L-1和0.42~4.16 μmol·L-1;间隙水中NH+4-N、NO-3-N、NO-2-N和PO3-4-P浓度年变化范围分别为24.00~219.51、4.02~1 250.41、0.45~8.70 μmol·L-1和3.41~41.87μmol·L-1;DIN和PO3-4-P的扩散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520.73 μmol·m-2·d-1和22.33 μmol·m-2·d-1,扩散方向总体表现为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每年向养殖系统中输入的DIN和PO3-4-P量分别约为9.87 t和0.32 t,表明沉积物是南沙港养殖水域水体氮磷营养盐,尤其是DIN的重要的输入源.  相似文献   

10.
对珠江口及近海区域进行了夏季和冬季超微型浮游植物(0.2-3μm)调查,分析了其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夏季,珠江口浮游植物密度与磷酸盐成显著正相关,且N/P远远高于30,表明浮游植物受到P限制.夏季超微型藻数量比冬季高一个数量级,其丰度与盐度成显著正相关而和营养盐(溶解性无机氮(DIN),PO4-P,SiO4-Si)显著负相关,表明珠江口超微型藻受到径流的负面影响,表现出其数量在虎门附近海域低,随着咸淡水混合程度的加剧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超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在总叶绿素a中的比例也表现为河口上游低,到万山群岛附近海域达到最大,推测近海高光照、低营养盐更适宜超微型藻的生长,同时也说明超微型浮游植物适应贫营养环境的生态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万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01-6803
根据烟台四十里湾海水增养殖区8个监测点的水质调查结果,分析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性无机氮(DIN)、总氮(TN)、活性磷酸盐(PO4-P)和总磷(TP)浓度的季节变化,估算了贝类养殖的排泄物对海水污染的贡献率;采用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水质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夏季各化学指标的浓度明显高于春季,COD、DIN和PO4-P浓度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升高;TN和TP浓度超过海水水质二类标准值,TN值最高超标140%;整个海湾夏季富营养程度比较严重,平均E值为3.58,有机污染指数平均值为3.40,有机污染程度达到4级,属中度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曝气位置的上向流生物滤池处理对虾养殖污水,连续运行30d,分析出水水质,并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和装置污染状况。考察了对虾养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6项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从养殖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上看,中下部曝气生物滤池(MUBAF)要优于底部曝气生物滤池(BUBAF)。在系统进水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7.62~8.20mg·L-1,氨氮质量浓度为0.62~0.65mg·L-1,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54~0.59mg·L-1,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23~0.27mg·L-1,无机氮质量浓度为1.40~1.47mg·L-1,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24~0.29mg·L-1,水温为25℃~30℃时,中下部曝气生物滤池对养殖污水中6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5.2%、88.9%、58.5%、78.8%、75.3%和25.1%。可见,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亚硝酸盐氮和无机氮次之,化学需氧量和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较差,活性磷酸盐去除率最低。总体而言,曝气生物滤池在水产养殖污水应用中处理效果明显,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海洋沉积物-水界面间营养盐的交换状况,进一步了解营养物质的循环动力学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内在机理,采用实验室培养法,对海州湾海洋牧场2014年春季(5月)5个站位、夏季(8月)6个站位和秋季(10月)6个站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和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沉积物-水界面上硅酸盐(Si O2-3-Si)、磷酸盐(PO_4~(3-)-P)在春季表现为由水体向沉积物进行迁移,其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27、-0.32 mmol/(m~2·d),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进行释放,夏季二者的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8.53、0.41 mmol/(m~2·d),秋季分别为4.92、0.32 mmol/(m~2·d);溶解态无机氮(DIN)在春、夏、秋季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进行释放,交换速率平均值分别为2.86、3.39、13.04 mmol/(m~2·d);海州湾沉积物-水界面SiO_2-3-Si、PO_4~(3-)-P、DIN的交换通量在3个季节的平均值分别为4.56×10~8、1.82×10~7、8.65×10~8mmol/d,沉积物可为海州湾初级生产力提供66%的SiO_2-3-Si、42%的PO_4~(3-)-P、124%的DIN营养供给。研究表明,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速率与国内外近岸海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4.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建立以水生植物、固化了的土著微生物群落、滤食性鱼类及贝类等组成的人工净化体系可有效地降低养殖用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其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水质的稳定性。对比体系建立前后各主要水质指标的结果显示:未建立的2008年,净化区域的POrP、NH3-N、NO3-N、NO2-N、浮游植物总量的年均值分别比养殖区域高出5.44倍、1.35倍、4.03倍、2.55倍、12.77倍;而已建立该体系的2009年却相反,净化区域分别比养殖区域低了122%、146%、144%、412%、417%。2009年,水生经济植物吸收了水体中N0.2088kg、P0.2673kg、K0.0225妇的营养元素;滤食性鱼类、贝类提取了2229.5kg鱼(贝)重的营养物质。系统Alk、PO4-P、NH,-N、NO3-N、NO2-N、浮游植物总量的变异系数对比2008年分别降低了8.43%、26.98%、62.33%、17.01%、0.01%、35.5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杭州湾北部近岸水域水化学状况及其污染程度,利用2011—2015年间对杭州湾北部近岸水域春、夏季9个水化学因子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水域水化因子的变化特征、相关性及氮磷营养盐结构特征,并采用潜在性富营养化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进行了该水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及污染状况的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杭州湾北部近岸水域,2011—2015年春、夏季pH平均值分别为8.05±0.11和7.96±0.27;春、夏季DO平均值分别为(8.13±0.33)、(7.42±0.31)mg/L,DO饱和度均在88%以上;受潮汐、径流和降水影响,盐度波动范围较大,春、夏季盐度平均值分别为11.67±5.60和12.06±3.28;春、夏季CODMn平均值均小于3 mg/L,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水质标准;总氨氮(TAN)、NO-2-N含量均维持在较低状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及经济鱼虾类生长安全浓度的要求;三态氮含量依次为NO-3-NTANNO-2-N,NO-3-N占DIN的69%~97%;pH与氮磷营养盐均为负相关,氮、磷间均呈正相关;潜在性富营养化法计算结果表明,2011—2014年春季,调查水域营养级均为ⅥP,2014年夏季—2015年,N/P值明显下降,营养级过渡到ⅤP,调查水域受磷限制富营养化程度有所降低;采用海水水质一类标准评价,5年所有站位有机污染指数A值均大于4,达到严重污染程度。研究表明,杭州湾北部近岸水域有机污染严重,亟待有效控制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水体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与2011年5月采集了鄱阳湖主湖区、五河入湖口以及碟形湖的表层水样,对水质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COD、TN、TP等营养参数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理化参数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其中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COD、TN、NH+4-N、NO-3-N含量和TN/TP均显著低于2011年5月的含量,与之相反,2010年10月鄱阳湖水体TP、Chl-a含量显著高于2011年5月水体;饶河入湖口COD、TN、TP含量显著高于全湖其他样地,居全湖最高,而南矶山碟形湖的Chl-a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进一步的PCA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鄱阳湖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溶氧量、透光度和电导率。从样地变化来看,湖口样地、南北主湖区、抚河入湖口及三江口样地受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小,而其他各入湖口受碳氮磷营养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