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循环流水立体种养,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组合的以鱼为主,鱼蚌菱藕等多元生产、闭合循环的种养系统,是一种高效优化立体开发模式,其技术要求为;一、科学建池鱼池是由蓄水池、流水池、二级池塘、三级河蚌池、四级水生植物池五个生态系统组成,用循环流水作媒介联络。蓄水池要建在地势较高位置上,以水泥和砖做材料。长短与流水池组相齐;二级池塘最好利用原有池塘,宽度与流水池组相同,长度根据条件灵活掌握,比例最好是一亩面积流水地配制8~10亩M级池塘,塘底为斜坡状,水深2米左右。三级池为河蚌吊养池,主要是为增加综合收益而设。四级…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水高效优化立体开发养殖,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组合的以鱼为主,鱼蚌菱藕等多元生产,闭合循环的养殖系统,是理想的高效优化立体开发模式,其技术要点,现结合盐都县生产实践,介绍如下:一、科学建地鱼池结构是由蓄水池、流水池、二级池塘、三级河蚌地、四级水生植物的地五个生态系统,有循环流水作媒介联络、蓄水池要建在地势较高位置上,以水泥和砖做材料。长短与流水池组相齐;二级池塘最好利用原有池塘,宽度与流水池组相同,长度根据条件灵活掌握,比例最好是一亩面积流水池,配制8-10亩二级池塘。塘底为斜坡状,水深2米左右。三…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3-11月,西安市引进了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并进行了养殖试验,现将建设与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以期逐步完善此项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区域适宜性做出评价,更好地服务渔业发展。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模式在传统池塘中建设流水池,通过流水池的"圈养",主要目的是控制其排泄粪便的范围,并能有效地收集这些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利用专用抽粪装置  相似文献   

4.
2004年~2006年,笔者在北京市密云县山区进行流水养殖西伯利亚鲟、杂交鲟当年育成商品鱼的试验,掌握了鲟鱼流水养殖快速育成商品鱼的技术要点,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一、养殖条件1.池塘流水池塘的大小为两种规格,鱼种规格小于17cm阶段,流水池塘规格为3.5m×15m×1m的矩形池,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进水口直径15c m~20c m,出水口直径20cm~30cm;鱼种规格大于17cm至成鱼出售阶段,流水池塘规格为面积500m2~700m2、水深1.2m~1.5m的矩形池,3个进水口,4个出水口(池底部3个,顶部1个)。池塘进水口开设在池塘上游的两个…  相似文献   

5.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新技术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2013年,苏州市吴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合作,开展了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新技术的示范试验。该技术是美国奥本大学设计,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多年来在中国推广80∶20池塘养殖模式的技术转型和升级,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这是水产养殖理念的再一次革新。在流水池中"圈养"吃食性鱼类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其排泄粪便的  相似文献   

6.
<正>基于"工业化"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又称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模式、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在浙江等地又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最初由美国奥本大学提出,并于2013年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引进至我国~([1-2])。目前关于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流水槽养殖品种的报道,多集中于淡水养殖草鱼、鲈鱼、鲫鱼、青鱼、乌鳢、鳜  相似文献   

7.
<正>本研究对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了优化构建,开展了罗非鱼池塘循环流水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探讨,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的优化以及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拓展提供参考依据。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优化构建试验所用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总面积20亩,主体采用砖混结构,规格为34.0米×15.8米×1.8米,分别设立3条独立水槽,每条水槽的规格为22.0米×5.0米×1.8米,主养区配备遮阳及自动喷雾降温系统。  相似文献   

8.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是池塘养鱼和流水养鱼的技术集成,又称"跑道式"养鱼。该技术是美国大豆协会2013年引入江苏和安徽,将池塘水产养殖由"散养"变为"圈养",因其先进的生态养殖理念、高效的养殖效率及工业化便捷的管理,得到众多养殖户的青睐。2015年,本单位引进了该项目进行试验养殖,经过两年的摸索探讨改进,总结出了池塘集约化流水养鱼的经验,优化了场区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使内循环流  相似文献   

9.
以昌黎县刘震养殖场6个养殖池塘作为试验池,进行了河鲀鱼和日本对虾生态立体混养试验.通过对养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技术控制,探索了河鲀鱼和日本对虾立体混养的高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四、成鱼养殖史氏鲟的成鱼养殖,实际上指的是商品鱼的养殖,即把规格为100g左右的鱼种,用人工配合饲料,在其生长的适温范围内(14-25℃),经5-6个月的饲养,体重达到1.0-1.5公斤的商品鱼的过程。目前史氏鲟的成鱼养殖的方式主要有水泥池(静水或流水)和网箱养殖两种,池塘养殖史氏鲟苗种及商品鱼正在试验推广中。(一)水泥池养殖l.养殖池条件水泥池面积10-150m2,静水地或流水池均可。饲养期间住水深度为80-150cm,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方便,水质要求同苗种培育,静水池要配备增氧设施,养殖地使用前要用2%-4%的食盐水或30m…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然落差,开展坝下微流水养鱼,这种养殖方式的生态环境介于静水鱼池和高密度流水池之间。通过对微流水养鱼的放养、收获及饲料消耗的分析,表明微流水养鱼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整个流水系统(一、二、三级池)总输入能毛转换效率为16.6%,生物能毛转换效率为17.7%。其中一级池明显较高,且大于二级池,二级池大于三级池。由于微流水池生态环境优于静水池,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利用了天然饵料,有利于能量转换,流水池淤泥量很小,因此,微流水池在物质流动、能量转换方面表现出良性循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省水产研究所等结合生产实际需要,开展清水江鲤流水养殖试验,旨在为山区简易流水高效养鱼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流水池:选择距凯里市中区12千米的凯里市福瑞水产养殖场的10号流水池(面积50米~2)作养殖试验池;在鱼种下塘前1~2天用浓度为10~  相似文献   

13.
<正>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是江苏省三新工程重点项目"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之一。2014年,江苏启东市寅阳镇建丰村采用流水养鱼区与扣蟹养殖区(水质净化区)结合流水的方式,实现亩经济效益5248.4元。现将2014年项目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原理本试验是一种新型生态系统,即将鱼养殖池和扣蟹养殖池相互结合布置,实现鱼养殖池内水体和扣蟹  相似文献   

14.
鱼,珠,蚌立体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武穴市朱奇武村珍珠一场,近几年来,优化生产结构,实行鱼、珠、蚌立体养殖,以鱼带蚌,以蚌补鱼,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1年洪灾之年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场实行鱼、珠、蚌立体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1.池塘的选择进行鱼、珠、蚌立体养殖的池塘,要求水源条件优越,灌排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蓄水要达到2.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能过厚,过  相似文献   

15.
殷守仁 《海鲜世界》1992,(1):32-32,37
1986年湖北研究成功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经5年的推广应用证明是一种高效、节能、节水高产养鱼新技术,它集流水于生物增氧于一体,将一口或多口池塘池埂修建渠道。有进、出水口,或多口池塘池问用管道串联起来,配备一台小型抽水机或潜水泵,使所有池塘的水体定时循环流动.这种新颖的养殖技术将传统的流水养鱼变成了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从而大幅度提高了鱼产量。  相似文献   

16.
正鲟鱼有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以及循环水养殖等模式,而对于贵州、云南、四川等山区较多的地方主要采用流水池养殖。大多数流水池养殖鲟鱼的水源为地下水、山泉水和水库底层水,水温相对稳定,而河流水受环境因素影响,水温变化较大。基于此,本文对以河流水作为水源的流水池养殖鲟鱼进行试验,介绍该模式下鲟鱼的生长及经济效益等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池塘水槽循环流水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将池塘养殖与工厂化循环流水养殖的有关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到"集约化圈养"的转变,具有节水、节能、高效、高产、环保等特点。笔者从2017年开始关注了池塘水槽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研究,开展了水  相似文献   

18.
多品种主养池塘循环流水槽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于2013年由Jesse Chappell、周恩华、张健等首次引入安徽,因其先进的生态养殖理念、高效的养殖效率及工业化管理的便捷,得到众多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经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联合攻关并结合我国养殖实际情况有效整合工业化管理技术后,养殖系统的优化和养殖技术的提升使得该技术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魅力,并在安徽池塘循环流水槽生态养殖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我们根据级鱼商品鱼价格的波动规律(一般以每年的7月份前后价格最高),采取当年高密度培育大规格鳅鱼种,至冬季部分销售,部分继续养殖到翌年7月前后上市的方法,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亩产级鱼鱼种300千克以上,个体平均重250克以上,平均亩利润在4000元左右(包括配套地)。现将有关生产技术总结如下。1他精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进、排水方便,池水深能保持1.5~2.0米为好。缓鱼养殖地与配套饵料地面积比为1:3,最好要有4只池塘作为一个养殖组合,每只池塘面积以2~6亩为宜。池塘底质…  相似文献   

20.
肖召旺 《水产养殖》2012,33(11):4-6
为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促进名、特、优渔业的发展,增加渔(农)民收入.2011年,我们在建湖县恒济镇东袁村高效渔业现代产业园进行了流水池当年养成史氏鲟试验,利用流水池养殖具有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管理方便的特点,采取合理投放苗种、科学投饲、综合调控水质等技术,经过10个月的精心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在面积为1 350 m2的流水池取得了16.26万元的利润.具体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