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室内水槽进行了不同投饲方法对中国对虾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摄食饱胃后随着投饲间隔时间延长摄食量逐渐增大,3不时接近饱食量,摄食经海水浸泡2小时之配合饲料量低于未经浸泡者;在饥饿时能摄食自己的粪便,在每日投2~6次中,随着日投饲次数增加,生长速度加快,日投饲6次比2次者生长速度快72%,每日投饲4次时,随着配合饲料在水中保留时间的延长,对虾生长速度加快,一直保留,比只保留1小时才  相似文献   

2.
摄食促进剂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troductionMeasures to assure that all feed offered to animals in commercial operation is consumed and to reduceformulated feed waste pollution,have been considered as some of the most relevant for lowering productioncosts in aquaculture.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chemical stimulant in development of the crustacean lifecircle,it is logical to assume that by adding attractants to the feed,the animal would rapidly find potentialfeed and ingest it.Additionally,measures involving the incorpora…  相似文献   

3.
采用沙丁鱼肌肉(FF)、鹰爪虾肌肉(SF)、菲律宾蛤仔足肌(CF)、沙蚕(PW)和配合饲料(FD)5种饵料,设计了CF PW、CF FD、PW FD、CF FD PW、FF FD PW FD、FF SF CF PW FD共6种饵料搭配投喂模式,研究了不同饵料搭配对中国明对虾的生长和饵料转化效率的影响。中国明对虾摄食混合饵料后的生长都比除PW处理外的4种单种饵料投喂处理快,CF PW处理的对虾在实验结束时的体重、增重率最大。混合投喂处理的饵料转化效率均高于除PW外的所有单种饵料投喂处理,所有混合投喂处理的实际饵料转化效率都比预测值高,并且除了PW FD和CF FD PW两个处理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差异不显著外,其它混合处理的饵料转化效率实际值都显著高于预测值。文中还对不同饵料搭配的优势对对虾饵料选择性的影响及产生这些优势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国强 《水产学报》2006,30(1):56-62
采用能量收支推算方法,计算了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量消耗,并计算了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饵料后其生长的呼吸能消耗。不同规格的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与增重的关系都可以用线性方程Re=r×G k很好地描述,所有规格对虾的呼吸能(Re)与增重(G)和体重(W)的复合关系可用方程Re=r×G b×Wc很好地拟合。不同大小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饲料时每增长1g湿重、1g干重、1g蛋白质、1kJ能量的呼吸能消耗相应范围分别为12.660~17.785kJ、21.600~31.292kJ、31.572~45.537kJ、1.089~1.453kJ。但中国明对虾摄食不同饵料后,单位体重增长的能耗在不同饵料投喂的对虾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发现这些数值都明显比鱼类高。本文对表观特殊动力作用与生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认为生长不是导致表观特殊动力作用出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在池塘中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池养对虾生长情况的现场测量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求得体长及体重的生长方程式分别为:Lt=14.0733[1-e^-0.1403(t-0.8350)]和Wt=33.4479[1-e^-0.1403(t-0.8350)]^3,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t'=8.7。对虾在池塘中的实际生长速度由于受池塘生态环境及鲜活饵料供应的季节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上旬及9月中旬出现三次生长高峰。适当减少高  相似文献   

6.
饵料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用虾遗传背景一致的情况下,分析了3种饵料(配合饲料、冰冻鲜鱼肉和活卤虫)和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对小水体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和饲养密度对中国对虾幼虾生长及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在饵料、养殖密度单因子实验及饵料和养殖密度相结合的双因子实验中,幼虾的生长均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活卤虫对幼虾生长的效应尤为突出。而养殖密度对中国对虾的行为生物学、个体间体重增量均有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中国对虾增重变慢;同时,个体间体重增量差异变大。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饵料对存活率影响变化幅度较大,波动在58.1%~85.2%之间,其中投喂活卤虫养殖密度为50尾/桶的存活率最高(85.2%);投喂配合饵料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不明显;而投喂冰冻鱼肉4个养殖密度梯度的存活率变化较大。因此,采用合适的饵料和养殖密度,能够提高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提高对虾养成存活率,改善生长过程中对虾群体体长、体重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明对虾眼柄微结构与其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瑞  刘必林  张虎  张健  倪震宇 《水产学报》2019,43(4):928-934
观察了采集于江苏南通近海的69只中国明对虾的眼柄微结构,分析了其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结果显示,眼柄由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4个部分组成。眼柄内存在明显的生长宽带和细纹,其中宽带数0~1个,细纹数27~37个。最小AIC法拟合分析显示,中国明对虾体长、体质量的生长与眼柄细纹数都呈显著的Logistic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明对虾眼柄中的宽带与其年龄相关,细纹可用来分析中国明对虾的生长,而细纹的形成周期是否与个体差异、生长环境差异等相关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铜及其蛋氨酸螯合物对中国对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饵料中添加硫酸铜和蛋氨酸铜对中国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1kg饵料中铜添加量以20mg为宜,随铜添加量增加;对虾生长率和成活率明显下降。随着蛋氨酸铜含量的增加,对虾体内铜的沉积量直线上升;而硫酸铜的添加量在80mg/kg以下时,虾体内铜的沉积量直线上升;在120mg/kg以上时,虾体内铜的沉积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9.
对辽宁、盘锦二界沟镇养殖场池养对虾在6月25日至9月10日间的体长和体重变化进行了同步观测,依据观测结果建立了池养中国对虾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和体长、体重的生长速度方程及加速度方程。结果显示:(1)北方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其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2634IL~(2.6327),对虾肥满度大于自然水体增殖,但略差于南方;(2)北方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其体重生长拐点为48d,比自然增殖的对虾体重生长拐点相比提早7d,比南方池养中国对虾迟后6d;(3)北方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其体长拐点为20d,比体重拐点提前近一个月,即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其体长优先于体重生长。体长生长较体重生长提前结束;(4)北方池养的中国对虾极限体重为18.678g,极限体长为12.1cm,与南方池养和自然水域放流的中国对虾的极限体重和极限体长间存在很在并异,放速密度、水温期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以上结果对优化北方中国对虾的池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中国明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渤海中国明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84.79[1-e-0.015(t-45.11)];Wt=63.73[1-e-0.015(t-45.11)]3.076 3,♀:Lt=240.95[1-e-0.010 2(t-43.59)];Wt=164.21[1-e-0.010 2(t-43.59)]3.115 3;(4)渤海湾中国明对虾最大体长与体重有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有减缓的趋势,这与渤海水温升高、水质污染及放流中国明对虾的时间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对虾配合饲料中添加酸败鱼油和含黄曲霉毒素花生饼粉养虾,鲑油的酸价为0.2,8.0,22.4,31.0mg/g,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为472.0ppb,78.7pp。试验进行了28天,其结果如下;随着鱼油酸价的增高,以上四组对虾的增重率依次为72.4%,37.0%,29.2%,27.5%;成活率依次为83.1%,59.6%,58.0%.53.0%;消化率依次为78.7%,68.5%,63.3%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配合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维生素B_(12)的方法,研究维生素B_(12)对中国对虾仔虾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维生素B_(12)可明显地促进仔虾的生长,并可提高仔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蜕皮与附肢刚毛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的蜕皮周期具有独特的、可预报的变化之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可确定中国对虾的蜕皮分为4个阶段:(1)蜕皮后期(阶段A、B):刚蜕皮之后;(2)不蜕皮期(阶段C1-3):组织生长和食物贮藏期;(3)蜕皮前期(阶段D0-3):为下次蜕皮准备有效的形态和生理变化;(4)蜕皮期(阶段E):旧表皮脱落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产卵前后卵巢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剖和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对虾产卵前后其卵巢的结构变化,排卵以及卵子遇海水后的激活情况。对虾卵巢可分为头前叶,侧叶和由腹部端向后延伸至尾节并于末端愈合的腹叶。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卡介苗注射器将羊生长激素基因溶液注射到亲虾纳精囊中,以精子为载体,携带基因导入对虾受精卵,而达到转基因对虾的目的。经PCR检测表明:1.经STE(pH8.0)第一次洗涤精子的洗涤液呈阳性信号;第2-4次的洗涤液呈阴性;2.多次洗涤后的精子抽提的DNA呈阳性;3.检测 10个样品100尾仔虾中有一个样品呈阳性结果,转基因比率在 1%以上。同时斑点杂交结果也印证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胡珂  王立平  段爱梅 《水产学报》1991,15(4):328-331
目前组织细胞培养研究迅速发展,已被应用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中.在鱼类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已逾三十余载,据Wolf和Mann统计,国外从冷水性鱼和温水性鱼获得细胞株(系)共61个。无脊椎动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进展则较为缓慢,自Grace从鳞翅目昆虫Antheraea eucalypti建立首株细胞后,昆虫组织培养才进一步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7.
HHNBV是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从纯化的病毒中提取DNA,用EcoRl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成DNA片段,与PUC18体外重组,建立HHNBVDNA文库。从中筛选出三个重组质粒(5#、8#、9#),它们所插入的片段大小分别为:2.8Kb、0.8Kb、1.6Kb,它们分别用光敏生物素标记成探针,与感染HHNBV的病虾DNA呈阳性反应,以此利用制备的HHNBVDNA探针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来检测虾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人工受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探讨了中国对虾人工受精的方法。干法、湿法、半湿法和滴管法都可获得一定比例的受精卵,其中滴管法的受精效果最佳,最高受精率为77.8%。受精卵经过培养,能够进行正常的卵裂和胚胎发育。通过对这几种方法受精效果的分析和比较,认为,在精卵未丧失受精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精卵充分混合,才能得到较高的受精率。还对这四种方法的人工受精和自然受精对受精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汝少国 《水产学报》1998,22(1):49-55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对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培育健康的对虾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亲虾的卵巢,卵细胞和无节幼体,溲状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发现卵巢和卵细胞中有似病毒粒子,无节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有杆状病毒感染,并初步探讨了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盐度和饵料对中国对虾碳收支的影响_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硕 《水产学报》1999,23(2):144-149
通过内生长实验的方法测定了中国对虾在不同盐度下摄食日本刺沙蚕及盐度31海水中摄食日本棘少蚕和配合饲料的碳收支。结果显示,盐度5-35范围内,水温25℃时,对虾的碳摄食量在盐度13时达到最大为61.64;而最适生长的盐度条件为20,此时的碳利用效率最高为25.84%,碳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为3.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