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试瘤胃液VFA可行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羊瘤胃液为样品,选择极性FFAP毛细管柱,利用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瘤胃液中VFA的含量。结果表明,程序升温初始柱温110℃,升温速率为10℃/min至150℃保持5min,可以有效的分离乙酸、丙酸和正丁酸,重复性好,平行样间偏差低于3%,测试快速准确,是测定反刍动物瘤胃VFA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吸收在数量上是奶牛养分流量最重要的部分。先前对VFA吸收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瘤胃的变化,如瘤胃液的化学组成、瘤胃体积及瘤胃pH,而近几年的研究整合了瘤、网胃上皮表面积对VFA吸收的调控。本研究提出假设:瘤胃VFA的吸收受上皮渗透性及上皮毛细血管血流量所调控,旨在建立一个VFA过瘤胃壁吸收的模型,且该模型整合了上皮血流量作为驱动力对瘤胃VFA吸收的影响。由于VFA主要以非电离形式通过被动扩散通过细胞膜,因此认为瘤胃液与瘤胃上皮的VFA域之间的双向流量存在一定的驱动力。模型的一系列参数通过观测数据拟合而来,该模型提供了可靠的瘤胃VFA吸收和瘤胃上皮血流量的无偏差估计。血流量模型的拟合考虑了奶牛每千克体重丁酸和日粮粗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VFA从瘤胃液向上皮的流动速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异丁酸<乙酸<丙酸<丁酸(分别为0.32±0.02,0.72±0.2,0.91±0.06和0.97±0.02/h);而从上皮到瘤胃液的流动速率与上皮VFA域的大小密切相关,异丁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流动速率分别为4.78、10.60、13.40和14.3/h。瘤胃乙酸、丙酸、丁酸和异丁酸浓度用均方根预测误差的百分比表示,分别为5.86%、5.75%、11.30%和4.12%。上皮血流量用26.3%的RMSPE来预测。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瘤胃丁酸浓度从4.0 mmol/L增加到37.4 mmol/L时,上皮血流量增加了47%,且瘤胃丙酸的消失率增加了11%。瘤胃液和上皮的VFA浓度梯度不超过3∶1,且随血流量的升高而提高。因此,一个基于瘤胃上皮血流量和瘤胃液与上皮之间VFA双向流量的动态模型,能够无偏差的估计在冲洗瘤胃的条件下瘤胃VFA的吸收,且预测残差极低。该模型表明,上皮血流量对VFA吸收的调控受瘤胃液与上皮之间单一VFA浓度梯度的影响。一系列独立的数据表明,上皮血流量可能是决定瘤胃VFA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鸡肝组织中拉沙洛西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甲醇提取鸡肝组织样品中残留的拉沙洛西钠,硅胶柱净化,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甲醇作为流动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2.1%,平均变异系数为7.75%,方法的检测限为0.02 mg/kg.  相似文献   

4.
采用Waters-Sunfire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01 mol/L草酸(pH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5 nm,利用梯度洗脱模式建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快速分离8种四环素类药物的新方法。该方法可显著提高TCs类药物的柱效和分离度,显著缩短分离时间,降低了检测限,可在11 min内同时将米诺环素等8种四环素类药物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测定甘草颗粒中甘草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以甲醇-0.2 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样品采取流动相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甘草酸在0.002~1.000 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拥有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瘤胃液中几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方法。取瘤胃液,用正己烷、偏磷酸萃取后,其上清液用氮气吹干浓缩(40℃),以流动相A溶解。色谱条件:SBC8色谱柱,粒径5μm,4.6 mm×150 mm;流动相A,V甲醇∶V0.05 mol/L磷酸三钠(pH=2.5)=7∶93;流动相B,V甲醇∶V0.05 mol/L磷酸三钠(pH=2.5)=90∶1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5 nm。结果表明:1)该方法对烟酰胺、烟酸、叶酸、核黄素和氰钴胺素的最小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12.90、12.00、74.11、24.00、9.57 ng/mL(信噪比=3),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3、0.990 3、0.999 0、0.999 5;2)瘤胃液样品中加标烟酰胺、烟酸、叶酸、核黄素和氰钴胺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96.8%、73.2%、84.4%、89.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3.0%、15.6%、7.8%、5.0%。由此得出,本方法适用于同时测定瘤胃液中烟酰胺和烟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观察添加刺五加提取物对绵羊瘤胃发酵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揭示其对瘤胃发酵影响的机理。选择6只健康的小尾寒羊,随机分为2组,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分别添加0、50mg/kg刺五加水提取物。不同时间点采集试验羊的瘤胃液,测定pH值、氨态氮(NH,-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收集试验动物粪便,测定日粮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的添加可以降低绵羊瘤胃NH,-N浓度,使瘤胃液pH值变化趋势减缓;明显提高日粮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瘤胃液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P〈0.05)。该试验为刺五加添加剂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对中草药添加剂日粮在反刍动物中的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建立液态乳中壬基酚(nonylphenol,NP)的检测方法。使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加饱和氯化钠溶液使乙腈和水分层,采用ProElut PAEs Glass玻璃固相萃取小柱净化,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分离,以0.1%氨水-甲醇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  相似文献   

9.
不同精料水平对肉牛瘤胃和小肠pH值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周韶  李树聪 《饲料工业》2003,24(5):27-28
反刍动物瘤胃的pH值是瘤胃发酵的重要指标,对于饲料的消化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瘤胃的pH值为6~7。纤维分解菌对于pH值的变化比较敏感,当pH值较低时,粗饲料的消化率下降犤1-3犦。生产实践中,为提高肉用反刍动物的饲养效果,在日粮中要添加一定量的精料,精料在瘤胃内易发酵,会产生较多的VFA和乳酸,使瘤胃pH值降低。本试验以3种不同精料水平日粮饲喂肉牛,探讨瘤胃液、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食糜pH值变化规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6头体重约400kg安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改良肉牛。1.2试验日粮按照不同精料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口服丙酮酸钠对瘤胃酸中毒动物瘤胃局部和血液成分的影响,选择2~3岁、体重(35.0±2.0)kg、体况一致的健康雌性黄淮山羊6只,先用精粗比为3:7的日粮饲喂5 d,作为空白对照组;再改用精粗比7:3日粮饲喂14 d,作为瘤胃酸中毒组;然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丙酮酸钠组口服丙酮酸钠5 g,碳酸氢钠组口服碳酸氢钠5 g。开始饲养时为第1天,分别在试验第5、19、21天的第2次饲喂后3 h采瘤胃液和血液,测定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乳酸,检测血常规和血气指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瘤胃酸中毒组的瘤胃液pH降低(P<0.05),而VFA和乳酸浓度升高(P<0.05);血液中HCO3-浓度、二氧化碳分压和二氧化碳总量降低(P<0.05),红细胞和白细胞数升高(P<0.05);丙酮酸钠组的VFA、乳酸、血常规和血气指标均恢复正常;碳酸氢钠组除瘤胃VFA仍比空白对照组高(P<0.05)外,其他指标恢复正常。综上可知,山羊饲喂精粗比7:3日粮14 d会引起瘤胃液和血液指标明显变化,造成瘤胃酸中毒;口服丙酮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改善患瘤胃酸中毒山羊瘤胃内环境和血液指标,而丙酮酸钠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蜂蜜中林可霉素残留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蜂蜜中林可霉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样品经碳酸盐缓冲液(pH=9.0)提取,然后经过C18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和乙腈洗脱,洗脱液经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波长204nm处测定.样品平均回收率93.02%±1.22%,日内变异系数在0.54%~1.58%,日间变异系数在0.27%~1.49%,方法检测限为0.1μg/ml.  相似文献   

12.
集约化养殖中,饲喂高精料饲粮已成为提高肉牛、肉羊等反刍动物经济效益的一种营养策略。但反刍动物摄入过多精料会造成谷物在瘤胃中快速降解,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大量积累,pH急剧下降,增加反刍动物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的风险。对谷物进行加工处理能够改变谷物在瘤胃中的降解速率,进而改善反刍动物的瘤胃发酵、养分消化和生产性能。而谷物加工方式不同,对反刍动物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本文分析了淀粉在瘤胃中的降解过程以及淀粉特性对淀粉消化率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常见谷物加工处理方式在反刍动物饲粮中应用的研究成果,为谷物饲料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建立同时快速检测鸡肉中6种磺胺类药物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鸡肉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经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Hyperis11 Gold(100×2.1mm,1.9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4.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的氯霉素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的氯霉素.牛奶样品先用高氯酸沉淀蛋白,再用乙酸乙酯匀浆法提取样品中的氯霉素.样品经净化后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为固定相分离氯霉素,然后用电喷雾质谱负离子监测模式对氯霉素进行检测.该方法避免了常规液相色谱法会出现的假阳性现象,还大大缩短了色谱分离时间,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GB/29692-2013方法一中流动相组成比例、流动相pH值、色谱柱规格三个色谱条件的研究,发现在满足药物色谱峰分离度3.0的条件下,应用CAPCELL PAK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磷酸三乙胺溶液与乙腈的比例为80:20时药物保留时间短;色谱柱规格为C18(100 mm×4.6 mm,2.6μm)的情况下,药物保留时间短;pH值在2.0~4.0的范围内对药物保留时间影响不显著。因此,按照国标中方法一进行检测时,流动相中乙腈组分的比例越大,色谱柱的长度越短,填料粒径越小检测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山羊瘤胃液为样品,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甲醇与0.01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2.6)比例为28∶72时可很好地分离乙酸、丙酸和丁酸,回收率均大于8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0.67%。  相似文献   

17.
粗饲料对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具有结构和功能不完善、微生物区系不健全等特点,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瘤胃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幼龄阶段瘤胃结构和功能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到成年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研究发现仅饲喂精饲料容易引起幼畜瘤胃液pH降低、瘤胃乳头凝集和角化不全等症状,而补饲粗饲料明显提高了瘤胃液pH、促进了瘤胃肌肉层的发育及维持了瘤胃壁健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粗饲料来源、水平和颗粒大小等对幼龄反刍动物瘤胃组织形态、微生物区系、发酵参数及瘤胃上皮物质吸收和转运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粗饲料在幼龄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液pH值、VFA以及血液中VFA含量的影响。选择8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和4∶6的日粮,预饲期15 d,采样期3 d。结果表明,高精料组(HC组)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低精料组(HR组)(P<0.05);在采食后3 h,HC组与HR组瘤胃液pH值均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5.71和6.08。除了乙酸含量外,HC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分别比HR组提高4.99%、5.58%、21.81%、17.95%、18.27%、1.66%。HC组血浆中各种VFA的含量均高于HR组,其中丙酸、丁酸含量两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HC组瘤胃液以及血浆中乙酸与丙酸比值均低于HR组,但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C组瘤胃液乙酸、丙酸、TVFA浓度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HR组在采食后3 h达到最大值,两组日粮血浆中VFA浓度均在采食后2 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恢复到采食前水平。结论:高精料日粮导致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和血浆中VFA含量增加;瘤胃液VFA生成速率HC组高于HR组。  相似文献   

19.
旨在建立鸡血液样品中多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MRM扫描模式检测。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的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鸡血液样品中多种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检测的方法,实现了动物血液样品中12种喹诺酮类药物同时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养殖方式及品种对绒山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2种养殖方式,以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和大青山型绒山羊为试验动物,测定了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养殖方式下,补饲组(II组)瘤胃液pH低于自然放牧组(I组),差异不显著(P0.05);同在放牧条件下,大青山型(I组)瘤胃液pH高于阿尔巴斯型(III组)。补饲组(II组)瘤胃液中的NH3-N和VFA浓度均高于放牧组(I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但2组间的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I组和III组间的NH3-N和VF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精料的添加,补饲组绒山羊瘤胃发酵特性受到影响,瘤胃微生物促进了对日粮中氮源的利用,而且不同品种类型间的瘤胃发酵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