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评价参试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为安徽省品种审定及其在安徽省淮北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年-2020年在界首市国家级区域试验站开展了小麦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表明,101、102、103、104、105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2个生态棉区、5个点于2000年对8个优质、高产棉花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全面考察了各参试品种(组合)的品质、产量等综合性状,为确定我省今后棉花主推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陆中14号,是以6524为母本、中棉1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来,该品种经过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表现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特性,大田示范平均667米。产皮棉152.8千克。现将新陆中14号的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麦皖8804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88年育成,1992~1994年分别参加安徽省淮南片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突出,产量均居参试品种之首。本文就1993~1994年度省区试材料从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品种X环境互作效应等方面对其及参试品系进行评判。结果表明:皖8804高产性突出,适应性广,穗大粒多,粒大而且稳定,产量三要素自身调节和互补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广优1号选育和示范表现:产量与主栽品种、组合相仿;米质指标达到部颁优质米标准,已被安徽省第3次优质米评选为省优产品;抗病性轻,植保部门鉴定对白叶枯病、稻瘟病比当家品种提高优性2~3个级别。符合农业部制定的新品种、新组合在生产上示范推广,必须具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小麦参试品种在界首市国家级试验站的生育特性、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通过对参试品种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科学评价15个小麦新品种的综合性状。结果表明B09、B11和B13比对照BCK增产达到显著,综合性状好,建议参加下一年试验。B02和B06比BCK产量低且显著,建议停止下一年试验,试验结果可作为安徽省品种审定及其在安徽省淮北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几个杂交油菜新组合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  杨选之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106-108,113
对安徽省1994~1996年度杂交油菜区试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022、5C21丰产、稳产性强,地区适应性广,明显优于对照秦油2号。C022特别适应于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在2328kg/hm2生产力水平以上地区推广,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宜重点在安徽省长江以北油菜高产地区推广。5C21特别适应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尤其是油菜重病区,在2328kg/hm2生产力水平以下地区增产突出,宜在安徽省沿江及江南油菜重病低产区推广。C022和5C21适应地区正好具有互补性,有利于品种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8.
吕磊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45-47,62
[目的]为鉴定小麦参试品种在界首市国家级试验站的生育特性、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通过对参试品种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科学评价15个小麦新品种的综合性状.[结果]与ACK相比,品种A06、A09、A14、A03、A11、A12、A08、A13、A05、A02和A04增产显著,综合性状较好,建议参加下一年试验.[结论]该试验结果可为安徽省品种审定和安徽省淮北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抗倒伏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更好地指导和推广该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009~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2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以小麦品种"皖麦50"为对照,采用互作方差(Shulka)和变异系数(CV)分析方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紫麦19"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紫麦19"具有高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较好、适应性较广、品质突出等特点。[结论]"紫麦19"作为替代安徽省主栽品种"烟农19"的理想品种,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株两优4026的丰产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两优4026是湖南农业大学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中熟品种,为加快其推广应用步伐,2010年在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虽遇不利气候条件,仍取得了平均产量7.85 t/hm2的好收成。根据示范表现,提出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小麦郑州9023在安徽省沿淮、淮北的生产表现,通过与豫麦18品种的比较,探讨了郑州9023在安徽省沿淮、淮北作为晚茬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棉花皖杂40F_1的丰产性、稳定性及其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皖杂40F1在1994年安徽省杂交棉常规棉品种比较(擂台赛)试验中所表现的丰产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该组合F1丰产性好,条件适宜增产潜力较大,稳定性、适应性尚可,在安徽省江淮及淮北棉区增产幅度大于沿江棉区,经灰色加权关联度评定.其综合经济性状(包括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早熟性)在现最好,值得在安徽省棉区进一步扩大试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冀杂626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抗虫棉新品种,已于2006年通过河北省和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冀审棉2006023和皖品审06100525)。同年引种到无为县示范,2007年作为安徽省良种补贴品种在该县试验示范。2008年作为安徽省良种补贴品种在无为县推广,当年冀杂6268在安徽省的种植面积迅速推广到7万亩,  相似文献   

14.
张政 《农技服务》2006,(9):57-57
该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电话:0372—5923711.5925179)最新选育的高产型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16年1月通过安徽省审定。其生育期为130天左右,结铃性强.上桃快而集中,铃大小适中,生长势强,吐絮畅.衣分约41.5%.纤维洁白.品质优良。对枯萎病和耐黄萎病均具有良好的抗耐性。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2004~2005年安徽省棉花区试平均结果,籽棉、皮棉亩产分别较对照皖杂40增产15.8%、13.5%,增产极显著.品种审定结论属“高产型”品种。  相似文献   

15.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6):F0003-F0003
九杂4号是安徽省九成农科所历经9年时间培育的杂交棉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在推广种植中,农民普遍反映该品种耐旱耐涝、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结铃性强、抗虫性强。棉农种了都说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皖稻167简介     
皖稻167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杂交中籼组合,在历年的省区试、生产试验和试种示范中,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较好、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适宜在安徽及同一生态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5年元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 鄂杂棉24原代号为“JZHR9999”.是荆州农科院以提高品种的丰产性、早熟性、抗病性、纤维品质等综合性能为育种目标,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配制而成的高产、稳产、早熟、抗病优质杂交棉新组合。从1998年开始,连年利用丰产优质多抗(抗枯、黄萎,抗红铃虫、红蜘蛛,中抗蚜虫)的鄂杂棉9号为母本,以抗虫棉种质N419-1-91(GK19选系1作父本选配组合。该杂交种F1代在荆州农科院枯、黄萎病地组合鉴定试验中表现突出.杂种优势显著,2001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试预试.2002~2003年参加湖北杂交棉品种区试,其F2代2003年还同时参加了湖北省杂交棉F2代区试及生产示范。2004年大田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18.
阜麦8号是阜阳市农科院以小偃9403为母本,漯麦4号为父本,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属大穗型偏早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中等,茎秆有弹性,抗倒伏能力较强。株高80cm左右,每667m2成穗38万左右,穗粒数37粒左右,千粒重47g左右。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商品性好。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合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推广种植。该文介绍了阜麦8号参加区试和生产试验的表现,对其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简要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技术示范推广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科技管理》2017,(2):53-56
文章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的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内涵及配套措施,阐述了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成效,并从科技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产业化合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技术示范推广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探索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 2 0 0 2~ 2 0 0 3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杂交组 3 )杂交棉新组合的品种特征、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和抗病性 ,为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