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味子中无机元素分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P-E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五味子果肉、籽和叶中Cu,Zn,Mn,Fe,K,Ca,Mg,Pb,Co,As,Se和Hg等元素的含量。并将五味子叶,用去离子沸水分别浸提(泡)20和40min后,测定浸提液中上述元素含量,再用同样方法处理和测定茶叶标准物、北芪茶中的上述各元素含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五味子除药用外,还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做成五味子茶、饮料等。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食用薯蓣中无机元素含量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云南省不同产地的12个食用薯蓣(Dioscorea spp.)样品进行了Na、Mg、Cr、Mn、Fe、Ni、Cu、Zn、Pb、As 10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并应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3个主因子含有云南食用薯蓣中无机元素85.345%的信息,第一个主因子的贡献率达53%以上,其特征无机元素为Fe、Mg、As、Zn、Pb、Cr、Na。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品分为两类,以无机元素含量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不同种的食用薯蓣进行区分。说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薯蓣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是可靠有效的,研究结果可为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ICP-MS测定其无机元素含量和绘制元素指纹图谱、用WM/T2-2004对重金属元素进行质量评价,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特征元素.结果表明:太子参无机元素的含量在0057~959 mgkg之间、变异系数在0134~1.478之间,90%太子参中Cd、As、Pb、Hg含量低于WM/T2-2004标准,太子参重金属限量值为:Cr≤65 mg/kg、Cu≤10mg/kg、As≤20 mg/kg、Cd≤0.3 mg/kg、Hg≤0.15mg/kg 、Pb≤4.0 mg/kg,无机元素指纹图谱的特性可以为鉴定太子参质量和区分太子参与其他中药材提供依据,Cd、Cu、Co、Zn、Fe、Ca、Mg、Al是太子参的特征无机元素.黔产太子参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90%样品重金属含量未超过现有评价标准,拟定太子参重金属限量值参考值、建立元素指纹图谱和确定了特征无机元素.  相似文献   

4.
5.
食用菌中无机元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以稀盐酸一次浸提食用菌中多种无机元素而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方法,其结果与传统方法非常吻合,且具有简单、快速、廉价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人参果中挥发油和无机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GC-MS-DC)法首次从人参果中分离并鉴定了26种挥发油成分,测定了他们的相对含量,并与人参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比较。同时,应用美国JARRALL-ASH800系列Mark-Ⅱ型电热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配同PDPBA计算机,首次对人参果中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参果中存在24种以上的无机元素,各元素的相对含量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不同来源地的重楼药材中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17份重楼药材中Fe、Mg、Mn、Zn、Cu、Cr、As、Hg和Ca9种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另外,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重楼9种无机元素的药理药效作用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样品中9种无机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在17个不同来源地中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Mg〉Hg〉As〉Mn〉Zn〉Cr〉Fe〉Cu〉Ca。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e和Mg之间为极显著正相关,Mg和Ca、Cu和Zn、Ca和Cu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Cr和Zn之间为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印证了重楼药材中无机元素的药理药效作用。[结论]揭示了重楼中无机元素的作用,并为重楼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极谱、原子吸收法检测出西洋参种子中的均含有16种无机元素,它们的含量各异,且因产地,参龄不同而异,其中11种人体必需宏,微量元素含量之和,集安三年〉国产均值〉原产美国〉左家四年〉集安四年,与所测元素加和量顺序完全一致;2种有害微量元素含量之和;集安三年〉原产美国〉集安四年〉国产均值〉左家四年,但都低于致毒量。  相似文献   

9.
在无机元素化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过程中重视哲学思想的运用,可以展现知识所蕴涵的思想与审美态度,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11.
乌拉尔甘草中6种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分析(摘要)(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中6种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为阐明甘草药效原理和探讨人工种植甘草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法对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中Cu、Zn、Fe、Ca、Mg、Mn6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可溶态中的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Ca含量最高,为3.572mg/g,其次为Mg、Fe、Zn、Mn、Cu含量最低,为3.81mg/kg。甘草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随元素种类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甘草中6种元素的总提取率为1.71%~60.06%,浸留比为0.0183%~1.6820%。其中,Zn的提取率最高,为60.06%;其次为Mn、Cu和Ca,分别为51.86%、22.26%和19.38%,表明Zn和Mn元素的存在形态较易溶于水,与甘草具有镇痛、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Zn的浸留比最大为1.68,是甘草中作用最大的元素或最特征的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5.72%~103.1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8%。[结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准确性高,用以分析乌拉尔甘草中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梁新华  李梦菊  王俊  郑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65-17966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中6种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为阐明甘草药效原理和探讨人工种植甘草质量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传统煎煮法对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中Cu、Zn、Fe、Ca、Mg、Mn 6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可溶态中的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甘草中6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1.71%~60.06%;浸留比在0.0183~1.6820;6种元素中Zn的浸留比最大为1.68,是甘草中作用最大的元素或最特征的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5.72%~103.1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8%。[结论]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准确性高,用以分析乌拉尔甘草中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甘草种子萌发的幼苗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幼茎、幼叶、子叶、下胚轴、胚根等5种外植体中,子叶及下胚轴均适合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在6-BA、NAA或2,4-D不同激素组合中,以MS+6-BA 1.0mg/L+NAA 1.5mg/L为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同时也是以茎尖、腋芽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在IAA、IBA和NAA 3种激素中,以1/2MS+NAA 0.05mg/L为最佳的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4.
氮肥对乌拉尔甘草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作者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氮素营养对1、2年生乌拉尔甘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梯度试验中,当施氮量到达0.15 g/L之前,氮的增施对甘草主要生长、生理、产量和药效等指标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0.10~0.15 g/L为最佳,而超过0.15 g/L时,甘草开始受到抑制,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甘草净光合速率与生物量、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提高施氮水平对甘草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属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既是优良的牧草,又是重要的中药材,为野生和栽培甘草的主要品种。甘草以根和根茎入药,素有“十药九草”之称,《本草纲目》将其列为百药之首,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作用,还可广泛应用于烟草、食品以及化妆品等行业,因此其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甘肃环县是野生甘草的主要资源地,分布面积2280km^2,以乌拉尔甘草为主。  相似文献   

16.
甘草角鲨烯的提取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油醚为溶剂索氏提取,薄层层析定性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测试甘草种子、根中角鲨烯。辅助气相色谱/质谱进一步验证角鲨烯的存在。结果表明:甘草种子、甘草根中存在角鲨烯,但含量较低。本试验中建立的HPLC测定角鲨烯方法是可行的,确定的色谱条件为:C18柱,流动相V(乙腈)∶V(甲醇)为60∶40、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2mL/min、柱温为30℃。可以考虑将角鲨烯做为甘草中一种新的具有高开发利用价值的物质予以深层次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甘草的离体根尖培养体系有助于研究甘草的根系营养、形态建成以及某些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代谢等。为建立乌拉尔甘草的离体根尖培养体系,对影响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生长的培养基、激素以及维生素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附加0.10mg/L的IBA,可诱导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伸长并产生较多的侧根;B,大量元素+B5微量元素和1/3MS大量元素+1/3MS微量元素适宜乌拉尔甘草离体根系的生长。表现为主根和侧根发达而均匀,具有较强的生长活力;培养基中附加0.50mg/L的VB1可显著促进乌拉尔甘草离体根系鲜重的增加;液体悬浮培养适于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的培养。在悬浮培养条件下甘草离体根中甘草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0.75%,但没有检测到甘草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甘草叶部病害尤其是褐斑病和叶斑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展望了甘草叶部病害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病原致病机理及甘草抗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甘草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草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解析所得的GC-MS数据。[结果]分离出39个峰,鉴定出31种成分,并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二十酸(32.02%)。[结论]通过对甘草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为甘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离子束注入甘草技术的不足,在甘草种子催芽前处理技术摸索的基础上,进行了离子束注入研究.重复实验表明:甘草种子可以直接以浓硫酸处理1.5-2h,使得种子发芽迅速整齐,在发芽率和胚根长方面优于原用种子.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低能(30keV)N+离子束注入技术,发现如果种子不经浓硫酸处理,离子束注入并不能提高发芽率;酸处理后注入与注入后再酸处理效果相当,只是后者发芽率略低.本试验为种皮坚韧的植物种子进行离子束注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