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53号令)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杂志》2005,41(8):65-65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3.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畜牧兽医》2005,(4):34-34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4.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物检疫》2005,22(7):4-4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6.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业经2005年5月13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7.
《饲料与畜牧》2005,(4):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53号《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业经2005年5月13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部长:杜青林二○○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  相似文献   

8.
《中国牧业通讯》2005,(13):38-38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审批工作,农业部根据国务院2004年11月12日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于2005年5月24日发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农业部令第53号).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相似文献   

11.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7):F003-F003
《动物病原做牛物分类名录》业经2005年5月13日农业部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2.
动物病原微生物研究与生物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凌霞 《动物医学进展》2005,26(11):102-104
文章分析了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研究在实验室造成生物危害的原因,介绍了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对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的分类,以及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生物安全规定,并着重描述了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Ⅱ级和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主要特征,指出动物病原微生物及利用其进行的重组核酸技术及其获得的转基因产品都存在一定的潜在的生物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动物病原微生物所造成危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我国对动物病原微生物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类,从而使得我们对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加强对于病原微生物的认识,加强对于动物病原微生物监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对动物病原微生物所造成危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对动物病原微生物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类,加深对病原微生物的认识,以及加强对动物病原微生物监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动物饲料污染霉菌毒素的比例很高。一些研究发现高达70%的饲料样品被一种或多种霉菌毒素所污染(Pittet,1998;欧盟食品安全局,2004)。这些数据表明每种日粮中至少有一种原料可能含有霉菌毒素。在养殖场,很少观察到明显与霉菌毒素作用有关的病理症状。但当我们采样分析养殖场中所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28日,农业部兽医局张弘副局长带队对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并与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检查组了解到,两个单位高度重视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落  相似文献   

18.
《饲料广角》2012,(17):5-5
8月28日,农业部兽医局副局长张弘带队对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并与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检查组了解到,两个单位高度重视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责任,加强日常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检查组强调,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必须继续加强监管,防范动物病原微生物被非法利用,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9.
动物源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充分认识到了食品安全所涉及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建议将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优先领域。WHO于次年2月在总部日内瓦组织召开了“食品安全性战略计划会议”。会议强调了微生物和化学性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与评估、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立法、成员国之间的合作等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已经开始注重食品安全问题,逐步开展了食品安全性检测网络建设、食品卫生立法、动物防疫检疫法和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订等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历史和现状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差别较大,更需要正视食品安全性对国民健康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动物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通常被称为共生菌群。它们对动物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状态至关重要,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都会使机体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益生菌丰度减少而有害菌丰度增加。其机制包括引发宿主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机体的免疫细胞两方面。同样肠道菌群也会调控病原菌的感染,如肠道菌群对不同的病毒会产生颉颃或促进作用,对细菌和寄生虫分别产生抑制和促进作用。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的机制包括与病原菌竞争代谢产物和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促进病毒感染的机制包括3点,分别为提高病毒的稳定性及其与靶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和刺激靶细胞的增殖。肠道菌群促进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Th2细胞因子(如IL-4和IL-13)并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肠道菌群、病原微生物和宿主不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并在感染过程中不断进化。作者主要综述了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对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的影响,动物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进程并分析相关机制,以期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为疫苗佐剂的研发及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