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了动物园部分动物舍内环境中的细菌含量,并且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分离的病原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在舍内空气环境中检测到30种细菌,188个菌株,其中葡萄球菌属102株,肠杆菌科77株,链球菌属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各14株,占分离菌的7.45%(14/188),2种致病菌接种小鼠,致死率分别为42.86%(12/42)、57.14%(24/42)。2种致病菌对双链季胺盐—碘消毒液和聚维酮碘溶液2种消毒剂不敏感,对癸甲溴铵溶液敏感,使用1∶1 500的稀释浓度时,对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部分大肠杆菌均产生较好的效果,现场消毒,其杀菌率达80%~100%。癸甲溴铵消毒剂杀菌率受环境中细菌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8株鸭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某大型养殖场的病料采集,分离鉴定了38株鸭大肠杆菌。利用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分离菌进行了O血清型鉴定,用菌液涂布法对分离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养殖场存在较为严重的大肠杆菌感染,分离的38株大肠杆菌均有致病性,分属7种血清型,分别是O2、O21、O83、O119、O139、O73和O78,占分离菌株的86.84%;另有5株未能定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8株鸭大肠杆菌对21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并以多重耐药为主,耐药性差异较大,最为敏感的抗生素是磷霉素和阿米卡星2种药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山东东营地区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情况,对12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猪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鉴定、生化试验、PCR试验及序列比对、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出9株大肠杆菌菌株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12份样本中有4头患病母猪的子宫内容物检测出有2种致病菌存在。本试验分离的9株细菌菌株符合大肠杆菌的形态及生化特性,6株细菌菌株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及生化特征,15株菌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别对头孢曲松、氟苯尼考、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恩诺沙星敏感;对大观霉素、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多西环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恩诺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说明山东东营地区规模化猪场中导致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个菌株对很多药物都有一定耐药性,如何采取科学手段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值得各养殖场户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奶牛乳房炎乳汁中的主要病原菌及其敏感性药物,试验采用规模化奶牛场16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选择了31种抗生素和11种单味中药、1个复方中药制剂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35份乳样中分离到8种细菌43个菌株。鉴定出葡萄球菌2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分离菌的46.51%;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大肠杆菌16株,占分离菌的37.20%;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沙门杆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的2.32%。从乳房炎乳汁中分离的几种主要致病菌对氧氟沙星、氟哌酸、头孢噻吩、先锋必、氟罗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对连翘、柴胡、红藤和皂角刺等单味药和复方中药制剂敏感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调查引起新疆石河子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于石河子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85份临床型或隐性乳房炎奶牛的奶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从85份奶样中分离到9种共计127株细菌,经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生化试验和16S rRNA PCR鉴定,其中60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7.24%;还有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属、假单胞杆菌属、肠球菌属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杆菌肽、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强力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71.67%、66.67%和76.67%;对氯霉素、氟苯尼考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达80.00%、83.33%和66.67%;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菌株对新霉素表现为既不明显耐药也不敏感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湖南省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致病菌类型和耐药性,从4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了77头患有乳房炎的鲜奶样品,共分离出37种、162株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95株(58.64%)、芽孢杆菌28株(17.28%)、克雷伯菌10株(6.17%)、埃希菌9株(5.56%)、棒状杆菌、链球菌、沙门菌及其他菌属均在5株以下。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青霉素、头孢西丁、苯唑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强。综上所述,湖南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可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部分奶牛养殖场乳房炎生鲜乳样本及环境样本致病菌种类和耐药性,为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临床用药指导和参考。【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对内蒙古地区4个规模化养殖场468份(乳房炎生鲜乳样本199份,乳房炎奶牛饲养环境样本269份)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以及16S rDNA测序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且对引发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性试验。【结果】高盐甘露醇培养基上呈现出小、白且偏黄色的菌落,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相似的菌株共56株,分离率为11.97%;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呈现出黑紫色泛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大肠杆菌高度相似的菌株共44株,分离率为9.40%。在199份生鲜乳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率最高,分别为21.11%和17.09%;在269份环境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5.20%和3.7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异噁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相对较高,耐药率分别为90.63%、78.13%、75.00%、68.75%;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较高。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磺胺异噁唑存在明显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0%、94.29%、45.71%;对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E、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利福昔明表现出较高敏感性。【结论】内蒙古地区引发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异噁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磺胺异噁唑存在明显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从湛江养鹅场发生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死鹅无菌采集病料,分离鉴定出8株大肠杆菌,其中,O86K61 4株,O44K74 3株,1株未定型,上述菌株均不产生内毒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对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恩诺沙星、先锋霉素、磺胺嘧啶、诺氟沙星、强力霉素呈交叉耐药;对万古霉素、新霉素、呋喃唑酮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不敏感。上述结果提示,同一发病鹅场存在着多种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并存在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548-1552
为了获得辽宁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试验从辽宁地区的奶牛场采集临床型乳样100份,然后对乳样进行微生物常规分离、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型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定仪进行检测,分离到24种细菌共227个菌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占29.07%;大肠杆菌46株,占20.26%。可见引起辽宁省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而且以混合感染较为严重。药敏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对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很好,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产生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南宁某奶牛场乳房炎治疗用药已经出现低效或无效,为了解其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随机采集乳样228份进行体细胞数检测,筛选出75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其中检出167株可疑菌株,并通过生化鉴定等确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占16.8%)、无乳链球菌10株、停乳链球菌4株、乳房链球菌2株(占9.6%)、大肠杆菌35株(占21.0%)。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链霉素等已100%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等已100%耐药,链球菌对阿米卡星、红霉素等已100%耐药。其中三类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和氧氟沙星都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几种植物挥发油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香薷、藿香、大蒜、苍术、艾叶等植物挥发油对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奶牛乳房炎链球葡、奶牛乳房炎酵母类真菌、孔雀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抗菌作用的研究,初步证实了香薷挥发油、大蒜挥发油对上述临床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检测与小白鼠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2个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患牛为试验对象,共分离鉴定出21种91株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28株(30.78%),链球菌21株(23.07%),杆菌25株(27.48%),其他细菌17株(18.67%)。对主要病原菌通过动物试验确定致病力较强的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同时对17大类主要病原菌共30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隐性乳房炎中应用较多的青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对常见致病菌几乎无效,而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则显示出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患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奶或子宫黏液中分离菌株,鉴定后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链球菌38株(其中停乳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30株)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5株,在体外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了杀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抑杀效果,对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和牛源多杀巴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差;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都有一定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良好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大程  程艳  张智勇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7):71-72,I0001,I0002
本试验对113份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3大类5种91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2株,溶血葡萄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6株;停乳链球菌1株;大肠杆菌2株,沙雷氏菌1株,克雷伯氏菌1株。经过绵羊血溶血试验及小白鼠动物试验,确定部分菌株为致病菌。8类18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均对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链球菌对洁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以及庆大霉素等均高度敏感,肠杆菌对新霉素、磺胺、四环素、链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等均高度敏感,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链霉素等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天然化合物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 mmol/L和1.6 mmol/L;链球菌1.6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6.4 mmol/L和3.2 mmol/L,且能完全抑制这三种菌的生长。肉桂醛的最小杀菌浓度(MBC)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25.6 mmol/L和12.8 mmol/L;链球菌12.8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25.6 mmol/L和12.8 mmol/L;在7 h内能有效杀灭这三种菌,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有抑菌和杀菌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江苏省某奶牛场中乳房炎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采取4份患病乳汁样本进行试验分离和鉴定,并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分离后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2株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菌株还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等,为多种致病病原菌同时引起,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杨有武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0):171-173
为了掌握导致青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在青海地区18个奶牛场共采集243份乳房炎乳样。应用传统方法进行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通过试管法血浆凝固酶试验与生化鉴定方法,本次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木糖葡萄球菌与产色葡萄球菌各6株,腐生葡萄球菌5株,松鼠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各4 株,头葡萄球菌和模仿葡萄球菌各2株;经K-B纸片扩散法对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葡萄球菌主要对头孢类、林可霉素、阿米卡星比较敏感,部分菌株对恩诺沙星与庆大霉素敏感,从而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奶牛急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奶牛急性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方法]通过采集病牛乳汁样品3份,分别对其病原茵进行分离与鉴定.检测[结果]表明:检出4种共13株细菌,其中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停乳链球菌5株;大肠埃希茵1株,乳房链球茵1株.[结论]该场奶牛的急性乳房炎是由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共同引起...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主要血清型,试验从内蒙古地区9个牧场共采集236份奶牛乳房炎患牛的奶样,采用常规微生物方法、生物化学反应方法、动物试验和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常规微生物学检验分离得到162株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124株、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29株、腐生葡萄球菌(S.saparophytics)9株。动物试验得到116株致病性S.aureus。PCR方法鉴定出荚膜多糖5型S.aureus23株,占致病性S.aureus的19.83%;荚膜多糖8型S.aureus61株,占致病性S.aureus的52.59%;荚膜多糖5型和8型S.aureus占致病性S.aureus的72.41%。说明5型和8型S.aureus是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20.
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 ATCC 43889)、福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 CMCC 51334)3株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用于测定L-乳酸、D-乳酸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比较L-乳酸、D-乳酸对3株食源性致病菌抑菌效果差异.结果表明:L-乳酸、D-乳酸对3株食源性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MIC0.1 mg/mL、MBC 3.2 mg/mL,大肠杆菌MIC 0.1 mg/mL、MBC 1.6 mg/mL,福氏志贺菌MIC 0.1 mg/mL、MBC3.2mg/mL.在所选3株指示菌浓度105~106 CFU/mL、乳酸0.2 mg/mL质量浓度下,L-乳酸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D-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