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曾东方  许泽永 《花生学报》1994,(3):10-11,14
1991和1993年从湖北红安花生青枯病病地采集的花生种子,未经晾晒直接播于温室,青枯病发病率分别为4.8%和7.7%;种子进行青枯菌分离,带菌率4.9%;但风干2个月后播种,未见传病现象。另外,花生种子用病菌悬浮液浸泡24小时后,经烘,晾,晒干燥处理3天,当含水量降到10%左右时,分离不到青枯菌。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花生种子含水量、贮藏温湿度、贮藏容器对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花生种子活力及寿命的主要因素,花生种子在高温条件下贮藏活力下降快,在20℃以内种子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小,寿命长,贮藏9~12个月仍具有种用价值。种子含水量低贮藏寿命长,南方花生种子的安全含水量是5% ~6% 左右。湿度低种子贮藏寿命长,适宜的环境湿度似在52% 左右。研究还阐明了不同贮藏条件和种子水分对种子生理代谢的影响及与种子活力的关系,为春花生种子妥善贮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花生枯萎死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地下害虫为害造成死棵;二是花生长期受涝或严重干旱,引起生理机能失调而死;三是花生受到茎腐、根腐、白绢、黑霉、青枯等五种病菌侵染而造成死亡。前两者与种子好坏关系不大,而后者与种子质量关系甚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大麦条纹病是全国种大麦区常见病害,在我区不论山区川区发生逐年加重,此病是以种子带菌为传播来源。春天,播下种种发芽后,病菌浸入幼苗,逐渐蔓延到叶部造成危害,抽穗后病株上分生孢子随风传播,由花部侵入菌丝体潜藏在颖片与种皮之间,如遇低温高湿、日照少,植株不抽穗或抽穗不结实造成大麦减产。我们在农场和农村经三年试验和初步摸索出一些防治办法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5.
应用表型和分子学方法鉴别花生青枯病菌的不同株系M.Taghvi等1引言由花生青枯病菌(Pseudomonassolancearum)引起的细菌枯萎病是热带、亚热带及部分暖温带地区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病害之一。青枯病能为害马铃薯、西红柿、烟草、花生...  相似文献   

6.
用“新芋4号”和“761—8”两个品种,采取春、秋两种不同方法留种的种薯,同一天春播在同一块地里,结果用春薯留种的“新芋4号”青枯病株率为零,亩产3694.1斤;同一品种用秋薯留种的青枯病株率为11.9%,亩产只1841.2斤。“761—8”用春薯留种的青枯病株率为1.7%,亩产2770.6斤;而用秋薯留种的青枯病株率为16.2%,亩产1182.4斤。青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萎病是影响棉花产量、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此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内外、病株残体及土壤过冬,通过带菌种子、土壤及病株残体,随人、畜、流水及农具进行传播。此病从棉苗子叶期开始发病,棉株现蕾前后(6月至7月上旬)为第一次发病高峰期;而入伏少雨高温,此病潜伏未发,到降秋雨气温下降时(立秋前后),此病又发,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枯萎病发生条件:气温为10~38℃,最适温度为27~30℃;地温为20℃以上,最适地温为25~30℃;pH值为2.5~9,最适pH为3.5~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麦条纹病初侵染源和再侵染问题,进行了田间试验测定和大量的调查分析,明确了种子带菌是大麦条纹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指比较,种子带菌占整个初侵染源的90.8%,发病率比较,种子带菌占整个初侵染源的75%。种子消毒处理,能很好的控制大麦条纹病的发生发展。土壤中残存的大麦条纹病病菌,也是大麦条纹病的初侵染源,但在整个初侵染源中所占比例很小。大麦条纹病再侵染程度主要取决于初侵染量和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9.
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的系统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远  杨英娟 《杂粮作物》2005,25(3):204-204
通过对田间玉米自然病株及接种苗的系统分离表明,禾谷镰孢菌难以通过体内系统侵染引起穗腐病;带菌种子可以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引起苗病,因此种子消毒是预防茎腐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五十年代初期,我国部分花生产区发现了花生线虫病。关于病害的传播途径问题,不少人认为由于花生荚果的远距离调运由荚壳虫瘿内的线虫而传播的。因此,国家检疫部门把花生线虫病列为检疫对象,禁止病区种子外调,如果必须调运,要集中剥壳,将壳烧掉,以控制该病的蔓延。 为了明确花生根结线虫能否随花生荚果调运而传播,我们从1959年~1966年进行了调查。并对花生荚果虫瘿中的线虫是否存活及其存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得知:花生荚果虫瘿中的线虫各种虫态,在花生水分降到26.1%以下,已死亡;花生贮藏含水量为10%以下,线虫各虫态更不能存活。试验结果证明了花生荚果的调运不是根结线虫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1.
青枯菌潜伏浸染对花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青枯菌对20个花生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研究了青枯菌潜伏侵染对花生根系、根瘤数、生物产量及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枯菌潜伏侵染对花生生长发育有普遍的抑制作用,不同花生品种对潜伏浸染的反应存在广泛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4个抗和7个感青枯病的花生材料苗期的固氮性状进行了观察比较。抗病材料的单株结瘤数和植株含氮量均低于感病材料,表明抗病材料苗期的固氮能力相对较差。两组材料在根瘤菌侵染的频率、部位以及根系形态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花生根部对外界微生物浸染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初步认为花生对青枯病的抗性中包含有“抗外界微生物侵入”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对花生青枯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潜伏侵染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为104菌/ml,对潜伏侵染的检测可准确到组织水平,样品制备可用缓冲液浸泡代替研磨,样品保存时间不影响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豆疫霉根腐病传播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带菌土壤、病残体进行病试验,研究了人工接种条件下种子带菌条件及带菌种子传病情况,结果表明,带菌土壤和病残体无论是在当年还是越科后都可有效地传播大豆疫霉根霉是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主要初侵染不原和传播途径。人工接种可以导致大豆种子力,但只在有病资助以豆荚才有这种结果,幼荚期接种豆荚可以使荚内的豆粒严重发病,豆粒被一层菌丝包裹,这些豆粒虽然本身不能萌发,但能作为接种体导致邻近的健康植株发病。作者通过大量的  相似文献   

15.
花生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对5700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抗病性和种子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高抗锈病种质92份,高抗早斑病种质77份,高抗晚斑病种质53份,高抗根结线虫资源3份,高抗青枯病资源102份,抗锈病兼抗早斑病资源58份,抗锈病兼抗晚斑病资源49份,抗锈病兼抗早、晚斑病资源45份,抗青枯病兼抗根结线虫资源2份,抗青枯病兼抗锈病资源1份。蛋白质含量达34%以上的33份,含油量达58%以上的24份,油酸含量达67%以上的18份,亚油酸含量达47%以上的15份。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花生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和种子品质性状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花生属栽野杂种后代抗青枯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强致病力青枯病病原菌接种花生栽野杂种后代种子 ,通过测定萎蔫指数和抗病率鉴定青枯病抗性。结果表明 ,花生栽野杂种后代存在抗青枯病新品系 ,2 7个品系的抗病率高于抗病对照协抗青 ,其中 7个高抗品系与抗病对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大部分抗病品系兼抗黑斑病和锈病  相似文献   

17.
花生新品种中花4号的全国区试及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旱地亩产250公斤左右,水田覆膜320公斤以上,最高达461公斤,经稳产性测定,回归系数(b)接近1.稳产性能好,适应性广,蛋白质含量30%以上,油分含量51%左右;中抗花生锈病和青枯病.适于我国江淮流域及南方花生产区种植,目前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30余万亩.  相似文献   

18.
1992—1994年对烟台地区花生病毒病进行调查。由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花生黄花叶病毒病是当地花生上主要病害之一,花生病株比健株减产19.4%—52.4%。大田花生CMV—CA种传率一般在0.5%以下,病害前期发生轻、扩散慢,7月底至8月初为发病高峰期。病害流行程度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和总降雨量有关。对15份花生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未发现抗病材料。采用以覆膜栽培结合苗期拔除病毒种传病苗为主的综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80%左右,显著增加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9.
至1990年,共收集花生种质资源4329份,其中4150份完成了繁种入库任务,并开展抗病性和品质鉴定分析工作。鉴定出抗锈病资源255份、抗旱斑病222份、抗晚斑病92份、抗根结线虫病2份,抗青枯病85份。抗锈兼抗早斑病的170份;抗锈兼抗晚斑病种质51份;抗旱斑兼抗晚斑病的56份;抗三种叶部病害的45份;抗青枯病兼抗根结线虫病的2份。通过蛋白质、脂肪、油/亚比分析筛选出蛋白质含量在32%以上的262份;含油量在56%以上的资源226份;油/亚比在3—5.49的品种50份。  相似文献   

20.
甲醇老化可使花生种子活力下降,30%甲醇处理量甲醇老化的临界浓度。甲醇老化降低萌发花生种子乙烯的释放量,改变乙烯的释放模式。甲醇老化使细胞透性急剧增加,渗出率比人工老化种子高,而呼吸强度则比人工老化种子低。PEG渗调对低浓度甲醇(10%)老化种子有提高活力的作用,对20%或以上的浓度则有加速种子老化的作用。表明甲醇老化与人工老化对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