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重庆雪宝山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主要特色及其科学价值,论述了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略述了该设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从象头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建立保护区重要性、机构设置及管理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开展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安全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山保护区内高寒草甸、高寒垫状植被、高寒荒漠、高寒草原的生态安全大小分别为3.105,2.805,2.474和1.942,分别处于很安全、基本安全、基本安全和较危险状态。保护区全区草地生态安全整体处于较安全状态,试验区生态安全程度最高,缓冲区生态安全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4.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星鸦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0,31(5):259-261,297
2007~2009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鸦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区星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500 m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2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43只/km;繁殖期为4~7月,最早产卵期为4月19日,窝卵数为3~5枚,孵化期为17~18 d,孵化率为83.2%,巢内育雏期18~19 d,幼乌离巢率为96%;星鸦的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总食物量的76.7%。  相似文献   

5.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2,33(4):184-186
2009~2011年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声杜鹃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5月上旬迁来,最晚8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99~111 d。迁来后,该鸟在本区主要在低山疏林地带和村庄附近活动,活动较为敏锐和隐蔽,常能听到叫声,但很少暴露在人前。四声杜鹃在本区的种群密度6、7月最大,每公里遇见数分别为1.17只和1.25只;在8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公里遇见数0.47只,种群密度平均为0.89只/km。该鸟为卵寄生性繁殖,自己不营巢,本区发现雌鸟把卵产在山噪鹛的繁殖窝里,让山噪鹛代其孵化和育雏,本窝寄生卵2枚,卵重3.3 g和3.5 g,卵大小为22×17 mm~23×18 mm。卵经山噪鹛义鸟孵化18 d后出壳,雏鸟仍由山噪鹛喂育14 d后离巢。四声杜鹃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量占总食物量的95.5%,其中松毛虫所占比例最大,占昆虫食物重量的24.1%。该鸟为重要的农林益鸟,应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4,(3):316-319
2011-2013年3-9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斑翅山鹁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斑翅山鹑为留鸟,在海拔1 400-1 480 m的低山丘陵灌草带种群数量居多,在海拔1 600-1700 m的低山疏林灌丛带较少,海拔1 700 m以上的地区没有该鸟活动。繁殖前3月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15只/hm^2,繁殖后的9月种群平均密度为0.25只/hm^2。3月末至6月进入繁殖期,年繁殖1次,1雄1雌制;雌雄共同营巢,营巢期6-7 d;窝卵数13-15枚,雌鸡孵卵,孵化期23-24 d,孵化率93.8%,成活率88.6%,繁殖力6.5只;雏在巢时间5-7 h,雏鸟早成性,雌雄鸡共同完成巢外育雏。近年来,斑翅山鹑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7.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芳  于洪贤 《野生动物》2009,30(3):152-155
在综合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自然性、代表性、多样性、稀有性、适宜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生态质量评价。计算得出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分值为0.7386。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最后就该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苏杨 《野生动物》2005,26(4):43-44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与人居环境有关的环保提案数不胜数。日前,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又确定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看来,人居环境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照”下已有了足够的被重视程度。但有些环境,似乎很遥远但可能你已经接触  相似文献   

9.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鹪鹩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3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14窝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该鸟在本区3月份种群遇见率为2.27只/km,9月后为3.27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44.1%;繁殖期为4-8月,最早营巢期为4月22日,营巢期7d,窝卵数3-5枚,孵卵期13-14d,年繁殖力1.8只,孵化率为85.1%,成活率86.96%,巢内育雏14- 15d,巢外育雏7-8d。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态立市,旅游强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在丹东未来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城市的科学、持续发展,倡导生态文明,率先建设生态城市。丹东未来空间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在城市活动与农业活动之间,在建成区与开敞空间之间,在保护与毁坏富有价值不可再生的自然资产之间,建立并保持一种必要的平衡。需要对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安全作整体综合研究,进一步加快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月~2005年5月,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进行了种类、数量调查统计,分析了该地区蝶类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共收集蝴蝶标本1682余只,隶属7科30属30种。研究表明蝴蝶及活动情况随着不同季节的变化、植被类型及植物生长情况的变化是决定蝴蝶种类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人为活动也是影响种群消长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江西宁都凌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建设,作者于2012年至2013年多次对该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结果显示,凌云山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2种,隶属于2目13科37属。其中,两栖动物19种,隶属于1目6科14属,占江西省39种两栖动物的48. 7%;爬行动物33种,隶属于1目7科23属,占江西省80种的41. 3%。凌云山位于动物地理分布区中的东洋区系区的偏北位置,向古北区靠近,古北区的种类也会扩散到这一地区,成为东洋区、古北区的共有种。因此在两栖爬行种类组成上以东洋区的种类为主,具有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特点。最后对凌云山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加大对当地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铜壁关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区系复杂,物种丰富,特有种多,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保护区至今尚未升为国家级,保护区级别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困扰着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议成立保护区管理局,理顺管理体制,扩大保护区面积,尽快升为国家级保护区,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啮齿类动物进行调查,发现啮齿类动物28种,隶属7科18属,其中,鼠科和仓鼠科为群落优势类群。结果分析表明,啮齿动物的群落多样性以落叶阔叶林为最高,针阔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低。  相似文献   

15.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市,分布有全国最大面积的红树林。由于地处西伯利亚一澳大利亚候乌迁徙路线,每年都有大量的候乌飞经此地。如何保护这些珍贵鸟类及其栖息地是保护区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介绍了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鸟类资源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曾昭文  李海军 《野生动物》2009,30(3):156-157
通过对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调查,发现鸟类126种,隶属16目,31科,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0种,以及黑龙江省省级保护鸟类16种。在分析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特征及活动规律基础上,探讨了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威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比重较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突出。运用威胁因素分析方法掌握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状况以及保护区与社区矛盾所在,针对性地采取适应性管理措施,是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用头脑风暴等方法找出主要保护对象面临的威胁因素,用矩阵分析等方法对各种威胁因素进行威胁程度排序,用逻辑框架的方法找出威胁因素产生的原因、危害方式、危害区域。经过分析,该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面临的威胁因素按照威胁程度从高到低为:林火隐患,薪柴采集,偷猎和非法猎捕,道路建设,非法采伐林木,非法旅游,非法采集,放牧。针对这些威胁因素,提出了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政策和技术支撑、人力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7月~2004年5月和2007年8月~2008年9月,对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的人为活动对该区鱼类多样性有较大的影响;2008年该保护区记录到鱼类41种,与200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有10种鱼未发现,且鱼类个体均重小于20 g的有22种(占53.66%)。这表明该区鱼类群落结构变化较大,小型化趋势明显,鱼类资源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不合理的鱼类资源利用方式、水域生态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为此,作者提出了如下保护对策:加大保护宣教力度、加强执法和法制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土著鱼类资源、开展鱼类资源保护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