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亚麻苗期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 《中国麻业》2003,25(5):223-227
从亚麻苗期病害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菌传播途径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病害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学 《中国麻业》2004,26(5):225-227
从亚麻细菌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茵特性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栽培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明确了种子带茵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3.
亚麻顶萎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一套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4.
亚麻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学 《中国麻业》2004,26(3):121-124
本文叙述了亚麻白粉痛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茸侵染规律及病害综合防治措施,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栽培厦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明确了种子带茸是该病害主要慢染源和传播途径,为综合防治亚麻白粉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介绍了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病原菌病害综合防治,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证明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和传播途径,同时建立了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杨学 《中国麻业科学》2004,26(4):170-172
从亚麻派斯莫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侵染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栽培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明确了种子带菌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7.
杨学 《中国麻业科学》2004,26(5):225-227
从亚麻细菌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特性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栽培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明确了种子带菌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8.
杨学 《中国麻业科学》2003,25(5):223-227
从亚麻苗期病害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菌传播途径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病害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9.
杨学 《中国麻业》2008,30(1):25-27
对亚麻茎褐斑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亚麻灰霉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1.
春油菜菌核病流行强度的判别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分析影响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西部地区春油菜菌核病发病强度的气象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年春油菜菌核病发病数据进行分类,在初选出影响因子的前提下,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初选的因子进行再筛选,由此建立起各发病类别的判别模型,并对模型的判别效果进行检验,其判别正确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邑甜茶高位嫁接的方法,简述平邑甜茶对苹果轮纹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邑甜茶砧木能彻底解决富士苹果枝干轮纹病的发生,解决老果园重茬更新、再植病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玉米灰斑病菌人工接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桂清  陈捷 《玉米科学》2006,14(6):148-150
玉米灰斑病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叶部病害。采用喷雾、菌液灌心、高粱粒灌心、注射4种方法进行接种,以探索抗病资源鉴定中更为简便、易行、可靠的田间人工接种方法。对玉米叶部病害喷雾是常用的接种方法,对玉米灰斑病菌高粱粒灌心方法不但有利于保湿,而且便于操作,是抗性鉴定时的首选方法。在植株11~12叶期(喇叭口期)应用高粱粒灌心的接种方法,可获得理想的寄主发病效果。  相似文献   

14.
辽宁花生褐斑病发生及时间流行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辽宁地区花生褐斑病发生危害及流行规律,以期指导病害防治。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辽宁省不同产区及不同品种花生褐斑病进行调查。2011年和2012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病害均有发生,沈阳产区病害发生严重,兴城地区病害发生较轻,且多数产区2012年病情指数高于2011年。不同品种间病情指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四粒红最重,白花生最轻。通过SAS软件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花生褐斑病病情指数随时间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甜菜丛根病,提出田间单株根部5级目测法、群体的病情指数及平均病级,经2003~2004年新疆甜菜抗丛根病区域鉴定试验表明:7份参试材料表现中抗,病情指数31.2~38.9,平均病级1.51~2.0;1份高感,病情指数为62.4,平均病级为3.1.两年7份表现抗病的材料平均块根产量与对照KWS5075差异不显著,含糖率15.2%~16.1%,产糖量较对照增加1.9%~11.6%.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芳贤 《玉米科学》2000,8(4):075-078
本文简述了玉米粗缩病(MRDV)的初侵染源、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和危害损失等情况。明确了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危害与环境条件、播种时期、品种抗病性差、自然界天敌减少等诸多因素有关。并提出了调整播期和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等,就可以减少玉米粗缩病(MRDV)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7.
SSR标记在水稻抗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英  李明 《北方水稻》2007,(2):10-13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选育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途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简称SSR)为辅助选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介绍SSR的原理和方法,阐述SSR在水稻抗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为揭示稻瘟病的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种简便的病原真菌单孢分离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一种简便、实用、高效的病原真菌单孢分离法——挑针转移法,即用尖细而光滑的挑针从培养物或标样上挑取孢子,将其转移到清水琼脂块上,然后挑取分散的单个孢子转移到另一琼脂块上获得单孢。通过对多种真菌的分离表明,该法操作简便,成功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Burkholderia glumae于2007年被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国内急需建立针对该菌切实可行的检测技术, 以有效控制它在我国的传播。采用实时荧光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PCR)和经典PCR技术进行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所有谷枯病菌都能产生139 bp左右的特异性片段,非谷枯菌株均无特异性片段产生。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发现,常规PCR技术在病菌浓度为104CFU/mL时即可检测到,实时荧光PCR技术在病菌浓度为102CFU/mL时即可检测到,后者比前者的灵敏度高100倍。将模拟带菌种子与灭菌种子按1∶100混合,实时荧光PCR技术可以检测到该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