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巩志 《茶叶科学技术》2004,(2):39-39,33
自从陆羽以<神农食经>为依据,主张"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的起源于药用以来.关于茶与药、与饮,一直是比较引人注目的茶的起源的问题.福建之茶,有文字记载;兴于唐而盛于宋,而据史乘考证,实起于商周时的贡茶.  相似文献   

2.
(4)粉茶.粉茶即茶鲜叶经简易加工后研磨而成的粒度均匀、外观颜色均一的粉状茶.粉茶有别于一般茶末,前者是利用茶鲜叶加工而成的制品,品质与成分较为均一;而后者是茶叶精制过程中残余的碎屑粉末,品质与外观颜色较难控制.茶叶含有许多有益人体的保健成分,通过冲泡饮用方式人体很难完全摄取这些成分,而直接食用茶叶,不但可摄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食用纤维,同时能获得与饮茶同样的保健功效.粉茶可直接或间接地用作各种食品的调味料、着色剂或风味改良剂,以开发各式茶食,这在日本及我国台湾等地颇为风行.  相似文献   

3.
据《宋史》等相关史料研究,宋代末茶的主流是水磨茶,即利用水力驱动磨盘磨出来的末茶,而茶臼、茶碾、茶磨等小玩意儿只不过是上流社会的茶道工具而已.宋代水磨茶曾一度被朝廷所垄断,规模很大,并制订有专门的水磨茶法,设置有专门主管水磨茶事务的提举京城茶场所.宋代名画《闸口盘车图》应该就是当时官营水磨茶场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4.
85.不同采摘时间、遮光处理和叶位的茶树新芽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 在茶叶不同采摘时间和其品质成分的关系上,研究表明,头茶的品质成分含量明显高于二、三茶,特别是精氨酸和茶氨酸的含量较高.茶芽中的全氮、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有随着芽梢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但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游离糖含量和水溶性盐及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则随着茶梢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维生素C含量则从采摘中期起逐渐增加,然后又减少.茶叶中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则随着茶芽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EGC的含量呈增加趋势.无机成分中,磷酸和钾的含量随茶梢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少,但钙、锰、铝的含量呈增加趋势.铜和锌的含量随茶树芽叶的成熟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伍湘安 《茶叶通讯》2007,34(4):51-52
安化茶历史悠久,因茶而带动了商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在资江沿岸形成了许多繁华的集镇. 东坪——因茶而兴起来的集镇 东坪为安化县城所在地,位于安化县中北部,资水中游北岸.柳溪自北向南经市中心流入资江,以溪口东面有一坪地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好茶长山野,名石埋土里,泱泱五千年,茶与石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茶以灵山秀水为宅,与明月清风相伴.茶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而石体坚贞,不以柔媚取人,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颇有君子气节.茶与石,向来深受文人雅士所喜好.  相似文献   

7.
有女如茶     
如果说诗人如水,女人就是诗人杯中的茶,浅淡甘露、蓊郁茂发;如果说男人如山,女人就是山下盘绕的茶,沿山而立,顺溪而生.大地造就万物,日月孕育精华,一片叶,春秋事,一杯茶,万种情. 《诗经·郑风》载“出其东门,有女如茶”.苏东坡诗云:“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茶,如女人;女人,如茶.春生茶,重水,茶韵回甘;秋生茶,重香,茶韵浓长.都说,女人如茶.嗅一律芬芳自娱,听一首轻音慢思,沏一杯清茶静品.安然的午后,朦胧的清晨,一席茶语,一缕清音,共品“如茶女人”.  相似文献   

8.
水仙茶--是古茶都建瓯主打的茶叶品牌.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更加关注以来,建瓯水仙茶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水仙茶飘天然香,养胃降脂增健康. "水仙茶质美而味厚"、 "果奇香为诸茶冠",如果把安溪铁观音喻为闺中美少女,建瓯水仙茶则是风姿秀丽的少妇.水仙茶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9.漳平水仙茶饼 水仙茶饼又名"纸包茶",原产于福建省漳平市双洋镇中村.采用水仙品种茶树鲜叶按乌龙茶制作,将其揉捻叶用木模压成四方饼形成烘干而成.  相似文献   

10.
目前,长板式单锅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已在我国扁形茶产区获得较广泛使用,但在应用过程中因参数设置和使用维修不当,往往会造成机器不能正常运转,影响茶叶加工的正常进行.为此,特将该机的技术特点、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长板式单锅自动扁形茶炒制机的技术特点 长板式单锅自动扁形茶炒制机,是在我国广泛推广使用的长板式单锅扁形茶炒制机基础上,经创新设计而形成的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作业的新机型.由浙江茶区所开发的长板式单锅扁形茶炒制机,因为结构简单,加工出的扁形茶产品色泽绿翠、外形扁平、香气良好而受到广大扁形茶生产厂家的欢迎.自本世纪最初两年投入使用以来,在全国的保有量达30万台以上.  相似文献   

11.
李春霞 《福建茶叶》2016,(7):355-356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有与之相关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从中可以看出茶文化在我国古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文人之间,品茶之风一时兴起,使其与文学作品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茶不仅是中国古代寻常百姓的日常饮料,历代著名的诗人以茶为创作对象,上自中唐,下至明清,诗因茶而兴浓,茶因诗而名远,经过文人墨客的润色,茶与诗形成了完美的结合;与茶相关的佳作依然层出不穷,除了茶诗,著名的小说中也有许多细节与茶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文结合《红楼梦》、《镜花缘》与《九云记》,分析、阐述古典文学中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2.
茯砖茶是紧压茶中产销量最大的一种,由于主销边疆,又被称为边销茶.对"茯砖茶"有多种称谓:"湖茶"、"官茶"、"副茶"、"福茶"、"府茶",因系伏天加工俗称"伏茶".上述称谓,在教科书及各种有关茯砖茶的资料中均有此说.笔者长期从事茯砖茶的加工与研究,认为茯砖茶因伏天加工而称"伏茶"的提法有误.  相似文献   

13.
水仙茶考略     
水仙茶是我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乌龙茶类中的一颗明珠.人们在欣赏水仙茶树婷婷绰约的美姿,品味水仙茶沁人肺腑的馨香时,水仙茶的发源地建阳市小湖镇大湖村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早在清道光(1821年),小湖镇(时属瓯宁县,今建瓯市)大湖村便发现有人工培植水仙茶.清道光《瓯宁县志》记述:"水仙茶出禾义里(今小湖镇),大湖之大山坪.其地有岩叉山,山上有祝桃仙洞.西乾厂某甲,业茶,樵采于山,偶到洞前,得一木似茶而香,遂移栽园中.及长采下,用造茶法制之,果奇香为诸茶冠.  相似文献   

14.
一信一诗武夷茶出了山。茶史确认,茶始于唐而盛于宋.茶叶为福建名产之一.唐韩偓避乱入闽,福州荔枝已列贡品,而无茶品,他的诗中有“遐方不许贡珍奇,密诏惟教进荔枝.”(《吴评韩翰林集》)而李肇在《唐国史补》说:“当时风气重品茶,福州方山(原属建州,俗称五虎山,今属闽候)有露芽为第一”当时福建名茶之一种.《三山志》载:“元和间,诏方山院僧怀恽,至麟德殿说法,赐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盖建茶未盛前也.”  相似文献   

15.
1. 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树害虫防治装置,包括薄膜,所述薄膜上设有可穿透结构,所述可穿透结构由两道以上的切缝形成,所述两道以上的切缝均相交于同一点.每条切缝长度相同,相交的点位于切缝的中点.所述可穿透结构包括 4 道切缝,4道切缝相交成米字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密布切缝的薄膜阻隔茶梢与茶丛,阻滞害虫在茶梢与茶丛间上下自由移动,使发生于茶丛的害虫无法向上移动取食为害茶梢,而发生于茶梢的茶小绿叶蝉等害虫不能向下移动到茶丛内栖息,从而抑制茶树害虫发生.  相似文献   

16.
紫娟茶是云南特有的降压保健茶,它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下称云南茶科所)选育的稀有茶树品种“紫娟”为原料加工而成.紫娟茶独特的淡紫色茶汤和明显的降压效果使其身价远高于市场上的其它茶类.品一杯紫娟茶,既可以保健养生,又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越来越多的人因此爱上了紫娟茶.  相似文献   

17.
张文莉  张建兵 《福建茶叶》2016,(12):316-317
咏茶诗词,是中国茶文化与诗词文化结合的产物.唐宋文人的诗词创作与茶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而咏茶诗词本身,不仅彰显出了唐宋文人所具有的文学风采,同时也体现出了唐宋文人依托于茶所表现出的审美追求乃至人生理想.本文在对唐宋时期咏茶诗词的兴起与繁荣景象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分别对唐代与宋代咏茶诗词所具有的审美追求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茶与健康专题(一) 茶与健康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最早以具有解毒功效而被发现.之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以茶治病的经验,并对茶的保健功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就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荼为万病之药"的记载.17世纪后期,中国饮茶习俗和茶的保健知识一同传入欧洲,当时茶是在药房里销售的,而且价格昂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茶叶从药用到饮用,直至今天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时尚之所以能在全球风行,茶叶具有保健功效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庄文勤 《茶叶》2000,26(2):109
回望岁月,在小城居住又是十年.先前在乡下很容易喝到的罐罐茶,进城后却因钢筋水泥的阻隔而把我的罐罐茶的距离越拉越远.  相似文献   

20.
枕边一部《红楼梦》,我整整翻阅了30年.书中妙玉悄悄招呼宝钗和黛玉到耳房中喝"体己茶"的情节,引发我的兴趣.于想象中,用梅花香雪烹煮的茶,清淳无比,浸润心灵,那是人生的极致享受. 所谓"体己茶",也可叫"贴心茶",就是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喝的茶.妙玉何等高洁孤傲,就连贾母过来串门儿,上的茶也不过是旧年接的雨水所烹.所以宝钗、黛玉能喝到妙玉亲手烹制的雪煎茶,福气当真不小.而宝玉,算是沾宝钗、黛玉的光,也喝到了这样一杯香妙无比的茶,自然也心情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