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针对慈溪市城镇化而引起的粪便处置问题,通过沼气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节省了农户的燃料费用,而沼液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地,既节省肥料成本,改良了土壤,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在同类地区小城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随着城市扩建,混凝土覆盖面不断增大、不透水面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从而导致城市内涝、高温、雾霾、水污染等"城市病"不断加重。为贯彻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城市"发展理念,西安市将城市水土保持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西安市水土保持措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以及可应用于城市水土保持的主要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5.
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一环,是体现城市品味的一张重要名片。行道树树穴作为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发挥功能性,而且要兼具美观性。因此,对行道树树穴的主要处理方式、材质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列举分析了无锡市区内多个路段行道树树穴面层处理的实例及现状,并提出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行道树树穴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周勇  王庆云  张海涛  贺纪正 《土壤》1999,31(2):84-89
本文探讨了鄂北岗地不同土系的施肥效应和施肥技术,湖北省环境毒害性土系的分布,形成及治理措施;以及一些名,优,特农产品的适宜性土系的形成条件和利用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的核技术应用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工业、农业、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国内的需求情况看 ,与国外的情况比 ,中国的核技术应用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9.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农业在现代化、信息化方面的现状,展示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以永济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山西省永济市为例 ,运用GIS技术建立了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MapGis管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FoxPro管理数据录入、应用模型分析与统计数据库 ;叠加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和土壤图 ,形成 6 782个图斑 ,组成空间数据库的基本管理与评价单元 ,使得每个评价单元上土地利用方式一致、土壤类型一致。采用VisualC 语言开发了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应用模型。针对永济市的实际情况 ,经过专家组研究从 6 4个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指标中筛选出 15项指标进行评价。对 6 782个评价单元中的每一个评价单元 ,用 15项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计算其综合评价指数 ,并以该指数作为耕地质量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反映出该市耕地中低产田面积大、施肥结构不合理、忽视盐碱地改造和垆土地改良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并针对耕地的不同等级所存在的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该系统可掌握全市耕地地力及质量状况 ,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工作的基础,其评价结果直接决定将来土地复垦的方向和类型。该文以新疆15个煤矿为研究背景,选取了土地待复垦单元土地损毁后的地面坡度、损毁土地深度或压占区堆积物平整量、土地损毁后复垦土源保证率、土壤中黏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覆土厚度和土地复垦单元可用于灌溉的地表径流量等7个因素作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了适合新疆煤矿土地复垦为草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15个煤矿的76个待土地复垦单元作为学习样本,首先采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将76个样本划为4类,将分类结果与以往结合规范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其结果唯一,符合实际且更加精确;然后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76个样本进行训练,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采用回代估计方法对样本逐一进行检验,正确率达到98.7%。将该评价模型应用到新疆尼勒克科尔克煤矿和新疆皮里青煤矿,对2个煤矿的11个待土地复垦单元其复垦为草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分类结果与神经网络模型、因子和聚类联合分析的分类结果一致,分类结果符合规范分类结果范围且更加精确和符合实际。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可为新疆煤矿土地复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业景观分类探讨及其应用——以北京市峪口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发超 《土壤》2017,49(2):408-413
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构和实施现代农业景观规划。农业景观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进行农业景观分类。本文在界定农业景观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农业景观特征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求,基于农业景观主导功能、土地利用类型、微地貌形态以及土壤条件等分类指标,构建了一种农业景观分类方法体系。以北京市峪口镇为案例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出4个农业景观类(农业生产、农业服务设施、农村聚落和农业生态景观)、15个农业景观亚类和46个农业景观单元。结果表明,该方法兼顾了农业景观的主导功能和空间形态特征,能够满足美丽乡村建设中农业景观规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修正的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江苏省耕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mergy analysis, a modified model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ccounting, termed emerge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EMEF) in contrast to the conventional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model, is formulated and applied to a case study of Jiangsu cropland, China.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EF and the EMEF with respect to grain, cotton, and food oil were outlined. Per capita EF and EMEF of cropland were also presented to depict the resources consumption level by comparing the biocapacity (BC) or emergetic biocapacity (EMBC, a new BC calculation by emergy analysis) of the same area. In the meanwhile, the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index (ESI), a new concept initiated by the authors, was established in the modified model to indicate and compa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cropland use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The results from conventional EF showed that per capita EF of the cropland has exceeded its per capita BC in Jiangsu since 1986. In contrast, based on the EMBC, the per capita EMEF exceeded the per capita EMBC 5 years earlier. The ESIs of Jiangsu cropland use were between 0.7 and 0.4 by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while the numbers were between 0.7 and 0.3 by the modified one. The fact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similar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model wa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although some principles of the EF and EMEF were quite different. Also, according to the realities of Jiangsu' cropland use, the results from the modified model were more acceptable.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柽柳在河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筛选适用于西北地区河岸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选择湟水河在西宁市海湖桥到新宁桥段之间的一段裸露岸坡,针对该段河岸边坡存在的溅蚀、面蚀以及沟蚀等土壤侵蚀现象,采用活枝扦插柽柳的方法对岸坡进行近自然修复,分别对完工后6个月、15个月和51个月时柽柳的成活率、覆盖度以及完工后51个月时柽柳的生长状况、周边小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完工51个月后柽柳的生长情况达到较高水平,成活率和覆盖度分别为88%和100%,新生枝条的平均基径和平均株高分别为3.19 cm和348.9 cm.由于柽柳根系对岸坡土壤的固定,周边植被迅速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此外,柽柳的蒸腾作用使周边环境的小气候也有所改善,柽柳试验区的气温比周边裸露区低63.4%,空气湿度比周边裸露区高62.8%.最后,总结了柽柳应用于河流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9,(5):F0004-F0004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由广西大学主管和主办,是原广西农业大学主办的《广西农业大学学报》变更而来,创刊于1982年,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二十一世纪,基因组学已成为生物科学领域中的理论与技术的核心平台。  相似文献   

16.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9,(4):F0004-F0004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由广西大学主管和主办,是原广西农业大学主办的《广西农业大学学报》变更而来,创刊于是年,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二十一世纪,基因组学已成为生物科学领域中的理论与技术的核心平台,为了适应基于基因组时代的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相似文献   

17.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9,(3):F0004-F0004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由广西大学主管和主办,是原广西农业大学主办的《广西农业大学学报》交更而来,创刊于1982年,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二十一世纪,基因组学已成为生物科学领域中的理论与技术的核心平台,  相似文献   

18.
用生态安全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西藏曲松县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曲松县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当前曲松县生态安全状况处于预警状态,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从气候变化、资源利用和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阐述造成这一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和社会根源,提出适合曲松县改善生态安全现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应用金丝柳、紫穗槐、毛柳植物材料对40m人工边坡进行生态修复性试验,调查与监测这3种植物材料的生长状况,并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采用扦插措施,金丝柳的基径与毛柳的基径存在显著性差异,毛柳平均基径比金丝柳小33.3%,金丝柳的株高与紫穗槐的株高存在显著性差异,紫穗槐平均株高比金丝柳小33.3%。2)采用灌丛垫措施,紫穗槐的基径与金丝柳的基径存在显著性差异,金丝柳比紫穗槐的平均基径小18.2%,株高的生长情况3种植物无明显差异。在扦插和灌丛垫措施下,金丝柳、毛柳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而紫穗槐适用于灌丛垫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