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千年国际花生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9月4~7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这次会议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国作物学会花生学组、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承办。来自国际半干旱所、美国、阿根廷、南非、日本、越南、泰国及中国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取得了多项成果。(1)总结交流了花生科研、生产与利用的先进经验,探讨了解决限制花生生产和利用等瓶颈问题的研究重点,确立了新世纪花生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亚洲高粱研究协商会于1991年9月16日至19日在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下同)召开,会期4天,共65人参加了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缅甸、尼伯尔、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9国。会议还邀请澳大利亚、美国高粱谷子组织(INISORMIL)和苏联全俄高粱科学研究所参加了会议。此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美国农业部(USDA)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ICRISAT 的官员和有关科学家组织并参加了会议。高粱是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全球种植面积45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3.
1980年9月22—26日,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菲律宾马尼拉主持召开了“不同环境下农田作物潜在生产力”学术讨论会(简称作物生产力会议)。 参加会议的科学家来自五大洲22个国家共71人,代表较多的国家有日本(8人)、中国(5人包括台湾省1人)、美国(5人)、印度(5人)、泰国(5人),其他国家各1—3人。参加会议的有国际著名的作物生理学家澳大利亚L.T.Evans、日本村田  相似文献   

4.
亚洲高粱研究协商会于1991年9月16—19日在印度海德拉巴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下同)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国家,代表65人。会议还邀请了澳大利亚、美国高粱谷子组织(Intsormil)和苏联全俄高粱科学研究所参加了会议。此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美国农业部(USDA)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的宗旨是建立亚洲高粱研究协作网,以加强和促进亚洲国家与ICRISAT之间及亚洲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改进高粱生产、研究适宜的种植制度和高粱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1989年3月19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召开了以水稻为基础和在其它耕作制度下的鹰咀豆、水豆等旱作品种改良国际研讨会,会议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联合筹办。来自21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6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3人。  相似文献   

6.
花生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花生细菌性病害,自1905年首次在印度尼西亚发现以来,已在许多国家有过危害的报道。为了进一步开展花生青枯病的国际合作研究,1990年3月18日至19日,由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和国际半干旱所(ICRISAT)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主持召开了国际花生青枯病会议。来自1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10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就如  相似文献   

7.
亚洲高粱研究讨论会在泰国召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高粱研究讨论会在泰国召开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泰国农业部和亚洲开发银行于199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泰国曼谷的素攀武里(SuphanBuri)大田作物研究中心联合召开“亚洲高粱研究研讨会”,会期4天,来自有关国家的专...  相似文献   

8.
由荷兰农业生物研究中心(CABO)和国际水稻所(IRRI) 主办,印度中央水稻研究所(CRRI)主持的国际水稻病虫害计算机模拟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imulation of Impact of Pests and Diseases on Rice)于1991年4月15—20日在印度奥里萨邦克塔克市召开。来自荷兰、印度、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中国等7个国家的1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有关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马来亚稻黑蝽(Scotinophora coarctato)等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模拟进行了论文交流,并分病害和虫害模拟两个小组进行了讨论。会上,国际水稻所的M.J.Kropff博士(荷兰藉)和P.S.Teng博士(美藉华人)分别作了题为“杂草——作物相互关系的模拟”和“病虫害——作物模型在综合防治中的作用”两个专题报告。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还有:  相似文献   

9.
国际水稻种质资源会议(1990 Rice Ge m-plasm Workshop)于1990年5月10—12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菲律宾、泰国、巴西、美国、英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中国等17个国家,共44人。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南亚办事处也派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1)汇报各国和国际的水稻资源收集情况,研究今后设想;(2)座谈水稻资源保存暨基因库的管理;(3)研究水稻遗传资源网;(4)讨论水稻资源的资料管理。会议的主要结论有:  相似文献   

10.
东亚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国际工作会议于1987年11月8—14日在日本筑波召开。出席会议的国家除东道国日本外,还有中国、南朝鲜、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泊尔、新西兰、美国、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AVRDC)、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主办单位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等,共99人。会议以学术报告为主,共分8个单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滥用毒品控制基金会于1987年12月14—19日在泰国清迈召开了第1届地区性取缔鸦片(罂粟)种植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泰国、巴基斯坦、缅甸、中国和欧洲共同体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共计37人。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如何以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来取代鸦片的种植,探讨如何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使其在经  相似文献   

12.
“热带葱属蔬菜国际学术会”于1993年2月15—19日在泰国曼谷召开。会议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AVRDC)发起组织,亚洲地区中心(ARC),荷兰政府,国际园艺学会和美国、荷兰的6家蔬菜种子公司提供资助。49个国家的13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40个国家的代表在大会宣讲论文,另有33份墙报。我国有2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讲,题目分别是:“中国葱属蔬菜研究及生产”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88年1月19—22日在泰国曼谷召开了亚太区域食用油料作物研讨会。来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越南、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18名专家和学者,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的议题是:(1)分析研究亚太区域各国主要食用油料作物的生产趋势;(2)分析油料作  相似文献   

14.
第 44届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 (CIPAC)年会以及第 3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农药规格 (specification)非正式会议于 2000年 5月 29日至 6月 6日在西班牙格林纳达市 (Granada)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英、德、美、法、瑞士、西班牙、比利时、澳大利亚、巴西、罗马尼亚、日本、韩国、中国等 20多个国家和 FAO、 WHO、 AOAC、 GCPF(ECPA,全球作物保护联盟 )、 EU、 UNIDO、 OECD等国际组织的代表 100名,包括 CIPAC委员、通讯员、观察员、应邀专家和农药工业界的代表。会议与往年一样, FAO会议在前, CIPAC会议…  相似文献   

15.
由我国原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即现国家环境保护局)与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与政策研究所联合,于1982年9月和1985年9月先后在我国昆明—广州和南京召开了两次国际生态学术讨论会。参加上次会议的有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英国、美国和中国6个国家的40多位专家。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菲律宾、泰国、美国和中国等4个国家的38名正式代表。回顾这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从这个学术窗口可以了望国内外有关生态方面研究工作的某些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国际作物遗传操作讨论会(即第三届国际植物单倍体会议和第一届国际植物体细胞遗传学会议)于1984年10月22—2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际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协、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召开的。会议得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30多个组织的资助。来自25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其中外宾176名,中方代表164名。代表中有许多知名学者和科学家。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25篇,这些论文涉及到单倍体、突变和诱变、体细胞变异、体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17.
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荷兰农业生物研究中心(CABO)和泰国恭敬大学(KKU)联合组织的国际水稻害虫模拟研讨会于1989年5月1—5日在泰国恭敬大学召开。与会代表28名,主要来自亚洲和有关的国际组织,其中中国代表2名。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报告各与会国近年来应用系统分析与模拟模型研究水稻害虫种群动态及其危害损失的新进展、新成果、如何改进和应用水稻害虫管理系统模拟模型,探讨如何组织协作攻  相似文献   

18.
第8届国际土壤微形态学会议于1988年7月10—15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St.Mary大学举行,会议由国际土壤学会土壤微形态学分委员会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26个国家的162名代表,其中美国和西欧代表较多,亚洲国家中仅有印度、泰国和中国派员参加。  相似文献   

19.
国际农业图书馆员和文献工作者协会于1988年11月21日至2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发展中国家农业情报发展战略问题研讨会(区域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泊尔、新加坡、尼日利亚、毛里求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裴济、肯尼亚、  相似文献   

20.
2000年 8月 16~ 18日,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在曼谷召开了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草案地区技术磋商会。参加会议的有孟加拉国、中国、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缅甸、新西兰、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 16个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成员国的专家。荷兰的 M.E.Gussekloo作为标准起草小组的专家参加会议。粮农组织 (FAO)助理总干事兼地区代表 R.B.Singh、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协调员 R.Griffin、 FAO亚太地区执行秘书和地区植保官员沈崇尧先生和亚太地区技术官员沙哈 (P.K.Saha)也参加了会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