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2009年新洲区油菜种植面积2.8万hm^2,其中水出1.7万hm^2,旱地1.1万hm^2,主要品种为中双9号、10号,华杂系列、中油杂系列和821等品种。油菜菌核病综合为4级发生,局部5级发生,具有子囊盘萌发早、数量大、田间发生程度较重的特点,全区发生面积2.8万hm^2,累计防治面积6.3万hm^2,  相似文献   

2.
2007年当阳市水稻种植面积3万hm^2,稻飞虱发生继2006年之后又一特大发生年,具有迁入时间早、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田间发生程度重的特点,全市累计发生面积9.1万hm^2,防治面积9.8万hm^2,我们始终采取“压前控后”、“治早治小”的防控策略,将稻飞虱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现将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7年稻飞虱是继2006年大发生之后的又一个大发生年,发生面积40万hm^2,其中第2代8万hm^2次,第3代20万hm^2次,第4代12万hm^2次,防治面积达到100万hm^2次,每667m^2平均挽回水稻损失176kg,19.53万hm^2水稻共挽回水稻损失5.16亿kg,折合挽回经济损失8.25亿元。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秀山县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大发生频率高,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严重。秀山县稻飞虱优势种群为白背飞虱、褐飞虱.水稻生长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2006年,稻飞虱迁入早、峰次多、虫量大,加之栽培管理条件及气候条件适宜.秀山县白背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hm^2.是继2001年之后连续第6个大发生年份。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0万hm^2,是1998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2007年稻飞虱是继2006年大发生之后的又一个大发生之年,发生面积40万hm^2(次),其中第2代8万hm^2(次),第3代20万hm^2(次),第4代12万hm^2(次)。防治面积达到100万hm^2(次),每hm^2平均挽回水稻损失2640kg,19.53万hm^2水稻共挽回水稻损失5.16亿kg,折合挽回经济损失8.25亿元。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景成 《广西植保》2005,18(1):33-33
稻象甲往年主要在晚稻零星发生,但近年来,逐渐在早稻开始发生为害,每年发生面积一般为666.7~2000hm^2幅度。而2004年发生比往年早,为害比较普遍,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是历年来未见有的,初步统计发生面积达2.24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16.78%。博白、陆川、北流、福绵等县(市)区有相当部分乡镇成虫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沙洋县以中稻种植为主,种植面积5.13万hm^2,2007年稻飞虱发生程度超过2006年,迁入时间早、发生重极为罕见,全县累计发生面积4.03万hm^2,防治面积11.67万hm^2次,通过防治挽回稻谷损失2.44万t。为全面掌握稻飞虱发生规律,探讨稻飞虱综合治理措施,特进行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8.
阳新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鄂东南丘陵地区。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1万hm^2。稻飞虱是阳新县水稻常发性害虫,2013年我县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因受长期高温干旱特殊气候影响,发生面积3.74万hm^2,防治面积达3.5万hm^2。  相似文献   

9.
营山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53万hm^2,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流行性病害,该病的发生轻重直接影响全县粮食生产的丰欠。近年来,稻瘟病在营山县大发生频率增加,特别是2004年大流行,叶瘟发生0.62万hm^2,穗颈瘟发生0.69万hm^2,损失稻谷1.42万t。2005年入夏以来,受阴雨寡照天气较多和水稻品种抗性较差等冈素影响,水稻叶瘟发病早、来势猛、病点多、分布广,穗颈瘟呈大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黄冈市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我市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15.68万hm^2,实际发生程度为5级。据统计全市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一次面积9.71万hm^2,占56.65%,防两次面积2.01万hm^2,占11.74%,采取农业措施清沟排渍面积占83%,摘老黄叶面积占37%,累计综防面积32.29万hm^2(次)。5月上、中旬武穴市、蕲春县、浠水县、团风县、黄冈市、麻城市对205块油菜田定点调查,油菜菌核病平均茎病率18.5%~53%,病指7.3~32.2。  相似文献   

11.
苎麻是咸宁市的主要特产作物之一。2007年种植面积1.33万hm^2。2007年病虫发生面积累计达3.58万hm^2次。为提高苎麻病虫的防治水平,我们对苎麻病虫的发生作了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67万hm^2,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9.33万hm^2次,是1990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稻飞虱发生面积8.67万hm^2,是1990年以来第2个重发生年(仅次于1991年)。由于全市植保战线及时预报,当好参谋,积极指导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3.
稻纵卷叶螟是广西全州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早稻发生为害重,晚稻发生为害轻,常年晚稻为轻发生,个别年份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在1万hm^2以内,占种植面积的35%以下。2003年全州县晚稻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稻纵卷叶螟,全县晚稻种植面积2.12万hm^2,发生面积1.31万hm^2,占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4.
大豆细菌性叶斑病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是东北主要栽培作物之一,总产量位居全国之首。但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加重。特别是细菌性叶斑病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时常发生,并已经成为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2004年黑龙江省大豆细菌性叶斑病大面积爆发.造成大豆大幅度减产.仅牡丹江市受害面积就达10多万hm^2.占大豆播种面积的60.7%.其中减产3成以上的成灾面积7.27万hm^2.绝产面积达到0.7万hm^2,大豆平均减产2~3成,给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左右。2005年虽然未构成威胁,但局部地块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5.
襄樊市地处鄂西北,版图面积1.97万km^2,全市现有耕地41.46万hm^2,其中水田20.55万hm^2,旱地20.91万hm^2,常年复种面积73.33万hm^2,主要种植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玉米、油菜、蔬菜、果树等,其中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0万hm^2,农作物各种病、虫、鼠、草等有害生物常年发生面积200万hm^2次左右。  相似文献   

16.
淮安市2004年玉米种植面积8.53万hm^2.有30个左右的玉米品种,以农大108、澄海11号、郑单958、登海9号、白玉109、掖单4号为主体种植品种。2004年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1.9万hm^2.占种植面积的55.36%,其中春玉米40%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5.6%,夏玉米61.5%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15.9%。以农大108、登海11号、郑单958及西玉3号抗病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孝感市孝南区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表现为前期发生量不大(主要是二、三代),后期发生重(主要是四、五代),重发生代区域性强。全区中、晚稻种植面积2.5万hm^2,稻飞虱发生5.9万hm^2次,防治6.9万hm^2次,虫口夺粮1.8万t,取得了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全区中、晚稻无一块田因病虫危害造成减产绝收现象,为我区的粮食高产、稳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襄樊市2008年小麦种植面积28.98万hm^2,普遍发生冻害,严重冻害面积达到8.73万hm^2,严重成灾面积1.52万hm^2,绝收面积3930hm^2。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各种病虫全年发生面积1578.79万hm^2,防治面积1447.50万hm^2,经防治后挽回损失793.50万t,实际损失121.07万t。其中:水稻病虫发生程度4(5)级,与上年持平,发生面积557.33万hm^2,防治面积600.29万hm^2,占发生面积的107.71%,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192.31万t,实际损失21.49万t。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南漳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南漳县水稻共发生稻飞虱2.93万hm^2次,防治3.6万hm^2次,挽回损失1.44万t,实际损失400t,仅次于2006年,重于2007年和2008年。其中3代白背飞虱发生2.27万hm^2,占全县水稻面积2.28万hm^2的99.4%,达到特大发生水平;第4代褐飞虱发生1万hm^2,达到中等偏重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