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最大耐受量测定法和30d喂养试验,测定小白鼠的最大耐受量和长期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白鼠灌胃最大耐受量为160g/kg(生药),相当于日临床用药量的160倍;30d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白鼠的一般状况、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其脏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剂量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中药CA安全无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味中药复方制剂的安全性,为人体肿瘤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试验对复方制剂进行了经口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及其28 d经口毒性方面的研究。经口急性毒性预试验对各组小鼠一次灌服剂量0.2、0.6、1.8、5.4、16.2 g/kg (bw)的提取液,最大耐受量试验提取液按1.25、1.00、0.80、0.64、0.51 g/mL的质量浓度、0.04 mL/g (bw)的灌胃量对各组小鼠24 h之内灌胃3次,对小鼠连续观察7 d;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连续28 d灌服等体积不同含量[15、7.5、3.75、0 g/kg (bw)]的复方制剂,测定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该复方制剂粗提物经口LD505 g/kg(bw),小鼠对其最大耐受量达到150 g/kg (bw),最大耐受量为人用剂量的1 050倍;28 d经口毒性试验中各组小鼠体重、血液生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生化指标仅中剂量组LDH与对照、低、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GPT、GOT、Cr和BUN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复方制剂对小鼠无毒性作用,对血液生理生化部分指标无影响,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杜仲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杜仲提取物的急性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给小鼠灌服不同浓度杜仲提取物水溶液,潮定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MTD);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小鼠灌胃MTD为18.52g/kg,其最大耐受倍数为124;腹腔注射LD50为(2.57±0.15)g/kg。应用杜仲提取物有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O-羧甲基壳聚糖对鸡的急性毒性,评价该药的安全性;【方法】以最大浓度的N,O-羧甲基壳聚糖(10.5%),按20ml/(kg·bw)(2.1g/(kg·bw)/次)剂量24h内给鸡灌服;【结果】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各组试验鸡全部存活,临床、剖检均未见到异常变化,测不出LD50,根据新药审批办法中关于急性毒性的要求,进行最大耐受量的测定。鸡灌服给予N,O-羧甲基壳聚糖的最大耐受量为10.5g/(kg·bw),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3500倍;【结论】N,O-羧甲基壳聚糖毒副作用很小,临床可以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光合细菌耐受Se及最适生长条件进行探讨,为今后应用光合细菌进行含Se废水处理奠定理论基础。Se耐受性较强的沼泽红假单胞菌和荚膜红假单胞菌的生长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试以酵母膏为碳源,pH值7.0,接种量为20%30%生长最好,对亚硒酸盐的最大耐受浓度为20-50μg/ml。  相似文献   

6.
研究枸杞(Lycium barbarum.)多糖对老龄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对老龄模型小鼠采取一日内最大耐受量实验。在试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然后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理试验,每日采用最大浓度、最大体积、一次性灌胃给药,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的行为、摄食量、体重、粪便和死亡情况,研究枸杞多糖对老龄小鼠的安全性评价。对老龄模型小鼠以最大剂量、最大体积口服灌胃LBP,小鼠毛色、摄食量、体重和粪便情况均无明显异常。小鼠肝脏、脾脏病理切片及血象结果显示无明显异常。枸杞多糖对老龄小鼠无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乙醇、丙酮等不同极性溶剂对中草药黄药子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观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T98大肠杆菌、鸡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测定其抗炎作用,并进行了急性毒性预试验和最大耐受量试验.结果表明:黄药子的各种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高度敏感.黄药子水煎醇提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小白鼠对黄药子水煎醇提物的最大耐受量为120g/kg(按生药量计算).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新型中药组方加减当归芍药汤的安全性及为新药临床应用提供合理依据,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最大耐受量试验。在预试验中将40只小鼠分为中药高(2.0g·mL~(-1))、中(1.0g·mL~(-1))、低(0.5g·mL~(-1))浓度及对照组4组,各剂量组小鼠每日灌服相同剂量中药,连续7d,测定LD50值。最大耐受量试验时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小鼠每日灌服高浓度药液3次,对照组灌服相同剂量蒸馏水,灌胃持续7d,观察小鼠行为及脏器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2组小鼠各脏器无眼观病变,脏器指数无显著差异。病理切片显示,2组小鼠心脏、脾脏及肾脏结构正常,无明显病变;试验组小鼠可见肝静脉周围肝细胞部分变性;部分肺泡充血。小鼠对该组方的最大耐受量为120g·kg~(-1)。这一研究提示,该中药组方日常用量内安全无毒,但在临床上以高浓度服用时应注意其肺毒性及肝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小鼠体内试验,初步筛选出2个中药组方的免疫增强剂,并对筛选出的组方进行毒性试验.[方法]采用碳廓清法、耳片差重法分别观察复方中药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Mφ)吞噬活性及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影响,对筛选出的组方Ⅱ进行急性毒性和最大耐受量测定.[结果]复方中药Ⅱ组在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Mφ)吞噬活性的影响和DNCB所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方面均优于复方中药Ⅰ组,且组方Ⅱ按照10 000 mg/kg体重灌胃给药,无法测出LD50值.最大耐受量为60 000 mg/kg体重.[结论]中药组方Ⅱ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而且毒性级别为实际无毒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最大耐受量法给小鼠进行灌胃试验,结果表明:作用后小鼠均健康无异常反应,解剖无明显病变,脏器指数和血清指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水飞蓟粕对小鼠的经口LD50>15 g/kg,说明水飞蓟粕对小鼠无毒性作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罡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79-15881
[目的]研究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半数致死浓度,进而分析该除草剂是否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毒害;并在急性毒性的基础上进行遗传毒性研究,通过计算微核率来判断除草剂苄嘧磺隆是否存在遗传毒害。[结果]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98ml/L和0.637ml/L,安全浓度为0.159ml/L。不同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斑马鱼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为0.0103%,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达0.372%.说明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一检测时间,不同浓度处理组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相比,具有剂量效应;在同一处理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在24h达到峰值,在48h及72h时下降。[结论]该研究为人们科学选择和合理利用除草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为受试生物,研究3种水体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QNs)对其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作用,并基于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等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对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评价方法对3种QNs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联合毒性作用类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根据发光菌发光原理和QNs分子结构不同,可对联合毒性作用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多种QNs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呈现出以拮抗效应为主,揭示了此类医药品在环境中联合使用时可导致药效的降低或引发微生物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水溶液及红壤提取液中镧的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发光细菌法研究了水溶液及红壤提取液中镧的生物毒性。水溶液中镧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EC50 值为21.1mg·L-1。土壤提取液中的镧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并随镧浓度的升高不断增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土壤提取液中镧的生物毒性逐渐减小。镧在土壤中的生物毒性是直接的  相似文献   

14.
3种有机溶剂及其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时间毒性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表明部分污染物的毒性具有时间依赖性。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指示生物,透明96孔微板为实验载体,以3种有机溶剂甲醇(Meth)、乙醇(Eth)、二甲基亚砜(DMSO)及其不同体积比的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应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简称t-MTA)系统测定有机溶剂及其混合物在0、12、24、48、72和96 h对C.pyrenoidosa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有机溶剂对C.pyrenoidosa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毒性特征,但不同有机溶剂毒性的大小不同,随时间增长速率不同,毒性大小顺序亦随时间发生变化;有机溶剂混合物也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毒性特征,不同比例有机溶剂混合物在不同暴露时间的毒性差异不明显,但不同比例有机溶剂混合物毒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在0~24 h,体积比为1:1、1:2和1:3混合物的毒性缓慢增加,2:1、3:1混合物的毒性迅速增加;在24~48 h,1:1、1:2和1:3混合物的毒性迅速增加,2:1和3:1混合物的毒性增加速率减缓;48~96h内5种比例混合物的毒性增加速率均减缓;有机溶剂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变化规律受体积比较大的组分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静水法测试了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对斑马鱼的单一和联合急性毒性,并以毒性单位分析法和Marking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类型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对甲酚的单一毒性为中毒,2,4-二叔丁基酚的单一毒性为高毒。Marking相加指数法和毒性单位分析法对两者的联合毒性作用的评价结论一致:在等毒性配比下,对甲酚与2,4-二叔丁基酚的24、48、72和96 h时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豆异黄酮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於将林  李学刚  李宗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26-2527,2531
简要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异黄酮可能的潜在毒性的研究,包括致癌作用、生殖内分泌毒性、免疫毒性,以便对大豆异黄酮的健康效应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杀虫剂配比对水稻大螟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内吸性杀虫剂不同混配比例对水稻大螟的防治效果,采用水稻茎秆对药剂的内吸性进行水稻大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内吸性强毒力性高的药剂和内吸性弱毒力性差的药剂复配时,前者药剂所占比例越大,混合后效果较好;内吸性强毒力性弱的杀虫剂与内吸性弱毒力性强的杀虫剂复配时,将增强药剂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调环酸钙原药的急性毒性,为安全使用调环酸钙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按照我国现行《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规定的方法,以SD大鼠为对象,采用一次最大剂量法,对调环酸钙原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结果】调环酸钙原药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5000mg/kg·BW,经皮LD50〉2000mg/kg·BW。【结论】调环酸钙对大鼠的急性经口、经皮毒性均属于低毒性,符合绿色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调环酸钙原药的急性毒性,为安全使用调环酸钙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按照我国现行《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 15670-1995)规定的方法,以SD大鼠为对象,采用一次最大剂量法,对调环酸钙原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结果】调环酸钙原药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5000 mg/kg·BW,经皮LD50>2000 mg/kg·BW。【结论】调环酸钙对大鼠的急性经口、经皮毒性均属于低毒性,符合绿色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10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究10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方法]采用半静态法在室内测定10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评价10种农药对鱼类的安全性。[结果]结果表明:有2种药剂的96hLC50<0.1 mg/L,属于剧毒级;5种药剂的96 hLC50为0.1~1.0 mg/L,属于高毒级;1种药剂的96 hLC50为1.0~10 mg/L,属于中毒级;2种药剂的96 hLC50>10 mg/L,属于低毒级。[结论]该研究为10种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