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茶色素提取制备的主要方法、基本原理,以及新技术在茶色素提取制备中的应用,可为开发利用茶色素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色素的提取、功效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色素因其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而备受人们关注,在食品及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茶色素的组成和性质、提取工艺、保健功效及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茶色素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以期为茶色素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生物碱、糖类、氨基酸、茶色素、皂苷等功能成分.这些功能成分具有许多医药保健功能和一些特殊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建材、养殖等行业,国内外市场上也有许多添加茶叶提取物的产品.经过提取、分离、纯化、干燥等工艺过程,可提取制备茶叶功能成分,为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原料.  相似文献   

4.
茶叶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与提取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生物碱、糖类、氨基酸、茶色素、皂苷等功能成分。这些功能成分具有许多医药保健功能和一些特殊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建材、养殖等行业,国内外市场上也有许多添加茶叶提取物的产品。经过提取、分离、纯化、干燥等工艺过程,可提取制备茶叶功能成分,为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原料。  相似文献   

5.
茶黄素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5 0年来 ,人们致力于红茶发酵中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 (PPO)与过氧化物酶(POD)作用下 ,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形成茶色素的研究 ,认为这是制茶发酵中形成茶叶品质的主体生化变化。形成的茶色素 (TFs和TRs)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 ,现以被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物原料 [1~ 4]。此外红茶色素还在食品着色剂、日用化工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就茶黄素形成机理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总述 ,旨在为茶色素的提取制备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Bokuchava等 [6] (1 95 1 )指出 ,作为制茶…  相似文献   

6.
茶儿茶素体外氧化产物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萧伟祥 《茶叶科学》1999,19(2):145-149
采用体外模拟发酵, 对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 其中儿茶素含量为78-09 % ) 进行酶促氧化、化学氧化和自动氧化, 制取茶色素, 经HPLC分析, 结果表明, 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的产物吸收峰均能得到明确分辨, 其保留时间与红茶汤中茶色素成分相吻合, 而自动氧化的产物中则缺少TFs。优化的化学氧化法制得的茶色素中, TFs 和TRs1 含量高于酶促氧化制品。  相似文献   

7.
茶色素中茶黄素类的HPLC定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结合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对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茶黄素,TF1;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TF2+TF3;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4)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以它们为标样,建立了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的HPLC定量法。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TF1、TF2+TF3和TF4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8.5%、2.0’3.8%和2.0’3.9%,三者总量的变异系数为2.2’4.1%。应用该法对Sigma公司的混合茶黄素标样测定表明,其相对误差为3.4%。对自制茶色素中茶黄素类含量分析表明,茶黄素类总量可达20.5%、其中TF1、TF2+TF3和TF4的含量则分别为6.0%、9.1%和5.4%。茶色素中茶黄素类HPLC定量方法的建立,对于茶色素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并有助于茶色素的开发以及药理功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茶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较全面综述国内外普洱茶茶色素的最新进展,包括茶色素的组成结构、变化特点、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茶色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茶色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将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高脂组和低中高剂量茶色素干预组。高脂组和茶色素干预组以高脂饲料饲喂8周诱发肥胖致胰岛素抵抗模型,茶色素干预组再给予0.1、0.2g/(kgbw·d)和0.4g/(kgbw·d)剂量茶色素灌胃8周,实验结束后采血测定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水平,同时测定血糖、血胰岛素、血FFA及血痩素。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空腹胰岛素、痩素和FFA明显升高(P<0.05),而红细胞高亲和力受体数目明显降低(P<0.05),与高脂组相比,中高剂量茶色素干预组空腹胰岛素、痩素和FFA明显降低(P<0.05),而红细胞高亲和力胰岛素受体数目明显升高(P<0.05)。说明茶色素干预可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高亲和力受体数目,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痩素和FFA水平间接提高受体数目或直接作用于受体基因调节元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工艺。结果表明:放大实验较优化实验茶色素中茶黄素(TFs)含量更高;反应液中TFs萃取效率以第1次最高,其他各次效率依次降低。对茶色素进行Tris—HCl(pH8.0)洗涤,其洗涤效率也以第1次最高,TFs含量洗涤次数增多呈现递增趋势,但被洗涤体积呈递减趋势,并存在脱没食子酰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茶发酵中茶色素形成生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阐述了制茶发酵中茶色素形成生化反应及其形成机理。指出茶色素是以儿茶素二聚物和儿茶素低聚合物为主体。前导物除儿茶素外还有原花色素、黄酮醇及其苷和酚酸类等。  相似文献   

12.
茶色素酶法工业化生产(简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汪东风  程玉祥 《茶叶》2001,27(4):25-26
利用茶多酚工业化生产设备,经适当改进,运用酶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天然茶色素的工业化生产,茶色素得率为10-12%,茶黄素(TF)及茶红素(TR)含量分别达20%及30%,成本仅为工业化和平茶多酚1.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茶色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茶色素对消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抗突变作用、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菌、抗病毒作用,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提出了今后茶色素药理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低档茶中有效成分的开发与利用可大大提高茶叶的附加值,促进茶业的发展。本文将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技术如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双液相发酵技术、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HPLC制备技术等在低档茶中主要有效成分(茶多酚、茶色素、咖啡碱)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作了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李立祥  萧伟祥 《茶叶科学》2002,22(2):119-124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茶多酚双液相(TLPS)氧化参数对制取茶色素的综合效应,以茶黄素(TFs)和茶红素(TRs)为目标建立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模型。结果表明:茶多酚浓度、温度、酯比例及pH值对TFs和TRs形成与积累均有显著影响,反应时间对TFs影响显著,氧化剂对TRs影响显著;单因素效应显示:较低的茶多酚和氧化剂浓度、适当的低温和较短的时间、低的酯比例和pH较有利于TFs形成与积累,而有利于TRs形成与积累的参数则相反。运用计算机模拟优化,得到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综合优化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04,26(6):43-43
利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观察茶多酚和茶色素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采用TRAP-PCR—ELISA方法对HepG2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TRAP—PCR定性分析表明,空白对照组、茶多酚组和茶色素组端粒酶均为阳性。ELISA定量结果显示,50mg/l和100mg/l茶多酚组端粒酶活性(A450~690值)分别为1.56和1.46;50mg/l和100mg/l茶色素处理组为1.55和1.49;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工业提取制备茶多酚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特点,以及新技术在茶多酚提取制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茶黄素是一类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茶叶天然产物。介绍了茶黄素提取制备的主要方法、基本原理,以及新技术在茶黄素提取制备中的应用,为开发利用茶黄素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茶籽油的提取制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籽油是一种天然、安全、健康的植物油脂,开发应用潜力巨大。介绍了茶籽油提取制备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和特点,以及新技术在茶籽油提取制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茶多糖的制备技术,包括提取技术和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多种制备技术进行了分析。茶多糖提取与分离纯化方法的搭配组合还需优化,绿色环保与低耗能、低成本是茶多糖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