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凌志高羊茅为试验材料,研究在高温胁迫下喷施SA,6-BA和H2O2对其生理生态指标及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6-BA,SA及H2O2对高羊茅草坪草的生态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高温胁迫对高羊茅草坪草的伤害;(2)浓度为0.1 mmol/L的SA比浓度为0.5mmol/L和1.0 mmol/L的SA能更有效地减轻高羊茅草坪草由于高温胁迫导致的伤害;(3)浓度为0.01 mmol/L的6-BA在所有处理中效果最好,使得高羊茅草坪草的叶色、质地、盖度、均一性、生长速度、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明显优于其他种类及浓度的喷施方式;(4)H2O2对提高高羊茅草坪草的抗热性相比另外两种物质并不明显;(5)喷施SA,6-BA和H2O2对高温胁迫下高羊茅光合速率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不同硒源及其浓度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紫花苜蓿WL232HQ为研究对象,采用N-Se和Se代表纳米硒和亚硒酸钠2种硒源,在紫花苜蓿的营养生长期分别以0、30、100、250 mg/L多次叶面喷施,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CK、SeT1、SeT2、SeT3、N-SeT1、N-SeT2、N-SeT3。结果显示:SeT2和N-SeT2处理的紫花苜蓿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CK (P<0.05);SeT1、N-SeT1、N-SeT2处理的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结合隶属函数值分析发现,低浓度的外源硒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不同浓度纳米硒处理的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稳定性优于亚硒酸钠。研究表明,施用浓度为100 mg/L的纳米硒时,紫花苜蓿的产量高、营养品质好。  相似文献   

3.
以采自甘肃天祝高寒草地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材料,利用营养液砂培法,研究6-苄基腺嘌呤(6-BA)缓解NaCl盐胁迫对老芒麦幼苗伤害的能力。结果表明,NaCl单盐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植物地上部各形态指标和叶绿素SPAD值均下降,尤其在250mmol·L~(-1) NaCl胁迫下株高降低明显。无盐胁迫下,≥20mg·L~(-1)6-BA处理对老芒麦促生效果明显,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30mg·L~(-1) 6-BA处理下较无6-BA处理分别增加了98.1%和5.7倍,丙二醛(MDA)在10mg·L~(-1) 6-BA处理下较无6-BA处理降低了64.9%。NaCl胁迫下,6-BA处理可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伤害,以较高浓度6-BA(≥10mg·L~(-1))缓解效果显著(P0.05),尤其在250mmol·L~(-1) NaCl胁迫下经20 mg·L~(-1) 6-BA处理的植株,叶绿素SPAD值较仅NaCl胁迫处理增加了17.3%,可溶性糖在100mmol·L~(-1) NaCl胁迫下经20mg·L~(-1) 6-BA处理,其含量较无6-BA处理增加了1.7倍。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发现,20mg·L~(-1) 6-BA处理缓解盐胁迫造成植株受伤害的效果理想,而不同浓度6-BA处理下,100mmol·L~(-1) NaCl胁迫对植株伤害较小。  相似文献   

4.
聚天门冬氨酸对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叶面喷施法研究了5个不同质量浓度聚天门冬氨酸(PASP)处理(20,40,60,80,100 mg/L)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产量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PASP对紫花苜蓿一年3茬每茬次的干草产量具有不同影响,20、406、0 mg/L的PASP可显著提高年干草产量(P0.05),其中20 mg/L对提高苜蓿产量最明显,全年干草产量为14 424.03 kg/hm2,比对照增长了13.68%。喷施PASP对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也具有不同影响,20 mg/L的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和节间数促进作用最好,对茎粗促进作用最好的是40 mg/L的处理,分枝数以60 mg/L的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时期、不同花药低温预处理时间及热激处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浓度组合、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苜蓿花药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9月份较7月、8月份选取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花药低温预处理24~48h较72h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好,低温预处理与热激处理相结合比单用低温预处理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NB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B5培养基好,2,4-D浓度0.5~2.0mg/L、NAA浓度0.1~1.0mg/L、6-BA浓度0.5~1.0mg/L、KT浓度1.0~3.0mg/L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最佳的浓度组合为NB 2,4-D 0.5mg/L NAA 0.2mg/L 6-BA 0.5mg/L KT 3mg/L;暗培养结合光照培养较直接光照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但绿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紫花苜蓿茎叶部常见病害的药剂防治技术,试验采用进口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酮三种不同剂型杀菌剂,分别以400,600,800,1 000,1 200倍液对营养生长期出现病害的紫花苜蓿进行分期分批叶面喷施处理,以清水叶面喷施紫花苜蓿茎叶处理为对照,测定了紫花苜蓿病害发病率、产草量、蛋白质、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进口多菌灵400~600倍液、甲基托布津400~600倍液、三唑酮400~1 000倍液分2次液面药剂喷施对紫花苜蓿茎叶部常见病害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并具有浓度效应;只进行1次叶面药剂喷施对紫花苜蓿病害防治效果不明显。紫花苜蓿采取理想浓度药剂防治后,发病率降低,干草产量明显增加,草品质得到显著改善,与严重发病紫花苜蓿相比蛋白质含量提高6%以上。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花药愈伤组织和幼苗诱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不同时期、不同花药低温预处理时间及热激处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浓度组合、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苜蓿花药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9月份较7月、8月份选取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花药低温预处理24~48h较72h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好,低温预处理与热激处理相结合比单用低温预处理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NB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B5培养基好,2,4-D浓度0.5~2.0mg/L、NAA浓度0.1~1.0mg/L、6-BA浓度0.5~1.0mg/L、KT浓度1.0~3.0mg/L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最佳的浓度组合为NB+2,4-D 0.5mg/L+NAA 0.2mg/L+ 6-BA 0.5 mg/L+KT 3mg/L;暗培养结合光照培养较直接光照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但绿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外源胺鲜脂(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 DA-6)对UV-B辐射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调节及花青素合成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营养液沙培法研究了叶面喷施或根施30 mg/L的DA-6溶液对UV-B辐射胁迫[在自然光照基础上增加UV-B辐射5 kJ/(m2 ·d)]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抗氧化能力、光合作用、叶绿素和花青素合成代谢的影响,处理15 d后取样进行各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UV-B辐射胁迫显著加剧了紫花苜蓿幼苗的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并抑制了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合成及光合作用。喷施或根施DA-6溶液能不同程度缓解UV-B辐射对紫花苜蓿幼苗的胁迫,且根施方式的综合缓解效果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较喷施方式增加了幼苗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重及根部干重;提高了叶片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提升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并通过改善UV-B辐射胁迫对叶绿素合成途径中胆色素原到尿卟啉原Ⅲ的转化受阻程度来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了花青素合成代谢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查尔酮合成酶、查尔酮异构酶、花青素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花...  相似文献   

9.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狗牙根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浓度GAs,6-BA和2,4-D处理狗牙根种子,以ddH2O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狗牙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GAs和2,4-D对狗牙根发芽率和发芽势有明显的提高。其中0.1,1mg/L GAs和1mg/L 2,4-D处理对提高狗牙根发芽率和发芽势效果明显。高浓度GAs和6-BA对发芽势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6-BA对发芽率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硼锌配施对苜蓿矿质元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喷施不同次数、不同浓度硼锌肥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矿质元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喷施硼锌肥提高了紫花苜蓿草产量及B、Zn、Ca、Mg含量,K含量显著降低,Cu含量无显著变化;喷施不同浓度的硼锌肥均不同程度影响紫花苜蓿碳水化合物源库间的运转,喷施1次或2次时以0.3%浓度硼锌肥处理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最低,喷施3次时以0.2%浓度处理含量最低,且相应的茎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增幅也最大;叶、茎的淀粉、蔗糖、果糖含量均随硼锌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1.
苜蓿花药培养及倍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不同低温预处理时间,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组合下进行了苜蓿花药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花药4℃低温预处理24h、48h较72h诱导效果好。NB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战培养基好。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合为NB+2,4-D0.5mg/L+NAA0.3mg/L+6-BA0.5mg/L+KT3.0mg/L。通过不同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较,表明低浓度的蔗糖有利于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率,高浓度的蔗糖有利于单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培养的最佳组合为MS+NAA0.2mg/L+6-BA3.0mg/L。诱导生根最好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最适合蔗糖浓度为10g/L。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选取6个紫花苜蓿品种,将其种植在2个生长培养箱内,2个培养箱温度(白天/黑暗)分别设置为25/20℃和35/30℃,测定其产量、株高、叶部特征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紫花苜蓿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产量降低54%;单叶片叶面积缩小至常温的1/4,但叶片厚度增加了54%。综合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高温是生产中紫花苜蓿夏季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紫花苜蓿对高温非常敏感,但会通过一系列形态上的变化来适应高温的胁迫。  相似文献   

13.
甘欣  魏臻武  武自念  杨云  赵艳 《草业科学》2011,28(2):226-230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叶性状S1代的3个单株为材料,研究了3份参试材料的败育率,测定了开展胚挽救培养的最佳取材时间和不同激素水平对苜蓿自交系胚挽救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平均败育率为37.59%;进行苜蓿胚挽救培养的最佳取样时间为授粉后30 d;胚挽救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5 mg/L IAA +0.07 mg/L 6 BA,蔗糖30 g/L,琼脂7 g/L,pH值5.8~6.1。对萌动的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发现,参试材料平均诱导率为85.32%,愈伤组织平均分化率为75.66%。研究以期为苜蓿胚挽救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并为苜蓿特异性状自交系结实率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应用正交设计优化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配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MS+2,4-D(2.0mg/L)为基本培养基,附加NAA、6-BA和KT3种植物激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和田苜蓿,秘鲁苜蓿和甘农3号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秘鲁苜蓿和甘农3号苜蓿,最适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均为MS+2,4-D(2.0mg/L)+6-BA(0.5mg/L)+NAA(1.0mg/L),各因素影响程度为6-BA〉NAA〉KT。对于和田苜蓿,最适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2,4-D(2.0mg/L)+6-BA(1.0mg/L)+KT(1.0mg/L)+NAA(1.0mg/L),各因素影响程度为6-BA〉KT〉NAA。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Gannong No.5’)品种为实验材料,设置两种施加方式(叶施、根施)和六个外源甜菜碱浓度(0,10,20,30,40和50 mmol·L-1)处理苜蓿幼苗,在低温(4℃)胁迫7 d后测定其生长和相关生理指标,探究外源甜菜碱缓解苜蓿低温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叶施和根施外源甜菜碱均能够有效缓解低温胁迫下苜蓿幼苗苗长、根长、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增加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减少叶片相对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同时,外源甜菜碱还可以促进低温胁迫下苜蓿幼苗内源甜菜碱的积累和甜菜碱脱氢酶活性,增强渗透调节能力,进而提高苜蓿对低温胁迫的抗性。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叶施30 mmol·L-1和根施40 mmol·L-1的外源甜菜碱对缓解苜蓿幼苗低温胁迫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酰胺、脯氨酸和激素对苜蓿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菊兰  张博 《草地学报》2008,16(4):364-369
为提高苜蓿(Medicago sativa L.)花药培养效率,以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中期到单核靠边期的花药为材料,对谷氨酰胺、脯氨酸和激素配比对花药培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附加谷氨酰胺或脯氨酸对苜蓿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都是有益的,其中谷氨酰胺700 mg/L或脯氨酸600 mg/L的效果较佳;增殖培养基中附加2 mg/L 2,4-D和0.5mg/L 6-BA配合使用较单独使用更有利于愈伤组织增殖和后期绿苗分化;分化培养基中附加0.5 mg/L NAA和2 mg/L KT的绿苗分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紫花苜蓿幼苗为材料,采用营养钵沙培1/2 Hoagland营养液法,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CaCl2(0,5,10,20 mmol/L)、GA3(0,50,100,150 mg/L)及不同比例复合液[CaCl2∶GA3设体积比1∶1(T1∶1)、1∶2(T1∶2)、2∶1(T2∶1)及质量比1∶1(Z1∶1)]处理对苜蓿幼苗生理效应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外源钙(CaCl2)、赤霉素(GA3)及其复合液对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缓解的生理效应及其适宜浓度、适宜复合液比例。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而相对电导率、MDA含量、Pro含量、SOD活性以及POD活性均显著增加。2)与干旱胁迫下相比,经适宜浓度的CaCl2、GA3及复合液处理后,可缓解幼苗叶绿素的降解,可降低相对电导率,减少MDA的积累,保持较高的SOD、POD活性。3)利用隶属函数法得出:CaCl2处理以10 mmol/L效果最好;GA3处理以100 mg/L效果最好;CaCl2+GA3 复合液处理以T1∶1最好,且优于单独的10 mmol/L CaCl2、100 mg/L GA3处理。各个处理对苜蓿幼苗干旱胁迫下的缓解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T1∶1>10 mmol/L CaCl2>T2∶1>CK1>T1∶2>100 mg/L GA3>Z1∶1>CK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