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病分为左方变位和扭转(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皱胃从瓣胃的后面,由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本病呈慢性经过,多发生在分娩前后。皱胃扭转是指皱胃,仍处于腹底正中线偏右的位置,但改变了前后的方向,造成向后方扭转《顺时针扭转》或向前方扭转(逆时针扭转)。其特征是皱胃转到瓣胃的后上方,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臌胀、疼痛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犬胃扭转是一种多发于大型及胸部狭长犬(德国牧羊犬、大丹等)的急性致死性疾病.此病是指胃幽门部从左侧转至右侧,被挤压于肝脏、食道末端和胃底之间,导致胃内容物不能后送,从而发酵产生气体,形成胃内臌气,因此称为胃扩张一扭转综合症.2006年4月针对一例犬胃扭转病,经保守疗法、手术治疗和术后治疗,患犬已康复.  相似文献   

3.
真胃扭转又称为真胃右方转位,是指真胃围绕着自己的纵轴作180°-270°扭转,为真胃顺时针扭转(真胃右方位)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随着牛奶的需求量大增,奶牛养殖户为盲目追求奶产量,过多地依赖精饲料提高奶牛泌乳量,而不注重饲养管理条件上的改善,科学饲养。同时由于饲料搭配不合理,导致奶牛营养失调,使得奶牛消化系统出现问题,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崔嵘  刘建 《现代化农业》2009,(11):33-34
皱胃变位,即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临床上将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正常牛的皱胃是在腹底部下方的瘤胃和网胃的右侧,皱胃向左侧越过腹部正中线以后,就从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称为左方变位。习惯上把左方变位称为皱胃变位,右方变位称为皱胃扭转。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了改变,形成机械性转移,称为真胃变位。该病是一种消化道阻塞综合病症,是牛腹部手术中常见病例。根据真胃变位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左方和右方2种类型。左方变位是真胃出现在腹腔左侧,夹滞在瘤胃与腹壁之间,此时会有大量气体充满真胃,将真胃  相似文献   

6.
皱胃(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扭转(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皱骨从瓣胃的后面,曲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本病呈慢性经过,多发生在分娩前后。  相似文献   

7.
皱胃(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扭转(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指皱胃从瓣胃的后面,由右侧经过腹底移入左侧肋部,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本病呈慢性经过,多发生在分娩前后。  相似文献   

8.
正犬胃扩张——扭转(GDV)是犬胃极度扩张,然后扭转的一种致命性疾病。胃扭转是指胃幽门部从右侧转向左侧,并被挤压于肝、食管的末端和胃底之间,导致胃内容物不能后送的疾病。胃扭转后,由于胃内的气体排出障碍,继而发生胃扩张,所以称为胃扩张——扭转综合征。如不是完全性胃扭转也可能不发生胃扩张,或出现轻微的胃扩张。急性胃扩张-扭转综合征是一种急腹症,病情发展迅速,预后慎重。  相似文献   

9.
犬胃扭转是犬的常见病之一.犬的幽门移动性较大,尤其是大型犬、老龄犬,如果臌气、胃异常蠕动或胃内容物过度充满均可致肝胃韧带、十二指肠韧带松驰或撕断,极易发生胃扭转.现将有关临床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何亮 《新农业》2013,(11):30-31
犬胃扭转是指胃幽门部从右侧转向左侧,导致食物后送进机能障碍,多发生于大型犬、胸深品种犬,如大丹犬、德国牧羊犬、杜宾犬等,小型犬和猫也有发生。大型犬若患此病,特征是胃内产气迅速,使胃内压升高和胃移位,导致血液灌流量降低从而发生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等,往往同时伴发胃壁坏死、脾脏坏死、心脏室性心律失常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本病因发病迅速、死亡快,保守疗法往往无法达到治疗目的,早期采取手术疗法能较好的治疗本病。1.临床症状临床诊断的病例多因暴饮暴食,饱  相似文献   

11.
奶牛皱胃变位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变位分为左方变位与右方扭转。前者指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后者又分逆时针扭转和顺时针扭转,皱胃向前方扭转置于网胃和膈肌之间,称为右方逆时针扭转,向后方扭转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称为右方顺时针扭转。  相似文献   

12.
皱胃变位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的改变。临床上皱胃变位分两种类型:皱胃从腹腔右侧移至左侧,称为左方变位,习惯上称为皱胃变位;皱胃按顺时针方向转到瓣胃的后上方,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称为右方变位,临床上称为皱胃扭转。本病多发生于高产母牛,大多数发生在产后,少数发生在产前3个月至1天,但不限于妊娠或分娩的母牛。  相似文献   

13.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是指真胃解剖位置从右侧经腹底部移到左侧肋部,停留在瘤胃与腹壁之间。该病是目前生产状态下奶牛常见病,为了提高该病治愈率降低损失,早期诊断确诊是可行方式;由于变位初期病牛表现出来前胃迟缓症状,前胃胃迟缓主要指其兴奋和收缩力降低致使内容物排出延迟所引起的以前胃运动和消化等机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病牛表现食欲不振或彻底废绝,反刍减少或完全停止,真胃左方变位在发病初期和发病部分时间段表现出前胃迟缓类似症状,容易误诊误治,本文通过一例病例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奶牛皱胃右方变位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皱胃变位是指奶牛皱胃的自然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左方变位是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嵌留在瘤胃与左腹壁之间,右方变位又叫皱胃扩张或皱胃扭转。皱胃扩张以食欲不振、沉郁、脱水以及皱胃内大量积气、积液、右腹膨胀为特征。皱胃扭转可进  相似文献   

15.
犬胃切开术常用于取出胃内异物,摘除胃内肿瘤和探查胃内的疾病等。随着城市养犬规模的不断发展,犬的胃肠道疾病较多发,如异物性胃炎、胃幽门堵塞、胃内肿瘤、胃扭转等疾病均可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笔者在临床诊疗中实施犬胃切开手术多例,现总结如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鳜胃肠道和肝脏主要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测定了鳜胃、肠道、肝脏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3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及温度对这些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鳜的胃、肠、肝脏和幽门盲囊中均可检测出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且在温度为(37±1)℃和pH为7.5(胃pH5.4)条件下,鳜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幽门盲囊>肠>胃>肝脏;淀粉酶活性大小顺序为:肝脏>幽门盲囊>胃>肠;脂肪酶活性大小顺序为:幽门盲囊>肠>肝脏>胃。鳜胃、肠、肝脏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40℃和55℃,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25℃、40℃和5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40℃、40℃和25℃。  相似文献   

17.
(一)绵羊瓣胃两侧的动脈血管绵羊瓣胃两侧血管均来自瓣皱动脈分支。瓣胃左侧血管直接来自瓣皱动脈一三四分支和瓣皱动脈主干,其中以三四分支的血管分布范围最广;瓣胃左侧的血管多与胃肌表层纤维呈平行方向。瓣胃右侧血管直接来自瓣皱动脈一二分支和瓣皱动脈主干,后者在瓣胃右侧血管中占主要地位;但在瓣胃右侧中仅有少数血管与胃肌表层纤维呈平行方向。 (二)绵羊瓣胃的两侧神经绵羊瓣胃的交感神经均来自两侧腹腔神经节;一部分交感纤维沿瓣皱动脈分支以散射形式进入瓣胃,另一部分交感纤维,以呈束的形式单独或混入迷走神经內向瓣胃两侧分布。进入瓣胃的付交感神经,有迷走背干和腹干的纤维;瓣胃左侧的付交感神经来自迷走背干分支;瓣胃右侧的付交感神经,主要来自迷走腹干分支,仅有少数纤维来自迷走背干的分支.  相似文献   

18.
真胃变位是奶牛的常见真胃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多而复杂,日粮酸度过高或饲喂易发酵饲料导致产酸过多常能引起真胃变位;一些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酮病或胎衣滞留、子宫炎以及前胃和肠发生疾病时,由于胃肠蠕动弛缓或停滞,病牛食欲下降,瘤胃体积变小,腹腔空间变大,真胃由弛缓而产气扩张,亦能引起变位的发生;怀孕后期随着胎儿的逐渐增大造成对瘤胃向左侧的推挤,使右侧腹底真胃区相对空虚,真胃左移,分娩后腹压降低,瘤胃下降,常造成真胃左方变位;高产奶牛由于后躯硕大,腹腔空间大,增加了真胃的活动性,从而导致真胃变位发生率的增高.另外应激对真胃变位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岁.因突发腹痛伴呕吐3h,于2004年4月27日凌晨2 h 30 min急诊入院.患者近2年月经周期缩短至20d,经量增多,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未治疗.末次月经:2004年4月21日.患者入院前3h房事后出现上腹部剧痛并渐波及全腹,伴频繁呕吐,为胃内容物及胆汗.查体:T37℃,6次/min,0次/min,130/90mmHg.急性痛苦病容.腹平软,剑突下及麦氏点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示:肝脾正常,子宫切面10.3×8.3×6.6cm,前壁厚4.7cm,后壁厚2.1cm,左侧附件区见5.3×4.0c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右侧附件见两个无回声区,大小各为:1.4×1.5cm,1×3.2cm.陶氏腔见前后经2.2cm的液性暗区,阑尾区无异常.查血Hb120G/L,C10G/L,T222G/L.行腹腔穿刺阴性.在内科疑为阑尾炎,予抗炎、支持治疗后,病情无缓解,腹痛加重,不能平卧,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后再次B超检查示腹腔积液增多,复查血色素明显下降,考虑腹腔内出血,急请妇产科会诊.妇检: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举痛,子宫、附件触及不清,均有压痛,行后穹窿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液5ml,初步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于当日中午12时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鲜红色血液1500ml,凝血块300g位于上腹部,子宫11×8.5×7.0大小,表面欠光滑、充血、质硬、活动.左侧卵巢鸭蛋大小,囊性,表面光滑,无破口,右侧卵巢正常,双侧输卵管充血,积水,与盆腔粘连.盆腔内未见出血点,右侧探查上腹,见肚脾包膜完整,肝胃韧带处有-0.5×1.5cm的小结节.脾区不断有小凝血块及血液溢出,疑为脾破裂,行左肋下切口探查:脾正常,肝胃韧带温氏孔有-4.0×3.0cm的血块附着,清除血块,见肝胃韧带近胃小弯处有一小结节,呈暗红色,表面有0.3×0.1cm的破裂口.诊断为:肝胃韧带血管瘤破裂,行病灶切除,同时行全子宫 左侧附件 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胃韧带毛细血管瘤破裂,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呈增生改变;慢性子宫颈炎伴潴留囊肿;左侧卵巢单纯性事宜肿;双侧慢性输卵管炎.  相似文献   

20.
日常保健     
经常按揉腹部可长寿腹部按揉的具体操作方法: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住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