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系杂交棉组合浙杂166的若干生育与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三系"杂交棉组合浙杂166和人工去雄配制杂交组合中棉所29(CK1)与常规品种泗棉3号(CK2)的若干生育与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浙杂166株高显著高于CK2,但与CK1无显著差异,表现为盛蕾初花期生长旺盛,出叶速度、株高日增长及现蕾、结铃高峰期日增蕾、铃数显著高于CK2。前期成铃数少,伏桃数显著少于CK2,但中后期成铃数显著增加,最后总铃数与CK1、CK2相近;铃重和皮棉产量显著高于CK2,但与CK1无明显差异。浙杂166盛花至始絮期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较高,细胞间隙CO2浓度较低,中后期Fv/Fm、ФPS 、光合作用强度高于CK2,有利于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为后期集中开花结铃和增结早秋桃提供充足的有机养分。  相似文献   

2.
在砂培条件下对橡胶树砧穗间几种矿物质养分的积累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砂培后植株中N、P、K、Ca、Mg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在无外源养分供应条件下,随着接穗的生长,N、P、K、Mg含量增加幅度减小并影响植株正常生长。(2)外源矿质养分利用水平因不同生长阶段而异,N和Ca在第二蓬叶时才开始利用,K和Mg在第一蓬叶时大量利用,而此时P素的利用很少。(3)矿质养分在砧木不同部位和位置的含量水平和分布有明显的差异。韧皮部中累积较多的养分,而Mg主要分布在木质部上部,P主要分布在韧皮部下布。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探明玉米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的萌芽出苗与苗期生理效应,为全苗、齐苗和壮苗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种子大小(大、中、小粒)与播种深度(2,6,10 cm)对玉米萌芽出苗、苗期光合特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中粒种较小粒种出苗率高而整齐;播种深度增加,种子破土、出苗时间延迟,出苗率降低,尤其是小粒种,且播种深度对田间出苗率影响更为显著。大、中粒种与小粒种相比,苗期的叶绿素(叶绿素a、b)含量较高,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更大,SOD、POD和CAT活性更高,MDA含量更低,光合能力和抗旱性更强。播种深度增加,三叶期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但五、七叶期后的叶绿素含量则增加,说明出苗初期浅播处理生长较好,叶绿素含量较高,之后深播处理则表现出一定优势,至七叶期时叶绿素含量均较大幅度超过浅播处理,且相应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增大,SOD、POD和CA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光合能力和抗旱性增强。因此,川中丘区玉米生产上应选用大中粒种适当深播,促全苗、齐苗和壮苗,增强其苗后期的抗逆性和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镉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对镉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差异,采用水培法,以对镉胁迫相对敏感的水稻品种28占和对镉胁迫相对耐受的水稻品种黄粤占为材料,研究了0(蒸馏水,对照),0.05,0.10,0.20 mmol/L 4种不同镉胁迫浓度对该2个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幼苗期的生物学性状、光合特性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镉胁迫处理浓度下,2个供试水稻品种28占和黄粤占的苗高、根长、幼苗鲜质量与幼苗干质量均随镉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28占减小相对较显著;镉胁迫条件下,水稻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耐镉水稻品种黄粤占Pn、Gs、Tr和Ci的下降均低于镉敏感型水稻品种28占;气孔限制百分率(Ls)呈增加趋势,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随着镉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加,2个供试水稻品种28占和黄粤占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而MDA含量、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随着镉胁迫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镉胁迫处理下黄粤占的MDA含量与各抗氧化酶活性较对照的相对增加值小于28占。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黄粤占种子萌发幼苗期对镉胁迫具有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探索发展低碳烟草农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特色烟叶开发和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绿肥紫花苜蓿、草木犀(一年生)、黑麦草、小麦与烤烟套种为基础,具体研究不同种类绿肥套种并配以减氮施肥对烤烟大田生长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套种绿肥能够明显调节烤烟大田期的生长发育,有助于干物质积累,提高光合特性,进而提高烤烟的经济效益。从烟株生长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方面看,烤烟套种紫花苜蓿+减氮30%(Y3)时烟株生长状况好于不减氮的常规施肥(Y5)和套种其他种类绿肥的处理(Y1、Y2、Y4),与不减氮的常规施肥(Y5)相比,套种紫花苜蓿+减氮30%处理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最大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分别提高了11.67%、12.95%、26.25%和22.05%。与不减氮的常规施肥(Y5)相比,烤烟套种不同种类绿肥对SPAD值和光合特性具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并且套种绿肥+减氮30%施肥后不会影响烤烟的正常成熟和落黄时间。同时,套种绿肥+减氮30%后能够明显提升烤后烟叶经济效益的相关指标,烤烟套种黑麦草+减氮30%(Y1)对上等烟比例提高效果最好,烤烟套种紫...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估算夏玉米产量和净生产力,以华北平原典型夏玉米农田为对象,研究了CO2通量(Fc)与玉米光合特性及主要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Fc与群体光合速率(CAP)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10;从日累积量来看,Fc和CAP均在抽雄吐丝期达到最大;将单叶净光合速率(Pn)与叶面积指数(LAI)的乘积(Pn·LAI)和Fc进行曲线拟合,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790,达极显著水平;从主要环境因素对Fc的通径分析来看,水蒸汽分压对Fc的决定系数及其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水汽浓度、Pn·LAI、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可见蒸腾作用对Fc的耦合效应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三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明不同株高、穗位高具有超高产潜力(>15 000 kg hm-2)夏玉米品种的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有利于密植增产。本研究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连续3年达15 000 kg hm-2以上),选用了登海661 (DH661,低秆低穗位)、登海701(DH701,中秆中穗位)和先玉335 (XY335,高秆高穗位) 3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进行试验。在一般高产条件下,这3个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干物质生产特性的模型解析表明,DH661的产量潜力高于DH701和XY335,其活跃生长期比XY335长近3周。开花后光合特征参数显示,DH661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效率明显较高,尤其是当XY335进入生理功能速衰期时(开花后28 d),DH661仍处于缓慢下降阶段,且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DH661的这一特性表明其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以不同深松方式和施氮量下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变化为研究内容,从群体角度探讨深松与施氮对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通过深松与施氮均可使平均相对叶面积指数(MR-LAI)增加,在N2(纯氮225kg/hm2)水平时MRLAI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N1{纯氮112.5kg/hm2)和N3纯氮337.5kg/hm2)。通过深松可提高各施氮水平的MRLAI。适量增施氮肥可使LAI增长速率和群体光合势(LAD)增加,施氮量过高使LAI增长速率和群体LAD下降。深松并结合施氮,能更好地促进群体总LAD的增加,深松处理间对群体总LAD的增加作用T2(隔行深松)大于T1(行行深松)。  相似文献   

10.
玉/豆套作荫蔽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竹  杨文钰  吴其林 《作物学报》2007,33(9):1502-1507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株型玉米遮荫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下大豆生长的温、湿度和透光率是导致大豆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在四叶期后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田间光照不足导致大豆叶面积指数增加,比叶重减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b值降低,且荫蔽越严重,光合能力越弱,产量越低。玉米收获后,大豆前期遭受的光合抑制得到缓解,光合生产逐渐恢复,恢复能力最强的为紧凑型玉米下的大豆,其生育后期的光合能力已接近单作大豆。初花期组织切片观察发现,随着荫蔽程度的加重,大豆叶片变薄,表皮细胞体积变大,角质层变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细胞间隙增大。总之,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可减缓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弱光胁迫,保证全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茶叶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可以生产出6种主要的不同类型的茶叶。介绍了茶叶的发现和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茶叶的分类与营养以及下午茶的由来。  相似文献   

12.
云南西双版纳古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云南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发源地之一,保存了大量的古茶树资源。本文总结了西双版纳古茶树研究进展,明确了古茶树在西双版纳的地理分布,探讨了西双版纳古茶树的多样性,提出了古茶树保护利用建议,为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弄清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茶园提供科学依据,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溶量法和碱解扩散法等方法测定古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景迈山古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平均含量均较六大茶山高,而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较六大茶山低,景迈山古茶园土壤均达到Ⅰ级茶园土壤标准,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均达到Ⅱ级茶园土壤标准。景迈山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六大茶山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其中景迈山有机质和碱解氮均较六大茶山大,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均较六大茶山小。LSD多重比较表明,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共16个地方古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云南台地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云南省台地茶园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等方法测定云南省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区台地茶园土壤大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云南省台地茶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8%,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全铬和全铅平均含量分别为133.55、6.78、83.56、177.55、64.39、24.04、11.35、0.70、0.68、1.22、70.64、83.6 mg/kg。云南省台地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均较低,建议在加强大量营养元素肥料施用量的同时,加大微量营养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符合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盛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156-161
为了探讨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物质及种质间香气组成的差异,采用GC/MS方法,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内云南省11个县共16份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构成云南红碎茶香气特征性物质主要是芳樟醇、(E)-2-己烯醛、苯乙醛、香叶醇、反式氧化芳樟醇、雪松醇、水杨酸甲酯、顺式氧化芳樟醇、正己醛、橙花叔醇。香气指数(FI)聚类分析,可把16份种质的红碎茶香型划分为三种类型:(1)高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含量类型;(2)高芳樟醇及香叶醇含量类型;(3)高(E)-2-已烯醛含量型。 萜烯指数(TI)分析表明,保山市和临沧市的红碎茶香气特征较为接近,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普洱市的红碎茶香气特征较为接近。综上,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存在地方风格,红碎茶香气地方风格的存在与各地栽培的地方品种资源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有效利用茶树种质资源,筛选适于高效抗性育种的茶树亲本材料。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低温处理试验等方法,对105份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寒性和抗虫性鉴定,筛选出11份抗性表现较好的资源,其中抗寒性较强的资源有‘86-8-1’、‘86-9-12’、‘86-12-7’、‘86-6-9’、‘河头白尖毛茶’和‘弄岛黑茶’等6份,抗假小绿叶蝉虫性较强的资源有‘马鞍山大叶茶’、‘昌选2’和‘中叶2号’3份,抗咖啡小爪螨虫性较强的资源有‘基诺大叶茶’和‘丫口小茶’2份,抗根结线虫性较强的资源有‘84-1-1’和‘曼喷龙大叶茶’2份。这些抗性资源即可直接用于推广生产外,还可作为进一步单株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或诱变育种的原始材料,为推动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云南普洱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份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云南不同地区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5家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到厂现场进行普洱饼茶随机取样,共取样6个;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感官审评,在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进行内含成份分析,研究云南普洱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份的关系,为云南普洱茶的规范生产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并与普洱茶的汤色、浓度、滋味密切相关;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的茶样其感官品质均高于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的茶样;咖啡碱含量和糖类物质含量对云南普洱茶的感官品质的影响不是主要因子,但可以适度增进云南普洱茶的内质。  相似文献   

18.
回顾贵州茶树栽培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结合新阶段茶树栽培学科的态势和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展望未来贵州茶树栽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茶树是木本植物,茶树组织培养研究相对其它草本植物研究进展较为缓慢。本文综述了茶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快速繁殖、茶树人工种子、辅助育种、种质保存、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茶树组织培养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白莺山地区12 种类型古茶树资源共60 份材料进行形态及叶片解剖结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聚类图分析这12 类茶树的亲缘关系,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白莺山古茶树资源的起源与演化、加快珍稀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 类古茶树可分为2 大类和4 小类,野生型的本山茶与3 个半野生型的黑条子茶、二嘎子茶和大叶本山白芽口茶归为第Ⅰ类,为乔木或小乔木,树型高大,芽叶茸毛无或稀少,叶片大,角质层较厚,栅栏细胞1 层,石细胞多且粗大;其他8 个类型归为第Ⅱ类,其中4 个栽培类型包括勐库大叶茶、勐库小叶茶、白芽子茶和豆蔑茶归为第Ⅱ-a 类,为小乔木或灌木,芽叶茸毛较多,叶片栅栏细胞1~2 层,石细胞少且小;柳叶茶、贺庆茶、藤子茶3 个半野生类型资源归为第Ⅱ-b 类,为灌木,树型开张,芽叶茸毛中等,中叶,具有1~2 层栅栏细胞,石细胞少且小;红芽茶单独成第Ⅱ-c 类,为半野生型灌木,芽叶呈鲜艳紫红色,大叶,石细胞形态和大小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