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对其服务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价,可以推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达里诺尔湖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达里诺尔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态过程特点,通过资料搜集与实地调研,运用资源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达里诺尔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划分。构建了达里诺尔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价值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达里诺尔湖湿地的服务价值为93.70×104万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2.19×104万元,占比为2.36%,间接使用价值为91.51×104万元,占比为97.66%。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以调节空气湿度价值最大,为82.76×104万元,占总服务价值的88.32%。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人们对国有林生态系统价值的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制定国有林生态补偿标准,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及方法,对建阳国有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分析了建阳国有林生态系统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建阳国有林生态系统8项服务价值总量为14.7924×108元/a。建阳国有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2.6936×108元/a和12.0988×108元/a,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4.49倍。在国有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之中,其大小顺序依次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固碳释氧>水土保持>林产品>涵养水源>森林游憩>就业价值;国有林生态系统有着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在维护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所应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为区域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化配置提供依据。以西安市1999—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标准及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西安市1999—2009年1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西安市1999—200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89.45亿元增加到208.49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了19.04亿元,价值变化率为10.05%,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环境整体趋于良性发展。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显著,1999年为12503.62×106元,2009年达到15246.18×106元;耕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减少较快,牧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认识和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1992、2000、2008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基础,应用遥感与GIS技术获取了土地利用信息,分析了双流县16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为研究区土地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92—2008年间双流县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水田)和林地分别减少28207.249 hm2和1752.915 hm2,建设用地(城镇、工矿交通用地)增加17034.99 hm2;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耕地(水田)和林地向建设用地(城镇、工矿交通用地)转移。(2)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4508.859×104元,但不同时段变化趋势不同,其中1992—2000年的系统服务价值下降10.59%,而2000—2008年增加16.024%。(3)林地、耕地(水田和旱地)向建设用地(城镇、工矿交通用地)的转移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为负流向,总值分别达2197.233×104元、5317.460×104元。(4)生态价值系数变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缺乏弹性,相对敏感性为:林地>耕地(水田和旱地)>水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水域的影响最大,耕地(水田和旱地)和林地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麦积山景区生态需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研究麦积山景区水分变化特征,为景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运用麦积山景区内多年土壤湿度资料及气象资料,对景区内生态需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麦积山景区内年实际需水量为678×106m3,土壤含水占21%,蒸散量占79%;最小生态需水定额为480×106m3,土壤含水占16%,蒸散量占84%;最小适宜生态需水定额为624×106m3,土壤含水占18%,蒸散量占82%。降水量为614×106m3,可消耗水中水分盈余78×106m3。降水量大于蒸散量的年份占76%。自21世纪80年代以来,蒸散量呈线性增加趋势。一年之中,6—10月降水量大于蒸散量,11—12月、1—5月降水量小于蒸散量,蒸散需水靠土壤水调节。春季降水量与蒸散量相差较大,对瀑布、溪流等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华南地区6种乡土树种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华南地区典型乡土树种的生态水文效应,以该地区的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樟树(Cinnanomum camphora)、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6种乡土树种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采用野外定位采样与内业相结合的办法,对6种乡土树种凋落物储量与持水量进行定量表达。结果表明,林龄相近的6种乡土树种凋落物储量大小为,米老排(2.220×103 kg/hm2)>火力楠(2.105×103 kg/hm2)>樟树(2.051×103 kg/hm2)>红椎(1.434×103 kg/hm2)>杉木(1.225×103 kg/hm2)>马尾松(0.898×103 kg/hm2);凋落物的持水量呈现米老排>火力楠>红椎>樟树>杉木>马尾松;米老排、火力楠、樟树、红椎、杉木和马尾松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依次为458%、403%、408%、404%、351%、280%;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加,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该研究为系统评价华南地区典型乡土树种的生态水文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油用向日葵T562为供试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5个播期(4月25日、5月2日、5月9日、5月16日及5月23日)和4个种植密度(3.75×104、4.50×104、5.25×104、6.00×104株/hm2)条件下向日葵干物质转运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向日葵各生育期均缩短,播期对向日葵出苗至开花阶段影响较大,对开花至成熟阶段影响较小。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密度下的均值依次为4.50×104>3.75×104>6.00×104>5.25×104株/hm2。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盘粒重逐渐降低,产量逐渐增加。籽仁率在播期5月16日、密度5.25×104株/hm2处理下达最大,为74.09%;百粒重及产量在播期5月2日、密度6.00×104株/hm2处理下达最大,分别为8.76g、6859.00kg/hm2;单盘粒重在播期5月23日、密度3.75×104株/hm2处理下达到最大,为138.14g。  相似文献   

8.
以郑单309、郑单326、郑单958和中玉303等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7个种植密度(6.00×104、6.75×104、7.50×104、8.25×104、9.00×104、9.75×104和10.50×104株/hm2)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生育期内群体物质累积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下株高和穗位高表现出明显优势,中玉303和郑单958的株高和穗位高表现相对较高。随生育期推进,植株群体干物质量显著增加,花前、花后和成熟期干物质量均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成熟期中玉303和郑单958的干物质量较郑单326和郑单309平均提高16.1%,花后干物质量占成熟期的比重以6.00×104株/hm2密度处理下最高,为58.68%,以郑单958最高。随密度增加,成熟期千粒重显著下降,产量明显提高,10.50×104株/hm2密度处理最高,为14.49t/hm2,中玉303产量最高,较郑单309和郑单326平均增加16.3%。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选用中玉303,以10.50×104株/hm2密度种植,可提高玉米植株花后物质生产量,促进花后物质分配,实现夏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9.
以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煤沉陷区土地利用和损毁情况,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指标对土地整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通过土地整治工程,耕地面积由220.24 hm2增至311.08 hm2;采煤沉陷区总生态服务价值属于正向变化,由整治前的348.03×104元/年,增加至到整治后的356.67×104元/年;采煤沉陷区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其中,属于正向影响的有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废物处理、食物生产和原材料;属于负向影响的有气温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娱乐文化。土地整治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修复并重构生态环境,进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探讨辐花苣苔(Oreocharis esquirolii)生境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科学开展濒危植物辐花苣苔野生资源保护和抚育基地建设提供参考。以辐花苣苔种群分布流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择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水土流失脆弱性、石漠化脆弱性分别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因子和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因子。结果表明,水源涵养功能高等级以上的面积为10 901.37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60.10%;水土保持功能高等级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分别为4 150.43 hm2和334.28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22.88%和1.84%;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高等以上等级面积为17 329.26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比例高达95.57%;水土流失脆弱性有中等和脆弱两个等级,脆弱等级面积为5 766.71 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31.78%;石漠化脆弱以上等级面积为1 963.21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10.8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以上等级的面积占评价区总面...  相似文献   

11.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服务功能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物质量与价值量的角度,采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等研究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3.67×108元/a,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价值为22 274.65元/(hm2?a),其中直接价值为895.17×104元/a,仅占到服务功能总价值的2.44%,而间接价值高达3.58×108元/a,两者之比1:39.95,间接价值中大小顺序依次为: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固碳释氧>科研文化。轿子山自然保护区面积仅占到东川区和禄劝县总面积的3.09%,但贡献的生态服务价值可相当于两区县2008年GDP之和的6.60%,从人均来看,当地每人每年可获得其生态服务价值达470.69元。研究结果表明,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对维持当地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实现冬小麦进一步增产增效的调控途径,于2015—2016年和2016—2017年连续两个生长季,选用大穗型品种泰农18,设置2种播种方式(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和7个种植密度(130×10~4、200×10~4、270×10~4、340×10~4、410×10~4、480×10~4和550×10~4株hm~(–2)),研究了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互作对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配合增密能够有效缓解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与单穗粒重降低、氮素吸收效率提高与氮素内在利用效率下降之间的矛盾,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氮素吸收效率协同提高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宽幅播种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密度为410×10~4株hm~(–2),显著高于常规条播条件下的最优密度(340×10~4株hm~(–2)),且其增产增效幅度亦显著高于常规条播。综上所述,宽幅播种配合合理密植具有进一步协同提高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潜力。在本试验条件下,宽幅播种(苗带宽8~10cm)与410×10~4株hm~(–2)密度相匹配是大穗型小麦品种泰农18获得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芸豆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3种栽培模式对芸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0万株/hm 2时,各栽培模式芸豆的单株荚数最多、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最高;分枝数与茎粗随密度增加而降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芸豆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子粒呈上升趋势。110cm垄作和65cm垄作在密度为25万株/hm 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2 525.25和2 389.23kg/hm 2;平作在密度为20万株/hm 2时产量最高,为2 008.44kg/hm 2。故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110cm垄作,保苗株数25万株/hm 2时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安徽沿淮地区优质高产常规粳稻品种筛选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4个常规粳稻品种(品系)为材料,根据产量和食味值分为高产优质、高产不优质、中产优质和中产不优质4种类型。选用高产优质、高产不优质和中产优质3种类型共9个品种,研究其产量、品质差异及其高产优质形成的特征特性,以期为安徽沿淮地区适宜品种的筛选、种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中产类型与高产类型粳稻在产量上有极显著差异, 2017年和2018年,中产优质类型产量比高产优质类型、高产不优质类型分别低16.95%、16.76%和16.52%、16.33%。2017年,与高产不优质类型相比,高产优质类型和中产优质类型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低39.31%、42.63%;胶稠度分别长22.06%、19.12%;蛋白质含量分别低11.60%、17.78%。这些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特征特性主要表现为,产量在8.35~9.16 t hm^-2,单位面积穗数在310×10^4~320×10^4 hm^-2之间,每穗粒数在140左右,千粒重在25 g以上;食味值评分在60~74,胶稠度长度在80~90 mm,蛋白质含量在6%~8%。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城市森林的服务功能,客观科学地评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实际市场、替代(隐含)市场和假想(模拟)市场评估技术,估算了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14类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4417157×104元/年,其中直接经济价值122155×104元/年,间接经济价值4209833×104元/年,间接经济是直接经济价值的35.16倍;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部分,经济效益(122155×104元/年)、生态效益(3546983×104元/年)和社会效益(748019×104元/年)分别占总服务价值2.77%、80.30%和16.93%;14类服务功能价值大小的顺序是:调节小气候>释放O2>游憩休闲>文化教育>林副产品>社会就业>CO2固定>养分积累>改良土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净化空气>促进科技进步。在城市森林服务功能评价中,城市森林调节小气候、释放O2、提供游憩休闲的服务价值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5个种植密度(6.00、6.75、7.50、8.25、9.00万株/hm 2)对玉米品种苏玉20、苏玉29和郑单958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品种的合理密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苏玉20、苏玉29和郑单958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株高、穗位和叶面积指数逐渐提高,而单株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3个品种均在7.50万株/hm 2条件下产量最高,分别为8 264kg/hm 2、8 792kg/hm 2和7 194kg/hm2,在此种植密度条件下植株维持较高的叶面积和光合速率是取得高产的重要原因。本试验中,苏玉20和苏玉29产量均高于郑单958,这可能与郑单958不适宜在江苏中南部地区夏播种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