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坏疽性乳房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坏疽性乳房炎主要是大肠杆菌属感染,但有时也可由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菌、化脓杆菌、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放线菌属、李氏杆菌属等感染。这些细菌主要存在于被奶牛粪尿污染的土壤内。若产房消毒不好,产床不干燥或运动场不平整,易造成产后奶牛乳房外伤,细菌经由外伤进入血液或在无外伤情况下经乳头管侵入乳房而引发此病。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是由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微球菌属、霉形体、棒状杆菌属、分支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如变形菌、假单孢菌属引起的一种疾病。已证明乳房炎每年可使美国经济损失达3亿美元。泌乳期和干奶期奶牛抗生素治疗可使奶牛乳房炎感染减少40%-75%。但是,未达标准的群体治疗可产生抗药性菌株。抗药性菌株的产生已严重地影响奶牛将来的治疗效果、健康和生产性能。红霉素及其衍生物通常用来控制奶牛乳房炎,滥用红霉毒已经导致抗药性细菌的传播,这说明这些细菌能编码抗红霉素甲基化基因(erm基因)。1994年,Robet和Brown从奶牛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奶牛子宫内膜炎和隐性乳房炎之间的相关性,在宁夏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根据临床型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选择子宫内膜炎患牛111头,用兰州隐性乳房炎检测法检测(LMT)乳样,其中82.5%的病牛同时患有隐性乳房炎,然后进行了子宫样和乳样的采集,并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结合高智能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ITEK 2 Campact),确定引起宁夏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有18种110株,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有23种107株,其中大肠杆菌、停乳链球菌、克氏库克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杆菌、乳房链球菌、产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产酸克雷伯菌、副溶血弧菌、克雷伯氏菌可以同时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和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4.
蜜蜂肠道细菌菌群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州荔枝花期(5月)、夏季(7月)和冬季(2月)时,从健康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肠道分离、纯化、培养,分别获得14、9及10株细菌菌株,对这些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鉴定结果表明:上述的33株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变形杆菌属(Proteu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泛生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这三个时期,都能分离到芽孢杆菌和柠檬酸杆菌,其中芽孢杆菌分离率最高,是第一优势菌群,部分菌群具有衔接性和梯度性,具有一个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3个奶牛场126份临床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部分分离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纯化到29个属366株细菌,其中包括11个主要致病菌属,主要致病菌为蜡样芽孢杆菌、产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黄体链球菌等,其分离率分别为15.87%,11.90%,11.90%,11.11%,6.35%,5.56%,4.76%,4.76%。部分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均耐药;蜡样芽孢杆菌存在四重耐药,分别对呋喃唑酮、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青霉素耐药;产色葡萄球菌对检测的10种药物均敏感。研究结果明确了引起陕西省关中地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为乳房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乳房炎属多因素性疾病,往往是病原微生物、环境及管理、奶牛自身及遗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属感染,但有时也可由厌氧性菌、化脓杆菌、芽孢杆菌属、棱状芽孢杆菌属、放线菌属、布氏杆菌属等感染。1临床症状1.1急性型乳房炎:特征是乳房红、肿、热、硬、痛;乳汁显著异常稀薄、呈淡红或血液色,并含有凝乳及凝血絮状物,奶量减少,乳房皮肤呈红色  相似文献   

7.
本病多发生于分娩后数日内,乳房组织形成大面积坏疽,从而导致败血症而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乳房炎。1病因感染病原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属,但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菌、化脓杆菌、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放线菌属、李氏杆菌属、牛布氏杆菌属等也可引发感染。感染途径:细菌侵入乳房的途径有3条,即乳源径路、血源径路、淋巴源径路。一般认为细菌经乳头管侵入乳房是最主要的途径;但患肠炎、腹膜炎、创伤性网胃炎和产褥热等疾病时,细菌随血行被运送到乳房内,经繁殖也可引起发此病;当乳房或乳头皮肤发生创伤、擦伤及其他外伤…  相似文献   

8.
<正>乳房炎是乳房受到机械的、物理的、化学性和生物学的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炎症。奶牛发生乳房炎后不但发病率高,产奶下降,奶的品质发生改变,而且严重时可造成泌乳机能完全丧失,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应该有合理的科学的防治措施。1病因1.1病原主要是大肠杆菌属感染,但有时也可由厌氧性菌、化脓杆菌、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放线菌属、布氏杆菌属等感染。1.2感染途径一般认为细菌经乳头管侵入乳房是最主  相似文献   

9.
研究为分离获得荷斯坦奶牛瘤胃内容物中的细菌,建立系统进化树,获取有益菌种。采用培养组学技术和16S rDNA分子鉴定方法相结合,对3头健康荷斯坦奶牛瘤胃内容物中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共分离得到105株细菌,包括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共15株14.29%,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共11株10.48%,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共14株13.33%,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共22株20.95%,梭菌属(Clostridium)共1株0.95%,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共2株1.90%,短杆菌科(Brevibacteriaceae)共2株1.90%,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共11株10.48%,气球菌属(Aerococcus)共4株3.81%,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共14株13.33%,杆菌属(Brachybacterium)共1株0.95%,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共1株0.95%,普罗维登斯菌属(Providencia)共3株2.86%,沙雷氏菌属(Serratia)共4株3.81%。结果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菌属是葡萄球菌属;系统进化树分析和GenBank中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发现,从细菌门、纲、目、科、属、种分析,分支明确;26个菌种同源性都在95.01%~100%之间。分离纯化出11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具有潜在益生菌活性。可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荷斯坦奶牛。  相似文献   

10.
蜂蜜抗菌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蜜具有的抗菌作用,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我们采用天然成熟蜂蜜进行抗菌作用临床应用研究发现,蜂蜜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产碱杆菌属,杆菌属,克雷白杆菌属,细球菌属,茶瑟氏菌属,变形杆菌属,贺志氏菌属,假单细胞属,沙门氏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中的60多种细菌以及7种真菌有抑菌作用,其中对炭疽杆菌、短小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比较了乳房炎和健康奶牛乳中微生物种群结构以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纤毛虫属(Ciliates)菌群生物多样性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法显著性分析(PLSDA)。结果表明,乳房炎患牛乳区细菌和纤毛虫菌群组成较健康奶牛复杂,而乳杆菌属菌群的DGGE图谱条带丰度、Shannon-Wiener指数却都显著低于健康奶牛;且乳房炎患牛乳区特异性菌种是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不能培养的链球菌(Uncultured Streptococcus),而健康奶牛乳区特异性菌种是乳杆菌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因此,可以推断出乳杆菌可能是抑制乳房炎病原菌感染的重要细菌类群。PLS-DA得分图也清晰地显示乳房炎患牛和健康奶牛乳区微生物区系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加州乳房炎实验(CMT)检测烟台市某场牛群隐性乳房炎69头,137个乳区的奶样,细菌分离结果表明,头细菌检出率为75%;乳区细菌检出率为69%,从其中分离鉴定出链球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溶血性表皮葡萄球菌6株。另外还有大量的非溶血性表皮葡萄球菌和环境性致病菌如蜡样芽胞杆菌等,其中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引起该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该病多发生于奶牛分娩后数日内,乳房组织形成大面积坏疽,导致败血症而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乳房炎疾病。 1病因1.1感染病原菌 主要是大肠杆菌属感染,但有时也可由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菌、化脓杆菌、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放线菌属、李氏杆菌属、牛布氏杆菌属等感染。  相似文献   

14.
从四川成都、绵阳和眉山地区部分奶牛场共分离奶牛乳腺炎病原菌120株,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发现引起四川成都、绵阳和眉山奶牛乳腺炎以细菌混合感染为主,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胞菌属、鲁氏不动杆菌、吉氏库特氏菌和芽孢杆菌属。其中,葡萄球菌的感染最为普遍,检出率最高(33株,27.50%);其次为大肠杆菌(17株,14.17%)、单胞菌属(12株,10%)、鲁氏不动杆菌(11株,9.17%)、吉氏库特氏菌(9株,7.50%)和芽孢杆菌属(9株,7.50%);再次为巨型球菌(6株,5%)、阴沟肠杆菌(6株,5.00%)、产吲哚金黄杆菌(6株,5.00%)和链球菌属(4株,3.33%);最低的是棒杆菌属(3株,2.50%)、粪肠球菌(2株,1.67%)、弗氏志贺菌(1株,0.83%)和普通变形杆菌(1株,0.83%)。本研究为防治奶牛乳腺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23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某牦牛养殖场部分牦牛出现乳房炎,为确定发病原因,从该场采集确诊乳房炎奶牛乳样15份,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致病菌及PCR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部分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发现,从13份乳样中共分离获得23株细菌,分别为无乳链球菌(n=7)、金黄色葡萄球菌(n=8)、大肠埃希氏菌(n=4)、粪肠球菌(n=3)和蜡样芽胞杆菌(n=1)。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3种病原菌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噻呋和头孢拉定高度或中度敏感。研究结果提示,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是该场牦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头孢类抗生素和恩诺沙星等可作为首选药物用于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山东济南市5个奶牛场的165份临床型和147份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了分离鉴定.临床型未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奶样48份,细菌检出率为83.33%;用该药2 d内采集的奶样117份,细菌检出率60.68%.隐性乳房炎奶样细菌检出率68.03%.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对未用该药奶样分离菌35株和用该药后有代表性的分离菌40株,共75株临床型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4%为高度敏感(63/75),16%为中度敏感(12/75).鉴定的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芽孢杆菌等.根据用药后患病奶牛的临床表现和奶样细菌分离情况,表明该药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进口紫花苜蓿种带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对动植物的致病性,本研究从北美和欧洲共收集到紫花苜蓿种子样品34份,所有样品经室内研磨稀释分离培养,共获得39株种带细菌分离物,结合常规表型特征及16S rDNA鉴定方法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并在室内采用菌悬液皿内发芽及盆栽接种法和腹腔注射法分别测定了21株代表细菌对供试紫花苜蓿和昆明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1)39株细菌隶属3门15属,门分别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优势门为厚壁菌门;属地位的分别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马赛菌属、短芽孢杆菌属、欧文氏菌属、泛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肠杆菌属、假芽孢杆菌属、假节杆菌属、红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土壤芽孢杆菌属和微杆菌属,其中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2)红球菌属GCKH菌株仅对紫花苜蓿致病;不动杆菌属ZSR17、埃希氏肠杆菌属ZSR25和马赛菌属R1菌株仅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而欧文氏菌属ZF1和ZS3、泛菌属CQ10和ZS6菌株既可以引起紫花苜蓿致病,又可以引起小白鼠发病,是潜在的植物和动物跨界侵染共致病病原细菌。研究结果初步探明了欧美进口紫花苜蓿种带细菌的分类地位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汁中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市某奶牛场19头奶牛抽取乳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其中,健康奶牛9头,患显性乳房炎奶牛6头,患隐性乳房炎奶牛4头。共分离鉴定出蜡状芽胞杆菌1株、克雷伯菌属细菌1株、肠杆菌属细菌2株、葡萄球菌属细菌12株。对分离出的16株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中的蜡状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和红霉素均较为敏感,克雷伯菌仅对氯霉素较敏感,肠杆菌仅对庆大霉素敏感,葡萄球菌则对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山东济南市 5个奶牛场的 1 65份临床型和 1 4 7份隐性型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临床型未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奶样 48份 ,细菌检出率为 83 33 % ;用该药 2d内采集的奶样 1 1 7份 ,细菌检出率 60 68%。隐性乳房炎奶样细菌检出率 72 2 9%。用新研制的利福平复合新药对未用该药奶样分离菌 35株和用该药后有代表性的分离菌 40株 ,共 75株临床型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84%为高度敏感 (63/ 75) ,1 6 %为中度敏感 (1 2 / 75)。鉴定的细菌有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棒状杆菌 ,芽孢杆菌等。根据用药后患病奶牛的临床表现和奶样细菌分离情况 ,表明该药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四川攀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调查与敏感药物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四川攀西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采用常规方法对3个奶牛场92个牛奶样品中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到17种菌,共计86株,分离到的病原菌数量最多的依次是大肠杆菌23株、绿脓杆菌17株、葡萄球菌15株、链球菌7株、沙雷菌属4株、弗劳氏枸橼酸杆菌3株、沙门氏菌3株、阴沟肠杆菌复合菌3株、粪肠球菌2株、猪丹毒丝菌2株以及坐皮肤球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屎肠球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施氏假单胞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各1株。采样量为12头、16头、18头奶牛的3个场,分别分离出14种、13种、16种乳房炎病原菌。同时,采用常规药敏试验方法对分离病原菌株数量最多的8种主要病原菌即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雷菌、弗劳氏枸橼酸杆菌、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复合菌进行了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他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