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为害番茄果实较严重的病害之一。辽宁省自1982年有零星发生,至1988年则全省普遍发生,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的致命病害。如1990~1991年被害株率达80~90%,被害果率达40~60%,产量锐减。为了防治该病害,我们于1990~1991年进行了病原分离培养、品种感病性测定、室内药效筛选和田间小区试验及示范的研究工作。本文着重介绍生物学特性,以便在此基础上找出防治途径。一、材料与方法于1990年从沈阳市东陵区八家子园艺试验场,采集典型番茄灰霉病病叶,分离培养在  相似文献   

2.
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海梅  庄华  旺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23-13224,13321
[目的]研究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地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的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研究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条件。[结果]番茄灰霉病菌在10~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最佳温度为25℃,30℃以上的高温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pH值5.0~9.0范围菌丝均能生长,以pH值6.0为最适,中性条件下不利于产孢。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蔗糖溶液中最多。氮源以蛋白胨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条件下不产孢。[结论]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不一定最利于其产孢,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氮源同时也有利于其产孢。  相似文献   

3.
番茄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在5~30℃均可生长,孢子在8~32℃均可萌发,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0~24℃,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小于80%,不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喜爱偏酸的环境,最适pH值分别为pH5和pH6.24。抑菌测定表明,灰克、福美双、速克灵、扑海因和多菌灵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的调查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可分为3个时期,3月初至4月上旬为始发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为上升期,并表现出由下部叶向上部叶、由下层果向上层果发展的趋势,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该病的发生高峰期;病原菌在5~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最佳温度为20℃、相对湿度RH≥80%、pH4.0~7.0、弱光环境下适宜病原菌生长;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葡萄糖溶液中最快,氮源以天门冬酰胺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不产孢。  相似文献   

5.
对番茄灰霉病的生物学特性,抗灰霉病材料的筛选和应用,综合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番茄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河南新乡市牧野菜区保护地发生的番茄褐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为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rum),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pH值7~9,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产孢量在25℃,pH值7,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值为9,相对湿度86%~100%,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7.
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如培养基、pH、温度、光照对菌丝生长、产孢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及产孢最佳培养基是黑麦培养基;番茄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0℃;最适宜的产孢温度为(20±2)℃;病菌生长的最适pH6.0~7.0;适宜产孢的pH7.0;光照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及产孢。  相似文献   

8.
百合灰霉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百合灰霉病菌[Botrytiseliptica(Berk.)Cooke.]能危害百合叶、茎和花。病菌孢子萌发温度范围5~30℃,最适温度15~20℃。致病最适温度为15~20℃,还需水湿条件。发病潜育期在15~20℃、RH90%~100%时为20~24h,8℃、RH90%以下时长达7d。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表明海棠灰霉病菌茵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在PDA培养基和海棠汁培养基上茵丝生长及产孢速度较快;不同光周期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影响不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和24℃;最适pH值为6.3;相对湿度100%萌发率最高,小于78%不能萌发;营养液以100g@L-1海棠汁液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番茄灰霉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番茄灰霉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病菌株系划分、病菌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对番茄抗灰霉病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灰霉病是新疆保护地栽培番茄上的一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对冬栽番茄危害尤甚,但春栽番茄则较轻.番茄灰霉病大棚内的危害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是使番茄果致腐并诱发大量落果;对幼果与近成熟的果实均可加害.调查研究表明,果实在有伤与非伤口情况下均可使受侵染致病.湿度大 r.h.>95;,温度偏低8~25℃是促进灰霉病高发的必需条件,而当温度提升至28℃以上、r.h.下降<90;时,番茄灰霉病发生即严重受阻.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适时喷洒50;多霉威WP对防治番茄灰霉病有高效.  相似文献   

12.
花卉灰霉病病原及发病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灰霉病的主要病原菌为Botrytiscinerea,可危害100多种花卉。花卉灰霉病菌喜温暖潮湿条件,可侵染种子、叶片、茎、花、果实等部位,产生褐色病斑,并导致腐烂。  相似文献   

13.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适温20~25℃。在不同培养基里以燕麦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最佳.该菌在弱光及黑暗条件下生长较好,而较强光照不利于该菌的生长发育。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适应pH值是3.5—5.5;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和淀粉为佳,木糖最佳,氮源以谷氨酸最佳,尿素最差。在湿度试验中,相对湿度低于80%时,孢子萌发率较低;相对湿度达85%~100%时,萌发率逐渐提高。在不同营养液里,以果实汁葫发最好。该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春季大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预测模型的构建,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开展灰霉病发生规律系统监测,并在系统监测基础上构建番茄灰霉病发病程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灰霉病的发生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即4月中下旬的快速增长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稳定增长期和7月上旬以后的缓慢下降期。通过研究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温度﹑湿度情况,明确了番茄灰霉病与棚室温度及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其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并建立了温室大棚中番茄灰霉病流行趋势与温度、湿度间关系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番茄灰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5年试验研究表明,番茄灰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真菌病害,以侵染番茄花器为主,重点危害第一果穗,据此提出了以控制棚室温,湿度为主,结合局部二期联防的防治措施,筛选出了防治灰霉病的理想农药速克灵,朴海因,保果灵及速克灵复合烟剂。  相似文献   

16.
番茄煤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煤霉病病原菌———番茄煤污尾孢霉(Cercospora fuligenaeRoldan)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抑菌效果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以燕麦片培养基、PSA培养基为最适,其次为PDA和果煎汁培养基;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5℃,最适为25℃;病菌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5℃、10m in。病菌pH值在3~12范围均可生长,以pH值3~4为最适;光照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较小。病菌在黑暗条件下较易产孢。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40℃,最适为25℃,高温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在1%的木糖、果糖、葡萄糖中萌发较好,但在水滴中萌发率较低;pH值2~12范围均可萌发,pH值6为最适;病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10m 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诱导抗病剂可以诱导寄主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具有持效性和广谱性的特点。论文以番茄植株为模式植物,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为目标菌,进行温室盆栽试验,以期明确灵芝多糖诱导剂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方法】用一定质量浓度的灵芝多糖溶液(50、100、200和400 mg·L-1)喷雾处理盆栽番茄植株第1、2片真叶(正反面),每2 d喷施1次,共诱导3次,最后一次诱导2 d后全株喷雾接种供试菌孢子悬浮液((1-2)×106个孢子/mL),对照组施用等量清水代替灵芝多糖溶液,与各处理平行喷雾接种番茄灰霉菌孢子悬浮液。在接种孢子悬浮液之前用注射器将番茄苗茎基部刺伤,注意伤口不能太大。然后再罩上塑料薄膜保湿24 h,接种孢子悬浮液2 d内植株遮阴处理,并用加湿器提高温室内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不低于90%,温度控制在(15±5)℃,接种后第3 天正常光照。通过调查植株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治效果以评价灵芝多糖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效果,并且从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角度评价其诱导抗性的作用机制。同时用一定质量浓度的灵芝多糖溶液(50、100、200和400 mg·L-1)处理番茄种子并育苗,20 d后测定番茄幼苗株高、鲜重等多项生长指标。【结果】与直接施用等量清水后挑战接菌的对照组病情指数49.25相比,灵芝多糖处理组的番茄植株病情指数明显下降,在32.96-43.85。其中经400 mg·L-1灵芝多糖处理的番茄植株病情指数最低为32.96,相对防效达到33.07%。经灵芝多糖处理的番茄植株,其体内与抗病有关的防御酶活性也发生显著变化,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多糖诱导第3天达到最高,分别达到162和98 U·min-1·g-1 FW,是对照组的2.13和1.71倍;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诱导后第4天达到最高值434 U·min-1·g-1 FW,是对照处理组的3.29倍。灵芝多糖能够系统地诱导番茄体内 CAT、POD 及 PPO 活性,显著抑制了感染灰霉菌后番茄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灵芝多糖处理组的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对照处理组在取样期间内MDA含量持续上升,而灵芝多糖处理组在取样期间内MDA含量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各质量浓度灵芝多糖对番茄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幼苗株高、植株的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200 mg·L-1灵芝多糖浸泡的番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7.3%,比对照组的发芽率77.3%提高了10.0%;且该处理对番茄幼苗的株高和地上部分鲜重的促进作用也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9%和33.3%;经100 mg·L-1灵芝多糖处理后番茄幼苗的芽长和地下部分鲜重变化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0.16 cm和0.33 g。【结论】灵芝多糖能够诱导番茄植株对灰霉病产生系统抗病性,同时对番茄种子发芽和番茄植株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防治花卉灰霉病的几种实用技术。包括抗病品种的选用、田间管理的改善、闷棚灭菌技术的合理应用,并着重叙述了药剂防治病害的几种方法,包括喷洒药液、喷粉、烟剂施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